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发于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皮肤松弛症
1
作者 Mahajan V.K. Sharma N.L. +1 位作者 Garg G. 朱国兴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61-62,共2页
A female child, a product of a nonconsanguineous parentage and normal pregnancy, was seen first at the age of 4 years. She had suffered from recurrent episodes of multiple, erythematous, confluent plaques and a few bu... A female child, a product of a nonconsanguineous parentage and normal pregnancy, was seen first at the age of 4 years. She had suffered from recurrent episodes of multiple, erythematous, confluent plaques and a few bullous lesions all over the body since infancy. The child was irritable but had no history of flushing, dyspnea, wheezing, or frequent diarrhea. Darier’s sign was strongly positive and systemic examination did not reveal any abnormality. Routin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were normal and a skin biopsy specimen revealed an unremarkable epidermis and dense proliferation of round to spindle-shaped mast cells which stained positive for metachromatic granules (Fig. 1). With the diagnosis of urticaria pigmentosa, she was managed with antihistaminic drugs and the parents were advised to handle the child gently. She did not report for further follow-up. Recently, the child, now 8 years of age, was brought again with finely wrinkled, lax, and redundant skin, especially of the face, giving her a senile appearance (Fig. 2). Systemic examination did not show any abnormality. History revealed that the child had been asymptomatic during the last 4 years even without treatment, but developed slowly progressive lax and pendulous skin. A repeat biopsy from the lax facial skin revealed sparse and fragmented elastic fibres, normal collagen, and a perivascular and intradermal cellular infiltrate composed of metachromatic mast cells. Her serum α1-antitrypsin levels were 190.0 mg/dL (normal, 93-224 mg/dL) and a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showed no abnormality. Treatment with antihistaminic drugs was started again and she was advised to have a cosmetic facial uplift at a later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松弛症 肥大细胞增生 皮肤 色素性荨麻疹 融合性斑块 弹性纤维 活检结果 近亲婚配 异染颗粒
下载PDF
183例儿童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娟 张立新 +1 位作者 张霞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83例儿童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部分患者。结果183例患者中,色素性荨麻疹136例(74.3%),肥大细胞瘤43例(23.5%),弥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4... 目的:探讨儿童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83例儿童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部分患者。结果183例患者中,色素性荨麻疹136例(74.3%),肥大细胞瘤43例(23.5%),弥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4例(2.2%);生后2岁内发病者179例(97.8%)。43例肥大细胞瘤患者中出生即发病者21例(48.8%),出生后至6个月发病者17例(39.5%),136例色素性荨麻疹患者中出生即发病者35例(25.7%),出生至6个月发病者78例(57.3%)。伴随症状记录详细的33例患者中,10例出现伴随症状,其中9例为潮红发作。对45例患者随访3~6年(平均4年),色素性荨麻疹患者1例于11岁时皮损完全消退,18例皮损部分消退;肥大细胞瘤患者1例皮损于8岁时完全消退,7例行皮肤活检后1年内皮损消退。口服抗组胺药可控制患者潮红、风团及水疱等症状;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弥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反复发生的泛发水疱、大疱。结论儿童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以色素性荨麻疹最常见,其次为肥大细胞瘤。肥大细胞瘤多于出生即发病,而色素性荨麻疹以出生后至6个月发病多见。口服抗组胺药可控制介质释放相关症状。严重的弥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 色素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 皮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结节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芳 张三泉 +3 位作者 梁碧华 田歆 陈霄霄 张锡宝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83-484,共2页
