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血病小鼠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的归巢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彩平 陈志哲 +5 位作者 黄慧芳 李洁羽 吴正财 何宏星 蔡学瑜 骆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903-4907,共5页
背景:移植后造血干细胞的顺利归巢是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构建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单倍型相合的骨髓移植,动态观察受体小鼠体内移植细胞归巢率及不同时间点的归巢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11/2007... 背景:移植后造血干细胞的顺利归巢是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构建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单倍型相合的骨髓移植,动态观察受体小鼠体内移植细胞归巢率及不同时间点的归巢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11/2007-10在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实验室进行。材料:供鼠为清洁级近交系C57BL/6小鼠和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杂交的雄性F1小鼠,受鼠为清洁级近交系雌性BALB/c小鼠,用于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方法:将48只造模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供鼠为C57BL/6小鼠,实验组供鼠为F1小鼠。实验组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单倍型相合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对照组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完全不相合的骨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1,2,3,4d动态观察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中有核细胞计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与FITC标记的抗鼠H-2Kb单抗结合的供鼠阳性细胞并计算骨髓和脾归巢率。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供鼠来源的细胞数持续下降,脾和骨髓的归巢率均为先升后降,提示供者来源的骨髓细胞在受鼠体内为先归巢再出巢;实验组外周血中供鼠来源的细胞数先下降,再持续上升,骨髓归巢率为下降后上升,脾归巢率为上升后下降,提示供鼠来源骨髓细胞在骨髓中表现为出巢后再归巢,脾中有延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4天外周血中供鼠细胞数量及骨髓和脾归巢率均增高(P<0.05)。结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单倍体相合的骨髓移植的归巢规律是先出巢再归巢,归巢的细胞数量和归巢率高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完全不相合骨髓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小鼠 单倍型相合 骨髓移植 归巢
下载PDF
白血病小鼠经不同预处理方案的骨髓移植后移植细胞归巢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彩平 陈志哲 +4 位作者 黄慧芳 蔡学瑜 何宏星 吴正才 骆晓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本研究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探讨经不同预处理方案骨髓移植后骨髓细胞的归巢特点。采用非清髓性和放、化疗两种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为5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A组),放疗清髓性方案为9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 本研究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探讨经不同预处理方案骨髓移植后骨髓细胞的归巢特点。采用非清髓性和放、化疗两种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为5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A组),放疗清髓性方案为9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B组),化疗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化疗(C组)。经上述预处理方案处理的白血病小鼠分别在骨髓移植后24、48、72、96 h检测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中有核细胞数和供鼠阳性细胞数,计算供鼠骨髓细胞在受鼠骨髓和脾的归巢率。结果显示:供鼠骨髓细胞在受鼠体内的表现分别为:A组是先归巢再出巢;B组是归巢,出巢,再归巢;C组同B组,但是在脾中的归巢比在骨髓中延迟。比较3组的归巢率显示,供鼠骨髓细胞在骨髓的归巢率在A组早期比B组和C组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出巢,归巢率迅速下降至各组中最低,为(0.90±0.09)%(P<0.05);B、C两组早期归巢率较低,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出巢后再次归巢,第4天的归巢率迅速上升,B组升至最高,为(2.17±0.26)%(P<0.05);在脾中的归巢率与骨髓中相似,C组仍有延迟。结论:经非清髓性预处理的白血病小鼠骨髓移植术后,早期归巢率较高,72 h后明显减低;经放疗清髓性预处理小鼠,其早期归巢率较低,72 h后明显增高;经化疗清髓性预处理小鼠,早期和72 h后归巢率无明显变化,归巢率介于其他两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小鼠 骨髓移植 预处理方案 移植细胞归巢
下载PDF
FK506和CSA对异体造血干细胞在粒单白血病小鼠存活及其血清IL-2和IL-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李春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和FK506对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及其对IL-2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EHI23细胞从尾静脉注入建立小鼠粒单白血病模型。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骨髓,体外扩增纯化培养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入粒单白血病小鼠,观察FK...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和FK506对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及其对IL-2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EHI23细胞从尾静脉注入建立小鼠粒单白血病模型。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骨髓,体外扩增纯化培养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入粒单白血病小鼠,观察FK506和CSA对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其对IL-2和IL-4水平的影响。结果植入的HSC在正常小鼠和粒单白血病模型小鼠仅存活1周,而在经CSA和FK506处理的粒单白血病鼠,HSC可存活至2周,且后者的存活数较前者增多。此外,IL-2、IL-4水平在FK506和CSA处理组亦较正常和模型小鼠组下调(P<0.05)。结论FK506能有效抑制宿主对植入HSC的排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2、IL-4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单白血病小鼠模型 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IL-2 IL-4
下载PDF
P388白血病小鼠胸腺哺育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4
作者 缪继武 邢剑敏 +3 位作者 李燕 尹兰珍 秦达惠 徐淑芬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6-80,141,共6页
