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α影响淋巴细胞迁移至小鼠皮肤区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马道伟 王峰 孙晋浩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体内观察IFN α对淋巴细胞迁移至小鼠皮肤区的影响。方法 以近交系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 ,皮内注射IFN α ,对照组皮内注射生理盐水 (NS) ,同时尾静脉输注3H -UR标记的淋巴细胞 ,然后于不同时间切取注射区皮块 ,制样后行乳化计... 目的 体内观察IFN α对淋巴细胞迁移至小鼠皮肤区的影响。方法 以近交系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 ,皮内注射IFN α ,对照组皮内注射生理盐水 (NS) ,同时尾静脉输注3H -UR标记的淋巴细胞 ,然后于不同时间切取注射区皮块 ,制样后行乳化计数测量。测量值经计算后转化成细胞浓度因子(CCF) ,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的IFN α注射区CCF值均高于对照组 ;注射IFN α后不同时间检测显示 ,6h时CCF值最大 ,至 2 4h时逐渐减小。结论 IFN α可以体内诱导淋巴细胞迁移至皮肤区 ,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 ,在 6h时作用最强 ,以后至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Α 淋巴细胞 小鼠 皮肤区 实验 细胞迁移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皮肤牵涉区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章云海 张励才 曾因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 制作家兔胃伤害性刺激模型 ,找出其皮肤牵涉区。方法 实验组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思蓝 ,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 ,观察皮肤渗漏斑 ;胃粘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兔胃的皮肤渗漏斑较集中地出现在双侧肩及肩胛骨之间C8~T4水平 ,胃粘... 目的 制作家兔胃伤害性刺激模型 ,找出其皮肤牵涉区。方法 实验组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思蓝 ,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 ,观察皮肤渗漏斑 ;胃粘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兔胃的皮肤渗漏斑较集中地出现在双侧肩及肩胛骨之间C8~T4水平 ,胃粘膜有破坏 ,粘膜下有大片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胃伤害性刺激 皮肤牵涉 研究 甲醛
下载PDF
皮肤建成区效应对早期乳腺癌全乳照射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傅玉川 王世超 +2 位作者 谢莉 杨玉琼 李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显著提高全乳放射治疗时乳房内的剂量分布,但全乳放疗中靶体积的确定和勾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正向调强方式下全乳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显著提高全乳放射治疗时乳房内的剂量分布,但全乳放疗中靶体积的确定和勾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正向调强方式下全乳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析,定量研究皮肤建成区效应对早期乳腺癌全乳放射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方法:22例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需要做全乳放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靶区均由一名有经验的放疗医师勾画,靶区的前界直接沿皮肤的轮廓勾画,后界沿胸壁的轮廓勾画,勾画的区域为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然后在前界和后界分别收缩0.5cm,形成另一个靶区CTV1。选择最佳角度的两个相对的切线野,用正向调强方式制定治疗计划,保证重要器官肺和心脏所接受的剂量体积比、每一层面的剂量分布都满足临床放疗要求。结果:CTV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9.6±3.2)%,明显低于CTV1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96.5±2.0)%,(P<0.001);CTV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D99-01为(14.0±2.4)Gy,明显高于CTV1的D99-01(7.3±1.6)Gy,(P<0.001)。结论:皮肤建成区效应是早期乳腺癌全乳放疗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定量认识建成区效应对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是有效实现乳腺癌全乳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开展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调强治疗方式下,应该以扣除表面和建成区域的临床靶区体积来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全乳放疗 皮肤建成 计划评估 勾画
下载PDF
球拍状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 被引量:4
4
作者 陶志平 邵哲人 +2 位作者 程健 钟冠鸿 许凤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75-276,共2页
