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文言半白话体裁”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卢绪元 《秘书》 1995年第5期38-39,共2页
文章按照所使用的语言分类,除了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和白话文以外,还有半文半白文(半文言半白话文)。这些文体都是适应需要而产生的,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半文半白文是指兼容文言和白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文章。一般说来,以文言为主的文章,... 文章按照所使用的语言分类,除了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和白话文以外,还有半文半白文(半文言半白话文)。这些文体都是适应需要而产生的,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半文半白文是指兼容文言和白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文章。一般说来,以文言为主的文章,如果含有少量的白话词语和语法,就可视为半文半白文,因为它已改变了文言文的整体风格。而以白话为主的文章,如果只含不多的文言词语和语法,则仍可视作白话文,因为现代汉语可以含有文言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体 文言词语 文言文 白话 应用文 毛泽东 现代汉语 白话词语 语言分类 现代应用写作
下载PDF
唐话学的文学遗产之一——日本白话体汉文小说
2
作者 王佳璐 徐丽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唐话(明、清白话口头语,中国近世俗语)在江户时期,因明末江南的黄檗宗僧人文化的影响和长期从事中日贸易的唐通事的影响而广泛传播。加之当时舶来的《水浒传》启迪了日本知识人的眼光,因此,学者和知识人通过"唐话"来实践自己... 唐话(明、清白话口头语,中国近世俗语)在江户时期,因明末江南的黄檗宗僧人文化的影响和长期从事中日贸易的唐通事的影响而广泛传播。加之当时舶来的《水浒传》启迪了日本知识人的眼光,因此,学者和知识人通过"唐话"来实践自己新的创作理想,创作出如读本、白话体汉文小说等文学类型,我们统称其为唐话学带来的文化遗产。白话体汉文小说最初是作为唐话教科书进入日本知识人的视野的,由于"唐话学"的兴盛,后期基本上以三种类型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文章对江户时期白话体汉文小说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和尝试性的分类,期待在学术界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唐话 白话体汉文小说
下载PDF
沈心工与白话文——兼论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成秀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7-81,共5页
目前文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标志的早期作品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本文提出,在音乐领域,沈心工1902年就开始了白话体歌曲的创作,早于胡适和鲁迅十五六... 目前文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标志的早期作品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本文提出,在音乐领域,沈心工1902年就开始了白话体歌曲的创作,早于胡适和鲁迅十五六年以上,在整个文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文章兼及对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简要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白话文运动 白话体歌曲
下载PDF
误译的隐藏与显白——爱伦·坡诗作The Raven文言骚体与白话自由体译诗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美园 《荆楚学刊》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爱伦·坡的诗作The Raven在中国译介流传甚广。其早期和晚近的两个中文译本《阿伦波鵩鸟吟》和《乌鸦》各自具有鲜明的翻译特色。白话自由体译诗《乌鸦》采用直译,质朴平实,用词精准。文言骚体译诗《阿伦波鵩鸟吟》采用意译,韵致典... 爱伦·坡的诗作The Raven在中国译介流传甚广。其早期和晚近的两个中文译本《阿伦波鵩鸟吟》和《乌鸦》各自具有鲜明的翻译特色。白话自由体译诗《乌鸦》采用直译,质朴平实,用词精准。文言骚体译诗《阿伦波鵩鸟吟》采用意译,韵致典雅,古韵悠长。作为学衡译派的代表性作品,《阿伦波鵩鸟吟》反映了比较文学视野下古今中西互相映照、对观并流的文学主张,但在归化置换英诗内容的过程中产生了修辞丢失、省译、增译、错译等诸多翻译失误。翻译不是主观创作,而是基于一定客观标准的语言表达艺术。与白话自由诗体的忠实、显白相比,文言古体译诗不仅误译较多,而且对翻译失误有更高的隐匿性。文章指出,于严肃翻译的要求而言,文言古诗译体难以担当可靠翻译,也不如雅洁的白话在当今读者群体中更能激发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鵩鸟吟 乌鸦 翻译 文言骚 白话自由
下载PDF
胡适《尝试集》旧体白话诗辩
5
作者 李国辉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胡适的《尝试集》中有一些旧体诗或变体旧诗 ,从语言、体式和思想上看 ,它们有了变化和革新 ,应属于新文学的白话诗。不同于新诗 ,它们是旧体或变体的格律诗。旧体或变体白话诗同新格律诗一起 ,构成白话格律诗的两个格局。
关键词 尝试集 白话 新格律诗 白话
下载PDF
论词曲体译法的适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来安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体式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在白话体译诗的一统天下里,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基于这种思想,通过英汉抒情诗对比分析。指出了白话体译法的局限性、词曲体译法的适...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体式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在白话体译诗的一统天下里,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基于这种思想,通过英汉抒情诗对比分析。指出了白话体译法的局限性、词曲体译法的适用范围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白话体 “词曲
