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荆 于世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比较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和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收治晚期乳腺癌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每次剂量260mg/m2,对照组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每次剂... 目的比较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和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收治晚期乳腺癌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每次剂量260mg/m2,对照组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每次剂量175mg/m2,均为每3周重复1次。对照组化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西米替丁和苯海拉明预防过敏反应。两组患者各接受了至少4个周期的治疗,每2个周期评价一次疗效。结果治疗组9/9例获得CR+PR,对照组为7/12例。两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毒性和粒细胞减少。结论紫杉醇白蛋白微粒与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相比,疗效相当,治疗组在未进行预防过敏反应处理的情况下,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 晚期乳腺癌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莉娜 高静 许艳萍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注射用紫杉醇自蛋白结合型)260m/m^2,d1、d8,静脉滴注30min,治疗6例晚期癌症患者,用药前均未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给药过程... 目的探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注射用紫杉醇自蛋白结合型)260m/m^2,d1、d8,静脉滴注30min,治疗6例晚期癌症患者,用药前均未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共观察护理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毒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新型紫杉醇自蛋白微粒制剂安全性好,使用时可不进行预防性抗过敏处理,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做好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这样能够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 晚期肿瘤 护理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的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包封率测定
3
作者 钱佳怡 隋小宇 +3 位作者 潘虹 袁橙 董岩 简白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白蛋白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紫杉醇质量浓度,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采用萃取法分离白蛋白微粒与游离药物,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表明:紫杉醇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6%~101... 采用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白蛋白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紫杉醇质量浓度,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采用萃取法分离白蛋白微粒与游离药物,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表明:紫杉醇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6%~101.0%;有机溶剂萃取法测定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包封率的平均回收率,达94.80%~101.67%。这种方法测定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回收率准确可靠,适用于沉淀法制备的白蛋白微粒的包封率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白蛋白微粒 包封率 萃取法 难溶性药物
下载PDF
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介入治疗兔VX2肝肿瘤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小林 林根来 +3 位作者 龚高全 陈颐 张峰 艾松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3-386,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 将成功接种VX2肝脏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 :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 2 0mL ;B组为游离阿霉素组 ,肝动脉注入阿霉素 ( 1mg/... 目的 研究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 将成功接种VX2肝脏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 :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 2 0mL ;B组为游离阿霉素组 ,肝动脉注入阿霉素 ( 1mg/kg) ;C组为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组 ,肝动脉注入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 32 .8mg/kg(含阿霉素 1mg) ;D组为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 ,肝动脉注入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 32 .8mg/kg(含阿霉素 1mg)。 4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后 7、14d行SCT肝脏扫描、术后 2 1d行胸腹联合扫描 ,测量肿瘤大小 ,检查肺部转移灶 ;各组实验动物均记录生存天数 ,生存满 90d则处死 ,全部实验动物均取肿瘤、肝和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7、14、2 1dA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 4 .84± 0 .84 )cm3 、( 12 .6 7± 2 .18)cm3 和 ( 6 1.4 0± 7.87)cm3 ;B组为 ( 1.88± 0 .17)cm3 、( 7.0 8± 1.5 2 )cm3 和( 2 0 .0 7± 4 .4 8)cm3 ;C组为 ( 1.4 3± 0 .13)cm3 、( 3.6 9± 0 .77)cm3 和 ( 9.5 1± 2 .0 9)cm3 ;D组为 ( 1.18± 0 .2 6 )cm3 、( 1.94± 0 .4 7)cm3 和 ( 4 .2 3± 0 .92 )cm3 。B、C、D 3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磁性蛋白纳米微粒 介入治疗 VX2肝肿瘤
下载PDF