采用ANAE、ACP、β-Gase和PAS细胞化学方法,对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后3天和9天患鼠的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腹水细胞进行了观察,并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3天组患鼠TNC对三种酶均呈局部阳性反应;TN... 采用ANAE、ACP、β-Gase和PAS细胞化学方法,对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后3天和9天患鼠的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腹水细胞进行了观察,并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3天组患鼠TNC对三种酶均呈局部阳性反应;TNC内的淋巴细胞(TNC—L)ACF和β-Gase阳性率显著增加,而ANAE阳性率则显著下降;外周血未见异常;患鼠无腹水。9天组患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三种酶和PAS的阳性率均显著增高;患鼠腹水明显,其大部分腹水细胞三种酶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PAS也为强阳性反应;但很难分离到TNC。外周血淋巴细胞和9天组患鼠腹水细胞POX呈阴性反应。对上述结果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哺育细胞 细胞化学 P388白血病小鼠
下载PDF
参蝥复方对L615白血病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信民 高亚菲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6年第6期41-43,共3页
本文报道了参蝥复方(主药为红参、青黛)对正常615小鼠及L615白血病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参蝥复方能明显提高正常实验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而对红细胞免疫复合总环率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和直向... 本文报道了参蝥复方(主药为红参、青黛)对正常615小鼠及L615白血病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参蝥复方能明显提高正常实验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而对红细胞免疫复合总环率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和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影响不在;对L615白血病小鼠,参蝥复方则可全面改善上述各项红细胞免疫指标。提示参蝥复 改善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红细胞免疫 参蝥复方 L615白血病小鼠
下载PDF
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惠惠 刘铁强 +12 位作者 孙雪冬 黄晓梅 张锐 刘志强 满秋红 黄雅静 孙琪云 左红莉 乔建辉 余长林 胡锴勋 艾辉胜 郭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9-78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并进行鉴定。受、供鼠分别为雌性BALB/c和雄性C57BL/6J,H-2为全不相合。受鼠微移植前5 d静脉接种WEHI-3细胞约1×106个,微移植前3 d开始给予MA化疗(米托蒽醌+阿糖胞苷),0 d末次化疗后... 本研究旨在建立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并进行鉴定。受、供鼠分别为雌性BALB/c和雄性C57BL/6J,H-2为全不相合。受鼠微移植前5 d静脉接种WEHI-3细胞约1×106个,微移植前3 d开始给予MA化疗(米托蒽醌+阿糖胞苷),0 d末次化疗后8 h之内回输经G-CSF动员的供体脾单个核细胞,回输细胞数分别为(3、6、12)×107个。化疗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受鼠不予GVHD预防。比较各组早期死亡率、白细胞恢复及白血病负荷情况。RT-PCR法检测微移植后供体嵌合率。从临床表现和病理情况综合评价微移植组小鼠GVHD情况。结果表明,化疗对照组早期死亡率为25%,(3、6、12)×107组分别为16.67%、8.33%、8.33%。(3、6)×107组白细胞恢复明显优于化疗对照和12×107组(P<0.05)。白血病负荷(3、6、12)×107组明显低于化疗对照组(P<0.01),而(6、12)×107组明显低于3×107组(P<0.05)。微移植后供体成分在2周之内以微嵌合形式存在。微移植组小鼠均未发生明显GVHD证据。结论:成功建立了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微移植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小鼠 H-2全不相合 微移植 微移植模型 微嵌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通过诱导上调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晓磊 华影 +1 位作者 李生 丁百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2-538,共7页
目的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 目的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pLPCX-Bmi-1质粒转染和H.pylori感染GES-1细胞,在过表达Bmi-1后,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胃癌组织中Bmi-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高表达Bmi-1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H.pylori感染相关;转染及H.pylori感染所致的Bmi-1表达上调后,GES-1细胞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和较低的凋亡比率。结论H.pylori感染能上调Bmi-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 侵袭
下载PDF
当归多糖联合阿糖胞苷对移植性人白血病小鼠模型肝脏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家红 徐春燕 +6 位作者 穆欣艺 刘俊 张梦思 贾道勇 张岩岩 黄国宁 王亚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极易进入血液并浸润、损伤肝脏。本室既往研究表明,当归多糖(AP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治疗白血病时对肝脏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尾静脉移植K562细胞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极易进入血液并浸润、损伤肝脏。本室既往研究表明,当归多糖(AP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治疗白血病时对肝脏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尾静脉移植K562细胞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APS、阿糖胞苷(Ara-c)以及两者联合(APS+Ara-c)治疗白血病小鼠,研究对肝脏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白血病小鼠对照组相比,APS或Ara-c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减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与总胆红素(TBiL)降低,白蛋白(Alb)升高;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得以抑制;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降低;肝指数减少;白血病细胞对肝小叶浸润减少,且凋亡率增加。APS+Ara-c联合治疗后肝脏病理恢复更加显著。综上所述,APS和Ara-c可减少肝脏内白血病细胞聚集,降低肝功能损伤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提示APS+Ara-c联合治疗可以发挥更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株 白血病小鼠模型 当归多糖 阿糖胞苷 肝损伤
原文传递
应用含标记基因K562细胞制备的小鼠白血病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存邦 白海 +2 位作者 葸瑞 钱震 张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50-3553,共4页
