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技术在白芷挥发油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陈伟兰 黎映琼 罗球珠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究HS-SPME-GC-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在白芷挥发油中的应用。方法对白芷块茎、根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予以PCA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 目的探究HS-SPME-GC-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在白芷挥发油中的应用。方法对白芷块茎、根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组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予以PCA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获得各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从选择白芷样本的块茎、根茎部位挥发油获得率分别为6.1%以及7.5%。选择的块茎、块根部位内挥发油在种类以及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并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块茎获得化合物共51个,占总量75.00%,从根茎中鉴定5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6.76%,白芷块茎、根茎2个不同部位化合物占比不同,其中以十二(烷)醇、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碳酸含量最大,α-蒎烯、α-新丁香三环烯、杜松三烯、月桂醇醋酸酯、τ-木罗醇、环十二碳烷、5,8,1-十七碳三烯醇、十八(烷)醇、十六(烷)醇、十六碳酸、十四碳醛、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八碳二烯酸甘油三酯、十二(烷)醇等均存在较大差异。PCA分析亦进一步验证了其异同。结论白芷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种类及所占比均存在差异,可为白芷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分析 主成分分析技术 白芷挥发油
下载PDF
白芷挥发油镇痛、镇静作用和身体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88
2
作者 聂红 沈映君 +2 位作者 吴俊梅 覃仁安 任永欣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1-223,269,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芷挥发油(EssentialoilofRadixAngelicaedahuricae,EOAD)的镇痛、镇静作用和身体依赖性。方法采用扭体法、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大鼠甩尾法观察EOAD的镇痛作用;用小鼠跳跃反应试验、小鼠竖尾反应实验观察EOAD的身体依赖性,... 目的观察白芷挥发油(EssentialoilofRadixAngelicaedahuricae,EOAD)的镇痛、镇静作用和身体依赖性。方法采用扭体法、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大鼠甩尾法观察EOAD的镇痛作用;用小鼠跳跃反应试验、小鼠竖尾反应实验观察EOAD的身体依赖性,并用热板法考察其耐受性;采用程控自主活动箱观察EOAD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EOAD对物理、化学等伤害性刺激的镇痛作用确切;小鼠跳跃反应试验表明,吗啡组小鼠出现显著的跳跃反应,而EOAD组则无;小鼠竖尾反应试验表明EOAD组小鼠未出现竖尾反应;EOAD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结论EOAD的镇痛、镇静作用明确且对小鼠无身体依赖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药理学 镇痛 药物作用 镇静 物质依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白芷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祖金 雷华平 葛发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1-662,共2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白芷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的白芷挥发油,共分离出73个组分,对其中的41个进行了鉴定。超临界CO2萃取白芷挥发油,操作温度低,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产品外观好。
关键词 白芷 挥发油 GC-MS分析 超临界CO2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白芷挥发油 气相-质谱 挥发性成分 提取分离 不稳定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芷挥发油提取量、成分及美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广 任星宇 +4 位作者 杨丹 罗敏 谭秋生 邓才富 罗川 《化学世界》 CAS 2021年第11期677-685,共9页
考察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芷挥发油提取量、成分及其美白活性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品白芷、微波处理鲜品白芷、超声处理鲜品白芷、风干白芷和烘干白芷5种白芷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采用... 考察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芷挥发油提取量、成分及其美白活性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品白芷、微波处理鲜品白芷、超声处理鲜品白芷、风干白芷和烘干白芷5种白芷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其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对美白活性与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微波/超声前处理鲜白芷挥发油提取量均提高了5%,干燥白芷挥发油提取量却有较大的降低;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样品分别鉴定有64,55,53,63,55个成分,其中,有24种相同成分,主要为十二碳醇、1-十五烯醇、罗勒烯、萜品烯、橄香烯、1-石竹烯、α-香柑油烯、α-古芸烯、环十二烷和(Z)-9-十五碳烯醇等。5个样品挥发油成分有一定差异,同时其质量分数也有一定差异;不同处理方法的样品均有较好的美白活性,对美白作用贡献较大的化合物为1-十五烯醇、油醇和环十二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处理方法 白芷挥发油 提取量和成分 美白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7
5
作者 倪红霞 王春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10g^(-1)),白芷香豆素组(100mg&...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10g^(-1)),白芷香豆素组(100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mg·kg^(-1))和高剂量(100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总香豆素 白芷挥发油 偏头痛 硝酸甘油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白芷挥发油抗过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涂兴明 吴康郁 熊颖 《海峡药学》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EOAD)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AD低剂量组对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EOAD)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AD低剂量组对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差异,EOAD高剂量组对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EOAD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抗过敏
下载PDF
白芷挥发油镇痛、镇静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小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35期3880-3882,3888,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芷挥发油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选择雌雄小鼠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吗啡组,白芷香豆素低剂量组(0.05 mL/kg)、中剂量组(0.1 mL/kg)、高剂量组(0.2mL/kg),白芷挥发油低剂量组(0.05 mL/kg)、中剂量组(0.1 mL/kg)、高剂量组(0.2 mL... 目的观察白芷挥发油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选择雌雄小鼠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吗啡组,白芷香豆素低剂量组(0.05 mL/kg)、中剂量组(0.1 mL/kg)、高剂量组(0.2mL/kg),白芷挥发油低剂量组(0.05 mL/kg)、中剂量组(0.1 mL/kg)、高剂量组(0.2 mL/kg),采用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甩尾法、扭体法观察白芷挥发油的镇痛、镇静作用。结果白芷挥发油各组起效时间更快,作用时间更长,扭体次数更少,且中剂量组(0.1 mL/kg)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好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结论白芷挥发油镇痛、镇静作用明显,作用机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镇痛 镇静
下载PDF
