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秀琴 刘成 +2 位作者 刘平 徐列明 张学军 《肝脏》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的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作用于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TdR和[^3H]-Rroline掺入,观察药物血清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组[^3H]-TdR掺入...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的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作用于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TdR和[^3H]-Rroline掺入,观察药物血清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组[^3H]-TdR掺入量明显少于正常大鼠血清组。药物血清组细胞内胶原的合成率和细胞外胶原的分泌率均低于正常大鼠血清组。结论:扶正化瘀方抑制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胶原 药物血清 正常大鼠 皮肤成纤维细胞 增殖 抑制作用 细胞 抗肝纤维化 细胞
下载PDF
丹红软肝胶囊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希顺 吕宇航 +2 位作者 贾爱红 韩艳珍 杨莉 《河北中医》 2012年第9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软肝胶囊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丹红软肝胶囊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5只,通过灌胃制备丹红软肝胶囊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药物血... 目的观察丹红软肝胶囊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丹红软肝胶囊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5只,通过灌胃制备丹红软肝胶囊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药物血清。将HSC-6细胞分为3组,分别加入含丹红软肝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药物血清及正常小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SC的增殖率,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丹红软肝胶囊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吸光度(OD)值均低于正常血清对照组(P<0.01);丹红软肝胶囊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HSC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软肝胶囊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TGF-β1的含量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1);丹红软肝胶囊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TGF-β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软肝胶囊可抑制活化的HSC产生TGF-β1,并对HSC分泌胶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抑制HSC的增殖,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红花 细胞学 肝硬化 实验性 中药疗法 细胞 培养的 星形细胞 药物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 代谢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与传统及新型药物协同抑制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婵娟 郭姗琦 +4 位作者 夏冰 晋鑫 李晓武 屈福莲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传统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新型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传统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新型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hydroxamic acid,SAHA)联合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单药或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作用于Hut-78、Hut-102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结果:As2O3、DXM、VP-16、MTX、BTZ、SAHA单药对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培养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μmol/L、500μg/L、2.5μg/L、1μg/L、10μmol/L、2.5μmol/L。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时具有协同效应,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As2O3单药及其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在体外可有效抑制CTCL细胞增殖。As2O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CTCL的药物,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等传统或新型药物联合可为CTCL临床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 三氧化二砷 化疗药物 硼替佐米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药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维A酸类药物对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诱导皮肤光老化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仲荣 张国威 +2 位作者 高天文 刘荣卿 刘玉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维A酸类药物对人类皮肤光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PUVA治疗的非暴露部位皮肤建立人类皮肤光老化模型,采用HE染色、Verhoeff染色、电镜、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UVA治疗及口服芳维A酸乙酯对多项... 目的:探讨维A酸类药物对人类皮肤光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PUVA治疗的非暴露部位皮肤建立人类皮肤光老化模型,采用HE染色、Verhoeff染色、电镜、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UVA治疗及口服芳维A酸乙酯对多项皮肤光老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PUVA治疗后,银屑病背部非皮损区皮肤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上迅速出现具有光老化特征性的改变,真皮成纤维细胞由分裂表型转化为无分裂活性表型,B1、B2、C1、C2各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9%,100%,15.4%,23.1%和71.4%,100%,30.8%,53.8%;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口服维A酸类药物对PUVA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真皮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类药物 补骨脂素 长波紫外线 光化学疗法 皮肤光老化 全反式维A酸 拮抗作用
下载PDF
皮肤科某些常见内用药的药物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素英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仅靠外用药物有时不能有效地控制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全身用药在皮肤科中日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皮肤科部分常用内用药,如四环素族、抗疟药、氨苯砜、沙利度胺、口服维A酸、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熟悉这些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药物... 仅靠外用药物有时不能有效地控制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全身用药在皮肤科中日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皮肤科部分常用内用药,如四环素族、抗疟药、氨苯砜、沙利度胺、口服维A酸、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熟悉这些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这些药物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药物疗法 药物相互作用 作用
下载PDF
二膦酸盐作用的细胞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秦同文 王志敏 +1 位作者 付焱 许贞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17-319,共3页
关键词 二膦酸盐 药物作用 破骨细胞 细胞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皮肤科用药中几则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车斌 谢为民 于剑辉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科系统用药中有关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7~12月药剂师审核中发现的具有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15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6.12%,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涉及... 目的:探讨皮肤科系统用药中有关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7~12月药剂师审核中发现的具有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15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6.12%,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涉及到药剂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多方面因素。结论: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 分析
下载PDF
单味中药对皮肤药物过敏的治疗作用机制
8
