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常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评王鹏翔散文诗集《爱的皈依》
1
作者 张羽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皈依 王鹏翔 散文诗 皈依高原 自然踪影
下载PDF
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 被引量:82
2
作者 胡小明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竞技运动 中国体育 “举国体制” 文化属性 玩具 性质 转轨 皈依 东西 自身
下载PDF
寻找与皈依: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追寻母题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经建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32,共9页
追寻精神:文化与文学的双重奏 追寻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需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动力。究其实质,它导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不满:生活中的种种欠缺与悲苦、病痛老死的无法遁逃,所有这些都使得人们借着想像构... 追寻精神:文化与文学的双重奏 追寻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需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动力。究其实质,它导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不满:生活中的种种欠缺与悲苦、病痛老死的无法遁逃,所有这些都使得人们借着想像构筑出种种理想的境域,并且将其当作“希望”来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母题 皈依 追寻精神 精神动力 文明发展 “希望” 人类
下载PDF
傣族佛教信徒皈依行为的原因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尹可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42-46,共5页
佛教信仰及参与佛事活动是傣族人传统行为习惯构成的核心。德宏傣族将加入佛教组织并有资格按教规修行称为“入会”,入会是傣族佛教信徒皈依的一个明确标志。对个人皈依佛教,傣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入会是随心的,即什么时间入会是个... 佛教信仰及参与佛事活动是傣族人传统行为习惯构成的核心。德宏傣族将加入佛教组织并有资格按教规修行称为“入会”,入会是傣族佛教信徒皈依的一个明确标志。对个人皈依佛教,傣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入会是随心的,即什么时间入会是个人的意愿,但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50多岁、60岁的人就应要求入会。傣族佛教皈依者大多数为渐进型皈依者,年龄、同伴团体的吸引及子辈的敦促、娱乐是影响傣族老年人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皈依佛教对傣族老年人维护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皈依 上座部佛教 傣族 老年人
下载PDF
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戴燕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156-160,共5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青海省基督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危机状态是促使基督徒皈依的普遍因素。皈依基督教后,教徒在身心等方面发生变化,尤...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青海省基督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危机状态是促使基督徒皈依的普遍因素。皈依基督教后,教徒在身心等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最为显著。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完善个人道德并不是促使他们信仰基督教的最初原因,但是在皈依基督教后都比较注意个人日常行为规范,说明宗教皈依对基督徒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型塑作用,其行为方式的自律性和规范性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基督教 宗教信仰 宗教皈依
下载PDF
生态批评:寻求心灵的皈依 被引量:6
6
作者 秦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生态批评对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不能仅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显在层面的批判,而应不断深入人的情感、精神、观念等符号层面进行揭示,将批评的视角向人的心理延伸,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置到人的整个心灵世界中来加以观照,以重构人与自然... 生态批评对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不能仅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显在层面的批判,而应不断深入人的情感、精神、观念等符号层面进行揭示,将批评的视角向人的心理延伸,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置到人的整个心灵世界中来加以观照,以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心理视角 心灵皈依
下载PDF
写作:隐秘的皈依之途——孙春平近年小说创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春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60,共11页
关键词 创作研究 孙春平 政治现实主义 小说 皈依 写作 文学出版
下载PDF
飘泊与皈依:“第六代”的主题变奏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4-99,共6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六代”电影导演成了电影理论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实质上“第六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并不像法国新浪潮、“第五代”那样构成一个独立的电影运动。“第六代”不只是一个“代”群,它包含了60年代和70年代...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六代”电影导演成了电影理论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实质上“第六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并不像法国新浪潮、“第五代”那样构成一个独立的电影运动。“第六代”不只是一个“代”群,它包含了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个群落。在精英文化、主流话语和市场经济的三重压力的挤压下,60年代出生的导演群体在对“第五代”建构的文化屏障的突破中呈现出一种飘泊者的电影主题:冷峻、执拗、悲剧人生和自我放逐。而70年代出生的导演群体却是以回归和皈依的面貌出现的,这是对主流电影和市场价值的双重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皈依 主流话语 放逐 悲剧人生 五代 变奏 电影主题 导演 主流电影 电影理论
下载PDF
无止找寻的精神皈依——李碧华:从《胭脂扣》到《烟花三月》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祥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关键词 李碧华 寻找 禅宗 精神皈依 《胭脂扣》《诱僧》 《烟花三月》
下载PDF
对抗与皈依:两汉御用文人与外廷官僚关系论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朝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在汉代,最能反映文人际遇的御用文人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和发展历程。由于赋作活动被认为是"淫靡不急"之事,所以常遭到外廷士人的反对,由于近侍,御用文人又常被帝王用来"难问"和钳制外廷官僚,但御用文人为摆脱遭轻视... 在汉代,最能反映文人际遇的御用文人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和发展历程。由于赋作活动被认为是"淫靡不急"之事,所以常遭到外廷士人的反对,由于近侍,御用文人又常被帝王用来"难问"和钳制外廷官僚,但御用文人为摆脱遭轻视的社会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在职司上追求外廷的"尊官",在终极文化追求上向经学系统靠拢。汉代御用文人的状况带有历史范式意义,对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相关事实具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用文人 外廷官僚 两汉对抗 皈依
下载PDF
美以美会早期华人教牧的皈依——以福州许扬美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翁伟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本文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以美以美会的第一批教牧之一许扬美为个案,对美以美会早期华人教牧的皈依进行考察。文章认为许扬美在追求“长生不老”中产生的信仰危机是他皈依的契机,同时在其家族中已入教成员的引导也起了很大作用。... 本文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以美以美会的第一批教牧之一许扬美为个案,对美以美会早期华人教牧的皈依进行考察。文章认为许扬美在追求“长生不老”中产生的信仰危机是他皈依的契机,同时在其家族中已入教成员的引导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他皈依过程中,利用中国传统如梦、神迹等进行基督教福音的理解与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教牧 皈依 文化融合 许扬美
下载PDF
印耶皈依之辩——殖民时期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永辉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09年第4期88-93,共6页
