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蜡虫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焦懿 赵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个温度处理下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 84%、 31 83%、 80 39%、 72 75 %、48 0 8%和 2 2 81 %。 30℃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别为 1 3 2 1粒和 84 84%。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 3个羽化高峰期 ,分别为 6月下旬、 8月上~中旬和 9月中~下旬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个羽化高峰期为 8月上~中旬、 9月中~下旬和 1 0月下旬~ 1 1月上旬。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个高峰种群数量最大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第 3、 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雌蜡虫体内 :48 78%和 5 4 6 6 % ,雄蜡虫体内 :5 6 6 6 %和 6 4 71 % ;第 5代的重寄生率达76 0 0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龄幼虫 >5龄幼虫 >蛹。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每株女贞树放 30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次或 2次 ,白蜡产量分别为 1 1 1 3g和 1 37 6g ,为对照的3 0 6倍和 3 78倍。种虫产量分别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啮小蜂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白蜡 种群控制
下载PDF
白蜡虫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焦懿 赵苹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6代。雌蜂产出的卵以粘液附着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 4、5龄幼虫和蛹体表。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的产卵量、幼虫发育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30℃... 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6代。雌蜂产出的卵以粘液附着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 4、5龄幼虫和蛹体表。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的产卵量、幼虫发育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30℃时产卵量最高。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33℃和345.05日度。18、21、24、27、30和33℃6个温度处理下,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84%、31.83%、80.39%、72.75%、48.08%和22.81%。第3、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蜡虫体内的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48.78%和54.66%,雄蜡虫体内分别为56.66%和64.71%。第5代啮小蜂的重寄生率为7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啮小蜂 生物学特性 重寄生率 幼虫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