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效率滚降、发光颜色稳定的磷光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心明 朱龙山 +4 位作者 关宇 华杰 王洪梅 董贺 汪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5-233,共9页
本文采用多发光层结构,制备了高亮度下具有高发光效率,同时在较宽亮度范围内发光颜色稳定的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在对双发光层结构磷光OLEDs的发光机制和载流子传输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种磷光OLEDs的发光层结构... 本文采用多发光层结构,制备了高亮度下具有高发光效率,同时在较宽亮度范围内发光颜色稳定的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在对双发光层结构磷光OLEDs的发光机制和载流子传输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种磷光OLEDs的发光层结构相结合,获得的多发光层结构磷光WOLED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34.6 cd/A和13.5%;当亮度为1000 cd/m^2时,其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33.9 cd/A和13.3%,外量子效率滚降仅为1.5%;亮度从1000 cd/m^2增至10000 cd/m^2的过程中,其CIE色度坐标从(0.342,0.403)变化至(0.326,0.392),变化量ΔCIE为(0.016,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效率滚降 颜色稳定性 磷光
下载PDF
混合主体材料分布对白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光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宇 张浩 +1 位作者 潘宗玮 侯同京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在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二元白光器件中,研究了混合主体材料的位置和混合主体与客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电光特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在简单的器件结构中,同时获得了高效率和高颜色稳定性的器件,最优... 在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二元白光器件中,研究了混合主体材料的位置和混合主体与客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电光特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在简单的器件结构中,同时获得了高效率和高颜色稳定性的器件,最优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9 630cd/m^2,最大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0.84lm/W和33.87cd/A。当电压在5~9V之间变化时,色坐标(CIE1931)为(0.37±0.01,0.44±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磷光 光谱 混合主体
下载PDF
稳定的光谱不随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3 位作者 张步新 朱文清 郑新友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使用新材料构成了两种结构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是蓝色及红色发射在同一层中 ,另一种是蓝色发射和红色发射分别在两层中 ,器件结构分别为ITO/CuPc/NPB/JBEM(P)∶DCJT/Alq/MgAg(器件 1 )和ITO/CuPc/NPB/JBEM(P) /Alq∶DCJT/Alq... 使用新材料构成了两种结构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是蓝色及红色发射在同一层中 ,另一种是蓝色发射和红色发射分别在两层中 ,器件结构分别为ITO/CuPc/NPB/JBEM(P)∶DCJT/Alq/MgAg(器件 1 )和ITO/CuPc/NPB/JBEM(P) /Alq∶DCJT/Alq/MgAg(器件 2 )。这里Copperphthalocyanine(CuPc)是空穴注入层 ;N ,N’ bis ( 1 naphthyl) N ,N’ diphenyl 1 ,1’biphenyl 4 4’ diamine(NPB)是空穴传输层 (HTL) ;9,1 0 bis( 3’5’ diaryl) phenylanthracene(JBEM)是蓝色发射层[12 ] ;tris( 8 quinolinolato)aluminiumcomplex(Alq)是电子传输层 (ETL) ;DCJT是红色染料。在器件 1中得到稳定的且色度不随电流增大而变化的白色发射。它的最大亮度为 1 4 85 0cd/m2 ,最大效率 2 88lm/W ,色度x =0 31 ,y=0 38(从 4mA/cm2 到 2 0 0mA/cm2 ) ,半亮度寿命为2 86 0小时 (初始亮度 1 0 0 0cd/m2 )。比较了两种结构的器件 ,蓝红色发射在同一层结构的器件 ,在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器件 色度-电流关系 稳定性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光谱 电流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下载PDF
间隔层对双发光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青 赵娟 +1 位作者 王琦 于军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用蓝色bis[3,5-difluoro-2-(2-pridyl)phenyl-(2-carboxypyribyl)iridumⅢ](FIrpic)和黄色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iridium(acetylacetonate)[(t-bt)2Ir(acac)]两种磷光染料,制备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色有... 采用蓝色bis[3,5-difluoro-2-(2-pridyl)phenyl-(2-carboxypyribyl)iridumⅢ](FIrpic)和黄色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iridium(acetylacetonate)[(t-bt)2Ir(acac)]两种磷光染料,制备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TAPC(30 nm)/host:(t-bt)2Ir(acac)[(10-x)nm,4%]/spacer(x nm)/host:FIrpic(15 nm,8%)/Bphen(40 nm)/Mg∶Ag(200 nm)。分别选用p型1,1-bis[(di-4-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TAPC)和n型tris[3-(3-pyridyl)-mesityl]borane(3TPYMB)作为主体材料制备了两种类型的器件,通过在两个发光层之间加入一层较薄的间隔层进行器件优化。结果表明,加入间隔层之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获得了色稳定性较好的白光器件。当主体为TAPC时,使用间隔层后器件取得最大亮度为19 550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8.3 cd/A;当主体为3TPYMB时,使用间隔层后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 950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30.7 cd/A。实验结果表明,器件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加入了间隔层之后载流子复合区域拓宽,促进了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染料 发光 间隔层