作者 刘涛 王永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0期177-177,共1页
皮肤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表现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又叫药物变态反应,是致患者皮肤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常常伴发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水肿、严重还伴有过敏性休克等,临床上可以通过单味中药解除过敏达到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 药物过敏反应 单味中药 治疗作用 皮肤 药物变态反应 临床工作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休克
下载PDF
维A酸类药物与皮肤病 被引量:60
9
作者 彭振辉 牛新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4-378,共5页
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被称为皮肤科治疗学的“第三个里程碑”。对维A酸作用机制的研究了解到维A酸主要经与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 ,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将维A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三类 ,适应症主要有银屑病、痤疱等... 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被称为皮肤科治疗学的“第三个里程碑”。对维A酸作用机制的研究了解到维A酸主要经与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 ,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将维A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三类 ,适应症主要有银屑病、痤疱等以及多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维A酸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致畸和胚胎毒性 ,其它不良反应有血脂升高 ,肝功能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类药物 皮肤 治疗学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5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伟 白祥军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 88例门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脓液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88例中有 5 0例检测出病原细菌 ,葡萄球菌属是主要致病菌 ,对头孢菌素类及第三代喹... 目的 :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 88例门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脓液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88例中有 5 0例检测出病原细菌 ,葡萄球菌属是主要致病菌 ,对头孢菌素类及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高。结论 :临床上治疗门诊皮肤软组织感染经验性用药可首选头孢菌素类及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感染 细胞学 药物敏感分析 药物疗法 治疗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中核因子-κB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安建斌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12,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 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细胞介素-1β/拮抗剂 和抑制剂细胞因子/代谢 炎症/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细胞培养
下载PDF
ROCK抑制剂Y-27632在角膜保存时对角膜缘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瑶 段豪云 +2 位作者 杨玲玲 曲明俐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7-792,共6页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对维持角膜上皮的稳定和角膜组织透明性有重要作用.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促进人胚胎干细胞、角质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减少细胞凋亡.目的 探讨Y-27632对离体兔角膜保存和体外LSCs扩...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对维持角膜上皮的稳定和角膜组织透明性有重要作用.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促进人胚胎干细胞、角质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减少细胞凋亡.目的 探讨Y-27632对离体兔角膜保存和体外LSCs扩增能力的影响. 方法 在细胞培养基MEM中加入质量分数12.5%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10.0%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g/L地塞米松、100 mg/L妥布霉素注射液、9.5 g/L Hepes,使用时添加0.375 mg/L L-谷氨酰胺,制备成角膜活性保存液.将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片分别置于含或不含Y-27632的角膜活性保存液中保存4、7、14d,采用质量分数0.25%锥虫蓝和质量分数0.2%茜素红染色法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采用Giemsa染色法并使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数克隆球数量和LSCs活性,计算LSCs存活率和克隆形成效率. 结果 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角膜片保存7d时,Y-27632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仍保持规则的六边形,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轻微皱缩,少数细胞体积变大.角膜片保存14 d时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可见较多的茜素红斑.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262±75)/mm2,Y-27632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425 ±9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鲜角膜片和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球均较大,其内细胞数较多,而保存7d和14 d时,与Y-27632保存液组比较,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克隆球直径明显缩小.新鲜分离的角膜片和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形成率和角膜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片保存7d和14d时,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活性率分别为(73.00±2.12)%和(56.00±0.71)%,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中期培养液组的(66.00±4.00)%和(49.00±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P=0.018;t=9.798,P=0.000);角膜片保存7d和14 d时,Y-27632保存液组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形成效率分别为(11.05±0.21)%和(3.10±1.97)%,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中的(2.05±1.20)%和(0.4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07,P=0.000;t=3.184,P=0.017).结论角膜保存液中添加Y-27632可明显提高离体角膜保存的效果,同时可维持LSCs的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Y-27632可作为角膜保存液的有效添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拮抗剂& 抑制剂 细胞培养 角膜缘/细胞学 细胞 角膜上皮 细胞生存/药物作用 角膜保存
下载PDF
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先刚 陈业农 刘竹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9-476,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姜黄素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动脉管组织学...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姜黄素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动脉管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TUNEL法检测姜黄素对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SOCS-3/JAK2/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M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姜黄素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RVSP、RVMI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模型对照组肺动脉管增厚、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而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肺动脉管变薄、平滑肌细胞固缩、变形;模型对照组PCNA、Bcl-2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Bax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PC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Bax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模型对照组SOCS-3蛋白减少、而磷酸化JAK2、STAT1、STA13增多,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纽SOCS.3蛋白增多,磷酸化JAK2、RVMISTAT3减少。结论:姜黄素可促进COPD大鼠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平均肺动脉压以及RVMI,这一作用可能与刺激SOCS-3/JAK2/STAT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投药和剂量 姜黄素/药理学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药物疗法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病理生理学 肺动脉/细胞学 平滑 血管/药物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害的保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德峰 刘红 杨耀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S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外渗 皮肤损害 毒副作用 药液外渗 京万红软膏 心理素质 皮肤损伤 生理盐水冲洗 化疗药液 静脉选择
