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新疆皮山MS6.5地震震源机制及余震序列定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广伟 张洪艳 孙长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720,共10页
利用新疆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得到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节面解。其中,节面Ⅰ走向97°,倾角27°,滑动角51°;节面Ⅱ走向318°,倾角70°,滑动角107°;最佳矩心深度12km,... 利用新疆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得到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节面解。其中,节面Ⅰ走向97°,倾角27°,滑动角51°;节面Ⅱ走向318°,倾角70°,滑动角107°;最佳矩心深度12km,矩震级M_W6.4;结合余震分布推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节面Ⅰ,主震破裂表现为逆冲型地震。同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014个地震进行相对定位,得到937个重定位地震事件,结果显示余震序列沿NWW向单侧扩展,展布长度约50km;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5km之上,且浅部地震较多;深度剖面显示在主震处断层面向SW倾斜,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形逆冲断层特征,与主震破裂节面倾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余震序列空间分布展示出塔里木块体向西昆仑造山带下插入,且沿余震扩展的NWW方向,断层面倾角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能表明断层在向NWW破裂的过程中走滑分量逐渐增强。此次皮山地震是青藏高原N向挤压塔里木块体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震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震源机制 双差定位 逆冲断层
下载PDF
新疆皮山MS6.5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金刚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6年第3期271-277,共7页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MS6.5地震,和田及喀什地区多处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9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62.5 cm/s2。收集整理本次地震获取的强震记录,简要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判定...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MS6.5地震,和田及喀什地区多处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9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62.5 cm/s2。收集整理本次地震获取的强震记录,简要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判定本次地震对这39个强震台所在地区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强震动 加速度峰值 新疆强震台网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S6.5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石柱 张敏 王晓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6期15-21,共7页
2015年7月3日09时07分,在新疆皮山县发生MS 6.5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主震后一段时间内陆续发生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余震。使用新疆测震台网原始波形数据和中国地震台网编目数据库震相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皮山MS 6.5地震及MS 3.5以上余震... 2015年7月3日09时07分,在新疆皮山县发生MS 6.5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主震后一段时间内陆续发生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余震。使用新疆测震台网原始波形数据和中国地震台网编目数据库震相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皮山MS 6.5地震及MS 3.5以上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得到震源机制解参数,其中:节面Ⅰ走向为136°,倾角为34°,滑动角为94°;节面Ⅱ走向为311°,倾角为56°,滑动角为87°;最佳震源深度为21.3 km;矩震级为MW 6.3。据皮山地区地质构造和余震序列展布,基本确定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通过震源球判定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逆冲型特征,破裂优势方向SE,倾角以20°-40°居多,滑动角以70°-120°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震源机制解 余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新疆皮山M_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传勇 李金 +5 位作者 刘建明 胡伟华 吴国栋 常想德 姚远 向志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皮山逆断裂-褶皱带上,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以地层的褶皱弯曲为主,在背斜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正断层是背斜顶部局部拉张应力产生的弯矩断层。根据皮山地震应急科考资料,结合精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信息、震... 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皮山逆断裂-褶皱带上,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以地层的褶皱弯曲为主,在背斜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正断层是背斜顶部局部拉张应力产生的弯矩断层。根据皮山地震应急科考资料,结合精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信息、震源机制解和深部石油剖面等资料认为,皮山MS6.5地震是1次逆冲型破裂事件。本次地震在地表没有产生明显的地震断层,但在背斜顶部形成多条与背斜走向一致的地裂缝;这些裂缝是地震致使背斜隆升褶皱,在背斜地层转折部位弯曲褶皱幅度最大的地带产生的构造裂缝,是背斜活动的直接反映;本次地震属于1次典型的褶皱地震。西昆仑山前的构造变形以上地壳地层的缩短和增厚为主,地震孕育模型属于典型的薄皮推覆构造,本次地震发生在推覆体前缘的皮山背斜上,推覆体根部断裂尚未发生破裂,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西昆仑 弯矩断层 褶皱地震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烈度与地震地质灾害特点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远 胡伟华 +4 位作者 吴国栋 谭明 阿里木江 常想德 罗炬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68,共6页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的M_S6.5地震极震区烈度达到Ⅷ度,砂土液化、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极震区内砂土液化发生范围广泛,地表发生喷砂冒水和边坡的侧向移动,对道路、水利等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裂缝断错多处路...