目的 :将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改良设计成球拍状皮瓣 ,用以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方法 :对 1 4例足跟区皮肤缺损患者行患足小腿部带神经血管蒂的球拍状皮瓣修复。结果 :1 4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 ,经 8~ 2 0个月随访 ,移植... 目的 :将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改良设计成球拍状皮瓣 ,用以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方法 :对 1 4例足跟区皮肤缺损患者行患足小腿部带神经血管蒂的球拍状皮瓣修复。结果 :1 4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 ,经 8~ 2 0个月随访 ,移植皮瓣生长良好 ,行走正常 ,没有发生破损。结论 :带神经血管蒂的球拍状皮瓣容易操作 ,适用于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皮肤缺损 球拍状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虹 郭华 +1 位作者 农琳 李挺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PCMZL和1例皮肤淋巴组织增生(CLP)病例进行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PCRIgH基因重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示2例PCMZL的小淋巴细胞CD20和C...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PCMZL和1例皮肤淋巴组织增生(CLP)病例进行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PCRIgH基因重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示2例PCMZL的小淋巴细胞CD20和CD79α(),bcl-2、BOB.1和Oct-2(),MUM-1(+),CD5、CD10、bcl-6和CD23(-);浆细胞CD138、MUM-1(),限制性表达轻链kappa。1例CLP的小淋巴细胞CD20、CD3和bcl-2(),MUM1(+);浆细胞同时表达κ及λ。IgH扩增2例PCMZL呈单克隆性,1例CLP显示多克隆性。结论PCMZL属MALT-L家族,形态学上肿瘤细胞由异源性小淋巴细胞组成,免疫学上显示后生发中心标记。浆细胞轻链限制性和B细胞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对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原发性皮肤边缘B细胞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下载PDF
皖西白鹅羽区皮肤组织结构的研究及其绒被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珏 金光明 +6 位作者 朱茂英 王永荣 吴正祖 陈广德 赵以玉 甘寅光 李绍全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9-160,共2页
本试验针对皖西白鹅绒皮制裘生产中的问题,观察研究了120、150、200、240、360、540六个日龄组计48只皖西白鹅绒皮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各日龄组皮肤结构差异不甚明显。其真皮内羽肌发达,羽囊粗大,脂肪组织含... 本试验针对皖西白鹅绒皮制裘生产中的问题,观察研究了120、150、200、240、360、540六个日龄组计48只皖西白鹅绒皮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各日龄组皮肤结构差异不甚明显。其真皮内羽肌发达,羽囊粗大,脂肪组织含量多,纤维层薄,纤维成分少,排列疏松。240日龄以后纤维层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白鹅 皮肤 组织结构 绒被分析
下载PDF
髂腹股沟神经皮肤分布区的临诊观察及神经痛诊治的解剖学基础(系列报道之十一) 被引量:7
7
作者 金绍岐 许凤琴 余少芝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介绍髂腹股沟神经在大阴唇皮肤分布区的临诊观察及神经痛的诊断与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髂腹股沟神经痛或股后皮神经痛累及其会阴支的女性患者共28人计31侧,细查计刺痛觉的变化以确定诊断及两神经分布区的范围 ... 目的 介绍髂腹股沟神经在大阴唇皮肤分布区的临诊观察及神经痛的诊断与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髂腹股沟神经痛或股后皮神经痛累及其会阴支的女性患者共28人计31侧,细查计刺痛觉的变化以确定诊断及两神经分布区的范围 采取强的松龙25mg+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5~10ml注射最大可能致病部位 结果 注射后数分钟检查麻醉范围。证实分布区及诊断无误,21人23侧髂腹股沟神经痛患音,除2例未接受治疗以外,皆经1次注射后疼痛短时间内完全消失,绝大多数1周后痊愈,极少数经第2次注射后痊愈,个别失访 结论 女性31侧髂腹股沟神经在大阴唇的分布区可确定为前2/3者25例(80.65%),前1/2者4例(12.9%),前1/3者2例(6.45%),一般教科书无细载 对神经痛的治疗,采取局部注射强的松龙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神经痛 诊断 治疗 局部注射 大阴唇皮肤分布 强的松龙混悬液
下载PDF
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受区皮肤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易运连 饶汉珍 谢红付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7-509,共3页
为了进一步改进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采用负压吸疱法与电离子去皮法进行自体表皮移植。结果表明受区白斑皮肤采用电离子去除表皮法治疗效果更加满意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关键词 白癜风 自体表皮移植术 皮肤 负压吸疱 电离子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跟踝区皮肤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晨霖 丛海波 +1 位作者 吴红军 隋海明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吻合手术 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跟踝皮肤缺损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缺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宏键 刘伟 +1 位作者 雷云坤 王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Z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22例下肢跟腱区皮肤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22例患者中,跟腱闭合断裂手术后皮肤坏死6例,跟腱开放性损伤8例,跟部外伤4例,...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22例下肢跟腱区皮肤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22例患者中,跟腱闭合断裂手术后皮肤坏死6例,跟腱开放性损伤8例,跟部外伤4例,慢性溃疡创面4例。结果:22例中20例生长良好,2例皮瓣末端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跟腱区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皮肤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小隐静脉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伟龙 窦侠 +1 位作者 叶庭路 于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患者男,26岁。