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利什曼病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文涛 岑蕊言 +5 位作者 王利群 杨伟江 邓雨萌 肖田桢 何咏磬 雷霞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皮肤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全世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流行于非洲、中西部和拉丁美洲等地,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便利,许多非流行区域也出现了患者.现有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稳定性、耐药性、高成本、长期... 皮肤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全世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流行于非洲、中西部和拉丁美洲等地,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便利,许多非流行区域也出现了患者.现有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稳定性、耐药性、高成本、长期治疗和应用困难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研究发现光动力疗法对皮肤利什曼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解决了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的难题.该文拟对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利什曼病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光动力疗法 抗寄生虫 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两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玥涛 张敏 +3 位作者 高春花 石锋 管立人 汪俊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液置NNN培养基培养,查找原虫。取含利什曼原虫的培养液,离心收集原虫,用2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K13A-K13B分别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和动基体DNA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结果病例1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皮损处组织液经NNN培养基培养10 d后查见前鞭毛体;病例2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皮损处组织液培养8 d后查见前鞭毛体。引物ITS1-ITS2从分离于2例患者的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约33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引物K13A-K13B均扩增出约12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96%。4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831924~JF831927。结论两例皮肤病患者均确诊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均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 硕大利什曼原虫 分子生物学 虫种鉴定
下载PDF
从委内瑞拉输入的美州皮肤利什曼病一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玥涛 管立人 +1 位作者 瞿靖琦 包意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 治疗 例报告
下载PDF
液氮冷冻治疗皮肤利什曼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管立人 任灏远 +4 位作者 杨元清 邓琳琪 左新平 许永湘 阿不里克木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任灏远等曾用液氮冷冻法治疗皮肤利什曼病(CL),据云有良好疗效[1]。1992—1993年,我们用该法对克拉玛依小拐农场的10例CL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如下。有2个以上皮肤损害的病例作为治疗对象,取1个皮损作涂片或组织... 任灏远等曾用液氮冷冻法治疗皮肤利什曼病(CL),据云有良好疗效[1]。1992—1993年,我们用该法对克拉玛依小拐农场的10例CL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如下。有2个以上皮肤损害的病例作为治疗对象,取1个皮损作涂片或组织切片以确定诊断,其余的均用液氮冷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疗法 液氮冷冻 治疗 皮肤利什曼病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RNA基因及kDNA的PCR-SSCP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学礼 胡孝素 +1 位作者 陈建平 章涛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皮肤利什曼病(CL)病人(P17)的病原体SSUrRNA基因及kDNA进行分析。将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病变组织及有关利什曼原虫种株,L.infantum,L.tropica...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皮肤利什曼病(CL)病人(P17)的病原体SSUrRNA基因及kDNA进行分析。将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病变组织及有关利什曼原虫种株,L.infantum,L.tropica,L.donovaniXinjiang“771”株,分别抽提各标本的基因组DNA和kDNA后,再用相应的引物,R222和R333PCR扩增SSUrRNA基因(397bp片段)和13A、13B扩增kDNA微环(120bp片段)。PCR扩增的SSUrRNA基因(397bp片段)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后,CLP17病原体的ssDNA的迁移率与L.tropica者接近,而与L.infantum者亦相差较小。PCR扩增的CLP17病原体和L.infantum的kDNA微环(120bp)片段,经SSCP分析,CLP17病原体的Mc1和Mc2分别为0.8259、0.7222,L.infantum的MF1和MF2分别为0.9074、0.7962。MC与MF相比,二者相差较小;CLP17病原体和L.tropica的kDNA微环(120bp片段),经SSCP分析,CLP17病原体的MC1和MC2分别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PCR-SSCP SSU RRNA基因 kDNA
下载PDF
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DNA多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章涛 胡孝素 +2 位作者 敬保迁 戴保民 郑学礼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79-283,共5页
