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山豆根调控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改善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党兆岩 刘畅 +4 位作者 何倩倩 俸婷婷 权伟 董秀 周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6,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阐明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收集山豆根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阐明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收集山豆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急性咽炎相关的靶点。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通路分析。同时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和“中药-疾病-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建立大鼠急性咽炎模型,研究山豆根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咽炎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山豆根对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咽部组织关键通路上的关键基因靶点的影响。结果该实验获取山豆根活性成分21个的相关作用靶点509个,获取急性咽炎相关的靶点2167个,山豆根与急性咽炎的共同靶点194个。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344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显示IL-17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和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可能在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山豆根水提取物低剂量组对急性咽炎治疗效果较好。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山豆根低剂量组明显下调了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ITGB2、PIK3CA、PIK3CD和PTPN11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山豆根 急性咽炎 白细胞跨内皮迁移 荧光定量PCR 炎症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分析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的转录组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惠振 邱凯莉 王敬卿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 RNA-seqence)技术探讨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pMCAO,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occlusion)模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复方通络饮24 g/kg治疗组,另设正...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 RNA-seqence)技术探讨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pMCAO,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occlusion)模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复方通络饮24 g/kg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灌胃生理盐水或等体积药物,每日1次。术后7 d末次给药后2 h断头处死,取缺血侧脑组织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RNA-Seq测序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绑定分子功能(binding)、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功能等方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络饮24 g/kg治疗组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白细胞跨内皮迁移(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与黏着斑通路(focal adhesion)。对部分差异基因进行了蛋白表达水平的验证,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络饮24 g/kg治疗组能够明显下调缺血侧脑组织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MMP-9 (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P<0.05)。结论:复方通络饮在脑梗死后可能通过干预细胞跨内皮迁移与黏着斑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而发挥脑保护作用,为对该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通络饮 脑梗死 转录组学 白细胞跨内皮迁移 黏着斑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