报告2例结节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2例患儿均为出生后不久发病,表现为躯干和四肢散发的结节性皮损,部分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或中层弥漫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可见肥大细胞内紫红色异染颗粒。结合病... 报告2例结节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2例患儿均为出生后不久发病,表现为躯干和四肢散发的结节性皮损,部分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或中层弥漫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可见肥大细胞内紫红色异染颗粒。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结节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结节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霞 潘云 +2 位作者 王琳 李甘地 廖殿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5例CM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表型检测(SP法染色)。结果:15例患者年龄为2个月~27岁,其中10例患者年龄<6个月,男:女为1:1.1。荨麻疹样色素沉着/斑丘疹皮肤肥大细...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5例CM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表型检测(SP法染色)。结果:15例患者年龄为2个月~27岁,其中10例患者年龄<6个月,男:女为1:1.1。荨麻疹样色素沉着/斑丘疹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3例,肥大细胞瘤2例。甲苯胺蓝染色显示15例肥大细胞胞质内均出现多少不等的紫红色异染颗粒。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0/12例患者肥大细胞表达类胰蛋白酶(tryptase),8/12例患者肥大细胞表达CD117,所有患者肥大细胞均不表达CD1a和S-100蛋白。结论:CM好发于儿童,大多数患儿在6个月内发病,其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以确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真皮内肥大细胞数量增多,但类胰蛋白酶或CD117阴性不能排除该病的诊断。儿童CM预后较好,大多数患儿皮损在青春前期或青春期改善或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 荨麻疹 色素性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卢桂玲 肖尹 王庆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弥漫性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6
作者 安瑶 王磊 +1 位作者 刘冰 赵玉娟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630-631,共2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异常增生并浸润皮肤或肝脏、脾脏、胃肠道、淋巴、骨髓等皮外器官为特征的罕见病,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以全身多发皮疹为主要表现,皮肤活检见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 肥大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异常增生并浸润皮肤或肝脏、脾脏、胃肠道、淋巴、骨髓等皮外器官为特征的罕见病,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以全身多发皮疹为主要表现,皮肤活检见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较多肥大细胞浸润,对症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新生儿 斑丘疹
原文传递
成人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甄伟 姜功平 +4 位作者 王明 岳青 赵云 Tutyana Sanusi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9-620,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8岁。因躯干红斑、丘疹、结节1年余,于2013年1月2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后皮损渐增多、增大形成斑块,部分皮损轻度融合,并发展至上腹部、腰背部和上肢。曾按...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8岁。因躯干红斑、丘疹、结节1年余,于2013年1月2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后皮损渐增多、增大形成斑块,部分皮损轻度融合,并发展至上腹部、腰背部和上肢。曾按“皮炎”、“湿疹”治疗,皮损略有好转,停药后易反复。患者发育正常,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 成人
下载PDF
成人斑丘疹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
8
作者 胡宇晴 姚雪妍 +2 位作者 杜娟 张建中 周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5期296-298,共3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主因躯干、四肢皮疹伴瘙痒6个月,于2018年5月3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6个月前我明显诱因双上肢、前胸及上腹部出现数个红色黄豆至蚕豆大的斑丘疹伴少许水疱,剧烈瘙痒,搔抓后可有部分皮损隆起于皮面,且数日之内...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主因躯干、四肢皮疹伴瘙痒6个月,于2018年5月3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6个月前我明显诱因双上肢、前胸及上腹部出现数个红色黄豆至蚕豆大的斑丘疹伴少许水疱,剧烈瘙痒,搔抓后可有部分皮损隆起于皮面,且数日之内不消退。部分新鲜皮损可有少量清亮液体渗出伴结痂,结痂脱落后留色素沉着。近两个月皮疹逐渐增多,逐渐蔓延至背部及下肢,仍以屈侧为主,瘙痒加剧。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肌肉关节疼痛。甲状腺功能减退3年,现每日规律口服优甲乐50 μg日1次治疗,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内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躯干及四肢散在粟粒至蚕豆大暗红色斑丘疹及暗褐色斑点及斑片,以屈侧为主,未见明显水疱,Darier征可疑阳性(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丘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成人 临床资料 门诊就诊 色素沉着 关节疼痛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东来 王家璧 +2 位作者 刘跃华 晋红中 方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810-811,共2页
目的 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结果 通过组织病理和 Giemsa染色协助诊断 ,35例全部确诊为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其中有 13例在当地医院分... 目的 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结果 通过组织病理和 Giemsa染色协助诊断 ,35例全部确诊为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其中有 13例在当地医院分别诊断为扁平苔藓、播散性黄色瘤、幼年黄色肉芽肿、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结节病、荨麻疹性血管炎、丘疹性荨麻疹、网状青斑和雀斑样痣等。结论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与多种其他皮肤病相混淆 ,诊断要结合皮损特点、病理组织学检查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病理学 误诊 误诊原因 色素性荨麻疹 组织病理 Giemsa染色法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10