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的M_S6.5地震极震区烈度达到Ⅷ度,砂土液化、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极震区内砂土液化发生范围广泛,地表发生喷砂冒水和边坡的侧向移动,对道路、水利等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裂缝断错多处路面,宽度最大达30cm,裂缝多呈NWW走向;崩塌主要发生在高阶地边坡地带,人烟稀少,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本次地震地质灾害是新疆近十年来M_S6以上较为严重的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皮山ms6.5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
下载PDF
基于InSAR形变观测反演2015年皮山M_S6.5地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宁 赵强 李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7,共11页
2015年7月3日在新疆皮山县发生了M_S6.5地震,该地震使当地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欧空局提供的Sentinel-1A卫星差分干涉数据对该地震的震源机制情况进行了反演研究,首先运用两轨法对卫星雷达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覆盖皮... 2015年7月3日在新疆皮山县发生了M_S6.5地震,该地震使当地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欧空局提供的Sentinel-1A卫星差分干涉数据对该地震的震源机制情况进行了反演研究,首先运用两轨法对卫星雷达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覆盖皮山地震震区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利用弹性半空间的均匀滑动模型反演获取了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降采样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获取了更为精细的断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分布式滑动模型与观测结果有很高的拟合度。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是一个以逆冲为主兼有极少量左旋走滑的盲断层,此次地震断层面的同震活动分布主要集中在7~15km深度范围内,同震的地震矩为6.28×10^(18) N·m,矩震级为M_W6.46,与前人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滑动分布 位错反演 2015年皮山ms6.5地震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序列及视应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寅 魏芸芸 刘萍 《内陆地震》 2016年第3期250-257,共8页
介绍了2015年7月3日皮山MS6.5地震参数和地震序列特征,结果表明6.5级地震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序列衰减较快。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计算了6.5级地震的ML3.0以上余震视应力,结果表明主震视应力远大于余震,余震平均视应力... 介绍了2015年7月3日皮山MS6.5地震参数和地震序列特征,结果表明6.5级地震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序列衰减较快。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计算了6.5级地震的ML3.0以上余震视应力,结果表明主震视应力远大于余震,余震平均视应力为0.887 bar。强余震前存在视应力高值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震后趋势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地震序列 视应力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魏芸芸 王琼 +1 位作者 聂晓红 王海涛 《内陆地震》 2017年第4期343-352,共10页
介绍2015年皮山M_S6.5地震周围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皮山M_S6.5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和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1)皮山M_S6.5地震发生在2014年2月12日于田M_S7.3地震后,新疆地区中强地震处于弱活动状态下;(2)震前... 介绍2015年皮山M_S6.5地震周围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皮山M_S6.5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和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1)皮山M_S6.5地震发生在2014年2月12日于田M_S7.3地震后,新疆地区中强地震处于弱活动状态下;(2)震前新疆地区3、4级地震出现了明显的"增强"活动现象;(3)震前震源区相关构造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4级地震平静、空区和5级地震空段等中期异常。以往震例显示,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出现的中等地震平静、空区等异常图像具有普遍性,对新疆强震具有较好的震兆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中期异常
下载PDF
皮山M_S6.5地震前塔什库尔干新60泉水温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闫玮 汪成国 +1 位作者 黄瑜 桂荣 《内陆地震》 2018年第1期63-69,共7页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县发生M_S6.5地震,震前塔什库尔干新60泉水温出现异常变化,以中短期异常为主,表现为泉水温度的下降—持续—上升的中期异常及临震前的快速阶升阶降变化,震后泉水温度缓慢恢复至背景水平。结合传统的P波初动法计算...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县发生M_S6.5地震,震前塔什库尔干新60泉水温出现异常变化,以中短期异常为主,表现为泉水温度的下降—持续—上升的中期异常及临震前的快速阶升阶降变化,震后泉水温度缓慢恢复至背景水平。结合传统的P波初动法计算塔什库尔干台的小震平均震源机制解,对塔什库尔干台附近应力场变化进行分析,为塔什库尔干新60泉异常变化提供应力依据,同时对本次异常变化及机理进行浅析,为今后泉水水温异常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异常 水温 皮山ms6.5地震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皮山Ms6.5级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治广 张元生 王在华 《高原地震》 2019年第A01期33-39,共7页
