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聂玉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不同康复教育方案分为2组,各32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不同康复教育方案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运动等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心肺功能指标,以及FEV_(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 min步行试验(6MWD)运动耐量指标。采用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SMS各项评分,以及心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CSMS各项评分,以及心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能够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术后基于个体化教育的康复指导 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肌酐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晖 贾三庆 +7 位作者 严松彪 王雷 李虹伟 苏淑红 高红丽 王璐 韩炜 沈潞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对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行急诊介入治疗的3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急诊室即刻、PCI术前肌酐水平分... 目的观察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对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行急诊介入治疗的3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急诊室即刻、PCI术前肌酐水平分组:Cr<133μmol/L为组1,Cr≥133μmol/L为组2。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7.2±13.3)个月(6~51个月)。结果组2患者年龄明显高于组1(P<0.01),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组1(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组1(P<0.05),Killip分级水平显著高于组1(P<0.01),病变支数明显多于组1(P<0.05)。相关分析显示肌酐水平与以下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相关系数0.203,P<0.01),性别(-0.106,P<0.01),总胆固醇(相关系数-0.13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系数-0.12,P<0.05),高敏CRP(hs-CRP)(相关系数0.246,P<0.05),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系数0.114,P<0.05),Killip分级(相关系数0.142,P<0.01),病变支数(相关系数0.13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肌酐水平的升高与年龄、hs-CRP、Killip分级及病变血管支数有显著相关性,是反映病变血管严重情况和心功能的有价值的指标,但与院内死亡和长期死亡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酐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光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1周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1周后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霞 程全周 徐志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0期3359-3360,共2页
目的研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研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8.70%)明显高于对照组(34.78%),差异有意义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AD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身体状态、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分级护理可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级护理 皮冠脉介入治疗 预后效果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汤曾耀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CI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指标[(44.25±2.15)mm]低于对照组[(46.70±2.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DD指标[(40.30±1.50)mm]低于对照组[(44.50±1.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指标[(47.35±2.85)%]高于对照组[(42.1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NSTEMI患者用PCI治疗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效果 评估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碎虎 才仔全 杨永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后,24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后,24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临床不良事件。结果住院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住院时间分别为6.7d±0.5d、6.6d±0.5d,两组各有1例再发心绞痛。3个月随访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再住院率分别为3.6%和3.2%,发生心功能不全(KillipⅡ级)者的比例分别为3.6%和3.2%。在NSTEMI组支架植入时,有1例发生了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并发症;在STEMI组有1例发生了IRA无复流,1例发生了IRA慢血流并发症,手术中IRA无复流和慢血流总的发生率为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死亡率、再次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颖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69-69,7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该疗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比组...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该疗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比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而介入组患者则是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之上开展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检查以及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对两组患者进行7 d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比组左心室的舒张末梢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梢的内径同治疗之前相比较升高较为明显(P<0.05),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下降(P<0.05);而对比组中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梢内径下降,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升高较为明显(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额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措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也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和心肌损伤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景兰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和心肌损伤的变化,为择期手术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冠脉综合征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7d后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介...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和心肌损伤的变化,为择期手术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冠脉综合征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7d后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即刻前后与对照组入院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凋亡相关因子(Fas)、脑钠素(BNP)、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所有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都成功,观察组治疗前血清BNP、D-DIMER、CRP、Fas定量检测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基本达到了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炎症因子与心肌损伤标志物都有明显下降,为此择期手术时检测上述因子可为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炎症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裴凤群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和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超声检查和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d,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O.05);而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相鹏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期72-72,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不仅进行对照组的常规基础治疗,并加以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然后对两组采取不同治法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总结分析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死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个星期,各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比治疗前变大,P<0.05;左室射血百分比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而观察组左室射血百分比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比较两组左室射血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仁其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的存活率,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比较两组治疗半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间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时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LVEF高于对照组,LVED、LV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计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获得较大改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高,治疗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冠状动脉可快速开通,对机体损伤较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心功能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没有明显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上升,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传龙 宋志 褚振宇 《中外医疗》 2018年第9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12月方便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54例,分别行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延迟PCI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LVEF水...