下载PDF
西诗汉译词曲体略论 被引量:8
7
作者 辜正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81-89,91,共10页
或问:外国诗都可以译成古体汉诗吗?答曰:不然。鄙意以为,西诗中的鸿篇巨制,当以白话诗体译之为佳,而古雅谨严,短小玲珑或妙语格言珠联者,却不妨选若干译为古体。以英诗为例:现当代英诗自然都应译为白话体,若强为古体,则必显得矫揉造作... 或问:外国诗都可以译成古体汉诗吗?答曰:不然。鄙意以为,西诗中的鸿篇巨制,当以白话诗体译之为佳,而古雅谨严,短小玲珑或妙语格言珠联者,却不妨选若干译为古体。以英诗为例:现当代英诗自然都应译为白话体,若强为古体,则必显得矫揉造作。但中古期及十七、十八世纪的不少英诗译成古体汉诗后,在忠实性方面,失真度往往较白话体要小一些。凡英诗中格律谨严,措词典雅,短小而又多抒情意味的早期诗作以古体汉诗形式摹拟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曲 汉译 白话体 汉诗 音节 旋律美 诗行 五言 反峰
下载PDF
论词曲体译法的适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来安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6-99,共4页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翻译体式都不可能具有通适性。因此,在以白话体译诗为主流的翻译中,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只是在选用词曲体时应考虑译诗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经验视野。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白话格律 词曲
下载PDF
梁启超对白话诗和白话文的意见
9
作者 连燕堂 《文史杂志》 1995年第4期18-20,共3页
“五四”运动前,胡适、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和白话诗,对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当时却遭到许多文化名人的反对,引发了一场古文与白话文、格律诗与自由诗之争。梁启超没有直接参加这场辩论,但也在他... “五四”运动前,胡适、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和白话诗,对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当时却遭到许多文化名人的反对,引发了一场古文与白话文、格律诗与自由诗之争。梁启超没有直接参加这场辩论,但也在他长达七八千字而尚未完成的《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词》中留下了他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白话 提倡白话 白话体 文言 外国文学 陈独秀 现代文化 新文化运动初期 语言文字
下载PDF
五四新诗革命背景中的外国诗歌翻译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6-72,共7页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探索的成熟。从他们的翻译实践中,可以知道用中国传统的古体诗去翻译国外的自由体诗,只能是削足适履。这从另一个侧面为新诗革命的白话自由体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征求译诗 白话自由 诗歌意味生成
下载PDF
俞平伯新诗理论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登科 任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7-49,共3页
俞平伯的新诗理论强调“平民性”是诗的主要质素,诗应是“人生向善的表现”,诗歌的真实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因此新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的。
关键词 俞平伯 平民性 人生诗派 白话自由
下载PDF
新诗:“诗底进化的还原”——俞平伯的诗论
12
作者 廖四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0-115,F003,共7页
俞平伯认为 :“诗是人生底表现 ,并且还是人生向善的表现” ,“平民性是诗主要质素 ,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 ,太浓厚了有碍于诗底普遍性。”为了达到“促进”人生的目的 ,诗歌就得真实地描写现实人生和抒写人的情感 ,但“真实”又是... 俞平伯认为 :“诗是人生底表现 ,并且还是人生向善的表现” ,“平民性是诗主要质素 ,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 ,太浓厚了有碍于诗底普遍性。”为了达到“促进”人生的目的 ,诗歌就得真实地描写现实人生和抒写人的情感 ,但“真实”又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 ;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 ,具有“平民性”。俞平伯的这些观点对新诗及现代诗论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人生 向善 “平民化” 白话自由
下载PDF
神的“仆役”和诗章——碎饼碎鱼之十
13
作者 盛足风 《天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26-27,共2页
诗篇104篇的第1段,有这样的话:“耶和华神……用云彩为车辇,……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诗104:1—4)诗篇的119篇第91节进一步发挥这一真理说:“天地照你的安排存到今日,万物都是你的仆役。”
关键词 仆役 性教育 光明之子 个人的历史 耶和华 写作背景 真理 文革 拜金主义 白话体
下载PDF
抑实扬虚诗家艺
14
作者 刘福智 《写作》 2000年第4期10-11,共2页
