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65
- 1
-
-
作者
余心起
江来利
许卫
邱瑞龙
杜建国
戴圣潜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GPMR200643)
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构造地质学重点学科"(XK104910480)
-
文摘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向变化较大,新元古代晋宁期为北东向,早古生代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晚中生代为北北东向;每一期断裂带都有它们自己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指示意义。文中认为,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带不能混为一谈。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北东向断裂带南段基本上以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向北东延至皖南伏川断裂带,具有板块(或地体)边界断裂的性质;加里东期以近东西向祁门—歙县断裂带为代表,其西段被后期牵引成北东向,造成两侧的变质基底特征明显不同;二者均不属于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是晚中生代北北东向的赣东北—五城—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控制了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及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
关键词
皖浙赣断裂带
晚中生代
方位变化
不同构造阶段
浙赣皖相邻区
-
Keywords
The Anhui-Zhejiang-Jiangxi fault zone
late Mesozoic
changes of orientations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the border region of Zhejiang-Jiangxi-Anhui provinces
-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的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朱德来
-
机构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出处
《安徽地质》
2011年第1期9-13,43,共6页
-
文摘
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延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为代表,属于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断裂白云母40Ar-39Ar测年值为230~254 Ma,既对早期构造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造,又控制了其后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燕山期岩浆岩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燕山晚期沿北北东向进一步活动,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
关键词
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
基本特征
控岩控矿作用
晚中生代
-
Keywords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xi fault zone(Anhui)
basic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the role of rock ore
late Mesozoic
-
分类号
P6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