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
1
作者 王漾 朱晓丹 +2 位作者 齐景翠 张园 叶放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差异。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3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型号为澳大利亚CI512)的无残存听力,且SLC26A4基因、GJB2基因或TMPRSS3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差异。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3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型号为澳大利亚CI512)的无残存听力,且SLC26A4基因、GJB2基因或TMPRSS3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A、B、C组。于术后1个月/ba1/和/ba4/声刺激下分别行CAEP检测,记录/ba1/和/ba4/声刺激下P1波引出率、潜伏期、振幅。结果/ba1/和/ba4/声刺激下,A、B组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引出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1/和/ba4/声刺激下,A、B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潜伏期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1/和/ba4/声刺激下,A、B、C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6A4基因、GJB2基因突变的CAEP的P1波引出率高于TMPRSS3基因突变,且LC26A4基因、GJB2基因突变的CAEP的P1波潜伏期短于TMPRSS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诱发电位 耳聋 基因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萍 高海海 +1 位作者 刘欣 王玉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 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反应阈相关性,探讨CAEP应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意义。方法 对26例52耳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人群进行听觉神经电生理测试,测量并分析左右两耳所有ABR曲线中的RNL最大值,分析CAEP结果,分析ABR与40HzAERP、CAEP反应阈相关性。结果 ABR曲线有效识别率92.31%,CAEP均可有效识别为引出或未引出反应。1、2 kHz短纯音刺激CAEP反应幅值均高于ABR;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40HzAER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kHz短纯音刺激40HzAERP与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EP不易受到RNL异常增高因素的影响,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测试结果,且具有频率特异性,反应阈值与其他客观听力测试结果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因RNL异常增高导致ABR无法测试人群进行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噪声水平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听性脑干反应 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皮层听觉诱发电位与听觉言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谢宇非 潘滔 +2 位作者 马芙蓉 王宇 鲁兆毅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电极位点刺激下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的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与听觉行为分级-Ⅱ(CAP-Ⅱ)、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CAEP进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6... 目的研究不同电极位点刺激下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的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与听觉行为分级-Ⅱ(CAP-Ⅱ)、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CAEP进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6名CI儿童进行不同刺激位点(底转、中转、顶转)下CAEP测试,收集CAP-Ⅱ、SIR得分,对CAEP的P1、N1波与听觉言语量表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顶转电极刺激下,植入年龄与P1潜伏期呈正相关(r=0.423,P<0.05);(2)植入年龄与CAP-Ⅱ得分呈负相关(r=-0.520,P<0.01);植入年龄、开机后时间与SIR得分呈负相关(r=-0.409,P<0.05;r=0.481,P<0.05);(3)底转电极刺激下,P1潜伏期与CAP-Ⅱ呈负相关(r=-0.445,P<0.05)。结论CAEP作为能够反映听觉皮层功能的客观评估方式,也能够用于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植入年龄越早、开机后时间越长,听觉言语发育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言语量表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燕梅 王士杰 +3 位作者 刘辉 张俊波 陈静 莫玲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短纯音刺激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CAEP)对听力评估的价值。方法受试者为听力正常成人19例(36耳),感音神经性聋成人患者21例(21耳),以500、1000、2000和4000 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在醒觉状态下... 目的探讨短纯音刺激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CAEP)对听力评估的价值。方法受试者为听力正常成人19例(36耳),感音神经性聋成人患者21例(21耳),以500、1000、2000和4000 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在醒觉状态下颅顶电极记录CAEP的N1-P2复合波,分析N1-P2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以及两者差值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结果所有受试者四个测试频率的N1-P2阈值与对应频率纯音听阈值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71、0.967、0.958、0.955,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听力正常组36耳500、1000、2000和4000 Hz的N1-P2阈值上限(95%置信区间)依次为32、27、32、39 dB SPL,即正常人阈值上限为32.5 dB SPL;正常人N1-P2阈值与纯音听阈的差值依次为18.9±6.1、11.6±5.9、13.3±7.0、18.7±8.3 dB;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两者差值依次为10.3±6.0、6.8±8.9、6.5±9.5、12.9±11.4 dB,四个测试频率的差值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正常人短纯音CAEP的N1-P2平均阈值小于32.5 dB SPL;N1-P2阈值与对应频率纯音听阈相关性非常好,听力评估中使用N1-P2阈值预测听力时应注意刺激声的校准及校正值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听阈 纯音测听 感音神经性聋
下载PDF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的应用
5
