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TI技术的急性中风患者缺血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烁慧 詹松华 +2 位作者 陆方 李晨 林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27-733,共7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预测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材料与方法 40例临床诊断并经磁共振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塞并有运动功能...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预测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材料与方法 40例临床诊断并经磁共振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塞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DTI检查后,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域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ADC值后计算比值(r FA和r ADC)以及梗塞体积,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中风评分(NIHSS)的相关性。其中32名1年后随访到的患者,根据其运动力指数(MI),分成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运用r FA和r ADC判断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r FA、r ADC和梗塞体积于首诊、治疗1个月末、2个月末和3个月末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13.84,P=0.00,F=64.57,P=0.00和F=37.41,P=0.00)。首诊和1个月末r FA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59,t=-4.59,P=0.00和r=-0.34,t=-2.27,P=0.02);首诊r ADC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44,t=-3.04,P=0.00),1个月末、2个月末、3个月末r ADC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8,t=1.83,P=0.04;r=0.39,t=2.69,P=0.00;r=0.63,t=4.99,P=0.00)。1月个末、2个月末、3个月末梗塞体积与N I H S S评分显著正相关(r=0.4 0,t=2.73,P=0.01;r=0.44,t=3.05,P=0.00;r=0.32,t=2.13,P=0.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首诊r FA和3个月末r ADC与患者1年后的MI有显著相关性(t=2.95,P=0.00和t=2.75,P=0.01),3个月末r ADC的ROC曲线峰下面积为0.905。结论DTI技术能显示急性脑缺血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治疗后的演变,其测定参数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3个月末ADC值或可用于预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中风 脑缺血 白质 白质纤维束损伤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急性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研究
2
作者 李丽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研究急性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进行损伤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幕上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其内均包含常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检查资料。选择扩散张量成像内梗死... 研究急性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进行损伤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幕上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其内均包含常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检查资料。选择扩散张量成像内梗死病灶对侧,该区域作为感兴趣区,以该区域为种子点拟定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对比梗死病灶与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与异性指数的差异性。结果:全前循环梗死患者及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的梗死灶脑白质平均FA数值均显著低于健侧对应部位脑白质的平均FA数值,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脑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8625),脑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越重,NIHSS及BI的评分越低,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生活能力越差。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在磁共振检查中的运用为急性脑梗死白质纤维素损伤病情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利于后期的治疗及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急性脑梗死 白质纤维束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