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话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解建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147,共3页
本文认为,近些年在电影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加深了传统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拓展了对电影存在特征的认识。白话现代主义把电影看作与社会现代性具有复杂反身关系的话语形式,注重电影的感官特性和接受方式,这给我们提... 本文认为,近些年在电影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加深了传统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拓展了对电影存在特征的认识。白话现代主义把电影看作与社会现代性具有复杂反身关系的话语形式,注重电影的感官特性和接受方式,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电影的新维度,尤其是提供了理性评价当下中国电影现象以及大众文化现象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现代 中国电影
下载PDF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 被引量:101
2
作者 米莲姆.布拉图.汉森 包卫红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51,共8页
米莲姆·布拉图·汉森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FerdinandSchevill特级教授,执教于英文系及电影与媒体研究委员会。著作包括《巴别与巴比伦:美国无声电影的观众观影》(BabelandBablylon:SpectatorshipinAmericanSilentFilm)及... 米莲姆·布拉图·汉森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FerdinandSchevill特级教授,执教于英文系及电影与媒体研究委员会。著作包括《巴别与巴比伦:美国无声电影的观众观影》(BabelandBablylon:SpectatorshipinAmericanSilentFilm)及多篇论文,并正在写作《法兰克福学派的另类:克拉考尔、本雅明、阿多诺论电影、大众文化及现代性》(TheOtherFrankfurtSchool:Kracauer,Benjamin,andAdornoonCinema,MassCulture,andModernity).这篇论文原发表于《电影季刊》(FilmQuarterly),于2002年获得美国电影与媒介研究协会的论文大奖。与汉森的另一篇论文成为姊妹篇(《大批量生产的知觉: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经典电影》["TheMassProductionoftheSenses:ClassicalCinemaasVernacularModernism"],详见注释第1条)。这两篇论文在美国当代电影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芝加哥大学于2002年4月曾就“白话现代主义”问题召开专题国际会议,并邀请了包括劳拉·穆尔维(LauraMulvey)、达得利·安德鲁(DudleyAndrew)在内的电影学者参加。米莲姆·汉森是当代世界电影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原籍德国,其著作《巴别与巴比伦》及多篇有关本雅明、阿多诺和克拉考尔的论文在电影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森与汤姆·冈宁(TomGunning)、托马斯·艾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无声电影 白话现代主义 电影文化 现代主义美学 经典主义 电影手法 美国主义 好莱坞电影 批评视角
下载PDF
白话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早期中国电影史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3,共3页
"白话现代主义"是美国学者米莲姆·汉森提出的电影理论。本文借鉴这一理论,选择1937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如此繁华》作为范本进行分析。首先,从电影文本呈现的感官特性入手,分析电影从视觉和听觉层面给观众带来了... "白话现代主义"是美国学者米莲姆·汉森提出的电影理论。本文借鉴这一理论,选择1937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如此繁华》作为范本进行分析。首先,从电影文本呈现的感官特性入手,分析电影从视觉和听觉层面给观众带来了感官方面的震惊体验;其次,本片的女性形象,除了具有现代性的特质,也处于被男性物化和压迫的地位,同时还分析了女主角黎莉莉的现实人生,并以此为启发,对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此繁华》 白话现代主义 感官机制 女性形象
下载PDF
白话现代主义的非同一性表象与批判理论的内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1,共9页
米莲姆·汉森提出的白话现代主义对电影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针对这一概念本身的厘定却并不准确。本文从汉森最初构建白话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两篇论文入手,探讨汉森对电影的现代性、电影理论与历史的结合等话题所进行的复杂思考,... 米莲姆·汉森提出的白话现代主义对电影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针对这一概念本身的厘定却并不准确。本文从汉森最初构建白话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两篇论文入手,探讨汉森对电影的现代性、电影理论与历史的结合等话题所进行的复杂思考,并借助汉森的实证研究,确定白话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非同一性表象,分析消解这种非同一性的可能性。最终通过对《电影与经验》一书的解读,重新审视白话现代主义,阐释隐藏在其非同一性表象之下的批判理论的内在,揭示出其“外电影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现代主义 非同一性 批判理论 米莲姆•汉森 影像文化
下载PDF
《夜半歌声》--白话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感官体验与现代启蒙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41-146,共6页