右大腿伸侧、左肩部及左前臂各一红色或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大小不等,界限清楚,表面可见米粒大丘疹,无鳞屑、破溃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可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或结节状浸...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患者男,26岁。右大腿伸侧、左肩部及左前臂各一红色或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大小不等,界限清楚,表面可见米粒大丘疹,无鳞屑、破溃及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可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或结节状浸润,少量累及表皮,浸润细胞中大量小至中等大小的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胞质透亮,可见轻度核异形;表皮下、浸润细胞周围偶见浆细胞。免疫组化:可见大量反应性的CD3+T细胞,其周围环绕的小淋巴细胞CD20、CD79a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均(+);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40%+);浆细胞限制性表达轻链-λ,不表达轻链-κ;散在肿瘤细胞CD30、CD21、CD10、Bcl-6及D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均(+)。诊断:PCMZL。治疗:予手术切除右大腿伸侧及左肩部皮损,术后随访至今,皮损未复发及未见新发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皮肤边缘B细胞淋巴瘤 皮肤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致肝区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明 罗莎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286-1287,共2页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皮肤损伤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与皮肤假性淋巴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关虎 徐天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边缘淋巴瘤 皮肤假性淋巴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降温贴在颅脑手术后术区周围皮肤消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栾颖 邹兰华 刘伟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1期118-118,共1页
目的观察降温贴在颅脑术后患者术区周围皮肤肿胀时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42例应用降温贴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应用降温贴后患者术区周围皮肤肿胀明显减轻。结论降温贴可缓解颅脑术后患者术区周围皮肤肿胀,使患者... 目的观察降温贴在颅脑术后患者术区周围皮肤肿胀时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42例应用降温贴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应用降温贴后患者术区周围皮肤肿胀明显减轻。结论降温贴可缓解颅脑术后患者术区周围皮肤肿胀,使患者更舒适,减轻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贴 颅脑术 周围皮肤肿胀 皮肤消肿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系的影响
15
作者 丰艳 吴景兰 王一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72-77,144,共7页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和“足三里”穴区皮肤内P物质(SP)免疫反应性(IR)及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性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实验结果为:电针后大鼠痛阈明显提高;穴位...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和“足三里”穴区皮肤内P物质(SP)免疫反应性(IR)及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性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实验结果为:电针后大鼠痛阈明显提高;穴位区皮肤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脱粒率增加,胃幽门部粘膜肥大细胞(MMC)数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电针组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细胞的SP-IR及5-HT-IR均减弱,而胃幽门部的生长抑素(SOM)免疫反应性则增强,穴区皮肤CTMC内SOM-IR阴性,皮肤标本上见SP阳性神经纤维的SP-IR减弱:统计学分析表明镇痛针效与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关系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穴可使大鼠痛阈升高:并可使针刺局部及远隔部位胃幽门部APUD细胞SP-IR及5-HT-IR减弱,显示电针对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细胞的影响具有细胞免疫反者性呈正相关减弱的一致的动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皮肤 胃幽门部 APUD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文明 汪宇 +4 位作者 张伟 刘志 申小平 李世军 陆洪光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73-975,共3页
