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炎症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羽 刘林 +4 位作者 易亚乔 刘丽 肖波 刘检 邵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99,I0018,I0019,I0020,I0021,共9页
目的研究百事乐加味方(MBD)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及海马(HP)、前额叶皮层(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从炎症平衡角度探讨复方中药防治该病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CAO+CU... 目的研究百事乐加味方(MBD)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及海马(HP)、前额叶皮层(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从炎症平衡角度探讨复方中药防治该病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CAO+CUMS+孤养法复合因素建立PSD模型,记录大鼠每周体重;采用ELISA方法,检测PSD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PFC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对体质量影响,与PSD大鼠比较,MBD组在应激第14、21、28天能够恢复模型大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对炎症相关指标影响,与PSD大鼠比较,MBD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大鼠HP、PFC组织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MBD低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及大鼠HP、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组比较,MBD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同时降低HP、PFC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治疗组HP、PFC组织NF-κ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抑郁组比较,MBD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HP、PFC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MBD低剂量组HP、PFC组织的NF-κB表达水平略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D能有效抑制PSD大鼠相关炎症反应因子,同时降低HP、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改善PSD大鼠脑神经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是其抗脑卒中后抑郁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 卒中后抑郁 炎症平衡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大鼠在力竭运动中“黑质-丘脑-皮层”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琰茹 刘晓莉 乔德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黑质-丘脑-皮层"神经通路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局部场电(LFPs)及皮层脑电(ECoG)同步记录技术,对一次性力竭运动中大鼠黑质网状部(SNr)、丘脑腹外侧核(VL)及皮层辅助运动区(SMA)神经元电活... 目的:探讨"黑质-丘脑-皮层"神经通路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局部场电(LFPs)及皮层脑电(ECoG)同步记录技术,对一次性力竭运动中大鼠黑质网状部(SNr)、丘脑腹外侧核(VL)及皮层辅助运动区(SMA)神经元电活动变化进行同步、动态观察。结果:在力竭运动的不同阶段"黑质-丘脑-皮层"通路神经元电活动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自主运动期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电活动频率减小,振幅增大,δ、θ波活动显著增强,兴奋性下降;丘脑腹外侧核和皮层神经元电活动频率增大,振幅减小,α波活动显著增强,兴奋性升高;疲劳初期和力竭期时,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电活动频率增大,振幅减小,α波活动显著增强,兴奋性升高,丘脑腹外侧核和皮层神经元电活动频率减小,振幅增大,δ、θ波活动显著增强,兴奋性下降。力竭运动中皮层与丘脑腹外侧核电活动变化趋势相同,但与黑质网状部相反。结论:大鼠力竭时,黑质网状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抑制了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对运动皮层产生去兴奋作用。"黑质-丘脑-皮层"通路功能失调是导致力竭及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力竭运动 “黑质-丘脑-皮层”通路 皮层脑电 局部场电
下载PDF
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黑质-丘脑-皮层”通路神经元相干性及递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琰茹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4-211,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黑质-丘脑-皮层"通路核团间神经元电活动的相干性及各核团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探讨运动疲劳发生过程中大鼠"黑质-丘脑-皮层"通路神经元电活动的...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黑质-丘脑-皮层"通路核团间神经元电活动的相干性及各核团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探讨运动疲劳发生过程中大鼠"黑质-丘脑-皮层"通路神经元电活动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神经元电活动实时测定组、黑质网状部(SNr)神经元胞外神经递质实时测定组、丘脑腹外侧核(VL)神经元胞外神经递质实时测定组及皮层辅助运动区(SMA)神经元胞外神经递质实时测定组(n=10)。大鼠提供3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案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通过自身对照,观察神经元电活动实时测定组大鼠SNr、VL及SMA神经元细胞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前、中、后神经元电活动的动态变化,同步、动态观察神经元胞外神经递质实时测定组大鼠一次性力竭运动前、中、后大鼠SNr、VL及SMA胞外Glu和GABA的浓度及其比值变化。结果:黑质网状部、丘脑腹外侧核局部场电与皮层脑电在力竭运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脑区之间神经元电活动,在0~30 Hz范围内均存在显著相干性。