作者 季慧 姜耀锋 +3 位作者 钟飞 李宝娜 范烨 孟黎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究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采用主观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量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 目的探究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采用主观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量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cale,SIR)和客观电生理检测[(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测试中的慢皮层反应P1-N1-P2和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相结合,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听觉年龄的增长,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主观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量表分值呈现逐步升高趋势,CAP结果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2.387,P<0.001),SIR结果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5.780,P<0.001)。主观量表评估与客观电生理评估存在相关性,CAP结果与CAEP的P1波的阈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0,P=0.01),CAP结果与MMN的潜伏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309,P=0.029),SIR结果与CAEP的P1波的阈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335,P=0.021)。同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康复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P1波反应阈值及MMN潜伏期为康复效果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可以有效地客观评估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 低龄 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宇非 潘滔 +1 位作者 鲁兆毅 马芙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0-584,共5页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是一种非侵入性脑电测量方式,能够通过波形的阈值、潜伏期与振幅评估听觉皮层的功能。近年来,CAEP的测试方式逐渐成熟,应用更加广泛。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CAEP能够用于术...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是一种非侵入性脑电测量方式,能够通过波形的阈值、潜伏期与振幅评估听觉皮层的功能。近年来,CAEP的测试方式逐渐成熟,应用更加广泛。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CAEP能够用于术前、术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双耳听觉、音乐感知以及听觉可塑性的评估。相比较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等其它听觉诱发电位而言,CAEP潜伏期最长,能够反映完整听觉通路的情况、评价听觉皮层等高级中枢的功能及成熟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CAEP在人工耳蜗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客观评估助听效果的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琪 黄丽娜 陈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助听器效果验证是选配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受年龄、认知、多残、语言背景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无法配合行为学言语测听。因此,开发客观的助听器助听效果评估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助听器效果验证是选配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受年龄、认知、多残、语言背景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无法配合行为学言语测听。因此,开发客观的助听器助听效果评估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作为一种电生理测试,因其客观性、可在清醒状态下测试、可使用言语刺激以及与行为学听阈的良好一致性,适用于以上群体的助听效果评估。本文从助听器用户的言语觉察和识别能力,以及激活助听器技术,如非线性频率压缩、降噪算法等影响入手,介绍CAEP相关主题的研究基础和现状。尽管CAEP有潜力表征助听后言语觉察和识别能力以及助听器新技术的影响,但距离其临床应用仍需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助听器 言语觉察 言语识别
下载PDF
0~12岁婴幼儿童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裘若琪 徐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回顾0~12岁婴幼儿童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特点、参数设置以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MEDLINE等数据库后整理有关听觉皮层诱发电位文献。结果根据主题筛选出27篇文献... 目的回顾0~12岁婴幼儿童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特点、参数设置以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MEDLINE等数据库后整理有关听觉皮层诱发电位文献。结果根据主题筛选出27篇文献,总结得到0~12岁婴幼儿童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成分特点、参数设置、临床应用和优势。结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测试可用于评估是否有听力损失的儿童的听觉成熟度,听觉能力和言语可听性,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等康复干预效果,在诊断听神经病变等疾病方面具有优势,虽然存在缺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参考值等问题,但随着未来的优化,该测试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 婴幼儿 学龄期儿童 学龄前期儿童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泽丹 郑遵成 +3 位作者 樊湘珍 钱红丽 王洪强 王德强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相较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康复评定量表等传统评定方法更客观、有效。本文结合临床实验及动物实验对CSEP在SCI康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SCI患者的早期诊断、康复治疗和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
下载PDF
