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生命碎景,渡人生真谛——论刘德海琵琶作品《白马驮经》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婕 《北方音乐》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本文是对劉德海先生创作的"宗教篇"之一《白马驮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白马驮经的故事展开,结合刘德海先生本人作品特色,分析作者想弘扬的精神和意境。并对此曲各个关键处进行曲式分析,以及个人对部分弹奏技巧的分析,对刘... 本文是对劉德海先生创作的"宗教篇"之一《白马驮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白马驮经的故事展开,结合刘德海先生本人作品特色,分析作者想弘扬的精神和意境。并对此曲各个关键处进行曲式分析,以及个人对部分弹奏技巧的分析,对刘德海先生的这首作品,添加一个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德海 琵琶作品 白马驮经
下载PDF
重返净土——从丁云鹏《白马驮经图》看晚明佛教世俗化
2
作者 高山 《荣宝斋》 2017年第8期170-179,共10页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明代皇室对佛教十分推崇,到了晚明,佛教的世俗化程度大大加深。《白马驮经图》是丁云鹏晚年的作品,绘制了传统佛教题材"白马驮经"。晚明时期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在内外原因的作用下,
关键词 白马驮经 丁云鹏 内外原因 晚明时期 佛教传入 摩腾 竺法兰 胡僧 道释画 佛教信仰
原文传递
中州善土 白马驮经——洛阳白马寺
3
作者 杨艳艳 《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5期90-91,共2页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老舍这句诗中描写的正是享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扎根...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老舍这句诗中描写的正是享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的最初200年中的整个过程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白马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白马 佛教传入 祖庭 白马驮经 中州 发源地
下载PDF
白马驮经
4
作者 耿林莽 《诗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4,共1页
白马走出滚滚尘沙,迷离中渐露端倪。白马如银,似雪,白马披一身寒素。大路通天,驮经的白马自西天来。身负重任,举步维艰。悠悠然有仪典之庄严。马蹄变得沉重了,如铁。使命感神圣感使之失却了飞腾。
关键词 白马非马 白马驮经
原文传递
白马驮经与玄奘西行
5
《学习之友》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 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二章经 中国佛教史 竺法兰 佛经翻译 摩腾 译经 白马驮经 迦叶
原文传递
金人入梦去,白马驮经来
6
作者 林硕 《世界知识》 2022年第1期61-63,共3页
古代丝绸之路开辟后,络绎不绝的使者、僧侣、商贩和旅人把西瓜(西域之瓜)、葡萄(蒲陶)、黄瓜(胡瓜)等作物带进中原,也将起源于天竺(古印度)的佛教引入中国,上演了一场延绎千年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史诗。
关键词 古代丝绸之路 白马驮经 西瓜 黄瓜 葡萄 古印度
原文传递
河湟古刹白马寺 被引量:2
7
作者 黎宗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在五代及宋朝时期,安多河湟地区燃起佛教后宏火种,对整个藏区发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西藏佛教后宏火种的点燃者——喇钦贡巴绕赛的遗体供放于白马寺,故尔该寺成为西藏佛教圣地,被膜拜了近千年,颇负声誉。 公元七世纪时,佛教正式传入吐蕃,... 在五代及宋朝时期,安多河湟地区燃起佛教后宏火种,对整个藏区发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西藏佛教后宏火种的点燃者——喇钦贡巴绕赛的遗体供放于白马寺,故尔该寺成为西藏佛教圣地,被膜拜了近千年,颇负声誉。 公元七世纪时,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松赞干布王朝积极推行佛教,力图以佛教立国,并采取许多利佛措施。在这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元七 安多 贡巴 赞普 佛教圣地 桑鸢寺 次传 白马驮经 僧伽
下载PDF
中国佛话中的非佛教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学威 《民间文学论坛》 1996年第3期23-29,共7页
佛教在中国已流传二千余年了,民间佛话的蕴藏量也十分丰富。“佛话”一般是叙述佛教及与佛、法、僧有关的人物故事。这种佛话在民间流传已经有很长历史了,它们有如颗颗珠玉,散落在经典散文、志怪小说、笔记话本、变文宝卷及大量民间讲... 佛教在中国已流传二千余年了,民间佛话的蕴藏量也十分丰富。“佛话”一般是叙述佛教及与佛、法、僧有关的人物故事。这种佛话在民间流传已经有很长历史了,它们有如颗颗珠玉,散落在经典散文、志怪小说、笔记话本、变文宝卷及大量民间讲唱叙事文学作品之中。汉魏六朝,是佛教传入扩展的时期,也即中国佛话的形成初创期。汉明帝以前,关于佛教东来的传说,《列子》、《拾遗记》(梁.肃绮辑本)、《历代三宝记》(隋.费长房)中均有涉及,而明帝感梦求法与白马驮经的故事,较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驮经 佛教传入 感梦 中国佛教 人物故事 费长房 布袋和尚 叙事文学 汉魏六朝 安世高
下载PDF
“寺”“观”称谓的缘起
9
作者 牟紫 《文史杂志》 2021年第1期56-56,共1页