背景:文献报道应用NOD/SCID及SCID小鼠可以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小鼠模型,但由于小鼠存在免疫缺陷,使得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相关过继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受到限制和影响。目的:探索用SPF级Balb/c小鼠和转染GFP及NeoR基因的K562细胞... 背景:文献报道应用NOD/SCID及SCID小鼠可以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小鼠模型,但由于小鼠存在免疫缺陷,使得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相关过继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受到限制和影响。目的:探索用SPF级Balb/c小鼠和转染GFP及NeoR基因的K562细胞株制备白血病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分为5组,A、B组和C、D组分别经X射线照射2Gy和3Gy,24h后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GFP+/Neo+)细胞,A、C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只;B、D组尾静脉注射5×106个/只;E组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进行骨髓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FP阳性细胞及PCR方法测定Neo基因。结果与结论:实验各组在接种5~7d时发病,分别于30,23,24,17d内全部死亡;生存天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小鼠的白血病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随接种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且外周血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增加。流式细胞仪测定及PCR方法也证实了GFP+细胞和NeoR基因在肝、脾中的存在。结果证实Balb/c小鼠经照射后从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株可以制备获得白血病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K562细胞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白血病小鼠模型 BALB/C小鼠
下载PDF
应用X线照射后的Balb/c小鼠制备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存邦 白海 +2 位作者 葸瑞 钱震 张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索用SPF级Balb/c小鼠经X线照射后,尾静脉注射转染GFP及NeoR基因的K562细胞株以制备白血病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小鼠分别经X线照射2Gy和3Gy,24小时后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GFP+/Neo+)细胞尾静脉注射2×106个/只。对照组不予... 目的:探索用SPF级Balb/c小鼠经X线照射后,尾静脉注射转染GFP及NeoR基因的K562细胞株以制备白血病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小鼠分别经X线照射2Gy和3Gy,24小时后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GFP+/Neo+)细胞尾静脉注射2×106个/只。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结果:实验组在接种5-7天时发病,分别于30、24天内全部死亡;生存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体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小鼠的白血病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且外周血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增加。流式细胞仪测定及PCR方法也证实了GFP+细胞和NeoR基因在外周血、骨髓、肝、脾中的存在。结论:Balb/c小鼠经照射后从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株可以获得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白血病小鼠模型 BALB/C小鼠
下载PDF
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在Notch1诱导的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乐 胡甜园 +7 位作者 陈幸 李聪 郭惠东 初雅婧 汪晓敏 王伟丽 程涛 袁卫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7-642,共6页
目的:应用Mx1-cre;Lox P系统,建立可诱导敲除PDK1的Notch1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观察PDK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 目的:应用Mx1-cre;Lox P系统,建立可诱导敲除PDK1的Notch1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观察PDK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白血病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诱导敲除PDK1的T-ALL小鼠模型;体内诱导PDK1敲除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PDK1敲除对白血病细胞的周期无影响;敲除组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DK1的敲除引起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c-Myc和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1)以及P53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PDK1的敲除可抑制T-ALL的发展,推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和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影响白血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 NOTCH1 条件基因敲除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小鼠模型
下载PDF
外周血转录激活因子6、莫氏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序列2的表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高丙峰 卓著 《大医生》 2023年第16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莫氏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序列2(Pim-2)的表达水平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临沂市第三... 目的 探讨外周血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莫氏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序列2(Pim-2)的表达水平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52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6个月期间是否发生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未MACE组(n=110)和MACE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STAT6、Pim-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TAT6、Pim-2水平对ACS患者短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STAT6水平明显高于未MACE组,Pim-2水平明显低于未MACE组(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TAT6预测ACS患者发生短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敏感度为74.19%,特异度为58.16%(95%CI:0.603~0.853,P <0.05);Pim-2预测ACS患者发生短期MACE的AUC为0.706,敏感度为67.74%,特异度为58.06%(95%CI:0.576~0.835,P <0.05)。结论 当ACS患者发生MACE时,机体外周血STAT6水平异常升高,Pim-2水平异常降低,两者在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中均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转录激活因子6 莫氏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序列2