与安静状态相比较,自主运动期,大鼠黑质网状部神经元胞外Glu浓度、Glu/GABA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P<0.01),GABA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P<0.01),而丘脑腹外侧核及皮层辅助运动区神经元胞外Glu浓度、Glu/GABA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GABA浓度则显著下降(P<0.05,P<0.01);疲劳初期和力竭期,大鼠黑质网状部神经元胞外Glu浓度、Glu/GABA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GABA浓度则显著下降(P<0.05,P<0.01),而丘脑腹外侧核及皮层辅助运动区神经元胞外Glu浓度、Glu/GABA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P<0.01),GABA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黑质-丘脑-皮层"通路各核团之间存在神经网络联系,该通路各核团神经递质Glu、GABA浓度的改变是导致其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大鼠 “黑质-丘脑-皮层”通路 相干性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大脑皮层-背侧纹状体通路在吗啡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云静 郑希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3-644,共12页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减弱,导致感觉运动皮层-背外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持续占主导地位,是成瘾行为具有强迫性特征的重要神经基础。本项目围绕这一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在建立具有成瘾特征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学、行为药理学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揭示皮层-纹状体通路在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有望为进一步寻找该神经网络参与成瘾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觅药行为 背外侧纹状体 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与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56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徐敬轩 栾新平 木依提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对比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与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两种手术方式对高血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病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 目的对比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与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两种手术方式对高血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丘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病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后GOS评分,经纵裂组明显优于经皮层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在血肿清除、脑组织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胼胝体入路 皮层造瘘联合脑室外引流 丘脑出血 脑室铸型
下载PDF
三维显微体视解剖技术联合二维高尔基染色断层切片研究兔丘脑-皮层层次结构关系
6
作者 吴京展 秦坤明 +2 位作者 廖声潮 唐纯海 阮玉山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7期25-30,共6页
目的丘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对神经科学有重要的意义,是理解认知和意识的核心问题。本研究拟采用三维显微体视解剖方法联合高尔基断层切片染色的方法呈现兔丘脑-皮层结构的三维层次关系。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两周以上的幼兔头两只在... 目的丘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对神经科学有重要的意义,是理解认知和意识的核心问题。本研究拟采用三维显微体视解剖方法联合高尔基断层切片染色的方法呈现兔丘脑-皮层结构的三维层次关系。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两周以上的幼兔头两只在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下解剖,寻找到展示丘脑-皮层关系的较佳剖面角度,然后利用该剖面作指导,在对侧半球镜像位置进行同样的断层切片和高尔基染色,以标注切片研究图片的正确结构。结果三维显微体视解剖技术可以像在人类神经外科临床解剖研究中所展现的那样,显示出强大的三维结构观察功能。该技术联合传统的脑断层切片染色技术,可以帮助正确展示脑结构的剖面,避免单纯切片研究中产生的某些对大脑三维结构的误解。结论三维显微体视解剖技术联合二维高尔基断层切片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兔端脑的丘脑-皮层的层级三维关系和详细的切片染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体视解剖 显微解剖 脑三维结构 断层切片 丘脑-皮层结构 新西兰兔 脊椎动物
下载PDF
CB1受体参与运动疲劳损害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eCB-LTD的调节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婧 陈慧敏 +1 位作者 刘晓莉 乔德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通路内源性大麻素介导的长时程抑制(endocannabinoid-mediated long-term depression,e CB-LTD)的变化,揭示运动疲劳对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 目的:通过研究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通路内源性大麻素介导的长时程抑制(endocannabinoid-mediated long-term depression,e CB-LTD)的变化,揭示运动疲劳对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xercise-induced fatigue,EF)。利用电动跑台建立重复力竭的运动疲劳小鼠模型。