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敬琦 傅东升 +2 位作者 陈璇 李建柱 阿里木江·阿迪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09-013,共5页
分析在手外伤急诊处理手部大面积缺损时,给予结合皮瓣修复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22年全年时间中收治的手部大面积缺损患者中挑选出70例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在人数相等的两个研究组别之中,在相同的手外伤急诊处理治... 分析在手外伤急诊处理手部大面积缺损时,给予结合皮瓣修复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22年全年时间中收治的手部大面积缺损患者中挑选出70例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在人数相等的两个研究组别之中,在相同的手外伤急诊处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结合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则结合了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指标进行汇总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愈合的时间均要明显更短,同时,该组患者在治疗的指标改善情况也要更为明显炎,其患者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急诊处理 皮瓣修复法 手部大面积缺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新龙 刘芳 谭广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3期3638-3640,共3页
目的 研究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4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以及急诊处理。对比... 目的 研究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4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以及急诊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手部血液运行情况、手指关节伸屈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95.0%比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部外观美观17例(85.0%),感染情况良好16例(80.0%),感觉恢复功能良好15例(75.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手部血液运行情况优良率(90.0%比55.0%)、手指关节伸屈功能评分[(8.21±1.01)分比(5.26±1.1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大面积缺损 急诊处理 皮瓣修复法
下载PDF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雪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法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36例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以40例行穿支皮瓣修复法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法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36例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以40例行穿支皮瓣修复法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5%、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22.2%,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法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且能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修复法 胸腹带蒂修复
下载PDF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8期53-54,共2页
目的:探究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组采取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 目的:探究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组采取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分析2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应用抗菌药物时长、创面愈合时长、住院时长都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30.00%,远高于观察组的5.00%(P<0.05).结论:选择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胸腹带蒂修复 穿支皮瓣修复法 效果
下载PDF
急诊处理与皮瓣修复法应用在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荣伟 陆静月 王玉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第5期472-472,457,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处理与皮瓣修复法应用在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中选取7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处理方法不同分组:将实行常规急诊处理者设为对照组(n=36),将实行急诊处... 目的探讨急诊处理与皮瓣修复法应用在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中选取7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处理方法不同分组:将实行常规急诊处理者设为对照组(n=36),将实行急诊处理与皮瓣修复法者设为研究组(n=36),就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外伤整体治疗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77.78%)(2=4.571,P=0.033)。结论急诊处理与皮瓣修复法应用在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皮瓣修复法 手外伤大面积缺损
下载PDF
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鞠仕平 王东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6-0119,共4页
探究在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中应用急诊处理、皮瓣修复法联合共同进行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外伤病历系统中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94例,用电脑系统软件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47例患者主要... 探究在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中应用急诊处理、皮瓣修复法联合共同进行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外伤病历系统中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患者94例,用电脑系统软件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47例患者主要按照受手外伤大面积缺损治疗方法应用一般急诊处理救治设定为常规组,另外47例患者主要接受急诊处理与皮瓣修复法结合进行治疗设定为研究组,探究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疾病产生的影响。结果 常规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手部血液流通度、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差于研究组,且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对于手部外伤造成大面积缺损的患者,采用急诊处理和皮瓣修复法联合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同时能促使患者手部外观和手部功能都得到良好恢复,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法 手部恢复情况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建友 《医学新知》 CAS 201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究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 月至2018年1 月我院收治的96例手部大面积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处... 目的探究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 月至2018年1 月我院收治的96例手部大面积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治疗后3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部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手部血液流通度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部恢复率(95.83%)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2857,P=0.0122);观察组患者术后手部血液流通优良率(79.17%)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502,P=0.04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满意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4002, P=0.0201 ).结论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损伤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手部大面积缺损 急诊处理 皮瓣修复法
原文传递
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研究
8
作者 董宝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89-92,共4页
对比研究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治疗的36例患者参加研究,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18例。乙组采用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甲组采用颏下... 对比研究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治疗的36例患者参加研究,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18例。乙组采用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甲组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性指标、手术前后语言功能情况、吞咽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乙组相较,甲组的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长更短,差异明显(P<0.05);甲组皮瓣成活率与乙组相差不大,无明显差异(P>0.05);甲乙两组术后语言功能均有所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两组的语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甲乙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均偏高,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均降低,其中甲组低于乙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法与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法都可以有效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相比之下,后者在本次研究中疗效更佳,手术时长较短,缩短住院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能够促进吞咽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法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第一掌背动脉带蒂皮瓣对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价值分析
