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层刺激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管宏新 肖云实 仲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皮层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皮层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皮层刺激在促进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皮层刺激的方法、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侵入性皮层刺激 脑卒中
下载PDF
基于皮层刺激的头皮针疗法新思路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健乐 牛森林 +1 位作者 王喆琦 张振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当代皮层刺激技术对传统头皮针疗法的借鉴意义。[方法]对皮层刺激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寻求更为有效的头皮针治疗方案。[结果]头皮针疗法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来发挥作用,取穴应参考皮层刺激的临床... [目的]探讨当代皮层刺激技术对传统头皮针疗法的借鉴意义。[方法]对皮层刺激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寻求更为有效的头皮针治疗方案。[结果]头皮针疗法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来发挥作用,取穴应参考皮层刺激的临床经验,定位应以CT、MR为依据,采用Taylor-Hanghton方法进行精确定位。[结论]传统的头皮针疗法如果能够吸取皮层刺激技术的原理和定位方法,发挥微创、无副作用和价廉的优势,一定会使头皮针疗法重新焕发新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刺激 头皮针 针灸疗法 穴位 新思路
下载PDF
皮层刺激针法治疗原发性遗尿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谅 郑晓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皮层刺激针法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膀胱的皮层控制区旁中央小叶在头部相应的投射区取穴;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传统的方法取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 目的:观察皮层刺激针法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膀胱的皮层控制区旁中央小叶在头部相应的投射区取穴;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传统的方法取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愈病例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皮层刺激针法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疗效优于传统体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遗尿症 皮层刺激针法
下载PDF
感觉运动训练联合皮层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平衡失调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磊 刘路雨 +4 位作者 娄小丽 范喜良 刘涛 刘强 王元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06-412,共7页
[目的]观察感觉运动训练联合皮层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平衡失调的改善作用。[方法]取SD大鼠100只,随机留取20只设为假手术组,其余80只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和联... [目的]观察感觉运动训练联合皮层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平衡失调的改善作用。[方法]取SD大鼠100只,随机留取20只设为假手术组,其余80只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8只。建模成功后,感觉运动训练组进行运动训练,皮层刺激组给予电刺激,联合组在每次给予电刺激后进行运动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4周时,以平衡木测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平衡功能,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伤侧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学检查,酶活性试剂盒测定伤侧大脑皮质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伤侧大脑皮质中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2(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kinase 2,IKK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NF-κB p50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hosphatedp65,NF-κB p-p65)、磷酸化NF-κB p50(NF-κB phosphated-p50,NF-κB p-p50)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联合组大鼠通过平衡木时间均缩短,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与感觉运动训练组及皮层刺激组比较,联合组大鼠通过平衡木时间缩短(P<0.01)。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海马区脑组织细胞排列规则,核膜完整;模型组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出现明显坏死,核膜破裂;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及联合组上述病理变化均减轻,且联合组减轻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联合组SOD活性增加,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感觉运动训练组和皮层刺激组比较,联合组SOD活性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感觉运动训练组、皮层刺激组、联合组MDA含量、IKK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NF-κB p-p65/NF-κB p65、NF-κB p-p50/NF-κB p50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感觉运动训练组和皮层刺激组比较,联合组MDA含量、IKK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NF-κB p-p65/NF-κB p65、NF-κB p-p50/NF-κB p50降低(P<0.05)。[结论]感觉运动训练联合皮层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平衡失调具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感觉运动训练 皮层刺激 平衡失调 IκB激酶2 核因子-ΚB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局灶性皮层刺激术在耐药性局灶性癫痫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向淇 赵薇 +5 位作者 刘静 姜荆 严翠华 刘安如 韩涛 刘学伍 《癫痫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全球约有5 000万癫痫患者,中国约有900万。大约1/3的癫痫患者对传统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的耐药性,局灶性皮层刺激术(Focal cortical stimulation,FCS)作为一种基于神经刺激的新型神经调控疗法,显现出治疗耐药... 全球约有5 000万癫痫患者,中国约有900万。大约1/3的癫痫患者对传统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的耐药性,局灶性皮层刺激术(Focal cortical stimulation,FCS)作为一种基于神经刺激的新型神经调控疗法,显现出治疗耐药性局灶性癫痫的潜力。FCS通过降低皮层区域的异常兴奋性来减少发作频率,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更低的风险,尤其适合手术难以定位致痫灶的患者。其可调节性为医生提供了治疗灵活性,能够根据患者状况调整治疗方案。最新研究展示了FCS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突出了其在降低耐药性癫痫发作频率方面的优势。文章最后探讨了FCS的未来应用前景,强调了长期疗效评估和患者适应性方面的研究需求,展现了其在癫痫治疗领域的重要潜力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耐药性癫痫 局灶性皮层刺激 神经调控技术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脑干梗死后三叉神经痛1例
6
作者 付仕宇 杨治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报道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患者为44岁男性,入院后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术后前1周治疗效果尚可,但1周后治疗效果不佳。该疾病较为罕见,其临床... 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罕见,报道甚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脑干梗死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患者为44岁男性,入院后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术后前1周治疗效果尚可,但1周后治疗效果不佳。该疾病较为罕见,其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还需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三叉神经痛 运动皮层刺激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1例
7
作者 丁慧超 管江衡 +6 位作者 阮建辉 谢天浩 李阳 于挺 甘国胜 宋健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4-64,共1页
