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金仙花 于凯 +4 位作者 许溟宇 李雪 朱文静 牟妍 夏建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8-299,共2页
患者女,46岁。左侧面部隆起性红色皮疹10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并见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S-100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诊断: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给予局部复方倍他米... 患者女,46岁。左侧面部隆起性红色皮疹10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并见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S-100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诊断: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给予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加利多卡因封闭、口服阿维A,肌注干扰素,连用7个月,效果较好,随访1.5年皮损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 治疗
下载PDF
沙利度胺口服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英 简丹 +4 位作者 毛曼云 黄莹雪 陈明亮 陈旺青 朱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722-725,共4页
根据文献报道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RDD)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雷公藤、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一例全身多发结节的CRDD患者,其皮损通过沙利度胺口服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缓解,随访... 根据文献报道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RDD)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雷公藤、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一例全身多发结节的CRDD患者,其皮损通过沙利度胺口服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缓解,随访4个月,患者皮损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 沙利度胺 曲安奈德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樊俊威 张丽娟 +2 位作者 万学峰 边毅 帕丽达.阿布力孜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2017年收治的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2017年收治的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14例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皮肤型Rosai-Dorfman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9例;汉族12例,维吾尔族1例,回族1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14)岁。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均符合皮肤型Rosai-Dorfman病者4例,14例患者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表现为S-100蛋白及CD68阳性,CD1a阴性。结论皮肤型Rosai-Dorfman病有一定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于单发或面积较小的皮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皮肤科医生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 组织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彦秀 郑宝勇 聂廷芬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的少见疾病,其特征是组织细胞过度产生和积累于身体的淋巴结及结外部位,结外累及仅限于皮肤的称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CRDD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特征为大量的RDD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细胞浸...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的少见疾病,其特征是组织细胞过度产生和积累于身体的淋巴结及结外部位,结外累及仅限于皮肤的称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CRDD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特征为大量的RDD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可见伸入运动,即部分组织细胞内可见被吞噬的完整的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CRDD大多是自限性的,通常不需要积极干预。目前,手术被认为是治疗小面积皮损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 组织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
5
作者 涂颖 龙庭凤 +3 位作者 刘彤云 柴燕杰 赵川 何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9期650-65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前额近发际处结节伴微痛1月余。患者于2008年8月无明显诱因,前额近发际处出现一黄豆大小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大至2cm×3cm暗红色结节,结节上伴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伴轻微痒感,触痛,...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前额近发际处结节伴微痛1月余。患者于2008年8月无明显诱因,前额近发际处出现一黄豆大小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大至2cm×3cm暗红色结节,结节上伴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伴轻微痒感,触痛,未治疗,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乏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无明显消瘦,遂于2008年10月14日来我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 毛细血管扩张 淋巴结肿大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全身症状 结节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汀 谭亚琦 +1 位作者 张秀英 何焱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患者男,47岁,口唇上方及左眼睑红色丘疹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密集的组织细胞浸润,并可见大小不等的组织细胞团块,其内可见大量的多核巨细胞,个别巨细胞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团块表面混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 患者男,47岁,口唇上方及左眼睑红色丘疹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密集的组织细胞浸润,并可见大小不等的组织细胞团块,其内可见大量的多核巨细胞,个别巨细胞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团块表面混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S-100蛋白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诊断:皮肤型Rosai-Dorfman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 皮肤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6例患者的21处皮损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级及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吴佳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24-25,共2页