白芷挥发油抗过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红光 谢黛 《海峡药学》 2008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EOAD)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AD低剂量组对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EOAD)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AD低剂量组对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差异,EOAD高剂量组对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EOAD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抗过敏
下载PDF
白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梅颂 周国梁 邹玉强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优选白芷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3个因素对... 目的:优选白芷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3个因素对包合物质量的影响,进行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并对包合物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最优包合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60℃,包合反应时间2.5 h,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率为1∶8(mL/g)。结论:包合物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提高了白芷挥发油的稳定性,可为白芷挥发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工艺 稳定性
下载PDF
白芷挥发油抗炎镇痛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汤建 赵康琦 +2 位作者 张腾腾 申金田 闻崇炜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中抗炎镇痛的活性物质和潜在的靶点蛋白,为进一步明确白芷的抗炎镇痛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确定含量较高的脂肪烃(醇)和萜类成分共计17个小分子化合物为分子对接配体;根据抗炎镇痛的相关靶点,确定κ...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中抗炎镇痛的活性物质和潜在的靶点蛋白,为进一步明确白芷的抗炎镇痛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确定含量较高的脂肪烃(醇)和萜类成分共计17个小分子化合物为分子对接配体;根据抗炎镇痛的相关靶点,确定κ阿片受体(κOR)、Toll样受体2(TLR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18个蛋白为对接受体。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配体和受体分别进行分子对接,根据打分值虚拟筛选白芷挥发油中的抗炎镇痛活性成分并初步确定潜在的靶点。结果:发现挥发性成分中36、41、45对受体κOR(PDBID:4DJH)的结合能力较强,而化合物75对受体TLR2(PDB ID:5D3I)的结合力最强,为-8.3 kcal/mol。结论:倍半萜、环十五烷酮等化合物可能是白芷挥发油中的重要抗炎镇痛活性物质基础,而κOR和TLR2是潜在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抗炎镇痛 虚拟筛选 Κ阿片受体 TOLL样受体2
下载PDF
鲜白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徐广 任星宇 +3 位作者 罗敏 杨永东 罗川 邓才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研究鲜白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以及其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其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正交试... 目的研究鲜白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以及其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其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正交试验法得优化条件为:白芷粒度3mm,液料比7:5(ml/g),提取液p H值5,在该条件下白芷(500g)挥发油提取量为0. 4ml。挥发油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中39种为非萜类化合物,25种为萜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二碳醇(30. 62%)、1-十五烯醇(16. 15%)、罗勒烯(2. 9%)、萜品烯(2. 83%)。鲜白芷挥发油体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高达(43. 21±1. 96)%。结论白芷挥发油主要由双键类化合物组成,具有较好的体外美白护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提取 酪氨酸酶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白芷总挥发油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卫华 李琳 +1 位作者 赵训允 柳玉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研究白芷总挥发油(EOAD)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扭体法观察EOAD的镇痛作用。结果 EOAD(0.05、0.1、0.2 mg/kg)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数(P<0.01),也可明显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P<0.05)。结论 EOAD对物... 目的研究白芷总挥发油(EOAD)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扭体法观察EOAD的镇痛作用。结果 EOAD(0.05、0.1、0.2 mg/kg)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数(P<0.01),也可明显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P<0.05)。结论 EOAD对物理、化学伤害性刺激的镇痛作用确切,作用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镇痛 热板法
下载PDF
六种不同产区白芷药材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世洋 王晶 +3 位作者 盛永成 李生茂 潘媛 敖慧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6-183,共8页
以6种不同产区白芷药材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主要共有组分,对各药挥发油成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种不同产地白芷挥发油中相... 以6种不同产区白芷药材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主要共有组分,对各药挥发油成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种不同产地白芷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为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物质为十二醇与十四醇,说明醇类化合物是白芷挥发油主要成分;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将杭白芷单独聚为一类,其余5种聚为一类,这5种当中川白芷与亳州白芷聚为一类,祁白芷、禹白芷、山东白芷聚为一类;与基原因素相比,各地白芷挥发油成分可能与产地、气候、栽培、加工、种质资源质量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挥发油 产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白芷提取物与延胡索总碱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梁新丽 廖正根 +3 位作者 王光发 赵国巍 戴春兰 张晓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50,共6页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大鼠体内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ET)血药浓度的HPLC-FLD检测方法;并研究白芷香豆素(coumarin,Cou)和挥发油(volatileoil,VO)两种提取物与延胡索总碱(TA)配伍对TET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血浆经正己烷...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大鼠体内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ET)血药浓度的HPLC-FLD检测方法;并研究白芷香豆素(coumarin,Cou)和挥发油(volatileoil,VO)两种提取物与延胡索总碱(TA)配伍对TET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血浆经正己烷-异丙醇(95∶5)沉淀蛋白,HPLC-FLD检测,结果血浆中TET的线性范围为2.096~167.68μg·L-1;定量限2.096μg·L-1;方法准确度94.0%~100.0%,提取回收率72.0%~81.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0%;大鼠灌胃TA、TA-VO、TA-Cou、TA-VO-Cou后,TET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为二室开放模型,与TA组相比,配伍VO或(和)Cou后TET的AUC0-t、AUC0-∞、MRT0-t、MRT0-∞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建立的大鼠血浆中TET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准确、专属性强等特点;Cou、VO与TA配伍,能显著延长TET在大鼠体内滞留时间,减缓体内的消除,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碱 白芷总香豆素 白芷挥发油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 荧光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