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CLP)种株鉴定尚有分歧。本研究用一对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R222和R333,直接从皮肤利什曼病病人皮肤病变组织、热带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tropica)和婴儿利什曼原虫(L.... 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CLP)种株鉴定尚有分歧。本研究用一对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R222和R333,直接从皮肤利什曼病病人皮肤病变组织、热带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tropica)和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SSUrDNA特异片段,克隆到pGEM○R-TEasyVector上,并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CLP、L.infantum和L.tropicaSSUrDNA序列皆为391bp长,L.tropica与CLP的序列之间387个碱基相同,存在4个点突变;L.infantum与CLP的序列之间383个碱基相同,存在7个点突变和2个移码突变;L.tropica与L.infantum的序列之间387个碱基相同,存在3个点突变和2个移码突变。表明扩增的CLP、L.infantum和L.tropicaSSUrD-NA多变区序列高度同源,但仍存在少数点突变,或插入/缺失;该SSUrDNA序列变异可反应种间差异;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与L.tropica较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原体 PCR R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rRN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学礼 胡孝素 +2 位作者 杨文天 章涛 敬保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分析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rRNA基因序列 ,为该病原体种株鉴定分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利什曼原虫特异引物R2 2 2及R333,PCR扩增SSUrRNA基因多变区的片段 ,克隆于T Easyvector,并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 ,用... [目的 ]分析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rRNA基因序列 ,为该病原体种株鉴定分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利什曼原虫特异引物R2 2 2及R333,PCR扩增SSUrRNA基因多变区的片段 ,克隆于T Easyvector,并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 ,用DNASIS软件和GenBank微机联网检索分析所测XJCLP、L infantum及L tropicaSSUrRNA基因序列。[结果 ]XJCLP、L infantum及L tropicaSSUrRNA基因插入片段长度均为 394bp。XJCLP与L tropicaSSUrRNA基因 394bp序列存在 3个点突变 ,两者有 391个碱基相同 ,相似性为 99 2 %。XJCLP与L infantumSSUrRNA基因序列存在 3个点突变及 1个移码突变 ,两者有 390个碱基相同 ,类似性为99 0 %。L infantum与L tropica的SSUrRNA基因序列存在 1个移码突变 ,相似性为 99 7%。XJCLP、L infantum及L tropicaSSUrRNA基因序列一级结构与RNA二级结构均不同。经用GenBank检索本次所测XJCLP、L infantum及L tropicaSSUrRNA基因序列 ,该GenBank内尚无同类 394bp的SSUrRNA基因序列。[结论 ]XJCLP、L infantum及L tropica的SSUrRNA基因 394bp序列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SSRrRNA基因 克隆 序列 原体
下载PDF
广东省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1例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慧敏 刘广仁 +4 位作者 李正康 刘素玲 张鑫强 周静芳 侯铁英 《循证医学》 201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现病史:男性,19岁,出生地为也门,居住地较偏僻,自述蚊虫多,2017年6月双侧肘部伸侧出现两处红色丘疹,无痛痒不适,叮咬史不详。2017年8月底来华,就读于暨南大学,皮疹未见好转,到外院就诊,给予药膏外用(药名不详),后皮疹上覆痂皮,但未见扩... 现病史:男性,19岁,出生地为也门,居住地较偏僻,自述蚊虫多,2017年6月双侧肘部伸侧出现两处红色丘疹,无痛痒不适,叮咬史不详。2017年8月底来华,就读于暨南大学,皮疹未见好转,到外院就诊,给予药膏外用(药名不详),后皮疹上覆痂皮,但未见扩展。约11月份开始双侧肘部皮疹开始增大,并有溃疡形成,边缘整齐,周边可见大片黄痂,以左侧皮疹为重,12月初左上肢以肘关节为中心出现红肿并伴有疼痛感,这期间多次来我院就诊,先后给予“米诺环素”、“羟氯喹”等口服,未见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例报道
下载PDF
皮肤利什曼病并发JK棒状杆菌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晨琛 方凯 刘跃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5-376,共2页
报告1例并发Corynebacterium jeikeium(JK)棒状杆菌感染的皮肤利什曼病病例。患者男,49岁。双前臂红色丘疹、结节、渗液、溃疡、结痂伴疼痛7个月余。患者发病前于阿富汗工作,有白蛉叮咬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前臂... 报告1例并发Corynebacterium jeikeium(JK)棒状杆菌感染的皮肤利什曼病病例。患者男,49岁。双前臂红色丘疹、结节、渗液、溃疡、结痂伴疼痛7个月余。患者发病前于阿富汗工作,有白蛉叮咬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前臂肿胀明显,可见散在分布、蚕豆至乒乓球大、红色至暗紫红色斑块、结节,质中,活动可,略浸润,表面可见黄色渗液、结痂,部分皮疹中央可见浅溃疡,溃疡基底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触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皮损组织细菌培养可见JK棒状杆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缺损并有溃疡、不规则增生,真皮内可见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内及周围可见很多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小体。诊断:皮肤利什曼病;皮肤JK棒状杆菌感染。治疗予头孢呋辛及葡萄糖酸锑钠治疗,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JK棒状杆菌
下载PDF