采用离体脑片场电位记录技术,检测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的LTD,并通过加入大麻素1型(cannabinoid 1,CB1)受体的拮抗剂AM251,鉴定该LTD是否依赖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采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小鼠纹状体中型棘状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s,MSNs)的基本电生理特性;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纹状体脑区CB1受体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疲劳组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的LTD显著受损(P<0.01),且该LTD能够被CB1受体拮抗剂AM251阻断,证实其为eCBLTD。2)运动疲劳组小鼠纹状体MSNs的基本电生理特性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无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疲劳组小鼠纹状体脑区CB1受体的表达含量显著上调(P<0.01)。结论: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通路的eCB-LTD受损,但是纹状体MSNs的基本电生理特性不变,CB1受体蛋白表达含量升高可能是对eCB-LTD受损的一种代偿反应。我们的实验结果第一次证实运动疲劳损害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的eCB-LTD,提示皮层-纹状体通路突触可塑性异常可能是运动疲劳发生或维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皮层-纹状体通路 大麻素系统 长时程抑制 大麻素1型受体
下载PDF
运动通过调节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可塑性改善PD模型大鼠行为 被引量:7
8
作者 时凯旋 刘晓莉 乔德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8,共10页
目的:帕金森病(Parikinson’s disease,PD)是起始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损耗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强度改变被认为是导致PD运动障碍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计算神经信号振荡同步性量化分... 目的:帕金森病(Parikinson’s disease,PD)是起始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损耗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强度改变被认为是导致PD运动障碍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计算神经信号振荡同步性量化分析皮层-纹状体之间功能连接强度,并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介导的谷氨酸(glutamte,Glu)兴奋性传导角度来阐释运动干预PD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trol)、PD组(PD)和PD运动组(PD+Ex),于右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注射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 hydrobromide,6-OHDA)建立单侧PD大鼠模型。采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旋转行为实验,并结合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水平评价PD大鼠模型的可靠性。PD+Ex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跑台运动干预(11 m/min,30 min/天,5天/周),在第0、1、2、3、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自主活动行为;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运动皮层和纹状体局部场电(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活动;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检测纹状体胞外Glu浓度,结合生化技术检测纹状体mGluR2/3蛋白表达。结果:自主行为测试结果显示,PD+Ex组较PD组快速和慢速移动时间占比均显著增加(P<0.05),静止状态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0.05),且大鼠自主活动行为改善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电生理结果表明,PD+Ex组运动皮层-纹状体β振荡的相干系数和相位同步指数较PD组显著下降(P<0.05),且变化也具有时间依赖性。蛋白检测结果显示,PD+Ex组纹状体mGluR2/3表达较PD组显著上调(P<0.01);递质检测结果显示,PD+Ex组纹状体胞外Glu浓度较P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PD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行为降低伴随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异常。运动干预通过调节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有效改善PD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行为。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的运动依赖可塑性增强可能是改善PD大鼠自主活动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之一,mGluR2/3受体介导的Glu兴奋性传递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帕金森病 功能性连接可塑性 皮层-纹状体通路 同步振荡 谷氨酸
下载PDF
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与PD运动防治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时凯旋 刘晓莉 乔德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是PD运动障碍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运动疗法防治PD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可能与该环路的结构与功能重塑有关。...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是PD运动障碍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运动疗法防治PD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可能与该环路的结构与功能重塑有关。本文拟以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为切入点,分别从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与运动调控、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与PD、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重塑与PD运动防治三方面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 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 神经可塑性 功能性连接
下载PDF
