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李为亮 张芹 梁艳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7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于本院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口... 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于本院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皮内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 d,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加巴喷丁 睡眠质量 皮内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利多卡因皮内阻滞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明坤 谭登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激素皮内阻滞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比笔者所在医院21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利多卡因皮内阻滞治疗与以激素(甲基强的松龙)为主的皮内阻滞治疗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激素皮内阻滞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比笔者所在医院21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利多卡因皮内阻滞治疗与以激素(甲基强的松龙)为主的皮内阻滞治疗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性皮炎皮内阻滞治疗可单用利多卡因,而激素皮内阻滞治疗没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皮内阻滞 神经性皮炎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3
作者 马克宁 张春国 吕丽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81-181,183,共2页
研究加巴喷丁+皮内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治疗的效果。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2018年5月~2019年12月,甲组:加巴喷丁,乙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皮内阻滞治疗,每组33例,对疗效观察。结果:VAS评分:乙组<甲... 研究加巴喷丁+皮内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治疗的效果。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2018年5月~2019年12月,甲组:加巴喷丁,乙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皮内阻滞治疗,每组33例,对疗效观察。结果:VAS评分:乙组<甲组,(P<0.05);比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加巴喷丁+皮内阻滞,治疗PHN,在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阻滞 加巴喷丁 疼痛情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皮内阻滞注射缓解分娩疼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4
作者 蔡秀好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5期171-173,共3页
目的:对皮内阻滞注射缓解分娩疼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护理体会。方法: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76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38例产妇作为研究组,予以无菌注射用水注射缓解疼痛,另3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不予以特... 目的:对皮内阻滞注射缓解分娩疼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护理体会。方法: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76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38例产妇作为研究组,予以无菌注射用水注射缓解疼痛,另3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不予以特殊处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阻滞注射有效地缓解了分娩疼痛程度,更缩短了产程,使产妇有一个良好的分娩体验,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阻滞注射 分娩疼痛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晓亚 《益寿宝典》 2022年第33期29-31,共3页
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 方法:采用2020 年 6 月~2021 年 12 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 64 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 32 例的两个组别... 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 方法:采用2020 年 6 月~2021 年 12 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 64 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 32 例的两个组别,其中为使用加巴喷丁治疗的患者列为常规组,为使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患者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疼痛情况、睡眠情况、加巴喷丁使用剂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25% ,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x2 = 4.266,P= 0.038),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疼痛指标中,术后 1 周、术后 2 周、术后 4 周、术后 8 周、术后12 周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65±0.42)分、(3.67±0.69)分、(2.25±0.32)分、(1.65±0.26)分、(1.10±0.50)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 t= 6.532,7.693,6.454,13.480,14.75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后 1周、2 周、4 周、8 周、12 周的加巴喷丁使用剂量,分别为(11.51±0.62) g、(10.64±0.72) g、(8.25±0.54) g、(6.61±0.42)g、(4.70±0.31)g,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 t = 26.115,70.461,71.904,56.639,37.729,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1 周、2 周、4 周、8 周、12 周的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2.05±0.10)分、(1.65±0.42)分、(1.33±0.32)分、(0.87±0.25)分、(0.45±0.03)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 t = 6.845,7.278,10.952,7.954,11.822,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能够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皮内阻滞 老年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局部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倩 王云霞 +3 位作者 郑婧 董庆鹏 游昶辉 杨小龙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目的:比较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 目的:比较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23例分为3组:急性期(A组,n=42)、亚急性期(B组,n=38)、后神经痛期(PHN)(C组,n=43)。均在DSA引导下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参数为温度42℃,频率2 Hz,电压40 V,治疗时长为10 min/每节段),记录3组术前1 d及术后1、3、15、30、90 d时患者的VAS评分和术后3 d时VAS≥4分的患者例数及VAS≥4分患者补行皮内阻滞治疗的例次。比较术后3、15、30及90 d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不同时期的有效率。结果:A、B、C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术后3 d,A组VAS评分为(2.7±0.4)明显低于B组(5.6±0.5)、C组(6.5±0.4)。术后第3日,A、B、C 3组患者VAS≥4分行皮内阻滞的例数/例次/总例数分别为(8/9/42、14/25/38、19/44/43)。A组术后3 d时VAS≥4分例数较B、C组少,联合皮内阻滞治疗例次明显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日,A、B、C 3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36/42例)、60.5%(23/38例)、55.8%(24/43例),A组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对急性期、亚急性期、PHN期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急性期治疗效果优于PHN期,提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早行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少PH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皮内阻滞
原文传递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杨豆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2-65,共4页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选择椎旁神经阻滞、皮内阻滞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入组数量100例,实验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0例,选择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选择椎旁神经阻滞、皮内阻滞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入组数量100例,实验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0例,选择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对照组50例选择单纯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VAS分值。结果 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8.00%VS86.00%),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8.00%VS22.00%),P<0.05。VAS评分治疗后3d对比,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治疗后7d对比,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上来,有效改善和控制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皮内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剂量复方倍他米松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文江 刘庆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复方倍他米松用于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老年PHN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复方倍他米松0.5 m L组(B0.5组)和复方倍他米松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复方倍他米松用于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老年PHN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复方倍他米松0.5 m L组(B0.5组)和复方倍他米松1.0 m L组(B1.0组)。C组镇痛液配方:2%利多卡因5 m L+生理盐水配成20 m L溶液;B0.5、B1.0组配方分别是在C组配方中加入0.5、1.0 m L的复方倍他米松。同组患者于治疗的第1、8、15天皮内注射1次相同配方的镇痛液。所有患者治疗过程口服相同药物。记录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C组1例、B1.0组2例患者退出研究。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时,3组患者VAS、Q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0.5、B1.0组VAS、QS较C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0.5、B1.0组间VAS和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阻滞治疗PHN的20 m L镇痛液中加入0.5或1.0 m L复方倍他米松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皮内阻滞治疗PHN的20 m L镇痛液中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 L较1.0 m L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皮内阻滞 复方倍他米松 视觉模拟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