下载PDF
一种基于蓝色荧光与磷光敏化技术的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世明 陈宇 +4 位作者 王学会 张振松 岳守振 赵毅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通过采用4,4'-bis(9-ethyl-3-carbazovinylene)-1,1'-biphenyl(BCzVBi)为蓝色荧光发光单元,绿色磷光材料fac 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Ir(ppy)3]敏化红色荧光材料4-(dicyanomethylene)-2-tert-butyl-6-(1,1,7,7-tetrameth... 通过采用4,4'-bis(9-ethyl-3-carbazovinylene)-1,1'-biphenyl(BCzVBi)为蓝色荧光发光单元,绿色磷光材料fac 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Ir(ppy)3]敏化红色荧光材料4-(dicyanomethylene)-2-ter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in-4-yl-vinyl)-4H-pyran(DCJTB)为混合黄色发光单元,制备了一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染料掺杂浓度的优化,以及引入适当厚度的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作为中间层,获得了高效率、高显色指数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在100 cd/m2亮度下的最高显色指数达到了90,此时的色坐标为(0.32,0.32),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该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11.00 cd/A,相应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3 330 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显色指数 蓝色荧光 磷光敏化
下载PDF
依发光层顺序和厚度调节的多发光层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维 鲁富翰 +4 位作者 曹进 朱文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68,共4页
多层结构器件中发光层顺序及厚度对光谱影响很大。文章以RBG(红蓝绿)为基色,制备了具有不同发光层组合次序及厚度的系列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CuPc(12nm)/NPB(50nm)/EML/LiF(1nm)/Al(100nm)。使用的蓝色发光材料为2-t-bu... 多层结构器件中发光层顺序及厚度对光谱影响很大。文章以RBG(红蓝绿)为基色,制备了具有不同发光层组合次序及厚度的系列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CuPc(12nm)/NPB(50nm)/EML/LiF(1nm)/Al(100nm)。使用的蓝色发光材料为2-t-butyl-9,10-di-(2-naphthyl)anthracene(TBADN),掺杂剂为p-bis(p-N,N-diphenyl-amono-styryl)benzene(DSA-Ph),绿色发光材料为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掺杂剂为C545,红色发光材料为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掺杂剂为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通过调节各发光层的顺序和厚度,在200mA.cm-2时,得到了电流效率为5.60cd.A-1,色坐标为(0.34,0.34)的性能稳定的白光器件。当电流密度为400mA.cm-2时,最大亮度达到了20700cd.m-2。根据激子产生及扩散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发光光谱与各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各层厚度及激子扩散层长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并以其计算了具有不同红层厚度的RBG结构的光谱的红蓝强度比。计算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发光 RBG结构 激子扩散长度
下载PDF
2-TNATA对蓝与黄二基色分离的堆叠式白色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英文)
7
作者 阎洪刚 张方辉 +2 位作者 陆君福 蒋谦 刘丁菡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8-683,共6页
研究了2-TNATA厚度对蓝与黄二基色分离的堆叠式白色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器件结构为:2-TNATA(xnm)/NPB(25nm)/ADN(30nm)∶TBPE(2%)∶DCJTB(1%)/Alq3(20nm)/LiF(1nm)/Al(100nm)。根据实验结果,2-TNATA的厚度对载流子的注入、色稳定... 研究了2-TNATA厚度对蓝与黄二基色分离的堆叠式白色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器件结构为:2-TNATA(xnm)/NPB(25nm)/ADN(30nm)∶TBPE(2%)∶DCJTB(1%)/Alq3(20nm)/LiF(1nm)/Al(100nm)。根据实验结果,2-TNATA的厚度对载流子的注入、色稳定性、热稳定性影响明显。发光器件的颜色可以通过改变加入的2-TNATA层的厚度来改变。这种器件使用2-TNATA作为空穴注入层显示出了色纯度高的白光发射,CIE色坐标x=0.3197,y=0.3496,亮度能够达到12230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TNATA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发光特性
下载PDF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8
作者 朱涛 刘爱云 刘学燕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综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归纳了获取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多种器件结构的特点及其材料。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器件的发光效率和色纯度角度,讨论了影响发光器件性能的诸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材料 器件 进展 结构
下载PDF
