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皮肤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宁艳 甘慧敏 +3 位作者 黄东琳 王溪月 胡啸昊 黎洪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22,共12页
本文就当前脂肪干细胞(D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治疗皮肤软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ADSCs与PRF对于改善皮肤放射性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放射... 本文就当前脂肪干细胞(D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治疗皮肤软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ADSCs与PRF对于改善皮肤放射性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放射会使皮肤受到氧化损伤并产生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红斑水肿、湿性脱屑等组织病理学改变;而ADSCs的抗凋亡、旁分泌生长因子、抗瘢痕的功能可以针对皮肤放射性损伤机制,减轻放射性损伤创面炎症,提高微血管密度,同时促进创面再上皮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皮肤放射性损伤;PRF释放的高浓度生长因子可明显提高创面的愈合率,并且PRF的生物特性能进一步优化ADSCs修复损伤的作用。结合ADSCs联合PRF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放射性损伤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损伤修复 抗瘢痕
下载PDF
湿性疗法在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蒋琪霞 申萍 +1 位作者 周国琴 彭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湿性疗法在皮肤放射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肿瘤患者13处Ⅲ~Ⅳ度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湿性治疗,创面处理前及每次更换敷料时先测量创面大小,再摄取照片,用数字疼痛自评表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评估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包括... 目的:探讨湿性疗法在皮肤放射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肿瘤患者13处Ⅲ~Ⅳ度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湿性治疗,创面处理前及每次更换敷料时先测量创面大小,再摄取照片,用数字疼痛自评表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评估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包括营养、睡眠、活动、心理状况等,制订个体化营养处方、运动处方和心理调适方案,每次更换敷料时评价执行情况及效果,随时调整计划.创面处理采用机械清创和自溶清创相结合的方法,清创后局部喷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加等渗盐水湿敷,半透膜敷料封闭创面,隔天更换1次,直至愈合.结果:13处创面全部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10±5.61)天,平均费用为(202.3±48.2)元.湿性治疗后创面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1).结论:湿性疗法在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治疗中有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治疗 皮肤放射性损伤 创面处理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钰 孙慧勤 +4 位作者 李蓉 王军平 史春梦 徐辉 粟永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51-452,共2页
防原医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军事医学学科,主要研究战时核武器和平时电离辐射所致人体伤害医学防护及救治^[1-2]。既往防原医学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脱离,使学员在接受理论... 防原医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军事医学学科,主要研究战时核武器和平时电离辐射所致人体伤害医学防护及救治^[1-2]。既往防原医学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脱离,使学员在接受理论时十分吃力,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原医学 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 组织解剖
下载PDF
三乙醇胺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杰 田峰 +2 位作者 王菁 郭丹 王静怡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435-436,共2页
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尚无有效药物。处理不当常影响放疗疗效。我科从2003年10月开始使用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法国梅迪克斯制药厂生产)治疗放射性皮肤反应及损伤,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0月... 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尚无有效药物。处理不当常影响放疗疗效。我科从2003年10月开始使用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法国梅迪克斯制药厂生产)治疗放射性皮肤反应及损伤,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17例,与同期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放疗患者17例行龙胆紫治疗作对照,其中,男性分别为9例、10例,女性8例、7例;中位年龄53岁、55岁;照射部位包括颈部10例、11例,胸壁切线4例、3例,腋窝3例、3例。对三乙醇胺组4例颈部野患者设左右颈部野自身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放射性损伤 三乙醇胺乳膏 乳膏治疗 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反应 放疗患者 右颈部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静 李罡 +2 位作者 刘俊峰 刘跃光 孙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9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别教学,进行区别教学前发放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对研究组学生采用局部解剖多学科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对... 目的探讨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别教学,进行区别教学前发放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对研究组学生采用局部解剖多学科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对同年同期的对照组临床学生,进行常规的普通教学。研究组教学方式中将皮肤损伤分级具体内容结合皮肤解剖层次,进行表格整理,并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治疗原理进行归纳,以供教员教学、学生学习。最后通过笔试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86.9±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3±8.2)分],对放射性临床学科的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同年同期进行普通教学的临床学生,且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课程满意度、内容是否容易接受、基础与临床结合能力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结合皮肤解剖层次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应用价值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教学应用 辅助学习 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
下载PDF
^(60)Co-r射线致皮肤放射性损伤手术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南 傅宝华 +4 位作者 陈言汤 孟宪星 李媛 赵艳 徐亚红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12期51-51,36,共2页
