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宝
1
作者 江湖 《理财(经济)》 2019年第11期99-99,共1页
我国的皇帝玺印从秦始皇开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自封皇帝,对他所用的东西都有专门的规定,对于皇帝印章也有一定的说法。在秦始皇以前,谁都可以用“玺”称呼自己的印章,“尊卑共之”,没有... 我国的皇帝玺印从秦始皇开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自封皇帝,对他所用的东西都有专门的规定,对于皇帝印章也有一定的说法。在秦始皇以前,谁都可以用“玺”称呼自己的印章,“尊卑共之”,没有等级区分。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只有皇上用的印章才尊称为“玺”。民间或公侯则称为“章”“印”,这样就把皇帝的印章和一般人的印章严格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统一中国 皇帝之宝 秦王嬴政 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 印章 皇帝玺印 尊卑
下载PDF
国博藏清“皇帝之宝”考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舜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碧玉"皇帝之宝",为"盛京十宝"之三,其质地、尺寸、形制与《大清会典》等文献记载一致。其印迹见于国博藏顺治七年(1650年)《皇父摄政王丧仪合依帝礼诏》,十八年(1661年)《招抚郑成功部下诏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碧玉"皇帝之宝",为"盛京十宝"之三,其质地、尺寸、形制与《大清会典》等文献记载一致。其印迹见于国博藏顺治七年(1650年)《皇父摄政王丧仪合依帝礼诏》,十八年(1661年)《招抚郑成功部下诏谕》、《招抚刘二虎、郝摇旗诏谕》,康熙元年(1662年)《俘获永历帝宣捷诏谕》,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顺治七年(1650年)《皇父摄政王以疾上宾哀诏》、十一年(1654年)《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之诏》。馆藏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平定,维新庶政,大沛宽和诏谕》,已改用"十宝"之青玉"皇帝之宝"。国博藏"大清受命之宝"为十宝之首,其用途是"以章皇序"。"十宝"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赍送盛京"凤凰楼"而藏之";光绪初年移至敬典阁保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进军我国东北腹地,清政府于9月30日将其移往承德避暑山庄保存;1913年"辇致京师",由古物陈列所及故宫博物院典藏。此二宝现为国博珍贵藏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十 皇帝之宝 大清受命之宝 诏诰 清祚
原文传递
清乾隆 白玉双龙钮宝玺 太上皇帝之宝
3
《收藏.拍卖》 2016年第Z1期16-16,共1页
来源:北京保利2015年秋拍尺寸:印面8.2cm×8.2cm;通高7.8cm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7475万此方宝玺白玉质,交龙钮,印面呈8.2厘米见方,其上减地阳文篆书"太上皇帝之宝"六字。印台四面阴刻乾隆帝所作御制诗《自题太上皇宝》,... 来源:北京保利2015年秋拍尺寸:印面8.2cm×8.2cm;通高7.8cm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7475万此方宝玺白玉质,交龙钮,印面呈8.2厘米见方,其上减地阳文篆书"太上皇帝之宝"六字。印台四面阴刻乾隆帝所作御制诗《自题太上皇宝》,诗云:"由古来云太上皇,徽称懿号谓非当。即斯六袠庆犹幸,加以双文愧莫遑。自问生平奚立德,永言绳继祝丕昌。窗明几净西铭謮,恰合随时爱景光",并"乾隆丙辰仲春御题"(乾隆丙辰即1796年,嘉庆元年)。这是乾隆成为太上皇一个月后,专门为刚制作好的"太上皇帝"玺而作的,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表露出此时乾隆帝的所思所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之宝 景光 阴刻 玉质 印面 北京保利 西铭 立德 交龙
原文传递
闲趣——皇帝亲亲之宝
4
《中国宝玉石》 2020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宝"即印,或玺."皇帝亲亲之宝"为皇帝宝玺中的一方.武则天称帝时,皇帝印章不称"玺"而改称"宝",之后历朝"玺""宝"均有使用,多用"宝".宋朝时,玺印制度屡有更改.... "宝"即印,或玺."皇帝亲亲之宝"为皇帝宝玺中的一方.武则天称帝时,皇帝印章不称"玺"而改称"宝",之后历朝"玺""宝"均有使用,多用"宝".宋朝时,玺印制度屡有更改.大观元年(1107年)设置八宝,政和七年(1117年)又制了一方"定命宝",一共九宝,至绍兴十六年(1146年),御宝制度才完备,共14方,分别为镇国神宝、受命宝、天子之宝、天子信宝、天子行宝、皇帝之宝、皇帝信宝、皇帝行宝、大宋受命之宝、定命宝、大宋受命中兴之宝、皇亲钦崇国祀之宝、天下合同之宝、书诏之宝,十四宝大小不同,材质有玉和金,钮有螭、虎之分,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制皇帝宝玺,相继刻制了十七宝,后因火一部分被毁,嘉靖时,补造了十七宝并新制七宝,共二十四宝,沿用到明朝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祖朱元璋 皇帝之宝 于洪武 大宋 亲亲 武则天
下载PDF
清代国书与宝印
5
作者 沈微 《满语研究》 1994年第2期59-67,共9页
关键词 皇帝之宝 老满文 盛京内务府 少数民族文字 乾隆皇帝 女真人 黑图档 印文 大清受命之宝 满汉
下载PDF
康熙帝亲政诏书
6