利用相对功率谱方法对风云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发现皮山Ms6.5级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异常。异常区域时空演化特征为2015年6月21日阿尔金断裂带和西昆仑断裂带开始出现小幅度亮温功率谱增强现象,随后幅值和面积逐渐增大,持续至7... 利用相对功率谱方法对风云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发现皮山Ms6.5级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异常。异常区域时空演化特征为2015年6月21日阿尔金断裂带和西昆仑断裂带开始出现小幅度亮温功率谱增强现象,随后幅值和面积逐渐增大,持续至7月31日异常面积和幅度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弱,2015年8月28日后基本恢复正常。7月3日皮山Ms6.5级地震发生在异常持续增强的过程中,震中位于异常区域边缘的西昆仑断裂带。震中区域相对功率谱时序曲线与异常区域时间演化过程类似,地震发生在相对功率谱幅值增大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亮温异常 地震前兆 皮山ms6.5地震
下载PDF
新疆皮山M_S6.5地震远场长周期地面运动分析
11
作者 李文倩 何金刚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7年第1期17-25,共9页
皮山M_S6.5地震获取的39组强震记录中,有6组都不同程度的记录到后续面波现象,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尤为清晰,这种面波产生原因是台站位于盆地边缘,并且台基下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以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为例,伽师台... 皮山M_S6.5地震获取的39组强震记录中,有6组都不同程度的记录到后续面波现象,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尤为清晰,这种面波产生原因是台站位于盆地边缘,并且台基下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以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为例,伽师台做为对比,进行时域、频域、能量函数、场地条件等分析。这种面波以瑞利波成分为主,周期为1.3 s。两个台站记录到的面波和剪切波携带的能量近似,为总地震波能量的22%左右。虽然所选的3个强震台站都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但由于伽师台下土层结构简单,并没有表现出后续面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面波 加速度傅氏谱 放大系数谱 能量函数 面波质点运动轨迹 皮山ms6.5地震
下载PDF
新疆2014年于田M_S7.3及2015年皮山M_S6.5地震及其余震序列与潮汐应力的触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青波 解朝娣 +3 位作者 向元 王琼 杨思梦 王英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选取新疆西昆仑地区的2014年于田M_S7.3和2015年皮山M_S6.5地震及其余震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地震目录的完备性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主震发震时刻,主震震源断层面上的潮汐剪应力、正应力,得到主震震源断层面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再使用Schu... 选取新疆西昆仑地区的2014年于田M_S7.3和2015年皮山M_S6.5地震及其余震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地震目录的完备性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主震发震时刻,主震震源断层面上的潮汐剪应力、正应力,得到主震震源断层面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再使用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2个余震序列的潮汐相位角分布,研究新疆西昆仑地区中强地震及其余震活动与潮汐应力之间的触发关系。结果表明:主震发生时,皮山震源断层面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为正值,而于田震源断层面上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为负值,说明潮汐应力对皮山主震有明显的触发作用,对于田主震的触发作用不明显。同时,计算结果表明2个余震序列与潮汐应力的统计相关参数P值几乎都小于5%,说明潮汐应力对皮山和于田余震序列均有触发作用。最后ETAS模型计算结果也表明了余震序列对地震震级的弱依赖性,可能与外界触发因素(潮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 2015年皮山ms6.5地震 Schuster统计检验 潮汐应力 地震触发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级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军 刘爱文 +3 位作者 孙甲宁 宋立军 谭明 常想德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7-655,共9页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级地震灾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该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极为落后,灾区农村的民房除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房屋外,还有大量抗震性能较差的民居,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经济损失较大。灾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溢出带,地下...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级地震灾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该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极为落后,灾区农村的民房除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房屋外,还有大量抗震性能较差的民居,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经济损失较大。灾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溢出带,地下水位浅、地基土层软弱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震害影响范围较大。灾后重建中应继续加大安居富民工程的经费投入力度。灾区北部人口密集,地基土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差,建议在今后的安居富民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震害 应急科考 安居富民工程
下载PDF
2015年7月3日皮山M_S6.5地震震前异常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沙木哈尔.叶尔肯 乌尼尔 叶尔肯古丽.交恩拜 《内陆地震》 2018年第1期83-91,共9页
介绍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周围区域前兆监测能力并且对震前震中附近前兆台站出现的部分短期变化进行识别分析。震前喀什钻孔倾斜NS分向存在转向北倾异常、喀什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存在2次超阈值异常、和田钻孔倾斜NS分向加... 介绍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周围区域前兆监测能力并且对震前震中附近前兆台站出现的部分短期变化进行识别分析。震前喀什钻孔倾斜NS分向存在转向北倾异常、喀什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存在2次超阈值异常、和田钻孔倾斜NS分向加速南倾,EW分向转向西倾异常和伽师55井深层水温存在迅速上升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前兆异常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