原发性4皮肤淋巴瘤多数为T细胞性,而B细胞淋巴瘤少见,而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在B细胞淋巴瘤中相对常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为皮肤科疾病的难... 原发性4皮肤淋巴瘤多数为T细胞性,而B细胞淋巴瘤少见,而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在B细胞淋巴瘤中相对常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为皮肤科疾病的难点之一,本文报告1例该病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原发性边缘B细胞淋巴瘤 临床表现 病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泽琳 颜潇潇 +6 位作者 陈声利 卢宪梅 刘永霞 周桂芝 郭璇 王广进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为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低度恶性淋巴瘤,国内关于该病的临床病例报道较少,该病临床上难与其他皮肤B细胞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相鉴别。现报道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对该...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为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低度恶性淋巴瘤,国内关于该病的临床病例报道较少,该病临床上难与其他皮肤B细胞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相鉴别。现报道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对该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边缘B细胞 淋巴瘤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生理状态下及砭贴、毫针疗法干预下的心包经相关穴区皮肤温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登辉 侯中伟 +3 位作者 李晓雅 吴春花 王梦杰 闫颖洁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7期81-85,100,共6页
目的:应用Image IR8855型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状态左右手心包经穴区自身温度差异和疗法干预右手内关穴后双侧穴区温度变化,分析经络生理状态和不同疗法干预下的经络效应,为经络理论探索和疗法效应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招... 目的:应用Image IR8855型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状态左右手心包经穴区自身温度差异和疗法干预右手内关穴后双侧穴区温度变化,分析经络生理状态和不同疗法干预下的经络效应,为经络理论探索和疗法效应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招募45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砭贴组、毫针组,标记双手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郄门上1寸的同经非穴及其尺侧旁开1 cm的非经非穴点,并采集和分析标记穴区皮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生理状态下不做任何干预的心包经左手相关穴区皮肤温度均高于右手对应穴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前后比较:左手大陵、内关、间使、郄门、非经非穴温度均高于观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和不做手法、刺激量较小有关。砭贴组左右手大陵温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针组右手大陵和左手大陵、内关、非经非穴温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对空白对照组而言右侧温度有所上升,而左侧上升不明显。结论:人体生理状态下存在左右侧皮肤温度差异现象和人体的气血运行规律有一定相关性,经穴左侧温度高于右侧的规律可能和中医“左升右降”理论有关;长时间固定姿势下的左右温度变化趋势的相对平衡性会改变,以左升太过为主要表现;不加手法刺激下,侵入性的毫针疗法和非侵入性的砭贴疗法均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经气和以右治左的作用来调节左右温度以保持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砭贴疗法 毫针疗法 心包经 内关 皮肤温度
下载PDF
眉区皮肤切除在女性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矫正中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峰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治疗中,经眉区皮肤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上睑皮肤松弛患者64例,将其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行眉上缘切口处理,第二类行眉下缘切口处理,第三类行切眉术处理,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第一... 目的探讨女性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治疗中,经眉区皮肤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上睑皮肤松弛患者64例,将其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行眉上缘切口处理,第二类行眉下缘切口处理,第三类行切眉术处理,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第一类患者满意度为93.33%,第二类患者满意度为100.00%,第三类患者满意度为100.00%,总满意率为96.88%。2例不满意的患者,经Ⅱ期手术继续矫正后,基本满意。结论通过对中老年女性上睑松弛矫正处理时,根据不同类型患者行不同眉区皮肤切除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矫正 皮肤切除 满意度
下载PDF
吸脂术后术区皮肤回缩程度的研究
20
作者 张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6-16,共1页
作者选择了408个病人,共500个部位,通过吸脂术前、术后皮肤松弛情况的对比来研究治疗部位对皮肤恢复的影响。随访分为现期和远期,前者为术后2~3天,后者为术后两个月。体部(包括躯干和四肢)有94.6%个部位,术后立即恢复到术前皮肤的紧... 作者选择了408个病人,共500个部位,通过吸脂术前、术后皮肤松弛情况的对比来研究治疗部位对皮肤恢复的影响。随访分为现期和远期,前者为术后2~3天,后者为术后两个月。体部(包括躯干和四肢)有94.6%个部位,术后立即恢复到术前皮肤的紧张程度,远期比例为87.9%,这是因为皮肤的松弛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出现。从术后到皮肤状态稳定的时间间隔随年龄及吸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颈部,吸脂术可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脂术 皮肤 皮肤松弛 时间间隔 除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