新型有机电致磷光白光器件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振 甘林 +2 位作者 汪静静 柳菲 郑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1-736,共6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CTA/FIrpic∶TCTA/Ir(MDQ)2(acac)∶TmPyPB/FIrpic∶TmPyPB/TmPyPB/LiF/Al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通过在双蓝光发光层之间插入较薄的红光层Ir(MDQ)2(acac)∶TmPyPB调节载流子、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分布,并结合TCT...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CTA/FIrpic∶TCTA/Ir(MDQ)2(acac)∶TmPyPB/FIrpic∶TmPyPB/TmPyPB/LiF/Al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通过在双蓝光发光层之间插入较薄的红光层Ir(MDQ)2(acac)∶TmPyPB调节载流子、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分布,并结合TCTA和TmPyPB对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有效阻挡作用,混合实现白光发射。研究了红光层在不同厚度、不同掺杂浓度下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发光层厚度为2nm、质量浓度为5%时,结合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实现了色坐标为(0.333,0.333)、最大发光效率为11.50cd/A的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新型 有机白光器件 磷光
下载PDF
有机发光器件(OLED)中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并社 高志翔 +1 位作者 王华 郝玉英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低阈值电压、高亮度、无需背光源而自身发光、宽视角并易于加工等优点成为现代平板显示的研究热点。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OLED的器件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然而,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如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低阈值电压、高亮度、无需背光源而自身发光、宽视角并易于加工等优点成为现代平板显示的研究热点。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OLED的器件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然而,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差距,如发光效率低以及器件寿命短等问题,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OLED的器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器件中的界面结构所决定。简要介绍OLED中的界面研究进展,围绕金属/有机界面、有机/有机界面、阳极/有机界面以及层内部材料界面展开叙述,讨论界面结构与OLED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OLED界面分子结构、能带结构、激发态特性及反应等获得的主要结果,在此基础上预测OLED界面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界面 磷光材料 发光效率
下载PDF
高效白光磷光有机发光器件
11
《光电技术》 2009年第2期17-20,共4页
我们研制成功了两种磷光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1000cd/m^2的亮度下,一种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为20%。色座标CIE为(0.38,0.39),另一种器件的光效为251m/W.色座标为(O.39,0.44),在100cd/m^2的亮度下,借助于光外耦合增强... 我们研制成功了两种磷光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1000cd/m^2的亮度下,一种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为20%。色座标CIE为(0.38,0.39),另一种器件的光效为251m/W.色座标为(O.39,0.44),在100cd/m^2的亮度下,借助于光外耦合增强技术,前者的EQE达到了37%,而后者的光效则提高到511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磷光 白光 外部量子效率 增强技术 CIE 亮度 座标
下载PDF
可印刷磷光有机发光器件
12
《光电技术》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制造全色可印刷磷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新方法,与传统加工0LEDs的方法不同,本可印刷磷光OLED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射层中具有共轭聚合物,该发射层是由小分子基质与掺杂物组成的,本文给出的红、绿、浅蓝、蓝可印刷磷光OLED有... 本文报道了一种制造全色可印刷磷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新方法,与传统加工0LEDs的方法不同,本可印刷磷光OLED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射层中具有共轭聚合物,该发射层是由小分子基质与掺杂物组成的,本文给出的红、绿、浅蓝、蓝可印刷磷光OLED有机发光器件在初始亮度分别为500cd/m2、1000cd/m2、500cd/m2及500cd/m2时,其光效及预期寿命分别为9cd/A与5.3万小时,35cd/A与5.2万小时,18cd/A与3000小时,6cd/A与1000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磷光OLED 印刷 共轭聚合物 D/A 预期寿命 发射层 小时
下载PDF
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步新 朱文清 +3 位作者 赵伟明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7,共4页
White color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 device is a convenient means to realize full-color display because the three necessary primary colors could be obtained by color filters from white back light. In ... White color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 device is a convenient means to realize full-color display because the three necessary primary colors could be obtained by color filters from white back light. In this paper a new three-layer device is presented. We used N, N′-bis-(lnaphhyl)-N , N′-diphenyl-1, 1′-biphenyl-4, 4′-diamine (NPB) as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Alq a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CuPc as the buffer layer, and TPBi as the blocking layer inserted between NPB and Alq.The 5,6,11,12-tetraphenyltetracene (Rubrene) as dopant was doped into the blocking layer.