作者 李卉 林达 +2 位作者 郭泽 杜文辉 张书梅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6年收治的29例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改变和误诊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年龄40 d^49岁,≤2岁16例;皮疹形态多样,斑丘疹型...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6年收治的29例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改变和误诊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年龄40 d^49岁,≤2岁16例;皮疹形态多样,斑丘疹型CM(MPCM)22例(75.86%),肥大细胞瘤3例(10.35%),弥漫型CM 4例(13.79%);2例伴有大疱,1例成人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临床误诊13例(44.83%)。组织病理发现肥大细胞真皮弥漫性浸润13例,其中2例见表皮下水疱;浅层血管周围浸润16例。29例患者Giemsa染色均见异染颗粒。结论 CM多见于儿童,皮损形态多样,其中MPCM最为常见,临床容易出现误诊,特别是成年人。临床需加强对不典型CM的关注,借助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临床特点 病理 误诊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11
作者 郑敏 李蜀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9-570,共2页
患者女,20岁.2岁时胸背上部出现数个扁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斑,未引起重视.皮损数目逐渐增多,颜色加深呈黑褐色,无自觉症状,若摩擦皮损后,皮损可高出皮面,有瘙痒感,在当地采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自13岁始皮损进一步增多,且向腰、... 患者女,20岁.2岁时胸背上部出现数个扁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斑,未引起重视.皮损数目逐渐增多,颜色加深呈黑褐色,无自觉症状,若摩擦皮损后,皮损可高出皮面,有瘙痒感,在当地采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自13岁始皮损进一步增多,且向腰、腹部及四肢蔓延,因限于条件在当地未明确诊断,于是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20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李宝月 隋薇 金春林 《当代医学》 2019年第8期25-26,共2页
目的探析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情况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0例CM患者,将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的变化情况以及误诊情况做一个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0例CM患者,年龄2个月~52岁,其中有1... 目的探析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情况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0例CM患者,将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的变化情况以及误诊情况做一个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0例CM患者,年龄2个月~52岁,其中有11例患者年龄<2岁;11例带有斑丘疹型CM(MPCM)、皮疹形态多样的特征,占比55.0%;2例为肥大细胞瘤,占比10.0%;3例为弥漫性CM,占比15.0%;3例伴有水疱,1例合并成人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初诊共有12例误诊的情况,占比60.0%。经组织病理显示12例为肥大细胞真皮弥漫性浸润,其中见表皮下水疱有1例;12例见浅层血管周围浸润。20例患者均经Giemsa染色检查显示异染颗粒。结论儿童为CM病的常见病发群体,表现出皮损形态多样化,以MPCM最为常见,临床中极易有误诊的情况出现,多见于成年人。因此,临床需对不典型CM病加强关注,并辅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来降低临床误诊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临床特点 病理 误诊
下载PDF
儿童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13
作者 涂媛 何林 +1 位作者 陈丹 章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174-175,共2页
患者,女,5岁,因“全身皮肤褐色斑点、丘疹伴瘙痒1月”于2015年8月9日在我院皮肤科就诊。查体:全身皮肤浅褐色斑点、丘疹,直径0.2~1.0 cm,部分斑点融合成斑块,以躯干皮肤为重(图1),累及颜面及四肢皮肤,伴有瘙痒。既往1年前... 患者,女,5岁,因“全身皮肤褐色斑点、丘疹伴瘙痒1月”于2015年8月9日在我院皮肤科就诊。查体:全身皮肤浅褐色斑点、丘疹,直径0.2~1.0 cm,部分斑点融合成斑块,以躯干皮肤为重(图1),累及颜面及四肢皮肤,伴有瘙痒。既往1年前因“右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即无性细胞瘤合并不成熟畸胎瘤( WHO,II级)在外院行肿瘤切除术后,化疗三次(末次化疗时间为2015年1月)。复查腹部彩超未见异常;外周血检查未发现异常细胞。临床诊断:①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②副银屑病;③扁平苔藓;④色素性荨麻疹。病理检查:取背部皮肤组织一块送活检,大小约0.8 cm ×0.6 cm ×0.5 cm,皮肤表面呈浅褐色改变,未见新生物,切面灰白、实性,皮下脂肪极少。镜下观察:表皮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增生活跃伴色素沉着;真皮乳头及真皮浅层可见中等大小单核细胞呈带状浸润(图2a),细胞形态较一致,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见细小核仁,细胞浆较丰富,高倍镜下可见嗜酸性或双嗜性的细小、模糊颗粒(图2b);真皮中下部及皮下脂肪形态未见特殊。 Giemsa染色:真皮浅层呈带状浸润的单核细胞胞浆内可见多个紫红色颗粒(图2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该类细胞表达CD117(图2d)、CD68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图2e),不表达CD3、CD20、髓过氧化物酶( MPO)、S-100蛋白、广谱型细胞角蛋白( PCK)和CD34,Ki-67阳性指数约3~5%。病理诊断:(背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GIEMSA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生殖细胞肿瘤 细胞共同抗原 S-100蛋白 真皮乳头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14
作者 曹瑞华 王继文 刘翠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自觉症状 医院诊断 葡萄糖酸钙 临床资料 玫瑰糠疹 维生素c 身体健康
下载PDF