僧人所居谓之“寺”,道士所居谓之“观”——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呢?清人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二说:汉明帝时,西域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处之于鸿胪寺,故后僧所居皆曰寺。元帝被疾,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处之于昆明... 僧人所居谓之“寺”,道士所居谓之“观”——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呢?清人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二说:汉明帝时,西域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处之于鸿胪寺,故后僧所居皆曰寺。元帝被疾,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处之于昆明观,故后世道士所居皆曰观。王氏还特别注明:“上见《洛阳伽蓝记》及《石林燕语》,下见《云麓漫钞》。”《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以追记北魏洛阳佛寺为主,兼及历史、地理、文学、人物故事的事类笔记。《石林燕语》为两宋间叶梦得著,内容包括朝章国典、旧闻时事、朝野故事、诗文语言、奏议考释等。《云麓漫钞》为南宋赵彦卫著,《四库全书总目》谓该书“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人物故事 王士禛 元帝 竺法兰 叶梦得 特别注明 白马驮经
下载PDF
东来西往的僧侣
10
《西部大开发》 2015年第9期130-135,共6页
最早来中国的高僧是公元67年(东汉永平十年)来洛阳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俩都是印度人,是受汉明帝特使蔡愔、秦景之邀来中国传经的。到了洛阳后的第二年,他们在洛阳城外修建了一所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输像之功(他们的经书及佛像是由一... 最早来中国的高僧是公元67年(东汉永平十年)来洛阳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俩都是印度人,是受汉明帝特使蔡愔、秦景之邀来中国传经的。到了洛阳后的第二年,他们在洛阳城外修建了一所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输像之功(他们的经书及佛像是由一匹白马驮来的),取名叫白马寺。他俩在此译出了《四十二章经》、《十地断法》等佛经,中国佛教自此开始传播。继迦叶摩腾、竺法兰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驮经 四十二章经 竺法兰 东来 洛阳城 摩腾 中国佛教 第二年 罗什 十年
下载PDF
跟着古诗词一起了解河南文化(二)
11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21年第11期46-60,共15页
宿白马寺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15年-约公元779年)写的诗。提起张继,想必很多人立刻就想到他那首著名的诗《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中进士... 宿白马寺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15年-约公元779年)写的诗。提起张继,想必很多人立刻就想到他那首著名的诗《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中进士;曾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但上任一年多,便病逝于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继 古诗词 唐天宝 《枫桥夜泊》 白马驮经 江西南昌 白马 (二)
下载PDF
中国最早的佛寺
12
作者 李彤 《档案管理》 1994年第6期47-47,共1页
中国最早的佛寺李彤据《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载:“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城东IZ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纪念郎中蔡、博士弟子秦景等去西域取经... 中国最早的佛寺李彤据《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载:“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城东IZ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纪念郎中蔡、博士弟子秦景等去西域取经,由白马驮经而回而建寺。白马寺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明帝 白马驮经 博士弟子 河南洛阳市 四十二章经 《洛阳伽蓝记》 中国佛教 释老志 后汉记 《水经注》
下载PDF
世界性汉语赛事为何超越了比赛本身
13
作者 傅斯鸿 《小康》 2015年第10期105-105,共1页
作为一场世界性汉语赛事,已经举办了14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早已不再是世界大学生们的竞技场,在架设起一道沟通世界的桥梁的过程中。
关键词 世界性语言 世界大学生 通用语言 海上丝绸之路 参赛国 华夏大地 白马驮经 车同轨 东汉王朝 波罗蜜多
下载PDF
白马寺偶记
14
作者 李楠 《瞭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0期34-35,共2页
参观洛阳的人十之八九要去白马寺。1900多年前,白马驮经,建寺纪功,在中州大地上留下了这座古刹,中国的第一座梵宇。 千古悠悠,变化无常。白马寺原在汉都洛阳西郊,城市不断西移,白马寺一直留在原处,如今倒东距洛阳十数公里之遥。背靠邙山... 参观洛阳的人十之八九要去白马寺。1900多年前,白马驮经,建寺纪功,在中州大地上留下了这座古刹,中国的第一座梵宇。 千古悠悠,变化无常。白马寺原在汉都洛阳西郊,城市不断西移,白马寺一直留在原处,如今倒东距洛阳十数公里之遥。背靠邙山,南临洛水,红墙绿瓦,暮鼓晨钟,现在的白马寺已非初建时的原貌了。 白马寺为纪念“永平求法”而兴建,不妨说是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交往的见证。所谓汉明帝“夜梦金人”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平求法 白马驮经 竺法兰 译经 佛理 文化交往 大月氏 祖庭 清凉台 在原
原文传递
小白龙为何变成了马?
