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歌谣和卞之琳的诗译
1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6-192,共7页
音乐(歌谣)是不同于悲剧的另一种艺术,莎士比亚对音乐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其戏剧中有数量丰富的歌谣。莎士比亚往往利用歌谣增益他的戏剧表达,革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悲剧表达。卞之琳采用白话诗体翻译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悲剧歌谣的诗... 音乐(歌谣)是不同于悲剧的另一种艺术,莎士比亚对音乐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其戏剧中有数量丰富的歌谣。莎士比亚往往利用歌谣增益他的戏剧表达,革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悲剧表达。卞之琳采用白话诗体翻译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悲剧歌谣的诗译至今仍需尝试和探索的艺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 歌谣 白话诗译 卞之琳式
下载PDF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双行诗体和卞之琳的诗译
2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0-84,共5页
15—18世纪,双行诗体是英诗中具有极高价值的诗体,它的运用往往凭借博学与机巧。双行诗体具有很高的文体地位、丰富的形态。除素体诗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格律韵诗主要是双行诗体。虽然卞之琳宣称采取刻意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的... 15—18世纪,双行诗体是英诗中具有极高价值的诗体,它的运用往往凭借博学与机巧。双行诗体具有很高的文体地位、丰富的形态。除素体诗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格律韵诗主要是双行诗体。虽然卞之琳宣称采取刻意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的诗译策略,然而,根本上却是汉化的改写,有意追求遣词造句上的庸俗化(近似"打油诗"),在理解和效果上,与原诗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 白话诗译 卞之琳式 改写
下载PDF
莎士比亚悲剧的素体诗和卞之琳的诗译
3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1-76,共6页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卞之琳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 白话诗译 素体诗 卞之琳式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十四行诗汉译
4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十四行诗是一种通行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英语十四行诗有较多形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英国诗史上显然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英国和中国均有较大的影响。现代中国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给予了极高赞誉,所有分散或者完整的迻译,这些... 十四行诗是一种通行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英语十四行诗有较多形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英国诗史上显然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英国和中国均有较大的影响。现代中国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给予了极高赞誉,所有分散或者完整的迻译,这些基于汉语白话的尝试是白话新诗值得称许的探索,而且并不缺乏文言的迻译。显然,它们显现了外语诗汉译的最大的可能性和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悲剧 白话诗译
下载PDF
论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诗译
5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5-90,共6页
卞之琳较早开始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新评论虽有一些新发现,其意义主要却是对30多年曲折的时代潮流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是白话诗译戏剧的成功尝试,他的译诗较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是... 卞之琳较早开始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新评论虽有一些新发现,其意义主要却是对30多年曲折的时代潮流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是白话诗译戏剧的成功尝试,他的译诗较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是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 白话诗译 卞之琳式 新评论
下载PDF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戏中戏和卞之琳的诗译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建华 刑莉君 《戏剧之家》 2010年第12期39-43,共5页
"戏中戏"是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也许"戏中戏"更适宜容纳异质的或者杂糅的戏剧成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戏中戏"是比较成熟的,主要是使用了双行诗体。虽然有明显的时代误解,卞之琳的诗译严谨追求英... "戏中戏"是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也许"戏中戏"更适宜容纳异质的或者杂糅的戏剧成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戏中戏"是比较成熟的,主要是使用了双行诗体。虽然有明显的时代误解,卞之琳的诗译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这一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中戏 双行诗体 白话诗译 卞之琳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