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DNA多变区PCR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涛 胡孝素 +3 位作者 敬保迁 郑学礼 马莹 李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鉴定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方法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R222和R333,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病变组织、婴儿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特异SSUrDNA多变区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R-... 目的鉴定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方法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R222和R333,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病变组织、婴儿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特异SSUrDNA多变区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R-TEasyVector上,并筛选和鉴定出重组质粒。结果以EcoRⅠ酶切、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证实获得的重组质粒包含SSUrDNA多变区片段。结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婴儿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SSUrDNA多变区片段重组质粒的获得,为进一步序列分析比较提供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SSU RDNA 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克隆
下载PDF
鼻部皮肤利什曼病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健 叶燕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 鼻前庭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6 位作者 沈炳贵 柴君杰 任灏远 许永湘 左新平 吴嘉彤 邓琳淇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B/c小鼠皮下接种原虫后,既不发生皮肤损害,也不引起内脏感染。猴的皮下注射该原虫后,仅产生含虫的皮肤损害而不引起内脏感染。皮肤利什曼病人的皮损组织置NNN培养基内培养时,在培养基内难以查获前鞭毛体,用上述感染鼠的脾组织置该培养基内培养,可以使前鞭体生长繁殖。无鞭毛体的超微结构显示,膜下微管数为74±7,周长为8.86±1.25μm,原虫的大小指数为6.61±1.56。通过本文结果及文献复习,作者指出:中国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是由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和表型呈多态性的不同品系组成的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原生物学 婴儿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传播媒介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1 位作者 左新平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38-41,共4页
1994年的研究表明,在克拉玛依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和从硕大白岭吴氏亚种消化道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经DNA基因型的分析,证实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本文报道,在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数最颇... 1994年的研究表明,在克拉玛依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和从硕大白岭吴氏亚种消化道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经DNA基因型的分析,证实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本文报道,在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数最颇大,亲人性强,在野外和居民点内该蛉的前鞭毛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9%(58/985)和2.9%(13/449),前鞭毛体在该蛉的消化道内能大量繁殖并可移行至咽及喙部;而在非流行区,该蛉的数量很少或无,也未查见前鞭毛体的感染。综合以往和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确认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为克拉玛依山婴儿利什曼原虫所致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利什曼 利什曼原虫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立人 瞿靖琦 +4 位作者 杨元清 许永湘 任灏远 左新平 王革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6期17-18,共2页
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病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皮肤利什曼病(CL)进行研究,首次证实当地有CL流行,1992~1994年的患病率在1.0%~1.6%之间;由非流行区移居当地不足2年的人群,其患病率远较移居当地... 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病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皮肤利什曼病(CL)进行研究,首次证实当地有CL流行,1992~1994年的患病率在1.0%~1.6%之间;由非流行区移居当地不足2年的人群,其患病率远较移居当地2年以上和当地出生的人群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克拉玛依 新疆 研究
下载PDF
用PCR扩增及Southern印迹杂交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kDNA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建平 胡孝素 杨文天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本研究自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内抽取微量的利什曼原虫kDNA,采用引物13A、13B进行PCR扩增,获120hP扩增产物(CL-PCR-AP),并转移到尼龙膜上,分别与地高辛(Digo... 本研究自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内抽取微量的利什曼原虫kDNA,采用引物13A、13B进行PCR扩增,获120hP扩增产物(CL-PCR-AP),并转移到尼龙膜上,分别与地高辛(Digoxigenin-11-dUTP)标记的L.tropica、L.infantum、L.gerbilli、L.majorkDNA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可见病变组织内kDNAPCR-AP仅与L.tropicakDNA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带,提示该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kDNA与L.tropica有较强的同源性。为进一步分析该病原体与L.infantum和L.donovani新疆各分离株的同源关系,我们采用杜氏利什曼原虫(L.d)种特异引物Ⅰ和Ⅱ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PCR扩增,未见扩增产物。用地高辛标记的CL-PCR-AP探针对L.donovani新疆各分离株进行打点杂交,结果显示该地区CL病原体与L.donovani新疆分离株以及其它利什曼原虫呈阴性反应。以上结果证实L.tropicakDNA与克拉玛依地区CL患者的CL-PCR-AP之间的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性 皮肤利什曼病 印迹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Dot-ELISA诊断新疆地区皮肤利什曼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瞿靖琦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6年第4期149-151,共3页