\;It was thought initially that if energy transfer existed between the host and dopant in photoluminescence (PL) of NPB doped with Rubrene, white emission might be obtained in a device such as ITO/CuPc/NPB:Rubrene/TPBi/Alq/Mg:Ag. Thus the PL of NPB:Rubrene system excited by NPB absorption band with different dopant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advance. There are two bands in the PL spectra, the blue one is emitted by NPB and the yellow one is by Rubrene. The ratio of these two bands can be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Rubrene concentration. This shows that energy transfer does occur from NPB to Rubrene. Time-resolved spectra of this system, which will be given in another paper, confirm further that the energy transfer exists and is quite effective. White emission can be produc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Rubrene in PL. However, devices of structure ITO/CuPc/NPB:Rubrene/TPBi/Alq/Mg:Ag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with TPBi as the blocking layer, white emission can not be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Rubrene concentration.\;For another device of structure ITO/CuPc/NPB/TPBi:Rubrene/Alq/Mg : Ag, with a blocking layer TPBi doped by Rubrene concentration 1.5% inserted between NPB and Alq, white emission can be obtained. The highest luminance and maximum efficiency are 8635cd/m 2 and 1.39lm/W respectively , CIE coordinate x =0.31, y =0.32. The color of the emitted light can still b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ve thickness of the relevant layers and dopant concentration.\;The electroluminescence mechanism of two kinds of cell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显示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利用三线态激子提高有机/高分子发光器件的量子效率 被引量:3
14
作者 甄红宇 杨伟 +1 位作者 朱卫国 曹镛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有机 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O PLED)的发光效率远低于理论值 ,除器件结构有待优化之外 ,大部分三线态激子的能量没有得到利用是主要原因。近年来 ,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来提高O PLED的发光效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本文从利用三线态激子的... 有机 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O PLED)的发光效率远低于理论值 ,除器件结构有待优化之外 ,大部分三线态激子的能量没有得到利用是主要原因。近年来 ,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来提高O PLED的发光效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本文从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机制入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发光器件 三线态激子 量子效率 发光效率 电致发光 电致磷光器件 单线态激子
下载PDF
PtOEP掺杂Alq_3有机发光器件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敬 刘彭义 +1 位作者 张靖磊 侯林涛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137,144,共5页
研究了高效磷光染料八乙基卟啉铂(PtOEP)掺杂于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体系中PtOEP、Alq3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分别以PtOEP掺杂和未掺杂的Alq3膜作为发光层制作有机发光器件(OLED),改变掺杂浓度,检测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变化。... 研究了高效磷光染料八乙基卟啉铂(PtOEP)掺杂于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体系中PtOEP、Alq3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分别以PtOEP掺杂和未掺杂的Alq3膜作为发光层制作有机发光器件(OLED),改变掺杂浓度,检测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变化。经分析,在5%、10%、20%三种掺杂浓度中,10%掺杂浓度能量传递效果最好。通过对掺杂和未掺杂器件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电压数据检测,计算外量子效率,在低电流密度(≤7mA/cm2)驱动下掺杂器件外量子效率是未掺杂器件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磷光染料 能量转移 掺杂浓度
下载PDF
新型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
16
作者 王振 汪静静 +5 位作者 甘林 柳菲 郑新 王婷 王培 王巍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研究了基于FIrpic的超薄非掺杂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改变超薄非掺杂FIrpic发光层以及其隔离层的厚度,可以调控FIrpic分子的聚集及激子相互作用强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TCTA 5nm/FIrpic 1nm/TCTA 5nm/FIrpic... 研究了基于FIrpic的超薄非掺杂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改变超薄非掺杂FIrpic发光层以及其隔离层的厚度,可以调控FIrpic分子的聚集及激子相互作用强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TCTA 5nm/FIrpic 1nm/TCTA 5nm/FIrpic 1nm/TPBI 5nm/FIrpic 1nm多发光层结构的器件性能较优,最大发光效率为9.9cd/A,超薄非掺杂发光层结构避免了掺杂方法中共沉积磷光材料浓度的精确控制,有利于简化器件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蓝光器件 非掺杂 磷光
