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埃尔·诺拉及其“记忆之场” 被引量:60
1
作者 孙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2,共8页
皮埃尔·诺拉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陆续出版后,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文节译本导读,本文在梳理了该书编纂的前因后果后,介绍了收录于中译本中的11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指出诺拉继袭了哈... 皮埃尔·诺拉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陆续出版后,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文节译本导读,本文在梳理了该书编纂的前因后果后,介绍了收录于中译本中的11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指出诺拉继袭了哈布瓦赫以来将历史与记忆区隔的传统,因此招致了主张历史即记忆的保罗·利科等之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之场 象征 年鉴学派 皮埃尔·诺拉
下载PDF
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与国族认知——兼论《普鲁斯特之〈追忆似水年华〉》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一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的“记忆”研究逐渐兴起。法国当代史学名家皮埃尔·诺拉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引领了这一潮流,并将之聚焦于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上。诺拉区分了“记忆”与“历史”,指出了“记忆”的“场所”具有的... 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的“记忆”研究逐渐兴起。法国当代史学名家皮埃尔·诺拉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引领了这一潮流,并将之聚焦于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上。诺拉区分了“记忆”与“历史”,指出了“记忆”的“场所”具有的物质性、功能性与象征性,并以庞大的篇幅建构了法国国族自我认知的社会史。其中,孔帕尼翁的《普鲁斯特之〈追忆似水年华〉》将普鲁斯特及其作品视为一种“记忆之场”,探讨了“泛普鲁斯特学”“法国伟大作家”的普鲁斯特的经典化及其社会基础,将“普鲁斯特”这类“建构之象征物”纳入“法国之所以成为法国”的研究中,表明其保证了一种集体性的、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再生产;该文也代表了作品研究的另一种进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之场” 皮埃尔·诺拉 集体记忆 安托万·孔帕尼翁 普鲁斯特 国族认同
下载PDF
“记忆之场”与皮埃尔·诺拉的法国史书写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艳红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57,共18页
法国新史学的经济社会史取向削弱了传统的民族史叙事,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变迁导致民族国家意识的淡化,个别化的历史记忆、逆向的记忆和认同日益凸显,拉维斯主义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走向碎裂。"记忆之场"... 法国新史学的经济社会史取向削弱了传统的民族史叙事,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变迁导致民族国家意识的淡化,个别化的历史记忆、逆向的记忆和认同日益凸显,拉维斯主义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走向碎裂。"记忆之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皮埃尔·诺拉试图通过对记忆之场的回想,追寻一种没有民族主义的民族意识。这一研究虽然受到拉维斯《法国史》的启发,但比后者更具包容性,是具有反思性的"第二层次的历史"。它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衰落后,在已然"遗产化"的民族记忆中追寻身份的努力。"记忆之场"的提出,意味着法国民族史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的一种深刻变革,历史的连续性动摇了,这可视为一种新的"历史性体制"——"当下主义"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诺拉 《记忆之场》 民族主义 当下主义
原文传递
皮埃尔·诺拉“记忆之场”理论及其档案学思想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玉珏 许佳欣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7,共8页
记忆研究是21世纪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探索的重要议题,同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为档案学界所关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s)探索了记忆与历史... 记忆研究是21世纪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探索的重要议题,同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为档案学界所关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s)探索了记忆与历史的关系,提出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理论,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档案学思想。本文从物质、象征、功能三个维度分析了"记忆之场"理论中的档案学思想,为重新思考现代档案工作在国民意识形成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纪念空间及认同功能,深入理解档案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及其与历史学家的职责关系等方面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诺拉 记忆之场 集体记忆 档案学理论 档案记忆观
原文传递
历史和记忆的分与合:一个观念史的分析
5
作者 王晴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随着记忆研究在近年的兴起,中文学界出现了“历史记忆”这一名称,含有将两者等同的意思。与之相对照,历史和记忆在西方学术中一直存在某种张力——史学在西方的诞生与对抗记忆的目的相关,之后历史和记忆长期处于一种分离的关系。以兰克... 随着记忆研究在近年的兴起,中文学界出现了“历史记忆”这一名称,含有将两者等同的意思。与之相对照,历史和记忆在西方学术中一直存在某种张力——史学在西方的诞生与对抗记忆的目的相关,之后历史和记忆长期处于一种分离的关系。以兰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史学,其理论前提是区别“过去”与“现在”,并从后者的立场考察、重构前者,而记忆则常常将两者混为一体。二战之后,兰克史学面临一系列挑战,记忆研究的兴盛便是其中之一。从莫里斯·阿布瓦赫写作《集体记忆》到皮埃尔·诺拉主编《记忆之场》,西方学者试图用记忆来补充和修正历史研究和书写的传统,改进和扩大历史学的方法和范围,促成其内容的更新和革新。但历史研究和记忆研究在近年的合流,仍没有改变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史学 记忆研究 历史记忆 《记忆之场》 莫里斯·阿布瓦赫 皮埃尔·诺拉
下载PDF
从哈布瓦赫到诺拉:历史书写中的集体记忆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颖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记忆"成为历史书写中新的关键词,但围绕它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套融贯的体系,而是表现出在内涵与研究方法上的含混。由于历史语境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历史-记忆关系长久地处于变动之中。集体记忆理论作为主要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记忆"成为历史书写中新的关键词,但围绕它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套融贯的体系,而是表现出在内涵与研究方法上的含混。由于历史语境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历史-记忆关系长久地处于变动之中。集体记忆理论作为主要动力之一,推动并型塑当前的记忆研究。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提出的集体记忆理论将记忆社会化,并与历史书写形成对立,它构成了当前理解记忆的新基础。皮埃尔·诺拉在法国民族认同遭遇危机的背景下,以集体记忆为基础,尝试重新建构历史-记忆的一致性。在《记忆之场》实践中,集体记忆成了考察意识结构变迁的新范式,但集体记忆也不可避免地被政治化,成为建构共同体身份认同的概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集体记忆 莫里斯·哈布瓦赫 皮埃尔·诺拉 记忆之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