多柔比星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根来 陈立鹰 +1 位作者 詹福根 王小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制备多柔比星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adriamycin magnetic albumin nanoparticles,ADM-MANs)。方法:利用人血清白蛋白、多柔比星、中位直径25 nm的Fe3O4磁粉,采用热固化交联和油剂分散法制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磁响... 目的:制备多柔比星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adriamycin magnetic albumin nanoparticles,ADM-MANs)。方法:利用人血清白蛋白、多柔比星、中位直径25 nm的Fe3O4磁粉,采用热固化交联和油剂分散法制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磁响应性和结构。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磁性微粒中多柔比星含量。体外实验用MTT法检测成品微粒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制备出的ADM-MANs具有磁性药物微球的形态学及物理学特征。4 000高斯磁场强度下磁响应性距离为80-100 mm。微粒直径50-400 nm,中位直径200 nm。1 mg ADM-MANs含多柔比星30.5μg,药物包封率为61.2%。其对SMMC7721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在相应浓度下的游离多柔比星相近,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327μg·mL-1(以多柔比星含量计)和0.312μg·mL-1,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制备出的ADM-MANs粒径小、分布均匀、磁响应性良好、药物包封率高,多柔比星细胞毒活性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磁性蛋白纳米微粒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耀宇 李建 +6 位作者 李立宏 曲友直 于嘉 邓建平 高国栋 张文彬 焦德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MAN)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性能。方法用热处理法将人血白蛋白分散在纳米磁性微粒(Fe3O4)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在超声激烈搅拌下加热,使人血白蛋白稳定,得到人浆白蛋白包裹的生物相容MAN。结... 目的探讨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MAN)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性能。方法用热处理法将人血白蛋白分散在纳米磁性微粒(Fe3O4)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在超声激烈搅拌下加热,使人血白蛋白稳定,得到人浆白蛋白包裹的生物相容MAN。结果实验制备出MAN具有纳米级的大小、尺寸和形状,扫描电镜和粒径测试仪测试MAN直径为100~1000nm,且具有确切的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等性能。结论用热处理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具有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的生物相容的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蛋白纳米微粒 制备 方法 物理性能
下载PDF
载多柔比星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粒和两种免疫毫微粒的体内外靶向性研究
7
作者 王霞 魏大鹏 +2 位作者 蔡美英 李喜荣 刘晓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9-672,共4页
目的构建载多柔比星的普通毫微粒、全抗体免疫毫微粒和抗体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比较它们对肿瘤的体外和体内靶向性,寻找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制剂。方法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 目的构建载多柔比星的普通毫微粒、全抗体免疫毫微粒和抗体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比较它们对肿瘤的体外和体内靶向性,寻找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制剂。方法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将兔抗大鼠乳腺癌细胞系Walker-256细胞的多克隆抗体(Wab)和其F(ab')2片段即WF(ab')2与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RB)的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粒(DRB-HSA-NP)交联,制备全抗体免疫毫微粒Wab-DRB-HSA-NP和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WF(ab')2-DRB-HSA-NP,比较它们的体外肿瘤细胞靶向性和体内组织器官靶向性。结果与DRB-HSA-NP相比,两种免疫毫微粒均有较好的体外肿瘤特异靶向性,瘤体内给药后在瘤体内的滞留量也显著增高,特别是WF(ab')2-DRB-HSA-NP,由于所偶联的抗体切除了FC段,降低了抗体与巨噬细胞的结合。结论免疫毫微粒,特别是WF(ab')2-DRB-HSA-NP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多柔比星的蛋白微粒 免疫毫微粒 靶向性
下载PDF
白蛋白毫微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进展
8
作者 季平 代勇 李明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蛋白微粒 质量评价方法 制备工艺 药物载体 可生物降解 胶体颗粒 物质构成 静脉注射 制备方法 大分子
下载PDF
靶向微粒介入放射技术在Ⅳ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文新 王朝生 胡爱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近5年来,我们使用自己建立的肝癌治疗计划系统,采用乳化碘液,白蛋白微粒、单纯化疗药物不同灌注、栓塞材料的介入放射技术治疗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使其生存期明显延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放射技术 治疗 乳化碘液 白蛋白微粒
下载PDF
抗体F(ab′)_2片段靶向的载多柔比星免疫毫微粒的构建及其抗肝癌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霞 刘晓波 +2 位作者 蔡美英 黎光 魏大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 构建抗体F(ab′) 2 片段靶向的载药免疫毫微粒 ;评价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对肿瘤的特异结合性及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 3 (2 吡啶二硫 )丙酸酯 (SPDP)将抗人肝癌单抗HAb18或对照抗体 4E3的F(ab... 目的 构建抗体F(ab′) 2 片段靶向的载药免疫毫微粒 ;评价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对肿瘤的特异结合性及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 3 (2 吡啶二硫 )丙酸酯 (SPDP)将抗人肝癌单抗HAb18或对照抗体 4E3的F(ab′) 2 片段与多柔比星 (ADR)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粒 (ADR HAS NP)共价交联构建抗体F (ab′) 2 片段靶向的载药免疫毫微粒 (HAb18F(ab′) 2 ADR HSA NP ,4E3F (ab′) 2 ADR HSA NP) ;采用玻片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确定F(ab′) 2 片段是否结合在毫微粒表面 ;采用花环形成实验 ,花环形成阻断实验 ,扫描电镜分别从光镜、电镜水平观察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是否同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特异性结合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F(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采用皮下荷人肝癌裸鼠模型 ,经瘤体注射观察免疫毫微粒的抗人肝癌作用。结果 F (ab′) 2 片段免疫毫微粒圆球状 ,粒径1 2 μm左右 ,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而ADR HSA NP为阴性 ,提示F (ab′) 2 片段已偶联到ADR HSA NP表面 ;HAb18F(ab′) 2 ADR HSA NP能有效结合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该结合能被HAb18抗体的F(ab′) 2片段阻断 ,未见该免疫毫微粒与对照细胞 (SW 1116)有效结合 ,这些结果提示 ,HAb18F(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F(ab')2片段 多柔比星 ADR 蛋白微粒 肝癌 载体
