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聪秀 郑跃 +4 位作者 万苗坚 易金铃 李美荣 尹颂超 赖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171名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以及ITA分级的关系。方法:以美国进口的Solar 601-300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于2010年1月-2015年7月,测定171名在广州居住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171名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以及ITA分级的关系。方法:以美国进口的Solar 601-300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于2010年1月-2015年7月,测定171名在广州居住5年以上的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PPD值,结果在照射后2~3h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同时评定。结果:171名受试者的MPPD均值为(9.13±2.03)J/cm^2,男性MPPD均值为(10.32±2.64)J/cm^2,女性MPPD均值为(8.92±1.83)J/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18~29岁年龄组的MPPD值为(9.22±2.22)J/cm^2,30~50年龄组的MPPD值为(9.27±2.11)J/cm^2,50岁以上年龄组为(8.92±1.82)J/cm^2,各年龄组之间MPPD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的(P=0.55);Ⅲ型光生物学皮肤MPPD值(9.15±1.89)J/cm^2,与Ⅳ型皮肤(9.12±2.17)J/cm^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3);个体类型角(ITA)分级各组的MPPD值分别为:2级组(8.61±1.47)J/cm^2,3级组(9.13±1.97)J/cm^2,4级组(9.50±2.51)J/cm^2,各组之间MPPD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结论:广州本地居民长波紫外线MPPD值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正常人MPPD值差异不大,表明中国黄色人种对长波紫外线的敏感程度差别不大;同时发现其仅与性别相关,与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及肤色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持续黑化量 长波紫外线 性别 皮肤光生物学分型 个体类型角
下载PDF
健康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的测定
2
作者 叶聪秀 易金铃 +3 位作者 万苗坚 李美荣 尹颂超 赖维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人长波紫外线(UVA)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季节、个体类型角(ITA)分级以及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以Solar 601-300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316例健康人...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人长波紫外线(UVA)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季节、个体类型角(ITA)分级以及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以Solar 601-300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316例健康人背部正常皮肤的MPPD值,结果在照射后2~3 h由2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同时评定.结果 316例健康人的MPPD为(9.61±2.57)J/cm2,男性MPPD为(11.09±2.82)J/cm2,女性MPPD为(9.01±2.20)J/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测定的MPP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季(10.66±2.71)J/cm2最高,明显高于春季(9.37±2.39)J/cm2、夏季(9.53±2.66)J/cm2和秋季(8.98±2.25) J/cm2;ITA分级各级M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A 3级(10.72±2.84)J/cm2明显高于1级(8.50±1.45) J/cm2和2级(9.12±2.31) J/cm2,但是与4级(11.87±2.73) J/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在广州地区生活10年以上的MPPD(8.97±1.88) J/cm2,显著低于≤1年和2~4年(P<0.01),但是和5~10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结论 广州地区健康人UVA的MPPD值与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无相关性,但是与性别、季节、ITA分级和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持续性黑化量 长波紫外线 皮肤光生物学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