下载PDF
诱导性调节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对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彤心 李光玲 郭旭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6-901,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 背景 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断优化,且其对角膜移植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iTregs的体外诱导和扩增方法,及其在体内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在体外对效应T细胞(Teffs)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C57B L/6小鼠股骨骨髓组织中提取和培养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取BALB/c小鼠脾脏,磁珠分选CD4+ CD25+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将CD4+ CD25-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CD4+CD25-T细胞)、CD3/28抗体珠组(CD4+ CD25-T细胞+抗鼠CD3/28抗体珠)、2.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在不同质量浓度TGF-β1和抗CD3/CD28抗体珠(细胞和抗体珠比例为1:1)条件下诱导iTregs的生成,并使用抗CD3/CD28抗体珠(细胞和抗体珠比例为1:2)、白细胞介素-2(IL-2)和TGF-β1体外扩增iTreg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s各表面因子的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体外扩增iTregs对Teffs的抑制能力.建立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模型(C57BL/6→BALB/c),并将模型分为nTregs注射组、iTregs注射组和PBS组;根据分组经小鼠对侧眼球后静脉丛分别注射0.1 ml nTregs、体外扩增iTregs悬液和PBS,观察注射后3个组小鼠植片情况.结果 阴性对照组、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中CD4+CD25-T细胞表达CD4+ 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91±4)%、(91±3)%和(86±6)%,其中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TGF-β1诱导组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1.18±0.20)%、(8.70±1.80)%和(21.80±3.36)%,其中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D3/28抗体珠组,且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2.5 ng/ml TGF-β1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体外扩增iTregs中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nTregs,PD-1+、Foxp3+和CD25+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nTreg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1:1、1:2、1:4、1:8和1:16Tregs/Teffs比例条件下,iTregs与Teffs混合培养后Teffs的增生能力明显低于nTregs与Teffs混合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Tregs注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4周,永久耐受者占50%,而nTreg组小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3周,永久耐受者占17%,2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可诱导CD4+ CD25-T细胞生成iTregs并高表达Foxp3,体外扩增iTregs较nTregs具有更强的抑制淋巴细胞增生能力,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细胞学 调节性T细胞/药物作用 角膜移植/治疗 免疫耐受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正华 刘维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1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前真菌感染 ,尤其是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在不断增加 ,并且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可选择的药物又很有限 ,这些都增加对新药和新治疗途径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 ,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拓宽抗菌谱 ,获得杀菌活性... 目前真菌感染 ,尤其是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在不断增加 ,并且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可选择的药物又很有限 ,这些都增加对新药和新治疗途径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 ,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拓宽抗菌谱 ,获得杀菌活性并且降低耐药风险。本文综述了这类研究的常用方法和针对各种不同的真菌所能联合应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协同作用 抗真菌药物 皮肤癣菌 酵母菌 丝状真菌 双相真菌 暗色真菌
下载PDF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冼伟 蒋卫平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1803-1806,共4页
关键词 药物释放系统 骨科领域 感染性疾病 治疗作用 局部 皮肤软组织损伤 开放性骨折 system 高分子材料 临床常见
下载PDF
皮肤科易致肝损伤药物及其所致肝损伤的中西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云芸 杨雪源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6期622-624,共3页
肝损伤是皮肤科治疗中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引起这种肝损伤的皮肤科药物主要有免疫抑制剂及其他一些中药。除了抗肝损伤西药治疗外,某些中药如甘草、五味子、水飞蓟、丹参、连翘等也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两者合用则起到全面综合的... 肝损伤是皮肤科治疗中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引起这种肝损伤的皮肤科药物主要有免疫抑制剂及其他一些中药。除了抗肝损伤西药治疗外,某些中药如甘草、五味子、水飞蓟、丹参、连翘等也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两者合用则起到全面综合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肝损伤 药物性肝病 五味子/治疗应用 水飞蓟/治疗应用 免疫抑制剂/副作用 抗生素/副作用 黄药子/副作用 淫羊藿/副作用
下载PDF
外用药物对防治肌肉酸痛的临床和药理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政 郭建蓝 郭有莘 《体育科研》 1988年第11期29-32,1,共5页
肌肉酸痛在医学上作为一种临床症状,每个人都发生过,特别是运动员在进行不习惯的肌肉运动或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后均会经常发生。文献证明,肌肉酸痛会降低肌肉作用功能力,使运动者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欲望下降,从而使大运动量训练受到不同程... 肌肉酸痛在医学上作为一种临床症状,每个人都发生过,特别是运动员在进行不习惯的肌肉运动或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后均会经常发生。文献证明,肌肉酸痛会降低肌肉作用功能力,使运动者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欲望下降,从而使大运动量训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肌肉酸痛是教练员、运动员、医生和研究人员很关心的问题。有关肌肉酸痛产生的机理问题,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各种学科,利甩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研宄,取得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作用 外用药物 肌肉内 力和运动 大运动量训练 作用功能 致痛物质 左手臂 组织水肿 皮肤刺激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探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马改大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1347-1348,共2页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低毒高效杀菌类药物,临床用药效果好,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消化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性传播类疾病等,有效杀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药物半衰期长...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低毒高效杀菌类药物,临床用药效果好,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消化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性传播类疾病等,有效杀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药物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泛,且与其他抗菌药物无明显交叉耐药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应用 药理作用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 皮肤软组织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