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12月方便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54例,分别行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延迟PCI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LVEF水平相当,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乙组患者LVEF均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4、13.756,P<0.05)。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33,P<0.05)。随访6个月期间,乙组患者死亡、再发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54)、5.56%(3/54)、9.26%(5/54),均明显低于甲组的12.96%(7/54)、22.22%(12/54)、29.63%(16/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6.271、7.153,P<0.05)。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优化预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徐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56-56,58,共2页
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及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 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及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即刻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组患者于发病后的第5~10d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和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一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LVEF、LVDD和LVDS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LVDD及LVDS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LVDD及LVDS水平显著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迟PCI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记法 李凌 张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1-933,共3页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对预...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已被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所证实。缩短急诊PCI时间可缩小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心肌再灌注指南》之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怡希 李为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方案包括直接PCI、易化PCI、溶栓后转运PCI和补救PCI。不同PCI方案患者适应证不同,其临床结局亦各不相同。若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直接PC...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方案包括直接PCI、易化PCI、溶栓后转运PCI和补救PCI。不同PCI方案患者适应证不同,其临床结局亦各不相同。若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直接PCI为首选方案。溶栓药物与介入治疗联合施行措施中,易化PCI临床结局较差,补救PCI则是最受临床医师认可的方案。指南推荐,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治疗后,不论溶栓成功与否,3至24h内行介入治疗可使患者受益最大。该文结合最新欧洲心脏协会(ESC)/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2010年发布的《心肌再灌注指南》,比较了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同PCI治疗方案及其优劣势,以期为选择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易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后转运介入治疗 补救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欣维宁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振琪 袁争百 +1 位作者 韩宏华 陈大顺 《当代医学》 2010年第5期97-98,共2页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4~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1例并同意行急诊PCI术,其中20例为对照组:常规术前口服阿斯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术后使...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4~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1例并同意行急诊PCI术,其中20例为对照组:常规术前口服阿斯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术后使用肝素。21例为欣维宁组:除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外,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分析罪犯血管(IRA)再通情况、出血及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和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欣维宁组手术成功率99.8%,IRATIMI3级占90.48%出血率23.9%,为渗血、小血肿,无严重后果。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手术成功率90%,IRA开通后TIMI3级血流占75%,出血率5%,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据15%。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使用欣维宁是安全有效的,提高IRA再通率,缺血、损伤心肌灌注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振衡 韩丽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49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组,其中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a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58例患者设...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49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组,其中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a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58例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其余91例设为预后良好组,对两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心功能分级、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间、血管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及联合用药情况与预后不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用药情况、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间、糖化血红蛋白≥6.5% 、心功能分级≥2级、糖尿病史及年龄≥60岁是影响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联合用药情况、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间、糖化血红蛋白≥6.5% 、心功能分级≥2级、糖尿病史及年龄≥60岁是影响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对患者及早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远高 熊万里 +1 位作者 王东晓 黄佐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总结胸痛中心建设以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PCI)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胸痛... 目的:总结胸痛中心建设以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PCI)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胸痛中心建设初期的33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设后期的39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有再灌注指征,即刻启动绿色通道,启动导管室,予以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300 mg,接受PPCI者尽快送入导管室行PPCI,比较两组球囊扩张(D2B)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D2B中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7.3 min vs 99 min,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最大限度地缩短D2B时间,尤其是将是D2B缩短到60 min之内,降低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胸痛中心建设是现阶段STEMI救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一体化急救治疗 急诊经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效果
20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2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3317-3322,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方式,分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ECMO联合IABP)支持的研究组,以及单纯IABP支持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别。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1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5/11 vs.2/29,P=0.016)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8/11 vs.11/29,P=0.49)更高;研究组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更低[(38.5±10.10)vs.(48.55±8.86),P=0.01],EF值<35%的患者比例更多(5/11 vs.3/29,P=0.01);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疾病率和Syntax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 vs.11/29,P=0.02)和[(33.36±13.37)vs.(25.74±5.75),P=0.015];研究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更高(9/11 vs.8/29,P=0.002);研究组器械辅助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6/11 vs.5/29,P=0.02)。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0%vs.55.17%,P=0.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时,ECMO联合IABP的器械辅助支持方式并发症相对较高,但更有利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器械辅助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