原文传递
香薰疗法联合穴位皮内阻滞注射在第一产程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祝丽娟 徐亚黎 汪得芳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观察香薰疗法联合子宫穴、八髎穴皮内阻滞注射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85例。临产后A组采用自由体位,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香薰疗法,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皮内阻滞注射。第一产程... 目的观察香薰疗法联合子宫穴、八髎穴皮内阻滞注射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85例。临产后A组采用自由体位,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香薰疗法,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皮内阻滞注射。第一产程结束后分别计算3组在潜伏期及活跃期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第一产程持续时间。结果与同组镇痛前比较,A,B组潜伏期及活跃期V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C组潜伏期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活跃期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同组潜伏期比较,3组活跃期V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与A,B组比较,C组活跃期及潜伏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A组比较,B,C组潜伏期与活跃期S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与同期A组比较,B,C组潜伏期与活跃期持续时间均短于A组(P<0.01)。A组活跃期重度疼痛产妇占100.0%,B组占100.0%,C组占29.4%,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A组焦虑比例为96.4%,B组为42.2%,C组为38.8%,B,C组焦虑比例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香薰疗法联合子宫穴、八髎穴皮内阻滞注射,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降低分娩疼痛、缩短第一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产程 产妇 香薰疗法 子宫穴 八髎穴 皮内阻滞注射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神经+皮内联合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苍成友 李辉喜 +1 位作者 刘鹏飞 彭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4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采取神经+皮内联合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行联合阻滞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2组睡眠评分、疼痛... 目的观察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采取神经+皮内联合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行联合阻滞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2组睡眠评分、疼痛评分、情绪评分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睡眠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结论联合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显著,其操作简单、治疗费用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皮内联合阻滞 头面部 急性带状疱疹痛
下载PDF
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及皮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勇 李文昌 +1 位作者 杨柳 李燕波 《智慧健康》 2019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皮内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6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皮内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6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臭氧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更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皮内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 皮内神经阻滞 臭氧注射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下载PDF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insights from recent research
12
作者 Jun-Hua Wang Shan Zhou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Hypertension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round the world and,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s increasing with aging.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ccurrence rates of sodium s... Hypertension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round the world and,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s increasing with aging.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ccurrence rates of sodium sensitivity,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and 'white coat effect'.Arterial stiffne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lso increase with age.Thes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select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The prime objective of this therapy is to prevent stroke.The fmdings of controlled trials show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cut-off age for treatment.A holistic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cardiovascular risks should be fully discussed with the patient,including evaluation to exclude underlying causes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and implementation of lifestyle measures.The choic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therapy is influenced by concomitant disease and previous medication history,but will typically include a thiazide diuretic as the first-line agent;to this will be added an angiotensin inhibitor and/or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Beta blockers are not generally recommended,in part because they do not combat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The hypertension-hypoten-sion syndrome requires case-specific management.Drug-resistant hypertension is important to differentiate from faulty 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Patients resistant to the third-line drug therapy may benefit from treatment with extended-release isosorbide mononitrate.A trial of spironolactone may also be worthwh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ELDERLY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patient management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培 张晓宏 +6 位作者 米永鹏 黄亚丽 杨乾 胡月 张于 邢倩 白艳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石家庄中医院收治的78例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皮内注射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石家庄中医院收治的78例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皮内注射阻滞及普瑞巴林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30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以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及30天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皮内注射阻滞及普瑞巴林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的有效治疗效果,并能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普瑞巴林 皮内注射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