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用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的制备、表征及皮内滞留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秀凤 龚珠萍 +6 位作者 杨红 吴玲玲 姚枫枫 赵成龙 付佩 刘迪 黄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局部用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考察药物皮内滞留效应。方法:制备并表征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离体鼠皮透皮实验考察药物皮内滞留量和透过量,切片观察药物皮内分布。结果:泡囊的平均粒径197.2 nm,Zeta电位-42.97 m V,包封率27.... 目的:制备并表征局部用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考察药物皮内滞留效应。方法:制备并表征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离体鼠皮透皮实验考察药物皮内滞留量和透过量,切片观察药物皮内分布。结果:泡囊的平均粒径197.2 nm,Zeta电位-42.97 m V,包封率27.44%;泡囊凝胶剂体外释放t1/2与泡囊相似,但为凝胶剂的4.94倍和市售乳膏的3.83倍,12 h透过药量均比凝胶剂和市售乳膏小一半,单位面积皮内药物滞留量约为它们的2倍,切片显示药库效应显著。结论:泡囊凝胶剂具缓释作用和药库效应,可增加皮内滞留,减少角质层拦截和透过皮肤的药量,将有利于皮肤病的治疗,并可降低局部刺激性和全身毒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囊凝胶剂 咪喹莫特 体外释放 皮内滞留 药库效应
原文传递
6种阿达帕林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皮性能比较研究
2
作者 任书杉 付琳 +3 位作者 李东泽 王超 赵雅欣 张向宇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5-91,共7页
目的制备6种不同的阿达帕林脂质体,研究其粒径、皮肤透过率和皮内滞留量。方法以阿达帕林原料药为对照,选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2种温敏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分别测定包封率、粒径。并以... 目的制备6种不同的阿达帕林脂质体,研究其粒径、皮肤透过率和皮内滞留量。方法以阿达帕林原料药为对照,选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2种温敏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分别测定包封率、粒径。并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实验模型,进行透皮扩散试验,考察不同脂质体的皮肤透过效果。结果6种脂质体的粒径在79~303 n m范围内,其中温敏脂质体与弹性纳米脂质体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范围较窄。6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在58.38%~85.25%范围内,其中温敏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为80.15%。该剂型在12 h累积渗透量为0.7088 mg/cm^(2),高于载阿达帕林的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弹性纳米脂质体和可变形脂质体。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表明阿达帕林脂质体的渗透具有缓慢和持续的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阿达帕林脂质体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阿达帕林原料药的皮肤透过量及皮内滞留量,在37℃时,温敏脂质体达到了相变温度,透皮吸收量及皮内滞留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帕林 温敏脂质体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皮内滞留
下载PDF
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军 李钰 苏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3-630,共8页
中药经皮给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脂质体作为新型载体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可以提升药物在局部的皮内滞留或(和)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药效。该文从皮肤屏障的特点、中药经皮给药概况、脂质体促进经皮吸收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中... 中药经皮给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脂质体作为新型载体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可以提升药物在局部的皮内滞留或(和)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药效。该文从皮肤屏障的特点、中药经皮给药概况、脂质体促进经皮吸收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皮内滞留、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透皮吸收等5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常规脂质体以及传递体、醇质体、萜质体、甘油体、表面修饰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的应用,并提出了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升制剂技术水平和提高研究技术水平三方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脂质体 经皮给药 皮内滞留 透皮吸收
下载PDF
