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ICAM-1及白细胞膜黏附分子水平检测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涛 许军秀 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白细胞膜黏附分子(CD11a和CD18)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80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sICAM-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a和CD18...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白细胞膜黏附分子(CD11a和CD18)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80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sICAM-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a和CD18。结果:CHF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CD11a、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0.186、11.999和13.764,P均<0.05)。不同基础心脏病CHF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78、1.723、0.214,P均>0.05),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间血清sICAM-1水平,CD11a、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53、15.592和25.384,P<0.001),Ⅳ级患者高于Ⅱ、Ⅲ级患者(P<0.05)。结论:ICAM-1介导的心脏炎症反应可能是诱发或加重CHF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
下载PDF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太宏 薛正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9期2932-2933,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的1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121例体检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的1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121例体检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白细胞膜黏附因子和sICAM-1,白细胞膜黏附因子需检测的指标为CD11a和CD18。结果试验组患者具有更多的CD11a、CD18细胞,sICAM-1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原因导致的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CD11a、CD18细胞概率和sICAM-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障碍加重,CD11a、CD18细胞概率和sICAM-1水平均会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心功能的评估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夏金华 甘秒良 +1 位作者 谢丽燕 廖传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 ICAM-1的变化对于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选择122例明确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121例体检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 IC... 目的探讨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 ICAM-1的变化对于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选择122例明确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121例体检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 ICAM-1,白细胞膜黏附分子需检测的指标为CD11a和CD18。结果实验组患者具有更多的CD11a、CD18阳性细胞,s ICAM-1水平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白细胞黏附分子、s ICAM-1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显示三者相关性显著。结论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 ICAM-1在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在以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应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 SICAM-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