任何艺术都包含实和虚这两种因素。如果将艺术形象看作实的因素,那么,形象所反映的情感和理念则可视为虚的因素。艺术形象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蕴藏其中的内在因素。在于“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艺术总是要力... 任何艺术都包含实和虚这两种因素。如果将艺术形象看作实的因素,那么,形象所反映的情感和理念则可视为虚的因素。艺术形象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蕴藏其中的内在因素。在于“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艺术总是要力图超越“实”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艺术形象 抒情诗 内容 创作手法 自由白话
全文增补中
关于诗的一封信
15
作者 王留芳 《中国韵文学刊》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诗是中国自古有之并且独具面目的一种体裁,而自西方译介而来的白话嘉句体不应占据诗的名号而称"新诗"。传统诗体与白话诗的关系如同红烧肉和牛排。可以举出种种现象证明"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编写中国《当代诗学... 诗是中国自古有之并且独具面目的一种体裁,而自西方译介而来的白话嘉句体不应占据诗的名号而称"新诗"。传统诗体与白话诗的关系如同红烧肉和牛排。可以举出种种现象证明"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编写中国《当代诗学》只谈白话诗是思维的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嘉句 传统诗 白话 红烧肉 牛排
下载PDF
卞之琳诗歌翻译的文体选择及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曼琼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卞之琳主张选择白话格律体翻译诗歌,这一选择是符合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与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合理的文体选择。白话格律体译诗与西方诗人讲究格律、主张用口语体创作诗歌不谋而和,因而卞译诗歌很好地再现了原诗文体风格,同时也完美展现了... 卞之琳主张选择白话格律体翻译诗歌,这一选择是符合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与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合理的文体选择。白话格律体译诗与西方诗人讲究格律、主张用口语体创作诗歌不谋而和,因而卞译诗歌很好地再现了原诗文体风格,同时也完美展现了白话格律体译诗的音乐美和"极炼如不炼"的本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格律 选择 风格再现 审美价值 诗歌翻译
原文传递
The New Spiritual Elements and Artistic Explor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Literatur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7
作者 Tan Guil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2期114-127,共14页
Modern Chinese Buddhist literatur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s a unique literary phenomenon written in a unique era.Thematically,it combines the modern Buddhist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hip... Modern Chinese Buddhist literatur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s a unique literary phenomenon written in a unique era.Thematically,it combines the modern Buddhist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hip and the traditional spirit of the Way of the Bodhisattva.In terms of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it responds to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conscious and innovative use of Buddhist conceptions introduced in a modern manner;in terms of identifying a social role,its artistic practice consciously and actively answers the call of China’s wartime cultural strategy;and in terms of artistic production,it vigorously promotes modernization of expression and popular participation.These new elements and tendencies offer a perspective that cannot be overlooked if we are to gain an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appreci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wartime Buddhist literature in China’s national war of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m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citizenship consciousness life experience popular participation in writing vernacular sty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