应用双抗体夹心Dot-ELISA法诊断新疆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循环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获得较好的结果。实验证明,经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原虫确诊的30例患者,25例为阳性反应(83.3%)。同时对麻风病、结核病以及疟疾患... 应用双抗体夹心Dot-ELISA法诊断新疆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循环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获得较好的结果。实验证明,经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原虫确诊的30例患者,25例为阳性反应(83.3%)。同时对麻风病、结核病以及疟疾患者进行交叉试验,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DOT-ELISA 诊断 双抗夹心法
下载PDF
皮肤利什曼病
17
作者 马坚池 刘应辉 席丽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1-162,161,共2页
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 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 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 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曼小体,未予治疗。因来我国做外贸生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自起病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新疆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DNA 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分析
18
作者 陈建平 胡孝素 +2 位作者 任灏远 李凡 罗莉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我们采用引物R200和R300,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内抽提的微量利什曼原虫SSUrDNA,以及有关利什县原虫种株的SSUr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分别采用限制住内切酶Rsal和Hhal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分... 我们采用引物R200和R300,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内抽提的微量利什曼原虫SSUrDNA,以及有关利什县原虫种株的SSUr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分别采用限制住内切酶Rsal和Hhal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显示:采用RsaⅠ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克拉玛依地区2例CL患者皮肤病变组织标本的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其电泳图形与L.tropica完全相同。显示克拉玛依地区CL病原体SSUrDNA的PCR扩增产物与L.tropica存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SSU RDNA PCR 限制性酶切分析
下载PDF
由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
19
作者 管立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83-85,共3页
由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管立人1综述杨静姝1审校危害人类健康的内脏和皮肤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VL和CutaneousLeishmaniasisCL)至今仍在新、旧大陆的... 由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管立人1综述杨静姝1审校危害人类健康的内脏和皮肤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VL和CutaneousLeishmaniasisCL)至今仍在新、旧大陆的88个国家内呈流行或散发〔1〕。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皮肤利什曼病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原虫及其与皮肤利什曼病的关系
20
作者 管立人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5年第2期46-49,共4页
应用多学科的手段,包括形态度量、对宿主的致病性和病理、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检测、DNA杂交、酶电泳分析等,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同层次,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进行了研究;首次证实了我国新疆境内的大... 应用多学科的手段,包括形态度量、对宿主的致病性和病理、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检测、DNA杂交、酶电泳分析等,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同层次,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进行了研究;首次证实了我国新疆境内的大沙鼠耳组织有都兰利什曼原虫的寄生。用生态学、寄生虫与昆虫宿主的相容性等方法,确定了都兰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为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并从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体内查见了婴儿利什曼原虫。本文初步讨论了两种利什曼原虫与当地皮肤利什曼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生物媒介 皮肤利什曼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