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名丛白鸡冠采制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冠加工工艺水平,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武夷岩茶 鲜叶采摘 初制技术 茶叶加工
下载PDF
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叶片主要性状及光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常颂 王峰 +6 位作者 陈玉真 单睿阳 王秀萍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志辉 余文权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2-460,共9页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25个新品系(11个黄白化新品系和14个绿叶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茶树新梢生物量、生育期、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性能,并分析两类茶树新品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母本白鸡冠相比,25个新品系新梢生物量均增加...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25个新品系(11个黄白化新品系和14个绿叶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茶树新梢生物量、生育期、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性能,并分析两类茶树新品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母本白鸡冠相比,25个新品系新梢生物量均增加(15号和24号除外),增幅为25.0%-106.25%,一芽三叶期提前(早、中生种比例达84%);黄白化新品系叶片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明显增加,干物质含量(LDMC)则明显降低,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绿叶新品系叶片面积(LA)和光合色素指标均明显增加,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不明显。此外,黄白化新品系叶片的LA和光合色素指标平均值显著低于绿叶新品系,而叶片的SLA、Chla/Chlb和Car/Chl比值平均值显著高于绿叶新品系。黄白化新品系叶绿素含量平均值仅为绿叶新品系的42.29%,但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并未下降(只有3号和6号光合色素过低时显著下降),说明该黄白化新品系在一定叶绿素含量范围内,单位叶绿素的光合效率较高,可能是对叶绿素含量低的一种生理补偿,有待进一步从生理和分子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半同胞系 化新品系 叶片功能性状 光合特征
下载PDF
鬼洞白鸡冠的夏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远华 江萍萍 陈雪津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共2页
为开发和利用武夷山的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促进武夷山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本实验对鬼洞白鸡冠的夏茶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鬼洞白鸡冠的夏茶树型都为灌木型,树姿为半开展。叶形为长椭圆形,成熟叶片叶色为深绿色,叶尖形状为钝尖,叶质... 为开发和利用武夷山的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促进武夷山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本实验对鬼洞白鸡冠的夏茶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鬼洞白鸡冠的夏茶树型都为灌木型,树姿为半开展。叶形为长椭圆形,成熟叶片叶色为深绿色,叶尖形状为钝尖,叶质较厚软,茸毛少,属于中小叶种。(2)鬼洞白鸡冠的夏茶制成成茶后,水浸出物以鬼洞白鸡冠绿茶最高为39.02%:茶多酚以鬼洞白鸡冠绿茶最高为24.97%,鬼洞白鸡冠红茶最低:咖啡碱以鬼洞白鸡冠绿茶最高为2.64%:游离氨基酸以鬼洞白鸡冠乌龙茶茶最高为2.11%。(3)鬼洞白鸡冠的夏茶加工为红茶、绿茶、鸟龙茶,通过感官审评,制成红茶的品质最优,制成乌龙茶品质也不逊色,而制成绿茶的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洞白鸡冠 名丛 植物学形态 生化成分 适制性
下载PDF
‘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新品系性状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郑和 钟秋生 +4 位作者 单睿阳 游小妹 陈志辉 陈常颂 杨军 《茶叶学报》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13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新梢、成熟叶片等生物学性状及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与母本相比F1代新品系树型全为灌木型,树姿均为半披张,大部分为小叶种;芽叶色泽为黄绿的有8个,5个为紫绿...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13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新梢、成熟叶片等生物学性状及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与母本相比F1代新品系树型全为灌木型,树姿均为半披张,大部分为小叶种;芽叶色泽为黄绿的有8个,5个为紫绿或者绿色;新梢一芽三叶重超过母本的有7个;生化测定表明各品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差异不大;而游离氨基酸从3.5%~6.3%,变化幅度达到80%,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0309B与母本白鸡冠亲缘关系最远,而0309D与0306I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半同胞系 新品系 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武夷名丛白鸡冠和红鸡冠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迎洁 卢莉 +3 位作者 赵洁 张晓晴 陈灿光 李宇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为了促进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武夷名丛白鸡冠和红鸡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鲜叶及红茶中主要生化成分,结合感官审评研究其红茶适制性。结果表明:白鸡冠鲜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1.20%、茶多酚含量为36.11%、酚氨比值为2... 为了促进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武夷名丛白鸡冠和红鸡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鲜叶及红茶中主要生化成分,结合感官审评研究其红茶适制性。结果表明:白鸡冠鲜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1.20%、茶多酚含量为36.11%、酚氨比值为22.43,均高于红鸡冠,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低于红鸡冠;白鸡冠加工的红茶,其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高于红鸡冠,氨基酸含量低于红鸡冠;红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白鸡冠高于红鸡冠。综合生化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白鸡冠比较适制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鸡冠 红茶 适制性
下载PDF
不同火功处理的武夷岩茶“白鸡冠”品质差异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燕萍 龙乐 +4 位作者 张见明 王飞权 陈荣冰 刘宝顺 黄毅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90-95,共6页
以武夷岩茶“白鸡冠”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火功处理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轻火、中火“白鸡冠”感官审评总分显著高于重火。轻火、中火“白鸡冠”香气得分显著高于重火。中火“白鸡冠”滋味得分... 以武夷岩茶“白鸡冠”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火功处理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轻火、中火“白鸡冠”感官审评总分显著高于重火。轻火、中火“白鸡冠”香气得分显著高于重火。中火“白鸡冠”滋味得分显著高于轻火、重火。轻火、中火、重火“白鸡冠”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火功程度加重,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茶红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茶褐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火功程度加重,挥发性香气总量呈下降趋势,轻火、中火、重火“白鸡冠”挥发性香气总量为12.85、7.87、6.36。随着火功程度加重,挥发性香气醇类呈下降趋势,具有烘烤香或焦糖香的吡嗪、吡咯、呋喃类的香气物质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中火处理武夷岩茶“白鸡冠”优于重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白鸡冠 火功 内含成分 香气 感官品质
下载PDF