1病例资料59岁男性,2019年10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肌力逐渐恢复。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肢体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自行好转,未予重视。随后,疼痛... 1病例资料59岁男性,2019年10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肌力逐渐恢复。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肢体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自行好转,未予重视。随后,疼痛逐渐加重,随情绪变化、肌肉收缩、冷热刺激等刺激而加剧。疼痛性质逐渐加重,逐步向颌面部、上肢、下肢整个左侧躯体疼痛。诊断为丘脑痛,给予卡马西平、普瑞巴林、西乐葆、曲马多及抗抑郁等多种药物治疗,症状仍逐渐加重。入院后,经神经外科、麻醉科会诊综合评估,符合经皮层电刺激手术指征。与病人积极沟通,2022年4月6日在全麻下行一期皮层电极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痛 运动皮层刺激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磊 胡永生 +3 位作者 陶蔚 张晓华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的CPSP患者17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2周、3月、6月、1年及最后随访时间的疼痛缓解率(0%~100%);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36)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疼痛缓解≥25%认为手术有效。结果: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3±0.6,术后2周时为4.9±2.3,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手术后2周时有效的患者占82.4%,3月时有效的患者占64.7%,6月时有效的患者占56.3%,1年时有效的患者占40.0%,最后随访时间时有效的患者占33.3%;随访到9例患者完整的生活质量情况,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2)。结论:MCS治疗CPSP有效,并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MCS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节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皮层刺激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与后发放阈值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献增 刘波 +5 位作者 焦风 李亚静 祁文静 曾高 梁冶矢 栾文忠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定位,并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ADs的阈值,探讨ADs阈值与致痫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致痫区位于额叶者3例,颞叶者2例,顶叶者1例,枕叶者1例;在额叶、顶枕叶和颞叶内,相邻电极之间功能变化的阈值之差分别为11、4.5和3 mA,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685);颞叶ADs的阈值显著低于额及顶枕叶(P=0.015);刺激致痫区时,ADs主要出现在致痫区周围2~3 cm的范围内,且节律性强,波幅高;而刺激非致痫区时,ADs出现的部位较为弥散,节律性差,波幅低;当致痫区位于或靠近皮层功能区时,选择性点状切除阈值较低的区域,不会造成明显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结论皮层电刺激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ADs阈值,并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助于致痫区定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刺激 皮层功能定位 后发放 致痫区定位
下载PDF
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智 李维 +2 位作者 安宁 石先俊 刘仕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744-745,共2页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唤醒麻醉下行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后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唤醒...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唤醒麻醉下行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后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唤醒及功能区病变切除,术后10例患者无功能区损伤表现,仅5例患者早期出现轻度功能障碍,但均在手术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在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运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可尽可能保留功能区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区病变 显微手术 唤醒麻醉 皮层刺激 效果
下载PDF
后放电监测在术中皮层电刺激脑皮层功能区识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小斌 王逢鹏 +5 位作者 高志莹 熊灵丹 林志红 江建东 沈七襄 高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后放电监测在术中皮层电刺激脑皮层功能区识别中的意义。方法:34例涉及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患者,术中皮层电刺激识别脑皮层功能区,同时持续监测皮层脑电,以出现后放电的阈值作为电刺激强度的上限,或最大电流量达到20 mA为... 目的:探讨后放电监测在术中皮层电刺激脑皮层功能区识别中的意义。方法:34例涉及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患者,术中皮层电刺激识别脑皮层功能区,同时持续监测皮层脑电,以出现后放电的阈值作为电刺激强度的上限,或最大电流量达到20 mA为止。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术中皮层电刺激识别脑皮层功能区,无不良反应;均进行了病灶切除术,除2例病灶与运动功能区或运动前区重叠、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减退外,其他病例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下降。结论:在术中皮层电刺激脑皮层功能区识别中监测后放电,可提高皮层电刺激的阳性率,降低假阴性率,降低电刺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皮层刺激 脑功能区识别 后放电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俊伟 吴南 +3 位作者 兰川 杜寒剑 吴国材 冯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唤醒状态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语言区附近病变的患者,在唤醒状态下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通过执行三类语言任务:数数字、图片命名与语言理解来进行语言区定位,避开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 目的探讨唤醒状态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语言区附近病变的患者,在唤醒状态下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通过执行三类语言任务:数数字、图片命名与语言理解来进行语言区定位,避开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本组患者51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28例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75例患者完成了语言区定位。病变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6例,大部切除23例。术后语言功能19例较前好转,53例无变化,4例出现短暂性运动性失语,3例出现短暂性感觉性失语,均于2周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唤醒状态下多种语言任务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皮层电刺激语言区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术后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语言区与切除皮层之间的相对安全距离是1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刺激 语言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直接皮层电刺激在运动语言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爱华 陆华 +4 位作者 吴卫江 房文峰 葛风 徐杰 王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0-131,154,共3页
目的研究直接皮层电刺激在大脑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直接皮层电刺激在35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判断功能区的位置和肿瘤的关系。结果在唤醒麻醉下,利用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准确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和语... 目的研究直接皮层电刺激在大脑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直接皮层电刺激在35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判断功能区的位置和肿瘤的关系。结果在唤醒麻醉下,利用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准确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和语言功能区,术后的Karnofsky生活状态评分(KPS)结果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在唤醒麻醉下,利用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检测到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区,并可判定与肿瘤的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功能区 直接皮层刺激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后发放阈值测定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波 刘献增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13,16,共4页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率约为700/10万,全球癫痫患者超过5 000万,我国有癫痫患者约900万。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为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率约为700/10万,全球癫痫患者超过5 000万,我国有癫痫患者约900万。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为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评估对致痫区进行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刺激 后发放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致痫区定位