从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的以“恐怖元素”主打的《夜半歌声》搬上中国银幕开始,该片先后经历了1962年袁秋枫导演、1985年杨延晋导演、1995年于仁泰导演执导的四个不同版本。四个版本从20世纪30年代的“白话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在中国电影... 从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的以“恐怖元素”主打的《夜半歌声》搬上中国银幕开始,该片先后经历了1962年袁秋枫导演、1985年杨延晋导演、1995年于仁泰导演执导的四个不同版本。四个版本从20世纪30年代的“白话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在中国电影史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呈现出不同的现代视听变革,同时亦构成对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思考与困惑。由《夜半歌声》呈现出的现代性延展,不仅勾勒出中国电影现代性发展的复杂变化,而且搭建出中国现代主义电影匮乏背后的情感与思辨之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半歌声》 白话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电影语言”的本体论:现实的书面语、“诗的电影”与白话现代主义
6
作者 王年军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2期65-76,共12页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与安贝托·艾柯是意大利电影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从1965年意大利佩萨罗“新电影节”开始,他们与法国的罗兰·巴特、克里斯蒂安·麦茨共同构成国际电影符号学交流与论争的核心。帕索里尼的电影...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与安贝托·艾柯是意大利电影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从1965年意大利佩萨罗“新电影节”开始,他们与法国的罗兰·巴特、克里斯蒂安·麦茨共同构成国际电影符号学交流与论争的核心。帕索里尼的电影符号学参照了皮尔士的“一般符号学”,摆脱了麦茨致力于创建的电影与书写语言的类比模型及其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内在联系,而重新在巴赞的电影影像与现实关联的意义上论述“电影语言”,这从电影符号学的主流视角看来是一种“逆转”。帕索里尼由此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书面语言”的思想,本文从其代表性论文《诗的电影》出发,探讨帕索里尼如何从“诗的电影”这一特殊的命题中发展了“电影语言”的本体论,而不是字面上可能延伸的“诗的电影”与“散文电影”的对立,并从几个关键性电影文本与电影时刻分析这种电影本体论思想跟白话现代主义的对话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诗的电影” 白话现代主义 帕索里尼 电影本体论
下载PDF
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银汉双星》
7
作者 高山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借鉴白话现代主义的理论思路,选择1931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银汉双星》作为分析的尝试。首先,通过对原著小说和电影的比较阅读,探讨早期电影在外来影响与本土传承之间生成的机制;其次,从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强烈感官特性入手,分... 本文借鉴白话现代主义的理论思路,选择1931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银汉双星》作为分析的尝试。首先,通过对原著小说和电影的比较阅读,探讨早期电影在外来影响与本土传承之间生成的机制;其次,从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强烈感官特性入手,分析感官经验之于早期电影及其滋生的社会语境的突出影响;再次,本片作为一部当时罕有的涉及电影界内部生活的影片,而具有一定的自我指涉意味,对于重新认识早期电影和历史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汉双星》白话现代主义 早期电影 现代 感官 自我指涉
原文传递
以“白话现代主义”为方法:构建电影的另类现代性、全球白话与感知反身视域 被引量:2
8
作者 安爽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0,共8页
"白话现代主义"这一概念是"混杂性"的,它只有被放置到米莲姆·汉森的思想和学术脉络中进行考察,才能被充分阐明其对于电影研究的多重方法论意义。以"白话现代主义"为方法,首先意味着要发掘电影文本... "白话现代主义"这一概念是"混杂性"的,它只有被放置到米莲姆·汉森的思想和学术脉络中进行考察,才能被充分阐明其对于电影研究的多重方法论意义。以"白话现代主义"为方法,首先意味着要发掘电影文本及其接受环境的"白话的"、另类的、多样的现代性;其次要求研究者将电影文本放置到"互文性"视野中进行辨析和解读;最后提示构建电影的"感知反身视域"的重要性,并指向阐发电影经验激进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现代主义 米莲姆·汉森 现代 互文性 感知反身视域
原文传递
“与危险共舞”:白话现代主义与评论的难题 被引量:2
9
作者 丹尼尔.摩根 唐葆真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1,共8页
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是藉由好莱坞电影与现代主义美学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之因。她认为电影的现代主义实为普遍大众文化对于现代生活中不断变动的层面所做出的回应中的一部分,而好莱坞电影的全球魅力在于其... 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是藉由好莱坞电影与现代主义美学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之因。她认为电影的现代主义实为普遍大众文化对于现代生活中不断变动的层面所做出的回应中的一部分,而好莱坞电影的全球魅力在于其将现代丶新颖等概念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现代主义评论 好莱坞电影 游戏
原文传递
感官体验与现代启蒙:白话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经典好莱坞电影
10
作者 薛蕾 石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88,共4页