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流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伍亚民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廖维宏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感觉传导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家兔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以选择性腰动脉阻断法模拟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记录各组在伤前、缺血及再灌流...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感觉传导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家兔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以选择性腰动脉阻断法模拟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记录各组在伤前、缺血及再灌流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变化。结果:缺血(13.2±4.0)min时CSEP消失,再灌流时,各组家兔CSEP的N1和P1波峰潜时总体变化趋势为缺血90min组>缺血60min组>缺血30min组>对照组。结论:脊髓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流损伤越重,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损害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皮层 体感诱发电位 家兔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新宇 王芳 +2 位作者 原所茂 翟永华 郑燕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监护 脊柱畸形
下载PDF
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侧凸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慧勇 刘尚礼 +1 位作者 何杰民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对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监测的准确性,提高术中预防神经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41例脊柱侧凸患者于矫正术中采用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稳定可靠... 目的:研究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对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监测的准确性,提高术中预防神经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41例脊柱侧凸患者于矫正术中采用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稳定可靠,很少受麻醉的影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较大,波幅几乎可消失。全组5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其中2例与临床相符,3例为假阳性;无假阴性发生。准确率为927%。结论: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 体感诱发电位 手术监测 脊柱侧凸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倩倩 陈雪清 +1 位作者 莫玲燕 孟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 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三个刺激声/m/、/g/、/t/在55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dB HL;有5例在7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dB 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dB 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著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助听听阈 助听器 儿童
下载PDF
皮层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新宇 潘新 +2 位作者 周长青 杨洪玲 汤继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通过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 :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 6 8例脊柱手术行CSEP监护。结果 :6 8例中 ,5 6例术中即出现波形改善 ;11例术中监护及术后波形无改变 ;仅 1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 ,而术后出现不全瘫 ,16h后... 目的 :通过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 :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 6 8例脊柱手术行CSEP监护。结果 :6 8例中 ,5 6例术中即出现波形改善 ;11例术中监护及术后波形无改变 ;仅 1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 ,而术后出现不全瘫 ,16h后恢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CSEP 手术监护
下载PDF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监测腰神经根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家广 侯树勋 +2 位作者 梁红英 彭宝淦 张春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利用大鼠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探索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C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是否与神经根性疼痛有关系。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 和L5神经根上 ,制成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后3d、1、2及 4周观察大... 目的 :利用大鼠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探索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C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是否与神经根性疼痛有关系。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 和L5神经根上 ,制成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后3d、1、2及 4周观察大鼠术侧肢体机械刺激敏感性和热刺激敏感性的变化 ,并引出大鼠后肢CSEP ,观察术侧肢体CSEP的变化。结果 :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 ,大鼠腰神经根上植入自体髓核可产生痛觉过敏 ,CSEP波幅增高。结论 :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CSEP波幅的增高与神经根性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髓核 腰神经根损伤 痛觉过敏
下载PDF
127例脊柱侧凸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杰民 唐勇 +1 位作者 刘尚礼 沈慧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回顾分析 127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特点。方法: 127例脊柱侧凸手术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 电刺激胫后神经, 颅顶正中脑皮质足区放置表面记录电极。以基准线为判断基础, 当波幅下降超过 50%以上为阳性。... 目的: 回顾分析 127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特点。方法: 127例脊柱侧凸手术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 电刺激胫后神经, 颅顶正中脑皮质足区放置表面记录电极。以基准线为判断基础, 当波幅下降超过 50%以上为阳性。结果: 在 127例监测中,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且与临床相符 3例。结论: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是目前首选的监测方法, 再组合皮层下诱发电位监测, 可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侧凸 术中 监测 阳性 脑皮质 胫后神经 特点 结论 组合
