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传日本的黄檗宗白衣观音像研究
1
作者 施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24,共13页
文章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随着17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临济宗黄檗派,即在日本被称为黄檗宗的禅师们携带入日的白衣观音像,认为宋元以来传入的白衣观音形象形态优美,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得以继承。明末清初传入日本的黄檗宗白衣观音形象则带有... 文章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随着17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临济宗黄檗派,即在日本被称为黄檗宗的禅师们携带入日的白衣观音像,认为宋元以来传入的白衣观音形象形态优美,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得以继承。明末清初传入日本的黄檗宗白衣观音形象则带有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以福建为主的江南绘画的时代特色,与黄檗宗的雕塑等物质文化有内在的关联。整体而言,丰富了中国传入日本的观音形象,显示了全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宗 白衣观音 范道生 类型图像
下载PDF
论民间信仰中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秋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民间信仰中的送子观音信仰非常流行。大约是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把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因为白衣与送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宗教与民俗关联。民间广泛流传着向观音求子的白衣经咒,这进一步说明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的关系:白衣观音是专职... 民间信仰中的送子观音信仰非常流行。大约是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把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因为白衣与送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宗教与民俗关联。民间广泛流传着向观音求子的白衣经咒,这进一步说明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的关系:白衣观音是专职的送子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送子观音 白衣观音 世俗化 佛教 胡适
下载PDF
唐宋时期白衣观音图像在四大区域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新航 龙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5,I0006,共10页
唐宋时期是白衣观音图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间白衣观音图像的演变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巴蜀地区、江南地区、中原北方汉族地区,以及与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不同区域内的白衣观音图像在兴起时间、流行时间、信仰... 唐宋时期是白衣观音图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间白衣观音图像的演变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巴蜀地区、江南地区、中原北方汉族地区,以及与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不同区域内的白衣观音图像在兴起时间、流行时间、信仰群体、造型样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衣观音 唐宋 辽金西夏 造型演变 地域特点
下载PDF
尊白衣观音为家神——谈辽朝初期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5
4
作者 邢康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9年第3期80-85,共6页
辽太宗耶律德光于天显十一年(936)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并将幽云十六州割与辽朝。辽太宗假借托梦方式,将中原佛教信奉的白衣观音尊为契丹皇室家神。一近年有关辽朝历史的著述不断出版,而在涉及辽朝宗教信仰方面,许... 辽太宗耶律德光于天显十一年(936)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并将幽云十六州割与辽朝。辽太宗假借托梦方式,将中原佛教信奉的白衣观音尊为契丹皇室家神。一近年有关辽朝历史的著述不断出版,而在涉及辽朝宗教信仰方面,许多著述只讲儒、佛、道的传入和影响,很少涉及契丹巫教。事实上辽建国后,始终维护着对契丹巫教的信仰,而且在辽初期,契丹巫教在宗教上仍占有优势地位,它对辽的军国大事发生过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巫教 宗教信仰 辽朝 白衣观音 契丹族 宗教活动 建国后 耶律德光 契丹人 中原
下载PDF
白衣观音图像形成渊源考——兼论吴道子与白衣观音图像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新航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白衣观音图像有密教和本土两个系统。目前我们所常见的均属本土系统,其产生时间大约在盛唐,其形成与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渊源和民众的信仰心理需求有关。白衣观音图像区别于其他观音图像的突出标志是其头冠之上披覆袈裟或头巾,这种... 白衣观音图像有密教和本土两个系统。目前我们所常见的均属本土系统,其产生时间大约在盛唐,其形成与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渊源和民众的信仰心理需求有关。白衣观音图像区别于其他观音图像的突出标志是其头冠之上披覆袈裟或头巾,这种造型源自南北朝着“覆头袈裟”的禅定僧形象,后过渡到初盛唐着“披冠通肩式袈裟”的一般菩萨形象,不久白衣观音的形象得以确立。盛唐著名画家吴道子可能描绘过白衣观音画像,并将其传播到蜀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衣观音 形成渊源 本土系统 吴道子 巴蜀地区