CD25在成年色素性荨麻疹病人皮肤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可预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发生 被引量:6
15
作者 Hollmann T J Brenn T +1 位作者 Hornick J L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色素性荨麻疹 预测系统 皮肤 CD25 麻疹病 成年 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儿童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婷 朱坤 +1 位作者 杨敏 赵曼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952-953,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方法对9例CM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表型染色。结果9例患儿中4例,女5例;发病年龄〈6个月5例。色素性荨麻疹7例,肥大细胞瘤1例,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皮损...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方法对9例CM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表型染色。结果9例患儿中4例,女5例;发病年龄〈6个月5例。色素性荨麻疹7例,肥大细胞瘤1例,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层肥大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显示肥大细胞表达CD117、CD68、CD45,不表达S-100和CD1a。Giemsa染色显示9例肥大细胞胞质内均出现数量不等的紫红色异染颗粒。结论CM多见于儿童,大多数患儿在6个月内发病,结合临床表现和皮损病理活检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色素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 皮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婴儿大疱型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昊天 陈阳霞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02-203,215,共3页
报告1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女,6个月,因"头、颈、躯干水疱2月余,加重5天"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枕部、颈部、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部分融合成片,部分表面糜烂,上覆少量褐色痂皮,未见明显渗液;胸、腹可见大小不等红斑... 报告1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女,6个月,因"头、颈、躯干水疱2月余,加重5天"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枕部、颈部、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部分融合成片,部分表面糜烂,上覆少量褐色痂皮,未见明显渗液;胸、腹可见大小不等红斑、水疱、大疱,疱壁薄,疱液清澈,部分破裂形成糜烂,上见少量澄清液体,部分覆红褐色痂皮,尼氏征阴性,Darier征阳性。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棘细胞间海绵水肿形成,表皮见陈旧性水疱,疱内少许浆液性物质沉积,真皮浅、中层大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小,细胞质呈蓝紫色。期间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单一核细胞Giemsa(+)。诊断:肥大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肥大细胞增生症 婴儿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江峰 宋雨倩 +1 位作者 燕旭云 刘长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疾病患者 门诊就诊 临床资料 身体健康 近亲结婚 体格检查 13岁 褐色斑 皮损
下载PDF
孤立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一例报告
19
作者 李森 沈剑鸣 《临床荟萃》 CAS 1991年第S1期584-585,共2页
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类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发病率较低.孤立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约占所有肥大细胞增生病的10%—15%.伴身全阵发性潮红的孤立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更属罕见,下面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导如下:患儿男性、6个月、因左腕丘疹、... 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类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发病率较低.孤立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约占所有肥大细胞增生病的10%—15%.伴身全阵发性潮红的孤立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更属罕见,下面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导如下:患儿男性、6个月、因左腕丘疹、斑块5个月、面、躯干、四肢弥漫性阵发性潮红反复发作4月余,于1985年9月4日初诊.于出生后32天,发现左腕屈侧有一蚕豆大小的红色扁平丘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 皮肤肥大细胞 孤立 皮疹 腕皮 扁平丘疹 类癌综合症 阵发性 组织胺 斑块
下载PDF
1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
20
作者 刘艳娟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540-1541,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预防皮肤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给予营养支持及阻断各种发病诱因等。结果患儿的皮疹明显减少甚至消退,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本例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可促进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康...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预防皮肤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给予营养支持及阻断各种发病诱因等。结果患儿的皮疹明显减少甚至消退,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本例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可促进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患儿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