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小血管病所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白质结构损害与认知下降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秦琪 唐毅 +5 位作者 曲怡达 周爱红 丁建平 尹筠思 刘勇 贾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目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亚型,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为VCIND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但传统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 目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亚型,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为VCIND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但传统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能较好阐明结构改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本项目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VCIND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及其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DTI对31名VCIND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全脑246个脑区的白质连接完整性检测,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评估。然后分析患者各脑区DTI各向异性程度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中介分析。结果VCIND患者全脑246个脑区中的部分关键区域发生了显著的白质连接改变,尤其额叶脑区显著。FA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正相关,MD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负相关。中介分析发现VCIND患者白质结构连接的改变介导了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的改变。结论本研究显示DTI可以为VCIND的早期诊断及认知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白质结构损害 认知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