60Co-r射线所致的皮肤放射性损伤多见于职业性放射线接触、意外事故至皮肤辐射损伤以及医源性的辐射损伤.意外事故所致的皮肤辐射损伤多由于受损伤者对电离辐射缺乏防护知识或不遵守操作规程以及机件故障、放射源丢失等原因所致.辐射的... 60Co-r射线所致的皮肤放射性损伤多见于职业性放射线接触、意外事故至皮肤辐射损伤以及医源性的辐射损伤.意外事故所致的皮肤辐射损伤多由于受损伤者对电离辐射缺乏防护知识或不遵守操作规程以及机件故障、放射源丢失等原因所致.辐射的品质、能量、剂量、剂量率以及年龄、性别、受照射部位的解剖位置、受照射的面积等因素,都可影响皮肤辐射损伤程度及预后.我们为6例因意外事故60Co-r射线至皮肤放射性溃疡的患者作了转移皮瓣的溃疡修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就辐射剂量、照射剂量率、受照射野的面积等,与手术治疗的时机作了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放射性损伤 ^60Co-r射线 手术治疗 生物切除法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
下载PDF
乳癌病人术后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邢继平 孙伟晶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S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总结乳癌术后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于Ⅰ级和Ⅱ级皮肤急性放射性烧伤创面行常规处理;皮肤慢性溃疡予以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适度扩创、切除溃疡病灶后通过皮片移植和各种类型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门诊治... 目的:总结乳癌术后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于Ⅰ级和Ⅱ级皮肤急性放射性烧伤创面行常规处理;皮肤慢性溃疡予以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适度扩创、切除溃疡病灶后通过皮片移植和各种类型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门诊治疗28例,治愈23例。手术治愈18例。结论:Ⅰ级和Ⅱ级皮肤急性放射性烧伤经常规处理可愈合;Ⅲ级以上放射性烧伤形成的皮肤慢性溃疡只能通过植皮、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术后 放射性皮肤损伤 皮瓣移植
下载PDF
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护理
8
作者 孙艳霞 马丽华 刀春香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8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 皮肤代谢 照射野 继发感染 皮肤放射损伤 深部X线照射 喉返神经麻痹 鼻咽癌 溃疡面积
下载PDF
^(32)P-β射线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机制
9
作者 武晓丹 王治国 +1 位作者 战莹 张国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3-2179,共7页
背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坏死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建立急性β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探究其损伤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 背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坏死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建立急性β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探究其损伤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30,45和^(60)Gyβ射线照射组(n=21)及对照组(n=6),采用^(32)P放射性核素对大鼠背部进行单次局部照射,对照组除不照射外其余操作与各照射组相同。造模后监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各照射组分别于照射后第7,15,30,45,60天各取3只大鼠切取皮肤组织观察损伤情况,包括皮肤外观、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透射电镜、TUNEL实验观察,另外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观察皮肤样本中Bcl-2、Bax及P5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照射后大鼠无意外死亡,体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②大鼠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皮层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及附属器减少、胶原纤维断裂,以^(60)Gy、^(45)Gy表现明显,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③电镜结果显示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数量减少、空泡化以及核固缩,细胞凋亡程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④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皮肤组织P53及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弱,^(45)Gy、^(60)Gyβ射线组与30 Gyβ射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0)Gyβ射线组与^(45)Gyβ射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32)P放射性核素^(45)Gy及^(60)Gy照射大鼠背部可成功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其机制与凋亡相关因子P53、Bax上调及Bcl-2下调有关,该模型可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预防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 Β射线 SD大鼠 放射性皮肤损伤 动物模型 P53 BAX BCL-2
下载PDF
超声雾化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朱朝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6-0019,共4页
研究超声雾化对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间在我院入院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48例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4)接受局部药物涂抹进行治疗,观察组(n=24)... 研究超声雾化对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间在我院入院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48例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4)接受局部药物涂抹进行治疗,观察组(n=24)接受超声雾化治疗。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指标变化以及疼痛程度变化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均得到有效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RS评分(1.67±0.38)分低于对照组(3.32±0.47)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大淋巴细胞(LGL)、T淋巴细胞转化率(TLC)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LGL、TLC转化及sIL2-R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出现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采用超声雾化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有效调节其免疫反应,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雾化 放射性皮肤损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王建廷 邵瑞雨 +3 位作者 王晶 李娜 熊伟 王晓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2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保乳切除术的1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70例患者按7∶3分为模型组(119例)和验证组(51...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保乳切除术的1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70例患者按7∶3分为模型组(119例)和验证组(51例)。根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将模型组患者进一步分为损伤组(89例)和无损伤组(30例)。比较损伤组和无损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有糖尿病史,肿瘤T分期为T 2期,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形式为序贯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以及较高的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红蛋白(Hb)水平是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些指标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模型组,该模型预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95%CI:0.890~0.974),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86.24%;对于验证组,该模型预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AUC为0.926(95%CI:0.880~0.966),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0.40%。结论BMI、糖尿病史、肿瘤T分期、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形式、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Hb水平均是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大分割放疗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沙拐枣制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永帅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53-56,共4页
