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代“两税”一词探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和平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1982年第1期51-58,共8页
-
文摘
唐代两税法是一个史学工作者们所重视的研究课题。对于两税法的基本内容,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分歧的焦点是对'两税'一词如何解释。在论及两税法的文章和专著中,对'两税'一词的解释可综括为三种:(1)户、地二税合称两税;(2)夏、秋两征称两税;(3)两税是户税的专名。建中元年,'扫庸调之成规,创两税之新制',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财政整理工作。两税法的基本内容是:废止租庸调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重申并增加了户税的征收原则;
-
关键词
两税
户税
延资库
秋税
九等户
史学工作者
杂徭
百官俸
度支长行旨
户部郎中
-
分类号
F81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本欲救民 结果困民——浅谈青苗、免役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孙树方
王淑润
-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00-304,共5页
-
文摘
宋神宗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振作国势,在其统治的“熙宁”、“元丰”年间,任用王安石等进行变法。史称“熙丰变法”。在这期间出台并推行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的新法,这诸多新法,被称为熙丰“新法或“新政”。而“青苗法”、“免役法”在这些新法中是最重要的法令条文,可以说它是熙丰变活的核心。因为熙丰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要在解决财政困难,增加财政收入,充实国库,以应付庞大的开支。现就“青苗法”,“免役法”的推行情况,分述如次。 青苗法。此法之名,系以“青苗钱”而来,至于青苗钱之名,则由来已久。唐代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秋七月税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此即青苗钱得名的由来。“
-
关键词
免役法
青苗钱
免役钱
推行情况
百官俸
六六年
熙宁
助役钱
兼并之家
免役宽剩钱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隋文帝惜仓库重积贮原由初探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郑伟鹏
-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7-20,共4页
-
文摘
(一) 重视积贮,并非自隋文始。春秋齐相管仲,就曾经提出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①的见解。历代封建君王中重视库藏者,也不乏其人。然而,象隋文帝杨坚那样,对积贮表现出一贯的、特别浓厚的兴趣,刻意而求之者,实为罕见。
-
关键词
杨坚
文始
檀道济
开皇
隋末农民起义
百官俸
唐贞观
文臣武将
府帑
杨广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唐前期关中灾荒、漕运与高宗玄宗东幸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石云涛
-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199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
文摘
陈寅恪先生论及隋唐'帝王之由长安迁居洛阳',认为主要是'经济供给之原因'。他说,关中之地农产物'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而其地水陆交通不甚便利,运转米谷亦颇困难,故自隋唐以降,关中之地若值天灾,农产品不足以供给长安帝王宫卫及百官俸食之需时,则帝王往往移幸洛阳,俟关中农产丰收,然后复还长安'。对此。
-
关键词
唐前期
玄宗
高宗
百官俸
宫卫
东都
旧唐书
裴耀卿
《册府元龟》
永徽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李冲与孝文帝改制
- 5
-
-
作者
杜斗城
-
出处
《兰州学刊》
1984年第5期87-89,共3页
-
文摘
公元五世纪末发生的“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改革之一。史家在论及这次改革时,对于孝文帝的评价是很高的。但对于这次改革的关键人物——李冲,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此谈一些问题,不妥之处,望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李冲,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父李宝为十六国西凉王李嵩之孙。北魏太武帝时,李宝内附,为北魏王朝“都督西垂诸军事’、“
-
关键词
李冲
魏太武帝
批评指正
重要改革
狄道
文明太后
西垂
迁都洛阳
内附
百官俸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