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柳金峰 黄江成 +2 位作者 欧国强 吕娟 范建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泥石流冲积扇是山区难能可贵的相对平坦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结合室内Quick Bird 10m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选取冲积扇面积、灌溉水源、... 泥石流冲积扇是山区难能可贵的相对平坦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结合室内Quick Bird 10m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选取冲积扇面积、灌溉水源、泥石流频率、防治措施、已开发比例5个评价因子,对白龙江中游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白龙江中游172个泥石流冲积扇总面积约为30.0km2,占河谷平坦地面积的52.07%;二是泥石流冲积扇在白龙江干热河谷所占的面积相当大,开发潜力高的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有90个,占总数的52.3%。由此可见,整个白龙江中游区泥石流冲积扇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其中以沙湾-固水子段的开发潜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中游 泥石流 冲积扇 坡耕地 开发潜力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运兴 梁收运 周自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418-423,共6页
依据汶川大地震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排查资料,统计分析了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区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了其分布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在较大程度受坡度、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 依据汶川大地震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排查资料,统计分析了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区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了其分布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在较大程度受坡度、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灾后重建场地选择和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白龙江中游地区 坡度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滑坡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树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3-15,共3页
白龙江中游地区,由于新构造活动、活动断裂、岩性及地下水影响,使边坡失稳,形成新老滑坡叠置,并且成群分布。
关键词 滑坡 活动断裂 岩性 白龙江中游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拦砂坝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文兵 柳金峰 +2 位作者 袁东 孙昊 刘道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0,共7页
为研究白龙江中游地区泥石流拦砂坝的防治效果,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该地区泥石流拦砂坝的运行现状以及拦砂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区部分泥石流沟泥石流防治情况严峻,多条泥石流沟存在拦蓄库容不足、拦... 为研究白龙江中游地区泥石流拦砂坝的防治效果,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该地区泥石流拦砂坝的运行现状以及拦砂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区部分泥石流沟泥石流防治情况严峻,多条泥石流沟存在拦蓄库容不足、拦砂坝坝体破坏严重等问题;②通过对该地区拦砂坝上游泥石流回淤坡度的调查,拦砂坝有较好的回淤缓坡功能,并建立起该地区泥石流回淤坡度的经验公式,即I=(0.4~0.85)I0;③通过对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组成进行实验分析,建立泥石流堆积物的平均粒径比、计算重度比来表征拦砂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果,拦砂坝对泥石流有较好的分选效果,但其拦排临界粒径尚难以准确确定,且其对泥石流堆积物的重度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最后,结合该地区拦砂坝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泥石流治理工程的修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砂坝 运行现状 调控效果 白龙江中游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排导槽运行现状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文兵 柳金峰 +2 位作者 袁东 孙昊 刘道川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8-346,共9页
以白龙江中游泥石流排导槽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该地区泥石流排导槽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出现排导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研究区20条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排导槽存在因槽体结构或尺寸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而引起泥石流的... 以白龙江中游泥石流排导槽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该地区泥石流排导槽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出现排导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研究区20条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排导槽存在因槽体结构或尺寸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而引起泥石流的漫溢、淤积、槽底侵蚀以及在泥石流的冲刷作用下引起的排导槽基础掏蚀、侧墙侵蚀破坏等问题。对该地区泥石流沟出现的排导问题进行分类发现,泥石流排导槽的排导问题与泥石流沟流域面积有一定关系,淤积情况一般多发生于面积较小的泥石流沟中,而冲刷侵蚀情况则较多发生于面积较大的泥石流沟中。结合实地情况及泥石流排导槽出现的排导问题特点,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中游 泥石流排导槽 运行现状 防治建议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地震滑坡体植被初期的自然恢复能力——以陇南市武都区清水沟滑坡体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和 张继强 +4 位作者 康建军 薛睿 赵亚萍 龚志勇 刘东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4-530,共7页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陇南市武都区清水沟地震滑坡体上的植物群落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植被自然恢复以草本植物为主,有26种,占研究区植物总数的76.5%,灌木较少,有8种,无乔木分布,植物...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陇南市武都区清水沟地震滑坡体上的植物群落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植被自然恢复以草本植物为主,有26种,占研究区植物总数的76.5%,灌木较少,有8种,无乔木分布,植物群落组成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其中优势种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li)、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等;2)由于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立地条件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类型以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3)不同立地条件的环境因子不同,特别是水热光照条件组合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群落的自然恢复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自然恢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指数大小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中游 陇南 地震滑坡体 自然恢复能力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俊杰 孟少童 +8 位作者 陈徵尼 赵亚萍 张继强 薛睿 张亚军 马和 梁丹丹 王子婷 鲁玉超 《甘肃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针对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实际,分析提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原则,选择出18种生态修复植物,并简要论述了各植物种形态、繁衍特点、生态习性和生态功用。
关键词 白龙江中游 泥石流 生态修复 植物筛选
下载PDF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集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杰 孟少童 +8 位作者 张继强 马和 赵亚萍 张亚军 王子婷 陈徵尼 薛睿 梁丹丹 鲁玉超 《甘肃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中游 千枚岩 泥石流 生态修复 生态公益植被 乡土灌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