下载PDF
平昌白衣古镇--吴氏家族的明清往事
6
作者 马恒健(文/图) 《城市地理》 2019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位于巴蜀大地的白衣古镇,因供奉白衣观音像而得名。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历经百年的古戏台灵官阁、取样皇家的翰林府的古建筑群,还拥有四川省内仅存的两座琉璃牌坊之一的张太夫人节孝牌坊,古韵飘香,翰墨留存……
关键词 白衣观音像 古建筑群 节孝牌坊 古戏台 巴蜀大地 平昌 太夫人 古镇
下载PDF
观音菩萨在敦煌 被引量:4
7
作者 鲁多娃M.A 张惠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3-75,124-126,共6页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各种佛教流派中,大乘佛教不仅是流传最广的,而且是渗入中国思想文化最多的。公元4至5世纪,《阿弥陀经》译成汉语,开始在中国流行,到公元7至8世纪时进入了繁荣期。从公元7世纪起,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宏大的阿弥...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各种佛教流派中,大乘佛教不仅是流传最广的,而且是渗入中国思想文化最多的。公元4至5世纪,《阿弥陀经》译成汉语,开始在中国流行,到公元7至8世纪时进入了繁荣期。从公元7世纪起,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宏大的阿弥陀净土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菩萨 敦煌 观音像 传入中国 中国思想文化 大乘佛教 净土变 佛教流派 白衣观音 佛教艺术
下载PDF
中原地区女相观音渊源浅探 被引量:3
8
作者 芮传明 《史林》 CSSCI 1993年第1期14-18,共5页
一、观音形象之性别改变自从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原地区之后,关于“观音菩萨”的信仰便越来越广泛地在民间传播开来;以至数百年后,观音成为家喻户晓。
关键词 白衣观音 观世音 观音菩萨 佛教 渊源 汉明帝 中原地区 传入中国 莲花生 妙法莲华经
下载PDF
南宋时期天竺观音信仰的流传与影响
9
作者 李永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31,共7页
天竺观音即杭州上天竺寺所奉观音像,肇始于后晋,在宋室南渡后受到南宋历代帝王崇奉。天竺观音与白衣观音信仰的出现、观音菩萨女性化等问题有较大联系,同时对南宋政治、儒学、文学、民俗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天竺观音的兴起与流... 天竺观音即杭州上天竺寺所奉观音像,肇始于后晋,在宋室南渡后受到南宋历代帝王崇奉。天竺观音与白衣观音信仰的出现、观音菩萨女性化等问题有较大联系,同时对南宋政治、儒学、文学、民俗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天竺观音的兴起与流传过程,并描述了其在南宋时期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观音 观音信仰 南宋社会 白衣观音
下载PDF
观音形象的世俗化和本土化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丽蕊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观音信仰源于印度,是中国菩萨信仰的典型代表。自传入之日起,观音菩萨的形象就沿着一定的途径进行着中国化的演变,不断趋向于世俗化、本土化,进而形成迥异于印度观音的中国的观音菩萨形象。其演变包括观音性别由男变女,外在形态上包括... 观音信仰源于印度,是中国菩萨信仰的典型代表。自传入之日起,观音菩萨的形象就沿着一定的途径进行着中国化的演变,不断趋向于世俗化、本土化,进而形成迥异于印度观音的中国的观音菩萨形象。其演变包括观音性别由男变女,外在形态上包括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妙善公主等;这些形象都在一定地域、一定时代同时或稍后存在着,并表现在雕像、绘画、小说以及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到明代,随着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再度兴盛,南海观音综合以往诸种造像形式最后定型,在《西游记》中观音以南海观音的面貌为大众接受,并广为传播,进而推动了民间观音信仰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信仰 水月观音 白衣观音 南海观音 《西游记》
下载PDF
对西昌泸山《鱼篮观音图》的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正宁 《四川文物》 1997年第3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白衣观音 鱼篮 西昌 观世音 万历十五年 艺术特色 泸山 吴道子 明万历 绘画艺术
下载PDF
浅析明代民间观音信仰的特点
12
作者 任培育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9期275-275,共1页
明代民间观音信仰兴盛异常,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民间信仰中的观音日益世俗化;二,民间信奉的观音中以白衣观音居多;三,围绕观音信仰形成的观音道场遍布全国。通过以上三个特点的描述,我们便可以对明代民间观音信仰的整体... 明代民间观音信仰兴盛异常,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民间信仰中的观音日益世俗化;二,民间信奉的观音中以白衣观音居多;三,围绕观音信仰形成的观音道场遍布全国。通过以上三个特点的描述,我们便可以对明代民间观音信仰的整体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白衣观音 观音道场
下载PDF
西昌泸山的《鱼篮观音图》
13
作者 张正宁 《文史杂志》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白衣观音 鱼篮 西昌 观世音 万历十五年 泸山 艺术特色 明万历 绘画艺术 观音菩萨
下载PDF
漫谈送子观音的图像和信仰
14
作者 周博 《科教文汇》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中国民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送子观音神像,有的是木板印刷的,有的是瓷制的。有的是泥塑的,还有铸铜的,不一而足。其基本的形象,就是观音菩萨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观音基本上是白衣观音的形象。比较复杂的送子观音像,在她的周围还有... 中国民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送子观音神像,有的是木板印刷的,有的是瓷制的。有的是泥塑的,还有铸铜的,不一而足。其基本的形象,就是观音菩萨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观音基本上是白衣观音的形象。比较复杂的送子观音像,在她的周围还有善财童子和龙女。有一只白鹦鹉在观音身旁飞来飞去。有时观音一侧还有一名武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菩萨 白衣观音 南海观音 龙女 信仰 基本的 形象 中国民间 观世音 童子
