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的微生物-脂代谢机制
1
作者
牛露娜
王春国
荆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2,共9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后的微生物变化,探讨对白鲜皮-苦参致肝损伤的潜在微生物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4组,以白鲜皮-苦参不同剂量(生药量分别为4.125、8.2...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后的微生物变化,探讨对白鲜皮-苦参致肝损伤的潜在微生物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4组,以白鲜皮-苦参不同剂量(生药量分别为4.125、8.25、16.5 g·kg^(-1))灌胃28 d,记录一般情况,计算肝脏体质量比、观测血清生化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大鼠粪便微生物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白鲜皮-苦参给药后Wistar大鼠肝脏重量和肝脏体质量比增加,中药中、高剂量组肝脏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肝脏体质量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出现微小空泡样改变。与正常组比较,白鲜皮-苦参给药后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中药中、高剂量组α多样性增加。主坐标分析显示,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物种越来越偏离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下降,属水平的Parasutterella、 Romboutsia、 Turicibacter、 Allobaculum、 Dubosiella升高,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Blautia、Erysipelatoclostridium、Muribaculum、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Parasutterella、Romboutsia、Turicibacter、Allobaculum、Dubosiella与血清胆固醇、肝脏体质量比正相关,lan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Blautia、Muribaculum、Erysipelatoclostridium、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与血清胆固醇、肝脏体质量比负相关。结论:白鲜皮-苦参的肝损伤表现为脂代谢紊乱,其机制与脂代谢相关微生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谢紊乱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测序
相关性分析
中药肝损伤
白鲜皮-苦参
原文传递
题名
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的微生物-脂代谢机制
1
作者
牛露娜
王春国
荆鲁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181)。
文摘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后的微生物变化,探讨对白鲜皮-苦参致肝损伤的潜在微生物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4组,以白鲜皮-苦参不同剂量(生药量分别为4.125、8.25、16.5 g·kg^(-1))灌胃28 d,记录一般情况,计算肝脏体质量比、观测血清生化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大鼠粪便微生物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白鲜皮-苦参给药后Wistar大鼠肝脏重量和肝脏体质量比增加,中药中、高剂量组肝脏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肝脏体质量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出现微小空泡样改变。与正常组比较,白鲜皮-苦参给药后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中药中、高剂量组α多样性增加。主坐标分析显示,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物种越来越偏离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下降,属水平的Parasutterella、 Romboutsia、 Turicibacter、 Allobaculum、 Dubosiella升高,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Blautia、Erysipelatoclostridium、Muribaculum、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Parasutterella、Romboutsia、Turicibacter、Allobaculum、Dubosiella与血清胆固醇、肝脏体质量比正相关,lan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Blautia、Muribaculum、Erysipelatoclostridium、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与血清胆固醇、肝脏体质量比负相关。结论:白鲜皮-苦参的肝损伤表现为脂代谢紊乱,其机制与脂代谢相关微生物增加有关。
关键词
脂代谢紊乱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测序
相关性分析
中药肝损伤
白鲜皮-苦参
Keywords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16S rDNA sequenc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liver injury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ictamni Cortex
-
Flavescens Sophora
分类号
R2-0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856.2 [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的微生物-脂代谢机制
牛露娜
王春国
荆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