莫匹罗星软膏体外透皮吸收率的测定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亚伟 王小亮 +1 位作者 张秉华 张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软膏原研制剂和5家仿制企业市售制剂体外透皮吸收及皮内滞留情况。方法采用单室Franz池,以KM种小鼠背部皮作为体外透皮吸收皮肤,分别以0.1mol/L磷酸二氢钠(pH6.3)和30%乙醇0.1mol/L磷酸二氢钠(pH6.3)缓冲溶液作为亲水...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软膏原研制剂和5家仿制企业市售制剂体外透皮吸收及皮内滞留情况。方法采用单室Franz池,以KM种小鼠背部皮作为体外透皮吸收皮肤,分别以0.1mol/L磷酸二氢钠(pH6.3)和30%乙醇0.1mol/L磷酸二氢钠(pH6.3)缓冲溶液作为亲水性和亲脂性释放液,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释放液中莫匹罗星的浓度,计算累积透皮量,并测定取样末点皮内滞留的莫匹罗星量。结果不同企业生产的莫匹罗星软膏在亲水性释放液中8h的透皮吸收百分比范围为0.01%~0.05%,皮内滞留百分比范围为0.51%~1.79%;在亲脂性释放液中8h透皮吸收和皮内滞留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01%~1.04%和0.69%~2.59%。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原研制剂与5家仿制制剂在体外透皮的释药趋势一致,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亲脂性释放液中透皮吸收及在两种释放液种的皮内滞留量差异较大。本研究可为莫匹罗星软膏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软膏 体外透皮吸收 皮内滞留 HPLC法
下载PDF
用于皮肤组织抗氧化的维生素E醇质体的研制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利萍 唐春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制备能渗透到皮肤深层的维生素E(VE)醇质体制剂。方法 VE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VE醇质体制备采用注入法并结合L9(3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参数;用挤压法和Franz扩散法分别测定醇质体的变形性和在大鼠皮内的滞留量。结果以Sinochro... 目的制备能渗透到皮肤深层的维生素E(VE)醇质体制剂。方法 VE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VE醇质体制备采用注入法并结合L9(3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参数;用挤压法和Franz扩散法分别测定醇质体的变形性和在大鼠皮内的滞留量。结果以Sinochrom ODS-BP(4.6 mm×20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乙醚溶液(7∶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4 nm、进样量20μL,辅料不干扰VE测定,VE在2.584~192.2μg.mL-1线性关系良好;VE醇质体的优化处方为:卵磷脂1.5%、乙醇30%、药/磷脂比1∶10,得到VE包封率为(96.25±0.07)%、平均粒径167.58 nm、跨距0.4的VE醇质体;VE醇质体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性是对应脂质体的3.5~6.4倍,渗透到真皮层中的含量是脂质体的11.95倍。结论醇质体载体能有效地促进VE在真皮层中的分布,更好地保护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醇质体 注入法 正交设计 变形性 皮内滞留
原文传递
磷脂组成对荧光修饰环糊精脂质体皮肤递送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殳叶婷 许妍 +4 位作者 高洁 李钰 顾薇 董洁 陈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的大豆磷脂(soy phospholipid,SPC)和氢化大豆磷脂(hydrogenate soy phospholipid,HSPC)组成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对荧光修饰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的皮肤递送效果,优选出具有最佳皮...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的大豆磷脂(soy phospholipid,SPC)和氢化大豆磷脂(hydrogenate soy phospholipid,HSPC)组成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对荧光修饰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的皮肤递送效果,优选出具有最佳皮内滞留的磷脂组成。方法将荧光探针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in isothiocyanate,FITC)与HP-β-CD结合,制备得荧光修饰环糊精FITC-HP-β-CD,包封于不同磷脂比例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内,通过离体皮肤递送实验,考察10 h接收液中环糊精的透过量以及环糊精的皮内滞留量。结果环糊精的透过量排序为SPC>S/H(3:1)>S/H(1:1)>S/H(1:3)>HSPC>游离FITC-HP-β-CD,而环糊精的皮内滞留量排序则是S/H(1:1)>S/H(1:3)>HSPC>S/H(3:1)>SPC>游离FITC-HP-β-CD。结论用SPC制备脂质体比HSPC更有利于促进FITC-HP-β-CD透过皮肤,但HSPC的加入会增加FITC-HP-β-CD在皮内的滞留,而SPC与HSPC的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脂质体对荧光修饰环糊精具有较优的皮肤递送效果,其中皮内滞留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脂 脂质体 羟丙基-Β-环糊精 皮内滞留
原文传递
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的体外透皮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慧敏 杨红 +2 位作者 刘洵含 周天一 黄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率及皮内滞留率。方法:建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尿嘧啶的方法,通过离体鼠皮透皮扩散试验,测定氟尿嘧啶泡囊凝胶的透皮扩散率及皮外残留率,并与氟尿嘧啶凝胶剂和医院制剂乳膏等作对照。结果:氟...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率及皮内滞留率。方法:建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尿嘧啶的方法,通过离体鼠皮透皮扩散试验,测定氟尿嘧啶泡囊凝胶的透皮扩散率及皮外残留率,并与氟尿嘧啶凝胶剂和医院制剂乳膏等作对照。结果: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的12 h的透皮累积扩散率仅为乳膏的10%,但皮内滞留率却增加2倍以上。结论: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可大大减少透过皮肤进入全身的药量,显著增加局部浓度,利于提高对皮肤病的疗效和降低全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泡囊凝胶剂 透皮扩散 药物皮内滞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