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的蚌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广喆 《中国产经》 2022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蚌埠发展的区位方向,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是蚌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和蚌埠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蚌埠与皖北、苏北及安徽头部城市的比较,分析了蚌埠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优势...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蚌埠发展的区位方向,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是蚌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和蚌埠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蚌埠与皖北、苏北及安徽头部城市的比较,分析了蚌埠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同时结合蚌埠实际,提出了做大经济总量、提高自身地位,以“双基”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园区为基础集聚科技成果转化,改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分省分行业用电量的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和承接趋势
2
作者 王向 汲国强 吴陈锐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生产力优化布局。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判断技术手段不足、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用电量统计优势,建立了评估产业转移与承接趋...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生产力优化布局。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判断技术手段不足、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用电量统计优势,建立了评估产业转移与承接趋势、规模的方法。基于2010—2021年分省分行业用电量测算发现,区域间存在一定规模的产业转移与承接;环保政策对华北、华中电网区域产业转出影响较大;华东电网区域产业转移规模不及预期,可能主要在区域内部转移;西北电网区域除了高耗能产业集聚趋势强化,纺织、医药、设备制造等产业存在转入;南方电网区域产业转出类型更加多样、转出规模更大,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影响。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用电量 产业集聚
下载PDF
区域产业集聚度演变及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士伟 刘珂 万三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8,共5页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缺陷,避免了因为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规模过大而造成的误差。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2003—2011年各产业集聚度升降规律性明显,产业发展尚处于低水平。通过论证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建议:(1)规划产业承接项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提高产业集聚度;(3)优化产业转移环境,引导产业集中布局;(4)培育优质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聚区交通通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承接产业转移 河南省
下载PDF
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闫安 赵淑琪 裴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8-26,共9页
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通过约束机制影响产业转移的实施与效果,认清各个地区的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大小能够为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从产业转移接受方角度出发,构建了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通过约束机制影响产业转移的实施与效果,认清各个地区的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大小能够为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从产业转移接受方角度出发,构建了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立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计算了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然后从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改善和提升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皖北 灰色关联方法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贺勤志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11期18-20,共3页
文章从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关系的角度,阐述要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须在现有产业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利用产业集聚效应来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意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北部湾经济 承接
下载PDF
基于产业集聚度演变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万三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产业集聚在四方面影响产业转移:能产生集聚经济效应,从而吸引同类企业入驻;能带动更多上下游及相关企业入驻;有利于吸引高素质务工人员,缓解产业转移中用工荒难题;能有效降低产业转移成本。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农林牧渔业、采矿业、... 产业集聚在四方面影响产业转移:能产生集聚经济效应,从而吸引同类企业入驻;能带动更多上下游及相关企业入驻;有利于吸引高素质务工人员,缓解产业转移中用工荒难题;能有效降低产业转移成本。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及能源供应业、建筑业、物流业、IT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2000—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发现3个规律:集聚度分层明显;近5年产业集聚度变化有明显规律;产业发展水平低。据此提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制造业、IT业的集聚度,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优势;2)依靠当前集聚优势,自然承接其它7个行业的转移;3)培育精品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程度;4)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区,打造完整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EG指数 承接产业转移 河南省
下载PDF
内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及模式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7
作者 蔡安宁 毛广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有地方政府力量、转移地区的离心力和承接地区的吸引力.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力量所起的作用明显强于国际产业转移中市场力量所起的作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有地方政府力量、转移地区的离心力和承接地区的吸引力.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力量所起的作用明显强于国际产业转移中市场力量所起的作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能源短缺、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企业规模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而欠发达地区承接地在以上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在转移地区的离心力和承接地区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发达地区部分产业逐步向欠发达地区大规模转移.欠发达地区承接地政府应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找准产业承接方向,打造产业承接载体,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在思想观念、产业、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地进行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承接 产业集聚 欠发达地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我国产业转移新趋势与赣江新区承接行业选择实证研究
8
作者 马诗怡 陈平 宋慧琳 《科技广场》 2017年第11期12-17,共6页
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呈现转移趋势。赣江新区与雄安新区一道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本文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为样本,利用产业集聚指数测算其具有转移趋势的行业。运用... 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呈现转移趋势。赣江新区与雄安新区一道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本文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为样本,利用产业集聚指数测算其具有转移趋势的行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江新区的主要产业进行竞争力评价,明确赣江新区的产业承接重点,试图为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新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指数 行业承接
下载PDF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实证研究
9
作者 何伟 孙植华 《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7期78-81,共4页
在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产业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得出河南的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从而判定河... 在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产业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得出河南的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从而判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下载PDF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素质策略
10
作者 赵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8年第12期10-11,共2页
凭借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优势,我省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在国家和本省的政策扶持下,担负起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重任,这就需要我省在在现有基础上,科学运用网络与数据平台,深化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动... 凭借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优势,我省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在国家和本省的政策扶持下,担负起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重任,这就需要我省在在现有基础上,科学运用网络与数据平台,深化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动,持续发挥政策红利、推进产业承接制度体系的创新,并积极落实承接载体和产业配套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同时优化媒体传播策略,注重招贤纳才和高端人才培养,以此有效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素质,量身定制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建设 承接 产业转移素质
下载PDF