Background: An uncommon histiocytosis primarily involving the lymph nodes, Rosai-Dorfman disease (RDD, originally called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involves extra nodal sites in 43%of cases; cut... Background: An uncommon histiocytosis primarily involving the lymph nodes, Rosai-Dorfman disease (RDD, originally called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involves extra nodal sites in 43%of cases; cutaneous RDD (C-RDD) is a rare form of RDD limited to the skin.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RDD may sometimes be difficult,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profiles from those of its nodal counterpart, and occasionally misleading histological pictures. There have been few multipatient studies of C-RDD and documentation of its histological spectrum is rare. Objectives: To identify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profiles, associated features, and the chronological changes of this rare histiocytosis. Methods: From 1991 to 2002, patients diagnosed as having C-RDD were collected in four academic hospital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treatments, and courses of each case were documented. In total, 21 biopsy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re-evaluated and scored microscopically with attention to the uncommon patterns and chronological evolution both clin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Results: We examined six patients with C-RDD, three men and three women. The mean age at the first visit was 43.7 year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were mostly papules, nodules and plaques, varying with the duration and depth of lesions. Although the anatomical distribution was wide, the face was most commonly involved. Evolutional changes were identified clinically, as the lesions typically began with papules or plaques and grew to form nodules with satellite lesions and resolved with fibrotic plaques before complete remission. No patient had lymphadenopathy or extracutaneous lesions during follow-up (mean 50.5 months). At the end of follow-up, the lesions in four patients had completely resolved irrespective of treatment; two patients had persistent lesions. The histopathological pattern of the main infiltrate, the components of cells and the stromal responses showed dynamic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lesions. The characteristic Rosai-Dorfman cells (RD cells) were 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a nodular or diffuse infiltrate in 15 lesions (71%). Four lesions (19%) demonstrated a patchy/interstitial pattern. One lesion (5%) assumed the pattern of a suppurative granuloma. RD cells were less readily found in these atypical patterns. Conspicuous proliferation of histiocytes associated with RD cells was found in three lesions, including xanthoma, localize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and xanthogranuloma. Along with lymphocytes, plasma cells were present in all lesions, often in large numbers with occasional binucleated or trinucleated cells. Variably found in the lesions were neutrophils (nine lesions, 43%) and eosinophils (13 lesions, 62%). The former occasionally formed microabscesses, while the latter were often few in number. Vascular proliferation was a relatively constant feature (90%). Fibrosis was found in 10 lesions (48%). Conclusions: Our study further confirms that C-RDD is a distinct entity with different age and possibly race distributions from RDD. Compared with its nodal counterpart, C-RDD demonstrates a wider histopathological spectrum with different clinicopathological phases depending on duration of the lesions. Awareness of these features is helpful in making a correct diagnosis. The associations of C-RDD with other histiocytose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athogenesis of this rare histiocy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临床理学 皮肤 皮损 患者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多症 淋巴结 组织学表现 浆细胞浸润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会亮 陈自学 +2 位作者 张永红 董磊 张全武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1期86-88,共3页
患者男,19岁,右侧腰部结节、斑块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密集组织细胞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呈嗜酸性,边缘不规则;可见组织细胞胞质中含淋巴细胞,即吞噬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68(+),CD1a(-)。诊... 患者男,19岁,右侧腰部结节、斑块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密集组织细胞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呈嗜酸性,边缘不规则;可见组织细胞胞质中含淋巴细胞,即吞噬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68(+),CD1a(-)。诊断:皮肤型Rosai-Dorfman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rosai-dorfman 吞噬现象
下载PDF
维吾尔医治疗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
9
作者 米吉提.吾普尔 热孜万古丽 +2 位作者 乌买尔 艾力.孜亚吾东 居来提.阿不都瓦依提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3期83-85,共3页
