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系杂交中籼皖稻9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前进
张德文
朱启升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29,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0 160 3 0 0 1)
-
文摘
从播种期、秧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 4个方面对皖稻 9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种植 ,宜 4月下旬播种 ,6月上、中旬移栽 ,秧龄 5 0d左右 ,每公顷秧田播种量 15 0kg左右 ;适宜栽插密度为 15 .0cm× 2 5 .0cm或 15 .0cm× (3 3 .3 + 16.7)cm ,每穴栽 3~ 4苗 ;中等肥力田块 ,本田每公顷施基肥 (纯氮 ) 13 5 .0kg ,保花肥 (纯氮 ) 5 2 .5kg ,肥力较差的田块可根据叶色每公顷另酌施返青肥或促花肥 (纯氮 ) 3 4.5kg ,后期叶色偏淡田块每公顷另酌施始穗肥 (纯氮 ) 3 4.5kg左右 ,N、P、K比例约为 1.0∶0 .4∶1.0。
-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皖稻93
高产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318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3
- 2
-
-
作者
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系育种课题组
-
机构
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0,共2页
-
基金
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 0 160 3 0 0 1)
-
文摘
皖稻 93是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光温敏不育系X0 7S与优质两系恢复系Wh2 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力较强的特点 ,2 0 0 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选育过程。
-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皖稻93(皖两优16)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
分类号
S33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S338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
-
题名皖稻93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
- 3
-
-
作者
王美琴
杨前进
胡振大
苏瑶
徐启才
王齐年
-
机构
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宣城市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0,42,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科委优质
超高产
多抗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01603001)
-
文摘
在对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93(皖两优0716)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及开花习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制种实践,总结了其制种技术。强调用曲线回归方程法全程预测花期,并建立了其父母本的叶龄曲线方程。
-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皖稻93(皖两优0716)
制种技术
叶龄曲线回归方程
-
分类号
S339.5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S51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新品种皖稻153(鄂审稻2009004)
- 4
-
-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92-2992,共1页
-
文摘
皖稻15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公顷产量8750.40kg,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6.35%。其米质较优。全生育期134.3d,比两优培九短2.7d。抗性鉴定为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田间稻曲病和纹枯病较重。适于在湖北省鄂西南以外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种植。
-
关键词
皖稻153
水稻新品种
两系杂交中稻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品种区域试验
两优培九
水稻研究所
全生育期
-
分类号
S338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S51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良种介绍
- 5
-
-
-
出处
《小康生活》
2005年第1期58-59,共2页
-
文摘
皖稻71 该品种是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用F1经离子束辐照处理,于1994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品种。1999年安徽省衣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直,叶色偏浓绿。分蘖力较强,每穗总粒数95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3~24克,米质较好。
-
关键词
水稻
皖稻71品种
香两优68品种
皖稻87号品种
皖稻107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