9
作者 邹向前 孔宪述 张玲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6期607-608,共2页
目的分析第一掌背动脉带蒂皮瓣对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07—2015-03诊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中抽取49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法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4),观察组应用第一掌背动脉带... 目的分析第一掌背动脉带蒂皮瓣对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07—2015-03诊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中抽取49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法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4),观察组应用第一掌背动脉带蒂皮瓣治疗,对照组采取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拇指指端缺损治疗结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00%,治疗满意度92.00%;对照组治愈率79.17%,治疗满意度70.8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掌背动脉带蒂皮瓣对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价值显著,患者对拇指指端缺损恢复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掌背动脉带蒂 拇指指端缺损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法
下载PDF
接力皮瓣修复足部远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毅 张诚 +6 位作者 蔡黔 朱云 张绪生 张鲜英 肖斌 张斌 姜疆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9-469,共1页
目的总结接力皮瓣修复足部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 ,选择 4种不同的小腿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二级皮瓣接力修复足背皮瓣供区 ,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二级皮瓣供区。结果临床应用 6例 ,所有... 目的总结接力皮瓣修复足部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 ,选择 4种不同的小腿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二级皮瓣接力修复足背皮瓣供区 ,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二级皮瓣供区。结果临床应用 6例 ,所有皮瓣和皮片均 10 0 %成活 ,伤口一期愈合 ,局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以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一级皮瓣的接力皮瓣修复法是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缺损 足部远端 接力皮瓣修复法 足背动脉逆行岛状 小腿逆行岛状
原文传递
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符定军 王宏臻 +1 位作者 祝华 王学科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30期4242-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2年—2016年诊治的尿道下裂患儿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n=31)应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1)应用隧道... 目的探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2年—2016年诊治的尿道下裂患儿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n=31)应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1)应用隧道法联合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7%,手术时间为(42.04±11.85)min,VAS疼痛评分为(4.69±0.78)分;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手术时间为(73.18±15.62)min,VAS疼痛评分为(7.94±1.82)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疼痛相对轻微,便于患儿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 隧道联合阴囊旋转修复 疗效
下载PDF
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30例)和观察B组(30例),观察A组采用隧道法加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B组采用Snodgrass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不同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30例)和观察B组(30例),观察A组采用隧道法加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B组采用Snodgrass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术后排尿疼痛强度进行测评。结果观察A组治疗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3%,手术发生尿道瘘1例(3.33%),尿道狭窄1例(3.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B组手术成功29例,成功率为96.67%,术后发生尿道瘘1例(3.33%)。两种手术方式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64±19.31)min,观察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4.58±12.77)min,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术后疼痛强度评分为(65.31±12.34),观察B组疼痛强度评分为(26.38±9.5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隧道法加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和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Snodgrass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SNODGRASS术 隧道加阴囊旋转修复
原文传递
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方式研究60例
13
作者 郭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8期78-79,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30例)和观察B组(30例),观察A组采用隧道法加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B组采用Snodgrass术治疗,观... 目的探究不同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30例)和观察B组(30例),观察A组采用隧道法加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B组采用Snodgrass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术后排尿疼痛强度进行测评。结果观察A组治疗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3%,手术发生尿道瘘1例(3.33%),尿道狭窄1例(3.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B组手术成功29例,成功率为96.67%,术后发生尿道瘘1例(3.33%)。两种手术方式成功率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64±19.31)min,观察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4.58±12.77)min,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术后疼痛强度评分为(65.31±12.34),观察B组疼痛强度评分为(26.38±9.5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隧道法加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和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Snodgrass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SNODGRASS术 隧道加阴囊旋转修复
原文传递
A simple skin flap plasty to repair tracheocutaneous fistula after tracheotomy
14
作者 Qilin Huang Haipeng Liu Shengqing L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6-47,共2页
The tracheocutaneous fistula after tracheostomy is a complex clinical problem. An ideal fistula closure is still difficult at present though a variety of fistula-closing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 The tracheocutaneous fistula after tracheostomy is a complex clinical problem. An ideal fistula closure is still difficult at present though a variety of fistula-closing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used a turnover skin flap to cover the fistula. All the procedures were completed at bedside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he fistula was successfully closed and well heal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within 7-9 days.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is operation is simple, effective, and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HEOTOMY Cutaneous fistula Surgical fla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