下载PDF
基于量子阱结构的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17
作者 安涛 李朋 +2 位作者 李怀坤 丁志明 王海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2-1348,共7页
以荧光材料BePP2结合量子阱作为蓝光发射层,磷光材料GIrl和R-4B掺入到混合双极性主体材料CBP∶Bphen中分别作为绿、红发光层并且在红绿发光层中引入间隔层TPBI,组合得到发白光的混合型有机发光器件。其中量子阱是以BePP2作为势阱、TCTA... 以荧光材料BePP2结合量子阱作为蓝光发射层,磷光材料GIrl和R-4B掺入到混合双极性主体材料CBP∶Bphen中分别作为绿、红发光层并且在红绿发光层中引入间隔层TPBI,组合得到发白光的混合型有机发光器件。其中量子阱是以BePP2作为势阱、TCTA为势垒。结果表明:当势垒层数为2时,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1 682.5 cd/m2和23.73 cd/A;当电压从7 V增加到14 V时,色坐标从(0.345,0.350)变化到(0.340,0.342)。与无量子阱结构的参考器件相比,势垒层数为2的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为8.07 lm/W,色坐标变化相对最小为±(0.005,0.008),还有一个高的显色指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磷光材料 荧光材料 量子阱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电致磷光及发光机理研究进展
18
作者 仲飞 段光凤 刘彭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2,35,共5页
在过去10余年对小分子和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由于器件三线态激子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存在25%的理论极限,大大限制了其发光效率。为突破这一理论极限,在小分子主体材料中掺杂磷光染料制成电致磷光器件是... 在过去10余年对小分子和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由于器件三线态激子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存在25%的理论极限,大大限制了其发光效率。为突破这一理论极限,在小分子主体材料中掺杂磷光染料制成电致磷光器件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磷光染料的掺杂可以充分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本文针对有机小分子电致磷光器件的发展、发光机理以及主客体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等方面作了简明的讨论,指出了在器件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发光机理 研究进展 磷光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内量子效率 理论极限 激子能量 发光效率 主体材料 充分利用 能量传递 三线态 单线态 分子间 主客体 染料 掺杂
下载PDF
新型高效有机电致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费楠楠 毛艳 +2 位作者 郑武斌 商娟 郝仕油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8期103-106,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传统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单线态发光,导致其理论外量子效率(EQE)仅为5%,远低于预期。基于此,研究者通过设计新型发光材料,包括磷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三重态-三重态...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传统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单线态发光,导致其理论外量子效率(EQE)仅为5%,远低于预期。基于此,研究者通过设计新型发光材料,包括磷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等,从而利用三线态激发态,进而提高OLED的外量子效率。本文通过说明新型高效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机理,从而为设计或选择适合于特定OLED器件的发光材料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 外量子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热激活延迟荧光 磷光
下载PDF
基于溶液加工小分子材料发光层的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
20
作者 范昌君 王瑞雪 +4 位作者 刘振 雷勇 李国庆 熊祖洪 杨晓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06-414,共9页
报道了基于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发光层、聚乙烯亚胺电子注入层的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优化了空穴传输层和磷光染料的掺杂浓度,得到最佳发光效率的器件.蓝光、黄光和红光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7.3%,10.7%和7.3%.在发光亮度为1000 ... 报道了基于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发光层、聚乙烯亚胺电子注入层的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优化了空穴传输层和磷光染料的掺杂浓度,得到最佳发光效率的器件.蓝光、黄光和红光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7.3%,10.7%和7.3%.在发光亮度为1000 cd/m2时,蓝光、黄光和红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7.0%,10.6%和5.8%,器件效率下降较小.原因在于同时采用空穴传输型和电子传输型的小分子材料作为共同主体材料,器件具有较宽的载流子复合区域,降低了三线激发态-三线激发态湮灭和三线激发态-极化子相互作用对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白光器件在亮度为1000 cd/m2时,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为31 cd/A和14.8 lm/W.器件的色度为(0.32,0.42),色度比较稳定,随电流的变化微小.器件的效率较以往报道的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有显著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在聚乙烯亚胺上能够制备特性良好的小分子材料薄膜,以及小分子主体材料拥有较高的三线态能量和平衡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能够获得高效的磷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 磷光器件 溶液加工方法 白色发光器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