下载PDF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聂小蒙 楼敬伟 王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04,共6页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此模型的应用局限性 ,以便更好的完善该模型 ,用于白血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 NOD/SCID小鼠 白血病
下载PDF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念 杨占秋 +3 位作者 刘建军 郭广松 肖红 文莉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 ,我们用L6 5 6 5小鼠白血病病毒 (L6 5 6 5MLV)悬液感染乳鼠 ,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 ,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 :小鼠感染病毒后 3~ 5...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 ,我们用L6 5 6 5小鼠白血病病毒 (L6 5 6 5MLV)悬液感染乳鼠 ,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 ,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 :小鼠感染病毒后 3~ 5周 ,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 10~ 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 ,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 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 ,随时间延长 ,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 5 6 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 ,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 致病性 小鼠白血病
下载PDF
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A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发军 赵世元 钟振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86-2290,共5页
目的研究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对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以及夜香树提取物noctur... 目的研究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对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以及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环磷酰胺组的剂量为每2天20 mg/kg,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剂量为每2天5 mg/kg。治疗期间每周检测外周血细胞细胞分类计数;30 d后处死小鼠,取下肝、脾、肺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肝、脾、肺脏组织的CD13表达率,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p AKS473、p AKT308、AKT及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治疗后,白血病模型小鼠组一般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其肺、肾、脾等脏器的炎症及病理变化减轻。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各组白细胞总数和CD13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和环磷酰胺组的p AKS473和p AKT308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在体内对髓系白血病K56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D13和阻碍PI3K/Akt信号通路的形成,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香树提取物 nocturnoside A 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 CD13 AKT PTEN
下载PDF
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研究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张莎娜 陆颖 +1 位作者 王海平 王全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2期284-286,共3页
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MRV)是第一个能够感染人类的γ逆转录病毒,该病毒最早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XMRV可能与前列腺癌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密切相关。我们就已知的XMR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研究... 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MRV)是第一个能够感染人类的γ逆转录病毒,该病毒最早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XMRV可能与前列腺癌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密切相关。我们就已知的XMR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研究展望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进展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突起素上调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1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样细胞突起再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贺 刘芳 许家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探讨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1(Pim-1)基因在体外受损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神经营养因子调节Pim-1表达进而促进受损神经元突起再生的相关分子基础。方法用反式视黄酸将Neuro-2a(N-2a)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元样N-2a(N-2a-N... 目的探讨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1(Pim-1)基因在体外受损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神经营养因子调节Pim-1表达进而促进受损神经元突起再生的相关分子基础。方法用反式视黄酸将Neuro-2a(N-2a)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元样N-2a(N-2a-N)细胞,用去铁胺亚磺酸盐(DFO)抑制N-2a细胞增殖,用丙烯酰胺(ACR)损伤N-2a-N细胞突起。N-2a-N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神经突起素(Nrn1)组,每组4个样本。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N-2a-N细胞表型及Pim-1蛋白表达;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im-1在各组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调节Pim-1活性的相关分子,细胞存活、凋亡相关分子及轴突再生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N-2a-N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分子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neurofilament-200,并表达Pim-1。50μmol DFO有效抑制N-2a细胞的增殖。应用1 mmol/L的ACR成功建立N-2a-N细胞突起损伤模型。