我院收治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维吾尔族,发现右侧鼻唇沟结节2月余。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鼻唇沟处红肿,红斑上有黄点大小丘疹,轻度瘙痒,无疼痛,数月后红斑上出现米粒大结节,呈暗红色,逐渐增... 我院收治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维吾尔族,发现右侧鼻唇沟结节2月余。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鼻唇沟处红肿,红斑上有黄点大小丘疹,轻度瘙痒,无疼痛,数月后红斑上出现米粒大结节,呈暗红色,逐渐增大,融合成片。未累及其他部位皮肤,发病以来无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 维吾尔医治疗
下载PDF
丘疹结节型皮肤Rosai-Dorfman病一例
10
作者 何璐 李东霞 +3 位作者 张逸 刘玉磊 萨仁高娃 任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本文报道一例丘疹结节型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左下腹、左乳房下方散在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片,其上散在分布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片。经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皮肤Rosai-Dorfman病。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 组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1例皮肤Rosai-Dorfman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11
作者 胡怡 武思仙 +3 位作者 刘栋 王彩霞 张俊 张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9-340,共2页
患者女性,57岁,右面颊孤立存在1.3 cm×1.0 cm大小红斑,边缘不清,红斑基础上散在粟粒大小丘疹,质地柔软,无明显浸润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弥漫浸润,组织细胞体积大,部分胞质内见吞噬的淋巴细胞... 患者女性,57岁,右面颊孤立存在1.3 cm×1.0 cm大小红斑,边缘不清,红斑基础上散在粟粒大小丘疹,质地柔软,无明显浸润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弥漫浸润,组织细胞体积大,部分胞质内见吞噬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S-100(+)、CD68(+)、CD1a(-)。诊断: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 文献回顾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1例
12
作者 任新新 张玉丽 +1 位作者 路云环 戴景欣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患者女,39岁。因双侧“面部红色斑块2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两侧面颊处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块,小如黄豆,大如拇指甲盖,界线清晰,压之褪色,浸润感明显,无明显鳞屑及破溃。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弥漫... 患者女,39岁。因双侧“面部红色斑块2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两侧面颊处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块,小如黄豆,大如拇指甲盖,界线清晰,压之褪色,浸润感明显,无明显鳞屑及破溃。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弥漫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较多组织细胞,部分组织细胞内可见被吞噬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组织细胞CD68(+)、S100(+)、CD1a(-)。诊断:皮肤Rosai-Dorfman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rosai-dorfman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娜 陈洪晓 王晓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4,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16岁。因右大腿伸侧皮肤丘疹、结节2年,背部皮肤丘疹、结节1年半,于2020年4月21日来临沂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大腿伸侧皮肤出现约一元硬币大暗红斑,局部有灼热感,无明显痒痛感;暗红斑逐渐增... 1病历摘要患者女,16岁。因右大腿伸侧皮肤丘疹、结节2年,背部皮肤丘疹、结节1年半,于2020年4月21日来临沂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大腿伸侧皮肤出现约一元硬币大暗红斑,局部有灼热感,无明显痒痛感;暗红斑逐渐增大,其上毛发增多,并且出现绿豆大丘疹及结节,皮下可触及质地稍硬的结节,并散在色素沉着;丘疹及结节逐渐增多、增大,散在或密集分布,呈暗红色、淡黄色及肤色;皮损面积渐增至7 cm×5 cm。其后约半年患者自觉左胸部疼痛,家长怀疑心脏病,遂于当地医院做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后发现左侧背部皮肤出现一元硬币大暗红斑,上覆绿豆大丘疹及结节,有灼热感,偶有轻度痒痛感;丘疹及结节逐渐增多,背部皮肤又出现数片类似皮损。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针刺、拔罐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等治疗,未见疗效。丘疹及结节逐渐增多,散在或密集分布,呈暗红色、淡黄色及肤色,并散在色素沉着,皮下未触及结节;皮损逐渐增多、增大至10 cm×7 cm、5 cm×3 cm、6 cm×4 cm、3.5 cm×3.0 cm及2.5 cm×2.0 cm。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畏寒、恶心及呕吐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 多发性
下载PDF
外用含牛乳护肤霜治疗儿童寻常型鱼鳞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秦蓓 王莹 +1 位作者 陈立新 李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用含牛乳护肤霜儿童寻常型鱼鳞病(IV)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11月—2023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的0.5~10.0岁的IV患儿78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设计,试验部位外用牛乳护肤霜治疗,每日2次,分别在入组第1天(D0),第1... 目的探讨外用含牛乳护肤霜儿童寻常型鱼鳞病(IV)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11月—2023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的0.5~10.0岁的IV患儿78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设计,试验部位外用牛乳护肤霜治疗,每日2次,分别在入组第1天(D0),第14天(D14)进行无创皮肤参数测试及皮肤微生物取样。结果共入组IV患儿78例,实际完成55例。治疗14 d后2组患儿试验部位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增高(67.62±3.35比49.11±5.04,P<0.05),p H值较治疗前降低(4.94±0.36比5.94±0.18,P<0.05),弹性较治疗前增加(66.76±6.06比53.65±3.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黑色素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区菌群分布明显改善,菌群多样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异常感觉和局部感染出现,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含牛乳护肤霜可有效缓解IV患儿的临床症状,修复皮肤屏障,有辅助治疗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寻常鱼鳞 皮肤屏障
下载PDF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一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敏乐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84,共1页
