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隋唐百戏表演概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成军
-
机构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艺术探索》
2017年第5期109-120,共12页
-
基金
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2016BYS012)
-
文摘
隋唐百戏继承了中原、四夷以及外国散乐之精华,无论节目内容还是表演形式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顺利开展百戏竞技与展演工作,隋唐帝王多在京师、洛阳等地专设"戏场""乐棚"等娱乐场所。隋唐百戏表演活动的大力开展,不仅检阅了太常、教坊等职业演员的技术水平,也为民间艺人提供了技艺展示的广阔舞台。不仅如此,隋唐百戏表演为我国歌舞"戏剧化"进程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
关键词
隋唐
百戏表演
乐棚
戏场
-
Keywords
Sui and Tang Dynasty, Acrobatics Performances, Music Station,Theater
-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汉代百戏表演人员研究
- 2
-
-
作者
陈树淑
-
机构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
文摘
汉代百戏繁荣,与舞蹈关系密切,常常同台演出。汉代社会上形成了专门的百戏表演群体,其人员来源广泛,可细分为六类,既有社会下层百姓、奴婢、方士、达官贵人及小吏,也有周边的少数民族以及域外之人。汉代百戏人员有三种学习途径,分别为自学、家学和经专业人员训练。第一种主要是百戏爱好者,以百戏自娱或娱人。后两种途径学成后主要是在公开场合表演。百戏的表演形式也主要有三种,即宴乐百戏、广场百戏和走街串巷的流动演出。百戏是汉代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戏表演人员的大量出现促进了百戏艺术的丰富和成熟,对汉代舞蹈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加快了娱乐文化的传播,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开放。
-
关键词
汉代
百戏表演人员
来源
培养模式
表演形式
社会影响
-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
acrobatic performers
source
training mode
performance form
social influence
-
分类号
J709
[艺术—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