作者 韩晓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87,共2页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在位61年。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平三藩、清漠北,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长达134年的&q...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在位61年。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平三藩、清漠北,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长达134年的"康雍乾盛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明清档案中,保存有康熙帝的亲政诏书。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康熙帝举行亲政大典,颁亲政诏书,恩赦天下。这份诏书为黄纸墨书,宽80.6厘米,长380厘米,以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合璧书写,诏书左侧为满文,右侧为汉文,骑缝及年月日处钤有满汉合璧的"皇帝之宝"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六年 勤政爱民 皇帝之宝 康熙帝 清世祖 玄烨 佟佳氏 康雍乾盛世
下载PDF
满文篆书简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兰欣 《满语研究》 1986年第1期75-79,共5页
满文篆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然而自创立以来,其应用范围却比较狭窄,加之有关著述甚少,因此对满文篆书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接触清朝印玺、特别是沈阳故宫博物馆所藏清朝帝王、后妃等各种印玺中,所... 满文篆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然而自创立以来,其应用范围却比较狭窄,加之有关著述甚少,因此对满文篆书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接触清朝印玺、特别是沈阳故宫博物馆所藏清朝帝王、后妃等各种印玺中,所见者多以满汉合壁之篆书刻成。征集的清代官印中,亦常遇满文篆书。为能准确识别、鉴定印玺,逐渐产生了对满文篆书研究的兴趣。几年来着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潜心研究,每有所得。现据馆藏清代遗物、史料,对满文篆书的有关问题作以简要论述。因资料匮乏,本身研究水平有限,难免舛错之处,敬请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博物馆 满汉 清太宗 皇帝之宝 文化 清高宗 柳叶篆 交泰殿 佛阿拉城 玉筋篆
下载PDF
清代皇帝宝玺(上)
8
作者 朗韵 《艺术品鉴》 2014年第4期112-125,共14页
公元1644年,清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清承明制,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吸收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多民族特点的东方文化传统。清代皇帝宝玺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清代皇帝宝玺,按其内容... 公元1644年,清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清承明制,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吸收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多民族特点的东方文化传统。清代皇帝宝玺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清代皇帝宝玺,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这两种宝玺,都是中国古代印章文化艺术在清代宫廷中的反映。代表清代皇帝权力的国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帝 皇帝之宝 顺治皇帝 典章制度 乾隆皇帝 文化艺术 民族特点 清代宫廷 历代王朝 承明
原文传递
方寸之间 尽显天地——印章史话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明亮 《东方艺术》 2005年第12期32-33,共2页
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古城里,有一座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架立交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两年吧,每次从那里经过,抬头就能看见太平洋保险公司高高在上的巨幅广告:"太平洋保险--一言九鼎".广告画面的主题就是一尊出土于这座古... 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古城里,有一座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架立交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两年吧,每次从那里经过,抬头就能看见太平洋保险公司高高在上的巨幅广告:"太平洋保险--一言九鼎".广告画面的主题就是一尊出土于这座古城的3000多年前王权和威信的象征--司母戊大方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权 印章艺术 皇帝之宝 印文
原文传递
满文篆书简论
10
作者 邹兰欣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5年第1期80-89,共10页
满文篆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然而,自创立以来,其应用范围却比较狭窄,加之记载此种文体来源和规律诸方面的著述甚少,因此,对满文篆书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接触清朝印玺、特别是沈阳故宫博物馆所藏清... 满文篆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然而,自创立以来,其应用范围却比较狭窄,加之记载此种文体来源和规律诸方面的著述甚少,因此,对满文篆书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接触清朝印玺、特别是沈阳故宫博物馆所藏清朝帝王、后妃等各种印玺中,所见者多数是以满汉合壁之篆书刻印的。征集的清代官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博物馆 满汉 文化 书写方法 皇帝之宝 清太宗 玉箸篆 汉篆 大清会典 老满文