下载PDF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记录双眼形觉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瑶 余涛 阴正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记录大鼠成年后视皮层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功能性评价指标,单眼形觉剥夺(MD)模型是研究哺乳动物视皮层可塑性存在与否的经典模型,应用上述技术研究成年大鼠模型眼优势移动情况对研究弱视眼的治疗时机有重要... 背景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记录大鼠成年后视皮层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功能性评价指标,单眼形觉剥夺(MD)模型是研究哺乳动物视皮层可塑性存在与否的经典模型,应用上述技术研究成年大鼠模型眼优势移动情况对研究弱视眼的治疗时机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评估各周龄正常大鼠和双眼形觉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健康SPF级Long—Evens大鼠按其出生后周龄分为3、4、5、6、7周组,3、4、5、6周组每组9只,7周组36只。各周龄大鼠左眼分别遮盖3、5、7d,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记录大鼠左眼、右眼PVEPP。波振幅,观察左右眼遮盖前后P100波振幅变化,评价眼优势移动情况,确定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结束的周龄。7周龄SPF级Long—Evens大鼠行双眼PVEP检测,利用眼睑缝合法分别行双眼形觉剥夺7、10、14d,然后打开右眼,分别于3、5、7d后再打开左眼,再次行双眼PVEP检测,观察眼优势是否发生移动。结果出生后3周龄大鼠,左眼遮盖后3—7d,左眼P100波振幅逐渐下降,而右眼P100波振幅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6周龄大鼠左眼遮盖3d,左眼、右眼P100波振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眼遮盖后5d、7d,左眼P100波振幅明显下降,右眼P100波振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7周龄大鼠左眼遮盖后3~7d,左眼、右眼大鼠P100波振幅与遮盖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周龄大鼠术前C/I比值分别为2.69~0.45、2.58±0.41和2.62±0.32,左眼遮盖后的对侧眼振幅值/同侧眼振幅值(C/I)比值分别为1.07±0.15、1.16±0.16和1.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6周龄、7周龄大鼠C/I比值分别为2.80±0.48和2.59±0.36,与术前(2.90±0.4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皮层可塑性消失。7周龄大鼠行双眼形觉剥夺14d,再行左眼遮盖3d后C/I比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0.18口s2.70±0.45,P〈0.01),视皮层可塑性被再激活。结论PVEP可以在大鼠动物模型上进行记录,并可以作为检测视皮层眼优势移动的指标;双眼形觉剥夺模型可以再激活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图形刺激 皮层 眼优势 形觉剥夺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峰 张佐伦 +1 位作者 崔新刚 秦德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408-1409,1424,共3页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iticmyelopathy,CSM)中脊髓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Dantec公司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46例患者行术前正中神经及胫后...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iticmyelopathy,CSM)中脊髓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Dantec公司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46例患者行术前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的CSEP检查,记录P1潜伏期,P1-N1峰间波幅值,根据JOA评分将病人分为轻重A、B两组,分析两组CSEE值的变化及相关性,判定CSEP变化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38例(82.6%)患者CSEP异常;A组21例,B组25例,两组病人在潜伏期和波幅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M患者的CSEP大多数出现异常,但与JOA评分无较好的相关性,提示尚不能仅根据CSEP值来评价CSM患者脊髓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JOA评分 脊髓功能 CSEP 诱发电位 显著性差异 评价作用 胫后神经 正中神经
下载PDF
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皮层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桂兰 张玮 +1 位作者 韩一仙 刘兴洲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6-359,363,共5页
目的 描述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皮层-皮层诱发电位(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CEP)电生理学形态特征,比较其在不同类型颅内电极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02-2013-02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行颅内电极植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共1... 目的 描述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皮层-皮层诱发电位(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CEP)电生理学形态特征,比较其在不同类型颅内电极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02-2013-02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行颅内电极植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共10例,其中7例患者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3例患者行硬膜下电极+深部电极植入术.CCEP刺激参数:1 Hz双相方波、脉宽200 μs、刺激持续时间50~70 s,记录CCEP,对其波形、潜伏期、波幅、出现比例等电生理形态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1) CCEP的波形主要由3部分构成:正相电位P1,负相电位N1以及之后的第2个负相电位N2.共出现1749个电极次,其中N1出现率77.2%,N2出现率49.1%.N1的潜伏期中位数为19.0(范围:2.8~260.0)ms,波幅中位数为54.9(范围:3.1~1895.1)μV; N2的潜伏期中位数为91.0(范围:19.8~433.0)ms,波幅中位数为62.1(范围:1.9~1361.4)μV.(2)立体定向电极组中P1的出现率高于硬膜下电极组(P<0.01),N1、N2的潜伏期较硬膜下电极组延长(P<0.01);硬膜下电极组N1的波幅明显大于立体定向电极组(P<0.01).结论 CCEP的波形主要由P1、N1和N2等3个成分构成;立体定向电极和硬膜下电极所记录到的CCEP的电生理学特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电极 植入 诱发电位 皮层-皮层诱发电位 大脑皮层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振宇 孙忠人 刘睿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大鼠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BBB行为学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