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内多项研究显示使用中医药制剂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显著效果。沙拐枣在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方面的药效十分可观, 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痛苦。... 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内多项研究显示使用中医药制剂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显著效果。沙拐枣在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方面的药效十分可观, 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痛苦。通过试验探索制备溶液型喷雾剂和软膏剂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对于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草药制备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13
作者 葛雨欣 曾小玲 +4 位作者 黄钰 唐黎 周晓 史春梦 盛小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52,共8页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对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续采用单次90 Gy放射线照射糖尿病大鼠腹股沟区皮肤,构建糖尿病大鼠放射性皮肤损...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对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续采用单次90 Gy放射线照射糖尿病大鼠腹股沟区皮肤,构建糖尿病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从雄性SD大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鉴定、扩增脂肪干细胞,并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实验组(ADSCs组,n=6)。实验组给予ADSCs移植,对照组仅给予PBS注射。于放射线造模后第3周,分别采用皮肤损伤反应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TUNEL染色等方法评价ADSCs对糖尿病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糖尿病大鼠随机血糖均≥16.70 mmol/L、胰岛数量显著减少。ADSCs组大鼠皮肤损伤反应评分在放射后第2周和第3周分别为(3.41±0.27)和(3.25±0.11),显著低于对照组(4.66±0.10)和(5.25±0.11)(均P<0.01);ADSCs组皮肤厚度为(526.54±67.92)μm,显著低于对照组[(1029.69±196.03)μm,P<0.05];ADSCs组在400倍镜视野下淋巴细胞数量为(126.52±13.77)个,显著低于对照组[(243.56±48.16)个,P<0.05];ADSCs组血清中TNF-α、IL-4的含量分别为(2.38±0.008)ng/L、(7.67±0.6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3.68±0.42)ng/L、(11.71±0.51)ng/L,均P<0.01],ADSCs组血清中IL-13的含量为(18.42±2.77)ng/L,与对照组(21.52±2.94)ng/L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SCs组TUNEL阳性细胞比例为(17.96±2.29)%,显著低于对照组[(30.87±3.41)%,P<0.05]。结论ADSCs通过降低皮肤损伤反应评分、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释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减轻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放射性皮肤损伤 脂肪干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凤菊 朱玉霞 +2 位作者 侯堆鹏 张凯 张明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探讨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12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12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标准将患者分为Ⅱ期(51例)、Ⅲ期(45例)、Ⅳ期(30例),将各分期患者完全随机分为N组、FGF组和FGF+D组,各42例(包括Ⅱ期17例、Ⅲ期15例、Ⅳ期10例)。N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碘伏喷擦创面,FGF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外予rb-bFGF外用溶液喷涂创面,FGF+D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粉剂)溶解于rb-bFGF外用溶液涂抹于创面,均为3次/d。最长观察期为28 d,记录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情况,比较3组总有效率、创面感染、住院费用、生活质量等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第14、28天,在Ⅲ期患者中,FGF+D组、FGF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组;在Ⅳ期患者中,FGF+D组和FGF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组,且FGF+D组均高于FGF组(均P<0.05)。FGF+D组总换药次数少于FGF组和N组,FGF+D组和FGF组住院天数、有效时间、显效时间、创面感染率均短于/低于N组[(14±6)、(18±7)d比(26±10)d,(4.2±0.9)、(5.9±1.0)d比(10.0±1.7)d,(9.9±1.0)、(13.9±1.4)d比(20.6±2.2)d,2.4%(1/42)、11.9%(5/42)比28.6%(12/42)],且FGF+D组均短于/低于FGF组(均P<0.05)。FGF+D组和FGF组创面愈合率、欧洲癌症质量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高于N组,且FGF+D组均高于FGF组(均P<0.05)。结论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rb-bFGF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rb-bFGF,可为放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PANDA护理模式干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观察
15
作者 朱丽娟 潘佩培 +1 位作者 袁玮媚 贾峥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总结PANDA护理模式干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某三甲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病房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例=67)和观察组(例=67)。对照... 目的总结PANDA护理模式干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某三甲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病房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例=67)和观察组(例=67)。对照组执行常规的皮肤护理措施,观察组除常规皮肤护理外按PANDA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疼痛分级及满意度。结果PAND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头颈肿瘤放疗患者的皮肤损伤,减轻放疗后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DA护理模式 放射性皮肤损伤 头颈肿瘤
下载PDF
