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的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德来 《安徽地质》 2011年第1期9-13,43,共6页
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延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 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延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为代表,属于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断裂白云母40Ar-39Ar测年值为230~254 Ma,既对早期构造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造,又控制了其后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燕山期岩浆岩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燕山晚期沿北北东向进一步活动,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断裂带(安徽) 基本特征 控岩控矿作用 晚中生代
下载PDF
皖东池河地区发现印支期变质事件:来自魏岗山岩体变质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2
作者 钱辉 邓佳良 +1 位作者 王翔 汪雅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6-897,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km,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重要边界断裂(图1a)。本次在皖东池河地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西的魏岗山岩体中(图1b),发现了印... 1研究目的(Objective)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km,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重要边界断裂(图1a)。本次在皖东池河地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西的魏岗山岩体中(图1b),发现了印支期变质事件的记录(变质作用时间为(210.3±1.8)Ma,MSWD=2.8)。该变质事件的发现与研究,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西界断裂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事件 郯庐断裂带(安徽) 变质作用 扬子陆块 印支期 边界断裂 断裂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