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凋亡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林 刘检 +5 位作者 刘羽 凌佳 李弘 肖波 邵乐 易亚乔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1-67,共7页
目的观察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功能、形态学及海马(HP)、前额叶皮层(PFC)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神经细胞凋亡方面探讨百事乐加味方防治PSD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CAO+CUMS+孤养法复合因素建立PSD... 目的观察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功能、形态学及海马(HP)、前额叶皮层(PFC)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神经细胞凋亡方面探讨百事乐加味方防治PSD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CAO+CUMS+孤养法复合因素建立PSD模型。分组前进行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抑郁组、卒中组、PSD组、阳性药组和百事乐加味方高、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8 d。采用HE和Nissl染色观察HP、PFC组织形态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HP、PFC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与PSD组大鼠比较,百事乐加味方高、低剂量组第21、28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P<0.05,P<0.01);对HP、PFC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与PSD组比较,百事乐加味方高、低剂量组大鼠病变明显改善。对凋亡蛋白的影响:百事乐加味方高剂量组大鼠HP、PFC组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Bax比值显著增大(P<0.01);百事乐加味方低剂量组大鼠HP、PFC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P组织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增大(P<0.05,P<0.01)。结论百事乐加味方通过调控凋亡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神经病变,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是其抗PSD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 卒中后抑郁 神经元凋亡 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的周期性脑电图
11
作者 逯恒东 陈芷若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72-78,83,共8页
目的:观察研究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脑电图周期波特征.方法:对9名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25份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我们发现:(1)7名患者出现了周期性三相波,2名出现了周期性双相尖波;(2)6名患者的周期性脑波出现在起... 目的:观察研究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脑电图周期波特征.方法:对9名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25份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我们发现:(1)7名患者出现了周期性三相波,2名出现了周期性双相尖波;(2)6名患者的周期性脑波出现在起病后的第5周到第13周; (3)多数周期性脑波的出现是短暂的.其中2名患者的周期性脑波在出现1周后就减少解体;(4)周期性脑波消失后,在慢波背景上,会出现持续2 ~4s的爆发抑制.结论:周期性脑波的出现对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意义重大,对疑似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患者每周进行脑电图检查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 周期脑波 三相波 双相尖波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大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洪春 郑璐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40-42,46,共4页
目的:探索局灶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大鼠缺血中心区皮层和周围区纹状体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激活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运用抗STAT-1和抗磷酸化STAT-1抗体做免疫印迹... 目的:探索局灶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大鼠缺血中心区皮层和周围区纹状体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激活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运用抗STAT-1和抗磷酸化STAT-1抗体做免疫印迹检测缺血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皮层和纹状体STAT-1的表达及激活变化。结果:缺血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皮层及周围区纹状体STAT-1的磷酸化水平持续显著增加,再灌注24 h达到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分别增加约4.9和3.4倍(P<0.05),但在整个再灌注过程中其蛋白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能引起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STAT-1磷酸化水平的显著增加,提示缺血性脑损伤诱导STAT-1的激活可能参与皮层区和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脑缺血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 大脑中动脉缺血 皮层 纹状体
下载PDF
选择注意神经机制:前扣带皮层对躯体感觉输入的丘脑—皮层调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卫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1-693,共3页
本文阐述了认知神经科学关于选择注意发生在感知觉中枢信息流加工较早阶段以及前扣带皮层(ACC)在丘脑与初级感觉皮层水平调制躯体感觉输入的研究证据 ,揭示了ACC在感知觉信息加工早期的选择注意控制执行机能 ,以及实行该机能的神经途径。
关键词 神经机制 躯体感觉输入 选择注意 前扣带皮层 躯体感觉 丘脑-皮层 信息加工 感觉 知觉 调制作用
下载PDF