多学科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桦 余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开展回顾性分析试验,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开展回顾性分析试验,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护理。观察两组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放射性皮肤损伤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40%,P <0.05)。两组护理前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多学科护理利于防范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改善负面情绪及疼痛程度,增强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多学科护理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17
作者 陈晓宇 吴发胜 +5 位作者 李洲强 郭凯凯 郭东霖 凌慧 练祖平 侯恩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9期189-192,共4页
此文针对近年来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及中西医防治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尚缺乏标准化方案,一些新的现代医学方法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医学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辨证论治、标本兼... 此文针对近年来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及中西医防治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尚缺乏标准化方案,一些新的现代医学方法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医学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取得良好效果。因此中医药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一定的效果优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学 现代医学 综述
下载PDF
mRNA水平探究人脂肪干细胞对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炎症修复作用
18
作者 蔡卫超 曹卫红 +5 位作者 胡大利 叶超 杨霖璟 李晶晶 林威钢 仇灵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3期25-30,共6页
目的从m RNA水平探究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及炎症机制。方法选取1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3只。给予各组大鼠背部皮肤45Gy电子线照射,分别于照射后0周... 目的从m RNA水平探究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及炎症机制。方法选取1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3只。给予各组大鼠背部皮肤45Gy电子线照射,分别于照射后0周、1周、2周、3周、4周后处死并取组织标本,检测皮肤组织内炎症因子m RNA水平。选取3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n=7)、PBS组(n=14)和ADSCs组(n=14)。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PBS组和ADSCs组大鼠背部皮肤给予45Gy电子线照射,辐射后48h起,每72h完成1次注射,共5次,PBS组的大鼠注射1ml PBS,ADSCs组大鼠注射1ml含ADSCs的PBS,共注射5次。观察大鼠皮肤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学损伤,进行皮肤损伤评分,同时检测大鼠皮肤组织内炎症因子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辐射后2d,两组大鼠的Douglas and Fowl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后4~10d,ADSCs组大鼠的Douglas and Fowler评分均显著低于PBS组(P<0.05);至辐射后12d,两组大鼠的Douglas and Fowler评分达到一致。辐射后2周,PBS组和ADSCs组大鼠均出现相同面积及相同程度的皮肤损伤;辐射后3周至处死前,ADSCs组大鼠皮肤损伤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PBS组(P<0.05)。辐射后3周时,PBS组和ADSC组大鼠皮肤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的m 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PBS组相比,ADSC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10显著升高(P<0.05)。PBS组与ADSC组的NOS及Ar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DSCs能有效促进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修复,其机制可能是H-ADSCs促进抑炎因子表达、降低促炎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放射性皮肤损伤 炎症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外涂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月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8期47-49,104,共4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外涂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放疗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相同的放疗方案,对照组放疗后外用比亚芬乳...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外涂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放疗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相同的放疗方案,对照组放疗后外用比亚芬乳膏,观察组放疗后外用湿润烧伤膏。比较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乳腺癌的附加关注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乳腺癌的附加关注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1/70),低于对照组的11.4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外涂湿润烧伤膏可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放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湿润烧伤膏 比亚芬乳膏
下载PDF
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刘文 黄群峰 +5 位作者 陈国章 黄峻 刘少鹏 许森奎 马志建 林承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495-3497,共3页
目的评价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31例Varian直线加速器上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按接受第1个分次放疗的时间先后交错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用药组1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目的评价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31例Varian直线加速器上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按接受第1个分次放疗的时间先后交错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用药组1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每次在放疗前3 h和放疗后3 h外涂医用射线防护剂。结果对照组颈部皮肤瘙痒程度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00);对照组颈部皮肤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26);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可明显延缓颈部皮肤的放射性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9,P=0.002);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的愈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0,P=0.000)。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剂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并加快皮肤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鼻咽癌 医用射线防护剂 皮肤放射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