下载PDF
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海兰 杨瑞金 +3 位作者 唐知己 张金石 骆飞 罗德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3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及癫痫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语言障碍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6.00%),且观察组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预防复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唤醒麻醉 皮层刺激技术 语言功能 癫痫
下载PDF
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骆飞 杨瑞金 叶新运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语言区胶质瘤患者6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58例,术前行多模态神经导航,术中...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语言区胶质瘤患者6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58例,术前行多模态神经导航,术中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监测重要神经传导束,利于手术切除治疗的开展,实现脑结构的保护。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肿瘤次全切除术8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6例语言区胶质瘤患者经治疗后语言功能改善2例,3例患者语言功能无明显变化,而1例患者语言功能出现恶化。31例患者术前肢体肌力正常,术后8例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经康复指导后恢复正常,另外27例患者术前肌力下降,经手术治疗及康复指导后,20例肌力得到改善,但7例患者肌力恶化,康复指导改善后仍弱于术前。结论在脑功能区胶质瘤诊治中利用多模态神经导航可实现脑功能区的定位,利于为制定手术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病灶完全切除,同时术中应用皮层电刺激技术可进行脑功能结构的定位和保护,避免损害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神经导航 皮层刺激技术 脑功能区胶质瘤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长青 程前 +1 位作者 关宇光 栾国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的3例丘脑梗死或出血后导致的对侧肢体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间断性加重...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采用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的3例丘脑梗死或出血后导致的对侧肢体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间断性加重,疼痛性质为烧灼样或刀割样,伴肢体发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9~10分,均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曲马多等多种镇痛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效果不佳。术后VAS评分2~3分,下降超过70%。术后无癫痫等并发症,四肢肌力同术前,右侧躯体及肢体疼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12个月,病人反映疼痛缓解程度较前有所降低,增大刺激电压后,疼痛再次缓解。结论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安全有效,并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痛 运动皮层刺激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植入式皮层电刺激对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大鼠尼氏体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贤良 朱健民 +1 位作者 毛国华 祝新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植入式皮层电刺激(CES)对脑梗死后尼氏体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CES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制作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MRI选取23只有皮层梗死的大鼠,随机分为皮层电刺激组(CES组,共13只)和无... 目的观察植入式皮层电刺激(CES)对脑梗死后尼氏体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CES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制作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MRI选取23只有皮层梗死的大鼠,随机分为皮层电刺激组(CES组,共13只)和无电刺激组(NS组,共10只)。植入电刺激器,CES组治疗14 d后终止电刺激治疗;NS组不施加电刺激。6周后处死动物,并取大脑梗死灶周边电刺激部位进行尼氏染色和GAP-4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系统进行分析,测量尼氏体占图片总面积的比例,GAP-43的阳性表达面积占图片总面积的比例。结果 CES组布满尼氏体,其着色较深,且数量较多,而NS组尼氏体部分脱失,有部分空白区域,着色淡浅,且数量较少,CES组尼氏体占图片总面积的比例明显高于NS组(P<0.01);CES组GAP-43的阳性表达区域较大,且着色深,而NS组的GAP-43阳性表达区域较小,且着色浅,CES组GAP-43的阳性表达区域占图片总面积的比例高于NS组(P<0.05)。结论 CES可增加脑梗死灶周边尼氏体和GAP-43的表达,提示CES可能是通过促进脑梗死灶周围神经元内尼氏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轴突生长,重建神经网络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皮层刺激 脑梗死 尼氏体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经颅皮层电刺激对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黄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经颅皮层电刺激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经颅皮层电刺激运动...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经颅皮层电刺激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经颅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病人疗效。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MEP皮层电位潜伏期及CMC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皮层电位波幅明显增高(P<0.01)。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是促进急性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经颅皮层刺激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标准化配合流程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美英 张小英 +2 位作者 郭美云 蔡云霞 衷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标准化配合流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患者20例设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患者2...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标准化配合流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患者20例设为实验组,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评价手术间布局合理性、手术体位安置的舒适性、对麻醉和手术医生操作的方便性,手术配合流程合理性,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后,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完成质量和医生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心率(H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通过不断改进、完善配合流程,使唤醒麻醉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更加规范、安全、高效,提高脑功能区病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唤醒麻醉 术中皮层刺激 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 标准化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