15
作者 丹枫 《中华遗产》 2023年第5期76-81,共6页
中国传统的龙马文化,结合玄装求法的神奇故事、白马驮经的佛教传说,创造出了西行路上的非凡之马。玉龙太子化形白马,奏响西游乐章的“意马”主题。
关键词 白马驮经 小白龙 龙马
原文传递
寺·庙·召·观·庵·堂——地名通名用字谈
16
作者 马叔骏 《汉字文化》 2016年第3期76-78,共3页
前文已谈了“碛”等24个地名通名用字(分别载入《汉字文化》总第115、118、126、138、150期),本文再谈6个地名通名用字。寺寺,本指官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引《三仓》说:“寺,官舍也。”《汉书·元帝纪》颜师古注说“凡府... 前文已谈了“碛”等24个地名通名用字(分别载入《汉字文化》总第115、118、126、138、150期),本文再谈6个地名通名用字。寺寺,本指官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引《三仓》说:“寺,官舍也。”《汉书·元帝纪》颜师古注说“凡府建所在皆谓之寺”。相传佛教庙宇称寺,始于汉明帝。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汉明帝梦金人,而摩腾、竺法(兰)始以白马驮经入中国,明帝处之鸿胪寺。后造白马寺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通名 鸿胪寺 说文通训定声 云麓漫钞 白马驮经 汉字文化 赵彦卫 摩腾 居之 释宫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美术的来源及其概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常任侠 《法音》 1982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亦随之在中国发展。《后汉书》卷八十八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肜像焉。”晋袁宏《后... 在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亦随之在中国发展。《后汉书》卷八十八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肜像焉。”晋袁宏《后汉纪》的记载与此略同;又《佛祖统纪》等书也记其事。传蔡情于明帝永平初遣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当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驮经 竺法兰 摩腾 释迦 中国佛教美术 佛道 大月氏 千乘万骑 黄金色 西雍
原文传递
香港宝莲寺为庆祝天坛大佛落成成立“海会云来—名家书画展”筹备委员会
18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3-43,共1页
(一)缘起盖闻金人入梦,肇图像于汉明;白马驮经,来沙门于身毒。厥仰慈航,遂兴法教。传灯奕代,踵事增华。尔乃梵宇遍于域中,浮屠轶乎云表。诸天妙相,千叶莲花,定慧居心,声名在目。于是大足乐山,或依崖而营度;云冈龙门,或凿石以应缘。壁上... (一)缘起盖闻金人入梦,肇图像于汉明;白马驮经,来沙门于身毒。厥仰慈航,遂兴法教。传灯奕代,踵事增华。尔乃梵宇遍于域中,浮屠轶乎云表。诸天妙相,千叶莲花,定慧居心,声名在目。于是大足乐山,或依崖而营度;云冈龙门,或凿石以应缘。壁上丹青,人推道子;帛中行脚,世重张公。匡山千卷,慧文亲书以常诵;楞伽一函,东坡重写而弥珍。凡兹种切,难以具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坛大佛 宝莲寺 慈航 白马驮经 诸天 慧居 楞伽 云冈 身毒 亲书
原文传递
中国五台山佛乐团首次在港演出
19
作者 随喜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6-46,共1页
由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周绍良先生为团长和北京佛乐团副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佛乐专家田青先生、山西玄中守住持了满法师为副团长率领的中国五台山佛乐团一行20人于3月17日和18日晚8时在香港沙田... 由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周绍良先生为团长和北京佛乐团副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佛乐专家田青先生、山西玄中守住持了满法师为副团长率领的中国五台山佛乐团一行20人于3月17日和18日晚8时在香港沙田大会堂演奏厅演出大型佛教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副团长 佛教音乐 演奏厅 周绍良 白马驮经 佛教传入 藏语系佛教 玄中寺 中守
原文传递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唐代诗人的游寺诗与宿寺诗
20
作者 车林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25,共2页
入唐以来,诗和中国佛教同时进入鼎盛时期,一些名士和名僧凭借寺院相互酬唱或独抒胸臆,遂使题咏佛寺的诗作骤增。“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李华说:“古者官之庭为寺”。东汉永平年间,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 入唐以来,诗和中国佛教同时进入鼎盛时期,一些名士和名僧凭借寺院相互酬唱或独抒胸臆,遂使题咏佛寺的诗作骤增。“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李华说:“古者官之庭为寺”。东汉永平年间,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初住鸿胪寺,后迁入白马寺,创汉地僧寺之始。此后,佛寺随佛教的隆盛日益增多,至唐代“天下僧寺总五千三百余所,私庙兰若不与焉”。寺院的规模也十分可观:“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若 僧寺 摄摩腾 鸿胪寺 口分地 安西 白马驮经 竺法兰 诗僧 慈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