在有关世界宗教对话的探讨中,印度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是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对英国殖民时期的印耶皈依(改教)之辩的梳理,归纳了印度教方面对于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的三种观点:一是基于"每种宗教的精神核心&quo... 在有关世界宗教对话的探讨中,印度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是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对英国殖民时期的印耶皈依(改教)之辩的梳理,归纳了印度教方面对于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的三种观点:一是基于"每种宗教的精神核心",认为基督教是印度教的同义词;二是印度教和基督教均具有正确性,但各自的道路不同;三是印度教比基督教优越。笔者认为,透过辩论所涉及的表面问题,可见印度教领袖们所真正关心的,是印度作为政治上被殖民、经济上被剥削的弱势一方,在不得不进行社会改良的同时,如何保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保障自己的文化权力和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基督教 宗教皈依 宗教对话
下载PDF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述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和继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8-82,共5页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巴文献类型的空白,还对宗教互动、语言文字接触、民族关系等研究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藏传佛教《皈依文》 佛经
下载PDF
反抗、皈依、幻灭——奥康纳《智血》中的宗教思想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纪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智血》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黑兹尔表面上看是在反抗传统的上帝。然而,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黑兹尔一生当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上帝,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幻灭和惨死。... 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智血》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黑兹尔表面上看是在反抗传统的上帝。然而,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黑兹尔一生当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上帝,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幻灭和惨死。通过主人公黑兹尔的精神历程,奥康纳表达了对于传统上帝的追求和依赖只能使追求者产生幻灭和绝望的观点。黑兹尔精神追求过程中上帝的绝对缺席阐明了奥康纳的神学观,即人类必须找到一种和超验的存在和谐共处的新方法,也许这正是奥康纳的处女作向她自己和读者提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智血》 反抗 皈依 幻灭
下载PDF
青年宗教皈依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青年基督宗教信仰者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日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52-357,共6页
对南京市青年基督宗教信仰者的深度访谈表明:在青年接触与信仰基督宗教的过程中,相当普通地存在"领路人"角色,他们或者是青年宗教兴趣和宗教意识的激发者,或者是青年接触与信仰宗教历程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这些主要由熟人有意... 对南京市青年基督宗教信仰者的深度访谈表明:在青年接触与信仰基督宗教的过程中,相当普通地存在"领路人"角色,他们或者是青年宗教兴趣和宗教意识的激发者,或者是青年接触与信仰宗教历程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这些主要由熟人有意或无意扮演的"领路人"角色,虽在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上存在差别,却深深地嵌入中国人的宗教皈依过程,对我们理解宗教传播的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宗教皈依 基督宗教 “领路人”
下载PDF
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背后的社会需求研究——基于罗村的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慧劼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危机干预需求、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需求、养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老人 宗教皈依 社会需求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从皈依到寻找传统——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轨迹的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琼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4年第4期41-46,共6页
本文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从皈依居住国文化到寻找传统的发展轨迹 ,力图揭示出一些特定的原因 ,并展开思考。这一段发展轨迹的产生 ,在意识形态上符合美国主流文化中文化身份寻求的后现代热点 ,也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地位的提高 ,话语力量的... 本文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从皈依居住国文化到寻找传统的发展轨迹 ,力图揭示出一些特定的原因 ,并展开思考。这一段发展轨迹的产生 ,在意识形态上符合美国主流文化中文化身份寻求的后现代热点 ,也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地位的提高 ,话语力量的相应提高 ,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生命力的旺盛等原因。文章提出了文化对话的必要性与文本的蒸馏性 ,并分析了文化交流上的创造性误读 ,希冀从华裔文学研究引发出一些对文化交流的洞见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皈依 传统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从保留到皈依: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与社会主义文学思潮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兴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广受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时代不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对老舍的影响也不相同,大体经历了1930年代的保持距离、40年代的有所接近、50年代全面皈依这一曲折过程。他有所保留却经受影响,接近但... 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广受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时代不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对老舍的影响也不相同,大体经历了1930年代的保持距离、40年代的有所接近、50年代全面皈依这一曲折过程。他有所保留却经受影响,接近但有所拒绝,皈依也有反弹和自守。其间的关系复杂而值得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社会主义文学 皈依
下载PDF
隐秘沉潜的文学皈依——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论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德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1,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长篇小说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大文体.也是作家们最重视的看家文体,在创作领域扮演着领跑的角色,彰显着某种时代表征。从数量而言,长篇小说的不断升温原因是多方面的:1994年.时任总书记的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长篇小说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大文体.也是作家们最重视的看家文体,在创作领域扮演着领跑的角色,彰显着某种时代表征。从数量而言,长篇小说的不断升温原因是多方面的:1994年.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讲话中就号召要重点抓好“三大件”的创作,即长篇小说、影视文学、儿童文学,极大地推动了文学创作的总体进展,刺激了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热情;十余年来,作家队伍结构特别是年龄梯队的重要变化形成了表达方式的巨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2009年 20世纪90年代 论略 皈依 作家队伍
下载PDF
精神的皈依,道德的重生——评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秀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6-87,共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犹太作家,他们以各种主题进行文学创作,“道德”主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主题尤其在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傻瓜吉姆佩尔》中的道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犹太作家,他们以各种主题进行文学创作,“道德”主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主题尤其在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傻瓜吉姆佩尔》中的道德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分析其中蕴涵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道德 皈依 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