原文传递
对后金信牌的两点辨正
11
作者 王明琦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2年第1期118-119,共2页
读了贵刊一九八○年五期发表的《信牌印牌再考释》,(以下简称《再考释》)还想就蒙文信牌款识译文和印牌释名依据这两点,简略地谈些看法。关于蒙文信牌正面刻文和背面诏文款识的汗号,其译音均为'车臣汗'。'车臣'汉译为... 读了贵刊一九八○年五期发表的《信牌印牌再考释》,(以下简称《再考释》)还想就蒙文信牌款识译文和印牌释名依据这两点,简略地谈些看法。关于蒙文信牌正面刻文和背面诏文款识的汗号,其译音均为'车臣汗'。'车臣'汉译为聪明的意思。用'车臣'一词作为汗号的有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的达延汗,有喀尔喀车臣汗部的硕垒汗。~①可是蒙文信牌中的'车臣汗'都不是上述蒙古喀尔喀的汗号,而是后金时期皇太极自称'天聪汗'的蒙文译写。因为达延车臣汗为明孝宗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臣汗 印牌 喀尔喀 硕垒 明孝宗 达延汗 沈阳故宫博物馆 盛京宫殿 多罗贝勒 皇帝之宝
原文传递
历史印迹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帝后印玺展
12
作者 怡珍 《上海工艺美术》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故宫博物院和上海豫园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名为"历史印迹——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帝后印玺展"于2008年9月26日—12月7日在豫园听涛阁展出。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帝后印玺110套170件(其中资料4件,复制品2件)。这是故宫博物院与... 故宫博物院和上海豫园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名为"历史印迹——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帝后印玺展"于2008年9月26日—12月7日在豫园听涛阁展出。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帝后印玺110套170件(其中资料4件,复制品2件)。这是故宫博物院与豫园联手举办故宫文物展的第三次。第一次是2005年9月的"时和世泰——故宫珍藏文物钟表展";第二次是2007年9月的"紫禁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清宫赏玩展"。中国古代皇宫的文物对于上海观众来说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事物,在家门口看到历史珍品是一件盼望已久的事,所以每次展览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得到中外游客和观众的欢迎,参观者络绎不绝。故宫文物的每次展览都是一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一次民族精神的弘扬;在上海展览界也引发了颇有影响的波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 同治年间 乾隆帝 檀香木 天子之宝 乾隆皇帝 优秀传统文化 慈禧 清宫 皇帝之宝 雍正帝 宁寿宫 五福 青玉
原文传递
后金时期的两种信牌
13
作者 王明琦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沈阳故宫博物馆现藏一批从'后金'天聪时期到'清'崇德时期的信牌。这批信牌,就牌面文字而言,可分为三种:一是蒙文'聪明汗之诏'信牌;一是满、蒙、汉三体文字的'皇帝之宝'信牌;一是满、蒙、汉三体文字的&#... 沈阳故宫博物馆现藏一批从'后金'天聪时期到'清'崇德时期的信牌。这批信牌,就牌面文字而言,可分为三种:一是蒙文'聪明汗之诏'信牌;一是满、蒙、汉三体文字的'皇帝之宝'信牌;一是满、蒙、汉三体文字的'宽温仁圣皇帝信牌'。其中,除'宽温仁圣皇帝信牌'颁于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为'清'之后而外,其余两种信牌的名称、年代和用途,说法颇不一致。有人认为是'清太宗'时期作为证件和文件的~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之宝 沈阳故宫博物馆 清太宗 三体 太宗文皇帝实录 老满文 莽古尔泰 满洲实录 印牌 《清史稿》
原文传递
米芾《叔晦帖》相同字赏析
14
作者 杨兵 《大众书法》 2020年第1期63-64,共2页
米芾《叔晦帖》纸本,7行72字,行书。纵24.5厘米,横29.6厘米,钤有"项元汴鉴藏印""乾隆鉴赏玺""太上皇帝之宝"等诸多鉴藏印。此帖作于元祐年间,当为41岁前所作,书风有大王紧敛古质、蕴藉内含的法度;又兼有... 米芾《叔晦帖》纸本,7行72字,行书。纵24.5厘米,横29.6厘米,钤有"项元汴鉴藏印""乾隆鉴赏玺""太上皇帝之宝"等诸多鉴藏印。此帖作于元祐年间,当为41岁前所作,书风有大王紧敛古质、蕴藉内含的法度;又兼有小王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的笔致。总体看,此帖中九个相同字在结体、用笔技法处理上,让人叹为观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藏印 项元汴 结体 古质 书风 纸本 皇帝之宝 行书
原文传递
平山有个康乾御笔馆
15
作者 康文远 《乡音》 2013年第8期42-42,共1页
通往西柏坡高速公路一侧的平山县里庄村,有一个普通人家。在这家的门楼下,悬一硕大的栗色大匾,上书"康乾御笔馆"。院内分设两个展室,展出康熙、乾隆御笔20余幅,每幅布字一两个至六七百。主要是两位皇帝激励臣下清正廉洁、诚... 通往西柏坡高速公路一侧的平山县里庄村,有一个普通人家。在这家的门楼下,悬一硕大的栗色大匾,上书"康乾御笔馆"。院内分设两个展室,展出康熙、乾隆御笔20余幅,每幅布字一两个至六七百。主要是两位皇帝激励臣下清正廉洁、诚信守义的题诗、题词;也有巡视各地见闻和对祖国河山的歌颂;还有临摹历代书法家的摹品和抄录历代诗人的诗作。另有清朝奏折、典籍、匾额等。这是目前我国唯一农家自办的"御笔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书法 文武官员 鸿胪寺 皇帝之宝 岁实 康乾盛世 当代学者 龙飞 绨袍 于成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