产业集聚指数、产业吸引力指数与产业转移和承接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邱慧 潘红玉 +2 位作者 刘大能 贺正楚 曹德 《科学决策》 CSSCI 2020年第6期41-68,共28页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影响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对中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安徽、河南(这六个省简称为"中部六省")的资源禀赋进行分析,测算作为产业接收地的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要测算的能力包括...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影响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对中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安徽、河南(这六个省简称为"中部六省")的资源禀赋进行分析,测算作为产业接收地的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要测算的能力包括在投资环境、自然资源、交通便捷、技术创新、劳动力成本等五个要素上表现出的单项能力及其综合能力。从产业集聚指数视角,分析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五个省市简称为"沪苏浙闽粤五省市")当前产业发展格局,得出这五个省市那些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分布范围。通过建构产业吸引力指数,分别计算中部六省和沪苏浙闽粤五省市之间的产业吸引力。从工业细分行业方面,横向对比分析中部六省在对沪苏浙闽粤五省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当中,确定产业接收范围,以及接收的产业将如何分布。着重以湖南省为典型案例,分析该省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测算该省在承接来自于沪苏浙闽粤五省市的产业转移当中,能够承接的产业领域和产业分布范围,并从招商环境、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产业承接政策等方面,对该省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指数 产业吸引力指数 产业转移承接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粤桂产业动态集聚与转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豫萍 张卫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共8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引领新一轮大规模产业转移,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地的趋势和承接地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精准对接,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引入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引领新一轮大规模产业转移,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地的趋势和承接地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精准对接,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引入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对广东和广西产业的集聚和转移进行分析,发现广东转出产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制造业和重工业,广西集聚程度较高的多为中上游产业,说明广西承接的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因此必须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发展强链补链延链产业,加快精准承接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 产业转移承接 动态集聚 行业选择
下载PDF
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龙龙 汪传雷 丁童慧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年第3期38-41,共4页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皖北消费持续增长,物流产业在皖北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断提升。皖北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条件日趋便利,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皖北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皖北消费持续增长,物流产业在皖北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断提升。皖北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条件日趋便利,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皖北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进行PEST分析的基础上,以省级服务业聚集区的华源医药物流园、皖北徽商物流港为代表,深入研究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进而针对皖北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皖北 发展模式 集聚
下载PDF
中西部资源型地区承接东部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研究——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康杰 王娜 《晋阳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89-97,共9页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利用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测度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具有转移趋势产业基础上,结合山西产业规划导向和产业发展潜力,构建引力模型测算...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利用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测度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具有转移趋势产业基础上,结合山西产业规划导向和产业发展潜力,构建引力模型测算山西对东部转移产业的吸引力,确定山西承接东部三大经济圈的重点区位和重点行业。结果显示,山西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重点应放在“长三角”,其次是“京津冀”和“珠三角”;重点承接的行业领域主要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最后提出山西在培育空间载体、提升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产业承接策略,以促进山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地 产业转移承接 产业集聚指数 引力模型
下载PDF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研究 基于比较优势与集聚优势的综合视角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志翠 谢冰文 《实事求是》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在我国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进入不断加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其产生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要。目前,由于受区际产业转移实践的限制,关于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 在我国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进入不断加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其产生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要。目前,由于受区际产业转移实践的限制,关于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对"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和"承接能力"的内涵进行新界定,形成以承接能力为基础,以承接规模、承接类型、承接根植性等要素为作用路径的产业转移效应理论研究框架,提出提升产业转移效应要从提升承接能力、扩充承接规模、选择承接产业类型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效应 承接能力 比较优势 集聚优势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的分散化趋势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国才 朱咸健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5-71,共7页
由于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搞简单的行政区域平衡,以及不当政绩考核压力下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西部一些省份承接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分散化趋势。日益分散化的产业承接布局,抑制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导致整体经济效率的损失。必须... 由于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搞简单的行政区域平衡,以及不当政绩考核压力下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西部一些省份承接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分散化趋势。日益分散化的产业承接布局,抑制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导致整体经济效率的损失。必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路径,推动分散承接向集聚承接转变。发展战略上要摒弃行政区域平衡的传统观念,行政体制上要改革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式,制度设计上要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再配置与户籍改革联动,财政政策上要加大对非重点产业承接区域的转移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空间布局 分散 集聚
下载PDF
对鹤壁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因素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振华 《消费导刊》 2009年第24期75-75,共1页
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作为中部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步伐,对于促进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 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作为中部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步伐,对于促进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个构建"、实现"两保目标",推进"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地 承接产业转移 招商引资 鹤壁 中西部地 经济社会发展 大城市 中部地 产业集聚 优惠政策
下载PDF
产业集聚视阈下江西制造业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研究
18
作者 曾光 周国兰 郭苑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为此,要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补链模式、内部提升模式、"飞地经济"模式、组团式模式和逆梯度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优化对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要则
19
作者 李尚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7,共2页
产业转移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是区域性产业集聚的必然。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把握发展规律,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欠发达地 国际经济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 产业集聚 经济社会 域性
下载PDF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
20
作者 黄克强 《广西经济》 2011年第9期46-47,共2页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主卡口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沿海的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面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和成本优势吸引更多知名企业落地,打造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聚集的热土,值得我...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主卡口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沿海的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面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和成本优势吸引更多知名企业落地,打造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聚集的热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保税港 广西钦州 广西北部湾经济 位优势 政策优势 知名企业 成本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