N-2a-N细胞损伤后,Pim-1基因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与损伤组相比,CNTF组和Nrn1组最长神经突起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及Pim-1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 Caspase-3及Bax表达下调,抗凋亡相关分子Bcl-2表达上调,神经突起生长相关分子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上调。结论修复受损N-2a-N细胞需要过表达Pim-1基因。神经营养因子CNTF、Nrn1可激活受损N-2a-N细胞ERK1/2及STAT3信号通路,进而上调Pim-1及GAP-43表达,并促进细胞突起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样细胞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突起素 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1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血清miR-340-5p、Bmi-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林萍 孙丽薇 李克颖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577-25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0-5p(miR-340-5p)、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10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oCA评...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0-5p(miR-340-5p)、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10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VCI组(n=60)和无VCI组(n=43)。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血清中miR-340-5p、Bmi-1的表达情况;ENCORI预测miR-340-5p与Bmi-1的靶向关系;Pearson法分析VCI患者血清miR-340-5p与Bmi-1表达水平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miR-340-5p、Bmi-1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0-5p、Bmi-1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诊断价值。结果VCI组患者吸烟史、既往脑梗病史占比显著高于无VCI组(P<0.05),MoCA评分显著低于无V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VCI组相比,VCI组miR-340-5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mi-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CORI网站预测结果显示,miR-340-5p与Bmi-1可能存在靶向关系;且VCI组患者血清miR-340-5p表达水平与Bmi-1呈负相关,血清miR-340-5p表达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Bmi-1表达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CA评分、miR-340-5p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保护因素(P<0.05),吸烟史、既往脑梗死病史、Bmi-1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40-5p、Bmi-1表达水平(AUC=0.851、0.886)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VCI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AUC=0.947,Z二者联合-miR-340-5p=3.018、P=0.003,Z二者联合-Bmi-1=2.636,P=0.008)。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血清,miR-340-5p表达下调,Bmi-1表达上调,二者表达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微小RNA-340-5p 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当归多糖与阿糖胞苷联合注射对人白血病模型小鼠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梦思 徐春燕 +6 位作者 朱家红 贾道勇 刘俊 张岩岩 姜蓉 王璐 王亚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与阿糖胞苷(Ara-C)联合注射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每只小鼠尾静脉移植2×107个K562细胞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当归多...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与阿糖胞苷(Ara-C)联合注射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每只小鼠尾静脉移植2×107个K562细胞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当归多糖组、阿糖胞苷组、当归多糖+阿糖胞苷组。从移植K562细胞第31d开始腹腔分别注射当归多糖(200 mg/kg、阿糖胞苷(2.5mg/kg)和当归多糖(200 mg/kg)+阿糖胞苷(2.5 mg/kg),共14d,模型组注射等时等量的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第2d,取眼球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取股骨测定每只股骨有核细胞(BMMCs)数,取脾脏测定脾指数并将新鲜小块脾制作成10μm冷冻切片,HE和TUNEL染色观察脾脏病理形态学与细胞凋亡情况。取0.04 g脾脏制备10%的组织匀浆,提取各组上清液并检测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产物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蛋白浓度与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无论是当归多糖、阿糖胞苷单独注射或当归多糖和阿糖胞苷联合用药均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股骨BMMCs数;减少脾指数;白血病细胞对脾浸润减少且凋亡率增加;脾脏抗氧化能力下降得以抑制,表现为GSH-Px与SOD活性升高,氧化产物GSH与MDA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降低,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当归多糖与阿糖胞苷能减少白血病细胞在脾脏内聚集,促进白血病细胞衰老凋亡,降低白血病细胞对脾结构与功能损伤,减轻脾脏炎症反应,提高脾组织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阿糖胞苷 K562细胞株 白血病小鼠模型 脾脏
原文传递
硒协同茯苓多糖抗小鼠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宏新 博晓真 +1 位作者 杨勇 闫晓红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2期94-95,101,共3页
目的研究硒协同茯苓多糖(CMP)对P388小鼠白血病的抗癌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硒协同CMP治疗P388白血病模型,通过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判断抑癌效果。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淋巴细胞bcl-2基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研究硒协同茯苓多糖(CMP)对P388小鼠白血病的抗癌效果并探讨其治疗的分子机制。方法硒协同CMP治疗P388白血病模型,通过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判断抑癌效果。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淋巴细胞bcl-2基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增生指数(PI)及细胞周期。结果CMP、硒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使荷瘤小鼠生命延长75.09%;PI降低;bcl-2基因表达下调,凋亡指数增高,但凋亡率比单独环磷酰胺组低。结论CMP、硒与化疗药物合用后具有协同抗癌效应,能显著抑制癌细胞增生,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同时减轻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小鼠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