惊厥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内5-HT及MDA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14
作者 吴浪龙 肖爱萍 李祖荣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与惊厥的关系。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采用硫代氨基脲腹腔注射(15 mg.kg-1),制作惊厥发作模型,分别取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三个脑区的脑组织制备出突触小体,采用荧光分光度计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上述各脑区...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与惊厥的关系。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采用硫代氨基脲腹腔注射(15 mg.kg-1),制作惊厥发作模型,分别取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三个脑区的脑组织制备出突触小体,采用荧光分光度计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上述各脑区组织突触小体不同时点的5-HT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惊厥发作各组中各脑区5-H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5-HT含量水平影响惊厥的敏感性,含量不足可降低惊厥发作阈,而诱发惊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大脑皮层 海马 纹状体 5-羟色胺 丙二醛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6-OHDA诱导大鼠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差异的研究
15
作者 董玉林 张志军 倪衡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35-36,39,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脑区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对6-羟多巴(6-OHDA)局部注射反应的差异。方法:将6-OHDA局部注入大鼠脑内黑质致密部(SNc)、纹状体(CPu)、腹侧被盖区(VTA)和额叶联合皮层(FrA),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脑区中星形胶质细胞的...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脑区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对6-羟多巴(6-OHDA)局部注射反应的差异。方法:将6-OHDA局部注入大鼠脑内黑质致密部(SNc)、纹状体(CPu)、腹侧被盖区(VTA)和额叶联合皮层(FrA),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脑区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6-OHDA注入1d后各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较轻,7d后反应明显,并持续至14d;各组相比较以SNc组和VTA组反应明显,而CPu组和FrA组反应较轻。结论:大鼠不同脑区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对6-OHDA局部注射后的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6-羟多巴 黑质致密部 纹状体 腹侧被盖区 额叶联合皮层 大鼠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背侧纹状体神经环路在ATS滥用中的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东亮 赵敏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41-345,350,共6页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这类毒品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201...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这类毒品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2013年的世界毒品报告[1],大概有0.3到1.3%的世界人口使用ATS。ATS的使用会导致暴力、犯罪行为和艾滋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背侧纹状体 Γ-氨基丁酸 ATS滥用
原文传递
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形态及BDNF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林 杨蕙 +4 位作者 刘羽 刘检 韩远山 孟盼 王宇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考察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病理形态及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结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CUMS)和孤养法建立PSD,... 目的:考察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病理形态及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结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CUMS)和孤养法建立PSD,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百事乐加味方对PSD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形态及BDNF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百事乐加味方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稍不整齐,大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核膜结构较清楚,部分细胞尼氏体消失,少部分细胞胞浆浓缩深染,可见少部分变性或坏死的细胞,损伤程度较PSD组轻;百事乐加味方组大鼠前额叶皮层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结构部分清晰,胞数目减少,内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损伤较PSD组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百事乐加味方上调PSD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BDNF的表达(P<0.01)。结论:百事乐加味方增加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神经可塑性可能是其治疗PSD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事乐加味方 卒中后抑郁 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运动对PD模型大鼠皮层-纹状体Glu能神经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巍 魏翔 +1 位作者 刘晓莉 闫开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6,94,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干预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Glu浓度、D2DR及NMDAR1表达的影响,揭示运动调节PD大鼠皮层-纹状体Glu能神经传递的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假手术运动组、帕金森安静组、帕金...