米连姆·布拉图·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将经典好莱坞电影研究与现代主义紧密关联,认为电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其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和大众消费,其形象和内容是现代化和与时俱进的象征,经典好莱坞电影通过感官机制... 米连姆·布拉图·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将经典好莱坞电影研究与现代主义紧密关联,认为电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其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和大众消费,其形象和内容是现代化和与时俱进的象征,经典好莱坞电影通过感官机制表述现代性经验,对观众进行现代性启蒙。本文从理论、美学、传播学等视角解读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并用经典好莱坞电影西部片《关山飞渡》和歌舞片《雨中曲》为阐释个案,从感官机制、叙事、暗喻等层面审视影片对观众现代启蒙的催化作用,反思白话现代主义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现代主义 感官体验 现代启蒙 《关山飞渡》 《雨中曲》
原文传递
邬丽珠:白话现代下的酷儿形象
11
作者 张权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3期99-100,共2页
邬丽珠是中国第一代著名的女武打电影明星,被冠以“东方女范朋克”的称号。本文以理查德&#183;戴尔的明星研究作为方法,研究了基于白话现代主义基础之上的邬丽珠的银幕上下的形象,并试图结合酷儿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邬丽珠 东方女范朋克 白话现代主义 酷儿研究
下载PDF
洋玩意、新时尚与现代生活:理解早期上海电影现代性的合法维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6,共11页
1918—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初创期,以革命性为评价标准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对初创期电影的总体评价极低,然而,如果以现代性的确立为标准,考察中国电影是否体现了某种现代性,是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以上海为主体的早期中国电影就会... 1918—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初创期,以革命性为评价标准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对初创期电影的总体评价极低,然而,如果以现代性的确立为标准,考察中国电影是否体现了某种现代性,是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以上海为主体的早期中国电影就会呈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们给中国人带来了直观的声光电现代体验,是白话现代主义文化启蒙的主战场,塑造了国人新的生活方式,也建构了国人的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上海电影 现代 白话现代主义 国族认同
下载PDF
浅析《煎饼侠》电影的艺术表达
13
作者 艾迪生 谢媛 《视听》 2019年第11期76-77,共2页
2015年暑期低成本电影《煎饼侠》成为最大黑马,并以12亿票房排名2015年票房第八名。其小成本、多明星参与的制作方式获得大量关注。作为喜剧电影,其艺术效果毋庸置疑,然而仅仅把其作为喜剧电影文本来研究是不够的,在艺术表达和手法上其... 2015年暑期低成本电影《煎饼侠》成为最大黑马,并以12亿票房排名2015年票房第八名。其小成本、多明星参与的制作方式获得大量关注。作为喜剧电影,其艺术效果毋庸置疑,然而仅仅把其作为喜剧电影文本来研究是不够的,在艺术表达和手法上其有多处创新,成为爆款电影背后反映更多的文化现象。因此本文从电影反映的自我镜像、银幕书写、自我解构三方面来解读《煎饼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电影 女性形象 白话现代主义 《煎饼侠》
下载PDF
交叉时刻的写作——评张真《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增订版)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音洁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本文以《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一书为研究客体,从作者张真的时间意识、诗化文体和写作伦理三个角度出发,对该书的写作进行评析,跳脱电影研究学术著作本体,立足当下知识语境,讨论学术生产中文献意识以及诗性和伦理的... 本文以《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一书为研究客体,从作者张真的时间意识、诗化文体和写作伦理三个角度出发,对该书的写作进行评析,跳脱电影研究学术著作本体,立足当下知识语境,讨论学术生产中文献意识以及诗性和伦理的创造力问题。当我们面对历史书写的时候,凸显于眼前的,与其说是写作问题,更首要的是伦理问题。如何去写,如何使书写能够突破学科藩篱和既有框架,成为一种对每个个体具有意义的陪伴和打开的实践活动,这无疑是本文更想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时刻 白话现代主义 认识型 媒介竞争 诗性文体 写作伦理 世俗的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世界输出:殖民征服的情节剧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燕飞(译) 张泠(校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对于"好莱坞对世界输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古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白话现代主义"和通俗情节剧提供了三种阐释视角。与"白话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相比,汉森提出的"第一全球白话"政治上更为进步,深刻... 对于"好莱坞对世界输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古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白话现代主义"和通俗情节剧提供了三种阐释视角。与"白话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相比,汉森提出的"第一全球白话"政治上更为进步,深刻指出好莱坞输出的产品是对世界的殖民。"种族和国族的情节剧"为伴随海外殖民征服所引发的新型社会秩序种族化现象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释。好莱坞输出的内容和当地人所接受的输入的内容并不一致,这种"输入—输出悖论"在中国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也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剧 《红灯笼》 白话现代主义 好莱坞古典叙事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