武夷名丛‘白鸡冠’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鵾鸬 曹士先 +5 位作者 段联勃 顾蓉 李娟 余顺甜 蔡小勇 晁倩林 《茶叶学报》 2021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探讨武夷名丛‘白鸡冠’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利用价值,促进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本研究以白鸡冠茶树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制成白茶、绿茶,分析样品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讨武夷名丛‘白鸡冠’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利用价值,促进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本研究以白鸡冠茶树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制成白茶、绿茶,分析样品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白鸡冠制成的白茶、绿茶均表现出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感官综合品质较优,表现出良好的白茶、绿茶适制性。白鸡冠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茶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白鸡冠白茶,白鸡冠白茶和绿茶中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的白茶和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绿茶 生化成分 适制性
下载PDF
白鸡冠茶密早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玮玲 方志添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根据白鸡冠茶品种特性,选择半山腰红壤地开垦茶园,采用适当密植,及时打顶,辅以充足的水肥营养,使其早日形成采蓬面,提前进入生产周期,并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3种办法相结合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时、适时分批采摘茶叶,做到... 根据白鸡冠茶品种特性,选择半山腰红壤地开垦茶园,采用适当密植,及时打顶,辅以充足的水肥营养,使其早日形成采蓬面,提前进入生产周期,并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3种办法相结合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时、适时分批采摘茶叶,做到既可以缩短茶园投资周期,又可早日收回投资,创出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密植 管理
下载PDF
白鸡冠茶树品种叶色白化相关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潜在核心基因发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涛 王艺清 +4 位作者 周喆 赵泽昊 曹士先 陈志丹 孙威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5,共9页
白鸡冠茶树是光照敏感型茶树,为挖掘与白鸡冠茶树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叶色变化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遮阴和恢复光照处理白鸡冠第二叶5个时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加权网络共表达分析(WGCNA)方法构建模块.6580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WGCNA网络... 白鸡冠茶树是光照敏感型茶树,为挖掘与白鸡冠茶树在光照和遮阴条件下叶色变化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遮阴和恢复光照处理白鸡冠第二叶5个时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加权网络共表达分析(WGCNA)方法构建模块.6580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WGCNA网络被分为15个模块,其中darkseagreen模块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值(SPAD值)显著正相关,honeydew模块和SPAD值显著负相关.GO富集结果表明darkseagreen模块显著富集到初级代谢过程的调节和压力响应等过程,而honeydew模块在叶绿体和单器官代谢等过程显著富集.从darkseagreen模块和honeydew模块中发掘到数个潜在核心基因,并采用Cytoscape对darkseagreen模块和honeydew模块的基因绘制互作网络图,进而从darkseagreen模块筛选出2个基因(CSS0019351、CSS0045917)和2个转录因子(CSS0046793和CSS0018417),在honeydew模块筛选出2个基因(CSS0031492和CSS0036305)和1个转录因子(CSS0023211).本研究通过WGCNA方法筛选出2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模块,进一步挖掘得到的7个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与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白鸡冠 WGCNA 转录组 核心基因
原文传递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续)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方舟 郑乃辉 +1 位作者 陈林 张应根 《中国茶叶》 2004年第3期8-9,共2页
关键词 乌龙茶 花色品种 白鸡冠 水金龟 武夷肉桂
下载PDF
黄化新品系‘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志辉 游小妹 +6 位作者 孔祥瑞 林郑和 单睿阳 李鑫磊 张亚真 郑士琴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2年第4期260-265,共6页
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 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系)在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黄金芽与其他3个品种(系)相比有显著差异。感官审评鉴定发现,4个品种(系)加工的兰花形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叶色1号(95.53分),加工成针形、扁形绿茶的结果与兰花形绿茶一致;3种造型绿茶均为叶色1号分数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表明,叶色1号适合制作绿茶,其感官品质呈现出花香浓郁、滋味鲜活醇爽、水中花香显的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 白鸡冠 绿茶适制性 叶色1号 选育
下载PDF
Cloning,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Analysis of a Novel Fibrinolytic Serine Protease from Arenicola cristata
12
作者 ZHAO Chunling JU Ji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3期533-540,共8页
The full-length c DNA of a protease gene from a marine annelid Arenicola cristata was amplified through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 technique and sequenced. The size of the c DNA was 936 bp in length, including ... The full-length c DNA of a protease gene from a marine annelid Arenicola cristata was amplified through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 technique and sequenced. The size of the c DNA was 936 bp in length, includ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polypeptide of 270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nce consisted of pro- and mature sequences. The protease belonged to the serine protease family because it contained the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 GDSGGP. This protease was novel as it showed a low amino acid sequence similarity(< 40%) to other serine proteases. The gene encoding the active form of A. cristata serine protease was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E. coli. Purified recombinant protease in a supernatant could dissolve an artificial fibrin plate with plasminogen-rich fibrin, whereas the plasminogen-free fibrin showed no clear zone caused by hydrolysis. 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ase showed an indirect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dissolving fibrin, and was probably a plasminogen activator. A rat model with venous thrombosis was establish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ase could also hydrolyze blood clot in vivo. Therefore, this recombinant protease may be used as a thrombolytic agent for thrombosis treatment. To our knowledge,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of reporting the fibrinolytic serine protease gene in A. crist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nicola cristata molecular cloning serine protease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