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草塬植被恢复后沟头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卓鑫 郭明明 +4 位作者 王文龙 冯兰茜 娄义宝 朱亚男 杨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0,76,共9页
[目的]探究黄土塬沟头在植被恢复后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为该区沟头水土保持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地沟头为对照,选择不同植被恢复年限(5,13,18,22 a)的白草塬草地沟头,调查和测定了各植被恢复年限沟头... [目的]探究黄土塬沟头在植被恢复后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为该区沟头水土保持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地沟头为对照,选择不同植被恢复年限(5,13,18,22 a)的白草塬草地沟头,调查和测定了各植被恢复年限沟头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和表层土壤(0—10 cm和10—25 cm)的土壤性质因子。[结果]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长,Patrick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大后稳定的变化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植被恢复18 a和22 a时的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恢复13 a,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增加—降低—再增加的波动趋势,且在恢复22 a时达到最大值(0.89)。白草塬沟头0—10 cm和10—25 cm的土壤容重均在恢复22 a时达到最小值,较农地分别显著降低13.1%和17.8%(p<0.05);0—10 cm和10—25 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饱和导水率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两土层的土壤因子在各植被恢复年限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标与容重间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及饱和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含量与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密切相关。[结论]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沟头草本植物多样性,可改善表层土壤性质,在稳固沟头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头 多样性 土壤性质 植被恢复 白草塬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裂缝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田万生 陈耀乾 宣世进 《甘肃科技》 2003年第5期72-74,共3页
白草塬位于会宁县北部 ,为会宁县耕地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 ,水利设施条件最好的黄土塬之一。由于靖 (远 )—会 (宁 )引黄提灌工程的建成通水 ,发展水浇地 42 5 3.3km2万 ,加之黄土湿陷作用 ,引发大面积地裂缝 ,严重威胁当地村民生命及财... 白草塬位于会宁县北部 ,为会宁县耕地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 ,水利设施条件最好的黄土塬之一。由于靖 (远 )—会 (宁 )引黄提灌工程的建成通水 ,发展水浇地 42 5 3.3km2万 ,加之黄土湿陷作用 ,引发大面积地裂缝 ,严重威胁当地村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成为制约白草塬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现通过对白草塬地质环境背景 ,水利工程状况 ,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论述 ,为防治地裂缝进一步恶化 ,改善地质生态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会宁县 白草塬 水利工程建设 地裂缝 防治 对策
下载PDF
六盘山东西两侧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靳春胜 黄孝刚 +3 位作者 张立原 袁四化 梁文天 刘东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2-709,共8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关系,建立了洛川剖面250ka以来、白草塬剖面140ka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并与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具不同的特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关系,建立了洛川剖面250ka以来、白草塬剖面140ka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并与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具不同的特征和受控因素,指示了不同的古气候意义。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容重指标主要由夏季风控制,可作为夏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由冬季风控制,可作为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与灵台和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对比,发现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进一步表明了不同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对容重指标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容重 季风演化 六盘山 洛川 白草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