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耆那教碎片化问题探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许静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出处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18年第3期71-79,110,共9页
-
文摘
耆那教自产生之后,内部经历了多次分裂。首先是形成了天衣派和白衣派两大派别,两派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派传播范围扩大;教义传承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公元前4世纪饥荒带来的分裂因素等。天衣派和白衣派在教义、修行实践等方面有不一致之处,对大雄有不同观点,包括:孕育中的大雄是否被转移了子宫、大雄是否结婚、大雄开始苦修和去世的时间等;是否必须裸体;食物和财物拥有规则不一致;女性能否得到解脱的观点不一致。教徒之间也有矛盾:两派常有辩论;争夺圣地和圣殿所有权;俗家信徒之间也有矛盾。然而,两派的分歧涉及的都不是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后来,天衣派和白衣派内部又各自陆续出现了一些分派,天衣派的主要分派有:巴哈塔卡、毕萨潘沙、特拉潘沙、塔拉潘沙等;白衣派的主要分派有:摩提普加卡、斯塔纳瓦西以及亚提等。派中有派,最终使得耆那教形成碎片化的状态。碎片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耆那教徒之间的分歧和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耆那教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客观上便利了教义的传承。
-
关键词
耆那教
分裂
天衣派
白衣派
碎片化
-
Keywords
Jainism
division
fragmentation
-
分类号
B98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耆那教的教义、历史与现状
- 2
-
-
作者
宫静
-
出处
《南亚研究》
1987年第3期40-48,4,共10页
-
文摘
耆那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教徒自称该教是“永恒的宗教”,相传教主大雄(原名筏驮摩那)是第二十四祖,在他之前已有二十三祖,在耆那教的文献中曾赋予每一位祖师不同的名称、色彩和标帜,如一祖名勒舍婆那陀或称阿底那陀,金色,以公牛为标帜;六祖名巴特摩巴罗波,红色,以红莲为标帜;十九祖名摩利那陀,金色(裸体派)或蓝色(白衣派),以水罐为标帜。其他各祖有白色、绿色等,所用标帜多为动物,为马、猴、蛇、鹿、
-
关键词
白衣派
印度教
教徒
宗教
筏驮摩那
耆那教
裸体
教义
南印度
北方邦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