下载PDF
单抗导向阿霉素免疫毫微粒的^(131)I标记及其体内抗肝癌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云春 陈绪全 +3 位作者 蔡美英 杨晓川 刘晓波 梁正路 《同位素》 CAS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将HAb18-ADR-HSA-NP和ADR-HSA-NP或其131I标记物进行荷肝癌裸鼠实验,观察其在动物体内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及其抑瘤作用。结果表明:HAb18-ADR-HSA-NP的有效载药量为1.44%,比ADR-HSA-NP(1.69%)有所降低;呈缓慢释药状,其最大释药量(41%)明... 将HAb18-ADR-HSA-NP和ADR-HSA-NP或其131I标记物进行荷肝癌裸鼠实验,观察其在动物体内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及其抑瘤作用。结果表明:HAb18-ADR-HSA-NP的有效载药量为1.44%,比ADR-HSA-NP(1.69%)有所降低;呈缓慢释药状,其最大释药量(41%)明显低于ADR-HSA-NP(65%)(P<0.05)。正常裸鼠显像显示,131I-HAb18-ADR-HSA-NP在体内的趋肝性和稳定性均优于131I-ADR-HSA-NP,肝脏清除较131I-ADR-HSA-NP慢。HAb18-ADR-HSA-NP主要滞留于瘤体,随时间延长,其滞留量明显多于ADR-HSA-NP(P<0.05);它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其抑癌率显著高于ADR-HSA-NP(P<0.05)。因此,HAb18-ADR-HSA-NP在体内能和肝癌细胞结合并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18 阿霉素蛋白免疫毫微粒 肝癌靶向性 抗癌活性 碘131标记 肝癌 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前靶向微粒的介入放射化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文新 夏黎明 +3 位作者 何敢想 胡义平 尹作福 舒洪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靶向微粒 放射介入治疗技术 蛋白乳化碘微粒
下载PDF
抗体介导的阿霉素白蛋白免疫毫微粒的抗人肝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波 蔡美英 +2 位作者 黎光 王霞 魏大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抗体 介导 阿霉素蛋白免疫毫微粒 抗人肝癌作用
原文传递
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冷冻干燥法制备紫杉醇白蛋白亚微粒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辰 杨亚妮 +1 位作者 何军 陆伟根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采用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紫杉醇白蛋白亚微粒。以冻干溶液外观,复溶后平均粒径及分布、放置稳定性等为指标,优化了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乳糖为冻干保护剂为最佳,所得亚微粒平均粒径在300~400 nm,复溶后室温放置... 采用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紫杉醇白蛋白亚微粒。以冻干溶液外观,复溶后平均粒径及分布、放置稳定性等为指标,优化了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乳糖为冻干保护剂为最佳,所得亚微粒平均粒径在300~400 nm,复溶后室温放置8 h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蛋白微粒 叔丁醇 冷冻干燥法
原文传递
放疗联合介入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作福 罗文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9期282-282,284,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技术 放射治疗 白蛋白微粒
下载PDF
要闻速递
16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11期643-644,共2页
墨西哥批准磷酸sitagliptin上市,加拿大批准白蛋白微粒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欧盟批准丁丙诺啡,纳洛酮用于阿片依赖的治疗。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白蛋白微粒 丁丙诺啡 阿片依赖 墨西哥 紫杉醇 结合型 加拿大
下载PDF
Monodisperse silver microspheres: A facile BSA template method
17
作者 YANG ATao ZHANG Jie +2 位作者 LIANG ShuHua YANG ShengChun DING BingJ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250-2258,共9页
The spherical silver mirco/nano-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of silver ammonia solution with ascorbic acid as reducing agent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s bio-templa... The spherical silver mirco/nano-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of silver ammonia solution with ascorbic acid as reducing agent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s bio-templ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g+ ions, BSA and ammonia, reactive temperature on the silver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s were investigated. SEM, TEM and XRD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s of the prepared silver mirco/nano-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 silver particle with smooth surface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s can be obtain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g+ ions, BSA, reaction temperature, etc. By controlling the above parameters, the silver spherical mirco/nano-particles with particle sizes ranging from 0.2 to 2.3 m can be well prepared,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used in manufacturing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nic pas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A bio-template ultrafine silver powder morphology and size con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