下载PDF
中国最大的洞中佛堂观音洞
15
作者 一止 朱洲平 《风景名胜》 2006年第10期38-39,共2页
从山门到韦驮殿、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直至地藏殿,全部都由依着山石因势随形的天然溶洞组成。
关键词 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 钟鼓楼 钟乳石 地藏 天然河 溶洞 弥勒 佛像 白衣观音
下载PDF
黄芝冈日记选录(七)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正明 《艺海》 2014年第8期36-44,共9页
一九四七年(南京) 一月二日 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那年,天气干旱,便有人说:"杀了洋鬼子,猛雨往下流"。于是一般官民相信这话,造成八国联军之役。外人采办我国大黄、茶叶很多,林则徐奏称:"况茶叶、大黄外人若不得此,即... 一九四七年(南京) 一月二日 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那年,天气干旱,便有人说:"杀了洋鬼子,猛雨往下流"。于是一般官民相信这话,造成八国联军之役。外人采办我国大黄、茶叶很多,林则徐奏称:"况茶叶、大黄外人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当鸦片战争时期,福建举人王惠田呈平夷策略说:"逆夷由海放桅而来,日食干粮,不敢燃火,其地黑暗,须半月日始出口。"骆秉章奏折说:"该逆兵目,以橡皮铜兵包护其身,刀刃不能伤;粤省义民,用长梃俯击其足,应手而倒"。类此都由传闻而生,故传说非常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骆秉章 光绪二十六年 逆夷 白衣观音像 义民 目连戏 平夷 薛平贵 谭楚玉
下载PDF
江南式白衣观音造型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齐庆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9,158-159,共18页
五代时期,在中晚唐白衣观音造型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率先创造出一种冠搭披风且与外衣一体化、两手在腹前交叉并持数珠的新样观音,本文称之为江南式白衣观音。江南式白衣观音,两宋时期以雕塑为主体,在南方地区迅速发展演变,又促成了数珠手... 五代时期,在中晚唐白衣观音造型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率先创造出一种冠搭披风且与外衣一体化、两手在腹前交叉并持数珠的新样观音,本文称之为江南式白衣观音。江南式白衣观音,两宋时期以雕塑为主体,在南方地区迅速发展演变,又促成了数珠手观音等新形式;元明清时期,这种白衣观音图像以绘画、线刻为主,且风行大江南北,进而与水月观音、送子观音、善财童子图像融合,被赋予新时代文化内涵。江南式白衣观音图像的发展,展现了佛教艺术大众化、民俗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式白衣观音 数珠手观音 水月观音
原文传递
契丹巫教在辽立国后的地位及其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8-24,72,共8页
《辽史·地理志》云:“永州…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我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辽史·... 《辽史·地理志》云:“永州…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我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辽史·礼志》亦载:辽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这两处记载同为一件事.辽太宗耶律德光于天显十一年(936)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并将幽云十六州割与辽朝.辽太宗在这时候,假借托梦方式,将中原佛教信奉的白衣观音尊为契丹皇室家神.此记载给我们研究辽朝初期宗教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辽太宗 木叶山 辽朝 耶律德光 巫教 大悲阁 白衣观音像 辽太祖 石敬瑭
下载PDF
日本的黄檗文化及来舶名家书画
19
作者 庞志英 《中国书画》 2008年第2期4-15,19,23,27,31,共16页
满清入主中原,对当时的汉民族是沉痛的的冲击,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住民,四出避祸,东渡日本是其中一个选择。这些人包括本来就往来于中日之间的商人,也有伯夷叔齐式的文人学者,更多的是出家人。出家人没有家室之忧,而当时日本幕府推崇佛... 满清入主中原,对当时的汉民族是沉痛的的冲击,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住民,四出避祸,东渡日本是其中一个选择。这些人包括本来就往来于中日之间的商人,也有伯夷叔齐式的文人学者,更多的是出家人。出家人没有家室之忧,而当时日本幕府推崇佛法,广建寺庙,善待僧侣,是理想的弘法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璧 伊孚九 隐元 白衣观音像 福寺 朱舜水 文人学者 福建沿海 画史 弘法
下载PDF
榆林窟回鹘画像及回鹘萧氏对辽朝佛教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雾莲 杨富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8,共6页
在历史上,回鹘文明对中国西北的敦煌和东北地区的辽文化都有着既深且巨的影响.从出自北京易县西南八佛洼、北京东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榆林窟第39窟的几幅罗汉画像可以看出,回鹘应是它们之间共同的纽带.以这些画像为依据,本文探讨... 在历史上,回鹘文明对中国西北的敦煌和东北地区的辽文化都有着既深且巨的影响.从出自北京易县西南八佛洼、北京东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榆林窟第39窟的几幅罗汉画像可以看出,回鹘应是它们之间共同的纽带.以这些画像为依据,本文探讨了罗汉群像的演变及罗汉-观音混合群像的发展变化,从而揭示出这些艺术品约曾受到回鹘文明的影响这一史实,认为回鹘对辽代艺术的影响层面很可能远远大于以前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回鹘 契丹 榆林窟 罗汉 佛教艺术 白衣观音 画像 菩萨 萧氏后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