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皮层-丘脑轴起源肌阵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2 位作者
蔡方成
冯成功
陈恒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2578-2582,共5页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肌电图暴发活动~〈400ms),观察肌阵挛发作潜伏期、达峰时间、最大发作频率、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等行为学特征。以多导电生理同步记录肌阵挛发作期脑电图、肌电图及抽动逆向锁定的脑电叠加分析(JLA),以论证及认定肌阵挛起源。选择对控制肌阵挛具不同效力的丙戊酸、氯硝西泮和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AED),按达到半数有效浓度(EC50)剂量预处理动物后,根据各自药效学择时诱导肌阵挛发作,观测AED预处理后肌阵挛发作行为与电生理学变化特征。结果(1)PMC区起源肌阵挛具有最短诱导潜伏期、最短达峰时间和最长高峰持续时间[(2.2±0.4)min、(15.0±2.5)min和(98±12)min,均P〈0.01]。PMC和纹状体区肌阵挛主要起始于注射对侧前肢,而NRT区起源肌阵挛起始于注射同侧肢体。(2)PMC起源肌阵挛发作期肌电图时程(70±14)ms,纹状体区起源者[(120±28)InS]远较PMC起源者长(P〈0.01),NRT肌阵挛肌电暴发时程达(174±58)ms,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作中三者均伴有与肌电图同步的脑电图棘、尖波放电。(3)经JLA分析,3种起源肌阵挛均获得具锁时关系的脑电图叠加波,分别在各自肌电图前(12.1±2.9)、(17.1±4.3)和(29.0±6.1)ms。(4)在一次性EC50下给药后,丙戊酸组和氯硝西泮组PMC、纹状体和NRT起源肌阵挛的最大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和纹状体起源肌阵挛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卡马西平组PMC、纹状体及NRT各起源点肌阵挛发作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NRT起源肌阵挛的达峰时间均短,同步测试PMC、纹状体、NRT起源肌阵挛肌电图暴发时程均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沿皮层丘脑轴的PMC、纹状体、NRT等部位成功获取一组在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诸多特性均与临床不同起源肌阵挛相接近的系列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阵挛
模型
动物
皮层-丘脑轴
原文传递
颅内不同起源肌阵挛致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1 位作者
蔡方成
张晓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起源的肌阵挛与脑损伤的关系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GABA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成年SD大鼠的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CS)、丘脑网状核(NgT)以及L5-HTP在幼年豚鼠桥脑背侧微量注射,建立皮层一丘脑轴起源和脑...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起源的肌阵挛与脑损伤的关系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GABA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成年SD大鼠的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CS)、丘脑网状核(NgT)以及L5-HTP在幼年豚鼠桥脑背侧微量注射,建立皮层一丘脑轴起源和脑千起源的肌阵挛动物模型。分别在发作达峰后10min、30min对各组行股动脉取血以检测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并留取诱导剂注射部位对侧额叶皮层及海马行HE染色及Nissl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1)PMC组、CS组和NRT组在发作达峰后30min时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PMC组最明显。(21HE染色见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及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及坏死,而桥脑背侧组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Nissl染色见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神经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减少56.3%-66%,而桥脑背侧组无明显异常。(3)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和海马CA3区凋亡阳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20.4~40.7倍,而桥脑背侧组凋亡阳性细胞计数无明显增加。(4)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和海马CA3区Ba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桥脑背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C、CS和NRT等皮层-丘脑轴起源的肌阵挛发作可引起额叶皮层、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等组织学损伤,其损伤的发生与肌阵挛痫性放电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相关,因而属于惊厥性脑损伤。脑干起源的肌阵挛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阵挛
皮层-丘脑轴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原文传递
题名
皮层-丘脑轴起源肌阵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蔡方成
冯成功
陈恒胜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研所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2578-2582,共5页
文摘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肌电图暴发活动~〈400ms),观察肌阵挛发作潜伏期、达峰时间、最大发作频率、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等行为学特征。以多导电生理同步记录肌阵挛发作期脑电图、肌电图及抽动逆向锁定的脑电叠加分析(JLA),以论证及认定肌阵挛起源。选择对控制肌阵挛具不同效力的丙戊酸、氯硝西泮和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AED),按达到半数有效浓度(EC50)剂量预处理动物后,根据各自药效学择时诱导肌阵挛发作,观测AED预处理后肌阵挛发作行为与电生理学变化特征。结果(1)PMC区起源肌阵挛具有最短诱导潜伏期、最短达峰时间和最长高峰持续时间[(2.2±0.4)min、(15.0±2.5)min和(98±12)min,均P〈0.01]。PMC和纹状体区肌阵挛主要起始于注射对侧前肢,而NRT区起源肌阵挛起始于注射同侧肢体。(2)PMC起源肌阵挛发作期肌电图时程(70±14)ms,纹状体区起源者[(120±28)InS]远较PMC起源者长(P〈0.01),NRT肌阵挛肌电暴发时程达(174±58)ms,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作中三者均伴有与肌电图同步的脑电图棘、尖波放电。(3)经JLA分析,3种起源肌阵挛均获得具锁时关系的脑电图叠加波,分别在各自肌电图前(12.1±2.9)、(17.1±4.3)和(29.0±6.1)ms。(4)在一次性EC50下给药后,丙戊酸组和氯硝西泮组PMC、纹状体和NRT起源肌阵挛的最大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和纹状体起源肌阵挛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卡马西平组PMC、纹状体及NRT各起源点肌阵挛发作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NRT起源肌阵挛的达峰时间均短,同步测试PMC、纹状体、NRT起源肌阵挛肌电图暴发时程均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沿皮层丘脑轴的PMC、纹状体、NRT等部位成功获取一组在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诸多特性均与临床不同起源肌阵挛相接近的系列动物模型。
关键词
肌阵挛
模型
动物
皮层-丘脑轴
Keywords
Myoclonus
Model, animal
Axis of cortex
-
thalamus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颅内不同起源肌阵挛致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蔡方成
张晓萍
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601,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起源的肌阵挛与脑损伤的关系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GABA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成年SD大鼠的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CS)、丘脑网状核(NgT)以及L5-HTP在幼年豚鼠桥脑背侧微量注射,建立皮层一丘脑轴起源和脑千起源的肌阵挛动物模型。分别在发作达峰后10min、30min对各组行股动脉取血以检测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并留取诱导剂注射部位对侧额叶皮层及海马行HE染色及Nissl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1)PMC组、CS组和NRT组在发作达峰后30min时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PMC组最明显。(21HE染色见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及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及坏死,而桥脑背侧组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Nissl染色见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神经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减少56.3%-66%,而桥脑背侧组无明显异常。(3)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和海马CA3区凋亡阳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20.4~40.7倍,而桥脑背侧组凋亡阳性细胞计数无明显增加。(4)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和海马CA3区Ba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桥脑背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C、CS和NRT等皮层-丘脑轴起源的肌阵挛发作可引起额叶皮层、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等组织学损伤,其损伤的发生与肌阵挛痫性放电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相关,因而属于惊厥性脑损伤。脑干起源的肌阵挛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肌阵挛
皮层-丘脑轴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Keywords
Myoclonus
Axis of cortical
-
thalamus
Apoptosis
Neerocytosis
分类号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皮层-丘脑轴起源肌阵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何志江
曹洁
蔡方成
冯成功
陈恒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2
颅内不同起源肌阵挛致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何志江
曹洁
蔡方成
张晓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