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干预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Glu浓度、D2DR及NMDAR1表达的影响,揭示运动调节PD大鼠皮层-纹状体Glu能神经传递的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假手术运动组、帕金森安静组、帕金森运动组,每组18只。采用6-OHDA于内侧前脑束单点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对运动组大鼠进行运动干预,运动方案为11 m/min,30 min/d,5 d/周,4周。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皮层-纹状体突触的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纹状体Glu浓度,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纹状体D2DR及NMDAR1表达变化。结果:PD运动组大鼠纹状体穿通型突触占不对称突触的比例较PD组明显降低(P<0.05)。PD运动组大鼠纹状体Glu浓度较PD组显著下降(P<0.01)。PD运动组大鼠纹状体D2DR与NMDAR1的表达较PD组显著增加(P<0.05,P<0.05)。结论:运动干预改善了PD模型大鼠皮层-纹状体Glu能神经传递效能,可能与DA对Glu能突触活性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帕金森模型大鼠 皮层-纹状体Glu突触 神经传递
原文传递
皮层-丘脑轴起源肌阵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2 位作者 蔡方成 冯成功 陈恒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2578-2582,共5页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肌电图暴发活动~〈400ms),观察肌阵挛发作潜伏期、达峰时间、最大发作频率、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等行为学特征。以多导电生理同步记录肌阵挛发作期脑电图、肌电图及抽动逆向锁定的脑电叠加分析(JLA),以论证及认定肌阵挛起源。选择对控制肌阵挛具不同效力的丙戊酸、氯硝西泮和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AED),按达到半数有效浓度(EC50)剂量预处理动物后,根据各自药效学择时诱导肌阵挛发作,观测AED预处理后肌阵挛发作行为与电生理学变化特征。结果(1)PMC区起源肌阵挛具有最短诱导潜伏期、最短达峰时间和最长高峰持续时间[(2.2±0.4)min、(15.0±2.5)min和(98±12)min,均P〈0.01]。PMC和纹状体区肌阵挛主要起始于注射对侧前肢,而NRT区起源肌阵挛起始于注射同侧肢体。(2)PMC起源肌阵挛发作期肌电图时程(70±14)ms,纹状体区起源者[(120±28)InS]远较PMC起源者长(P〈0.01),NRT肌阵挛肌电暴发时程达(174±58)ms,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作中三者均伴有与肌电图同步的脑电图棘、尖波放电。(3)经JLA分析,3种起源肌阵挛均获得具锁时关系的脑电图叠加波,分别在各自肌电图前(12.1±2.9)、(17.1±4.3)和(29.0±6.1)ms。(4)在一次性EC50下给药后,丙戊酸组和氯硝西泮组PMC、纹状体和NRT起源肌阵挛的最大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和纹状体起源肌阵挛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卡马西平组PMC、纹状体及NRT各起源点肌阵挛发作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NRT起源肌阵挛的达峰时间均短,同步测试PMC、纹状体、NRT起源肌阵挛肌电图暴发时程均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沿皮层丘脑轴的PMC、纹状体、NRT等部位成功获取一组在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诸多特性均与临床不同起源肌阵挛相接近的系列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阵挛 模型 动物 皮层-丘脑
原文传递
D2DR影响运动疲劳后皮层信息输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昕 李科 +3 位作者 陈孟娇 李佳欣 乔德才 侯莉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7-473,480,共8页
通过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黑质致密区DA能神经元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s)及D2DR干预后皮层M1-纹状体通路电活动变化情况,分析黑质DA能神经元各频段放电及D2DR介导的皮层M1-纹状体通路信息传递的变化,探讨D2DR介导的黑质-... 通过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黑质致密区DA能神经元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s)及D2DR干预后皮层M1-纹状体通路电活动变化情况,分析黑质DA能神经元各频段放电及D2DR介导的皮层M1-纹状体通路信息传递的变化,探讨D2DR介导的黑质-纹状体DA系统在皮层M1区信息输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运动疲劳模型,随机分为电生理组(n=6)、D2DR激动剂干预组(n=6)及TH蛋白表达组(n=9),TH蛋白表达组内又根据不同的运动阶段分为对照组(CG)、7 d力竭运动即刻组(7FG)及7 d重复力竭运动24 h恢复组(24RG)。采用在体多通道实时同步记录技术,结合实时视频录像记录M1-纹状体及黑质LFPs,分析黑质不同频段在运动疲劳前后放电变化、D2DR激动剂作用后各频段放电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背外侧区TH蛋白在运动疲劳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CG比较,7FG纹状体背外侧区TH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与CG比较,7FG黑质致密区θ频段(4~7 Hz)、α频段(7~13 Hz)及β频段(15~30 Hz)PSD值升高;与7FG比较,24RG的PSD值降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D2DR激动剂干预后,大鼠皮层M1区及纹状体在7 d重复力竭运动后,α频段与β频段PSD值均出现升高,且与CG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7FG比较,恢复24 h以后PSD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D2DR作为DA信号系统的关键受体,调节黑质-纹状体DA通路电活动,影响皮层综合信息输出,可视为延缓运动疲劳现象产生的药物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D2DR 皮层-纹状体 黑质致密区 神经元电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