患者男,55岁。因颜面多发红色丘疹、结节及斑块4月余,于2006年7月6日来我院就诊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于右颊部出现一个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似蚊虫叮咬.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约2个月后长至一元硬币大小,并在鼻根部出现新发... 患者男,55岁。因颜面多发红色丘疹、结节及斑块4月余,于2006年7月6日来我院就诊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于右颊部出现一个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似蚊虫叮咬.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约2个月后长至一元硬币大小,并在鼻根部出现新发皮疹,自行外用食盐和土草药,皮损未见好转且进一步扩大,于右颊部呈融合斑块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 红色丘疹 自觉症状 蚊虫叮咬 外用食盐 右颊部 斑块状
原文传递
儿童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波 宋晓霞 +3 位作者 王豫平 李建国 李雪莉 李振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9-599,共1页
患儿女,13岁。左面部红色斑块伴瘙痒8年。2007年5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左面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米粒大小,伴轻度瘙痒,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形成斑块。曾于当地医院按“湿疹”间断给予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瘙痒程度减轻,皮... 患儿女,13岁。左面部红色斑块伴瘙痒8年。2007年5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左面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米粒大小,伴轻度瘙痒,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形成斑块。曾于当地医院按“湿疹”间断给予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瘙痒程度减轻,皮疹无消退。2个月前患儿左耳后出现类似皮疹,伴瘙痒和触痛等不适,为进一步诊治于2015年6月22日来我科就诊。发病来,无发热、头痛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面颊可见红色斑块、结节,部分融合,边界较清(图1A);左耳后一黄豆大小红色结节。两处皮损均有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自身抗体谱均未见明显异常。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萎缩变薄,真皮中上层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见组织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有疑似淋巴细胞吞噬现象(图2)。免疫组化染色:组织细胞S100与CD68均阳性,CD1a阴性。诊断:皮肤型Rosai-Dorfman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皮肤 淋巴细胞浸润 儿童 免疫组化染色 组织细胞 浅表淋巴结 皮肤科检查
原文传递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楚君 朱梓波 +2 位作者 黄翠薇 潘丽丽 林颖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7-820,共4页
患者女,35岁,右前胸起红斑、丘疹、结节伴痒痛半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可见大量密集片状、结节状分布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吞噬多个形态完整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S-100 阳性、CD... 患者女,35岁,右前胸起红斑、丘疹、结节伴痒痛半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可见大量密集片状、结节状分布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吞噬多个形态完整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S-100 阳性、CD68 阳性、CD1a阴性。诊断为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予以手术切除,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钟瑶 夏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疗效肯定。PE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补充正常的血浆成分等。在对寻常型天疱疮、中毒性表皮松解综合症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等重症免疫相...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疗效肯定。PE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补充正常的血浆成分等。在对寻常型天疱疮、中毒性表皮松解综合症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等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中,PE的应用愈加广泛。本篇综述就近年来PE在国内外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概述,为临床重症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皮肤 寻常天疱疮 中毒性表皮松解综合症 临床无肌性皮肌炎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合并局限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病
19
作者 陈全 彭永 +2 位作者 金洪 薛雅慧 谷文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疲乏无力、活动后症状加重、晨轻暮重为主要特征。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并...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疲乏无力、活动后症状加重、晨轻暮重为主要特征。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并伴有皮肤肿胀及硬化、关节疼痛、肌无力和内脏器官受累等表现。局限皮肤型SS为SS的一个亚型,其皮肤病变主要局限于肘(膝)的远端,也可伴有颜面和颈部皮肤受累,病情进展较为缓慢。MG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MG合并SS临床上较为少见。该文报道1例MG合并SS的病例。该患者在确诊MG两年后出现颜面部及四肢皮肤变硬增厚、四肢末端遇冷变紫、胸闷等症状,其间未予特殊处理,后因症状加重入院。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局限皮肤型SS、MG、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多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予氨甲蝶呤免疫抑制、醋酸泼尼松及溴吡斯的明抗肌无力、抗肺动脉高压、抗心力衰竭、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该文总结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特点等,并复习了相关文献资料,从MG和SS的发病机制、致病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两者可能存在的联系及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意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局限皮肤系统性硬化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15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20
作者 陈亚会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7例(46.7%),女8例(53.3%),发病年龄19~61岁,平均(40.2±12.5)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4....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7例(46.7%),女8例(53.3%),发病年龄19~61岁,平均(40.2±12.5)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4.1±14.1)个月。皮损仅累及面部者4例,躯干者4例,四肢者3例,泛发全身者1例,同时累及面部和四肢者1例,累及躯干和四肢者2例。本组患者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及皮下组织中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呈弥漫性或灶状浸润,典型特征为“伸入运动”。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阳性、CD68阳性及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临床上应加强认识,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 临床特点 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