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酚不同效应室浓度下皮肤电传导与脑电双频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天海 王涛 +1 位作者 徐志新 尹极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在不同效应室浓度(Ce)下皮肤电传导(S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特点。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25~55岁,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在效应室浓度达到... 目的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在不同效应室浓度(Ce)下皮肤电传导(S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特点。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25~55岁,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在效应室浓度达到3μg/mL后停止靶控;同时记录靶控期间BIS值、SC值、MAP和HR。比较各监测指标在效应室浓度为:0、0.5、1.0、1.5、2.0、2.5和3.0μg/mL时各自的变化差异,以及与Ce的相关性。结果 SC值和BIS随着Ce的增加逐渐变小,MAP和HR无显著性变化;各监测指标与Ce进行相关分析显示,BIS(r=-0.872,P〈0.01)较SC值(r=0.766,P〈0.01)稍高,HR最低(r=0.136,P〈0.05)。当Ce在0-1.5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852,P〈0.01)较BIS(r=-0.801,P〈0.01)高;当Ce在1.5-3.0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791,P〈0.01)较BIS(r=-0.890,P〈0.01)低。结论在异丙酚靶控输注下,BIS与SC较MAP和HR更好的反映了Ce的变化;在Ce为0~1.5μg/mL时,与BIS相比,SC对反映Ce的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双频指数 皮肤电传导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海 徐志新 +1 位作者 王涛 尹极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刺非阻滞区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1)和痛觉阻滞区的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2)。使用ROC曲线、逻辑回归分析评价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区分痛觉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的准确性。结果与T0时比较,T3~T6时的SC0及SC1的均值明显降低(P<0.05),T1~T6时SC2明显低于SC1(P<0.05)。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0.017(P<0.01),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78%和88%,预测整体准确率84%。结论 SC基态值及反应波振幅差值的变化对定位硬膜外麻醉平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皮肤电传导 ROC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皮肤电传导率判定麻醉平面的观察
3
作者 王天海 王涛 徐志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的变化区分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的准确性。方法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25例,选...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的变化区分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的准确性。方法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25例,选择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连接SC监测仪。收集5个时点数据:基础值(G0),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5 ml后5 min(G1),负荷剂量0.75%的罗哌卡因8 ml后5 min(G2)、10 min(G3)、15 min(G4)。每个时点记录SC的基础值(SC0),电刺激下G1~G4痛觉阻滞区(SC1)与非痛觉阻滞区(SC2)的SC的改变值。统计方法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处理。结果与基础值G0相比,G1~G4时点SC0、SC1、SC2的均值逐渐降低,SC1、SC2的总体均值为1.82μS与0.38μS,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与0.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SC改变值为0.74μS时判定痛觉阻滞平面的特异性为82%,敏感性为90%。结论 SC的变化对区分硬膜外麻醉下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皮肤电传导
下载PDF
皮肤电传导率用于硬膜外麻醉丙泊酚镇静的监测
4
作者 王涛 王天海 徐志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异丙酚镇静下,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在监测意识状态的应用。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骨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2~47岁,体重51~83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异丙酚镇静下,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在监测意识状态的应用。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骨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2~47岁,体重51~83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无术前用药,无心、肺疾病,无气道通气障碍;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用异丙酚输注泵靶控异丙酚,以0.6μg/ml为初始浓度,以0.6μg/ml递增,直至改良镇静警醒(OAA/S)评分≤2级,停止靶控输注,患者逐步恢复意识,直至OAA/S评分恢复至5级,每3分钟评价OAA/S评分,同时记录SC、MAP和HR。结果 SC能较好地反映病人镇静时的意识状态(P〈0.01);OAA/S评分与SC有显著相关性,r为-0.859(P〈0.01),明显好于MAP和HR。结论 SC能正确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镇静时的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率 皮肤电传导 清醒镇静 异丙酚 靶控输注
下载PDF
中国医学
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7期3-3,共1页
0023650 皮肤电传导和气虚记分之间的相关性/Yu HM//Am J Chin Med.-1998,(3~4).-283~290 医科情0023651 Chundosunbup 气功对精神调整的效应:横断面研究/Lee MS//Am J ChinMed.-1998,(2).-223~230 医科情0023652 Chundosunbup 气功... 0023650 皮肤电传导和气虚记分之间的相关性/Yu HM//Am J Chin Med.-1998,(3~4).-283~290 医科情0023651 Chundosunbup 气功对精神调整的效应:横断面研究/Lee MS//Am J ChinMed.-1998,(2).-223~230 医科情0023652 Chundosunbup 气功对老年人TSH、降钙素、PTH 和甲状腺素的血液浓度的快速效应/Lee MS//Am J Chin 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电传导 横断面研究 甲状腺素 血液浓度 医科 降钙素 相关性 老年人 气功 效应
下载PDF
脊髓纵裂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程斌 崔宽龙 +1 位作者 兰斌尚 李恭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24-226,共3页
收治脊髓纵裂46例,其中29例作神经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非手术组随访后神经功能缺陷无改善(P>0.05);20例手术组神经功能的临床评分明显增加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明显改善(... 收治脊髓纵裂46例,其中29例作神经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非手术组随访后神经功能缺陷无改善(P>0.05);20例手术组神经功能的临床评分明显增加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明显改善(P<0.05)。表明手术不仅可阻止神经功能缺陷的发展,而且可使其得到改善,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皮肤电传导 脊髓压迫症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幼儿的书写卫生
7
作者 刘宝林 《父母必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39-39,共1页
对于不断长身体、长知识的儿童少年来说,书写几乎成了离不开的活动,不仅学龄青少年每天都要阅读、书写,而且较大的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也经常需要写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书写的医学教育学分析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书写是非常复杂的... 对于不断长身体、长知识的儿童少年来说,书写几乎成了离不开的活动,不仅学龄青少年每天都要阅读、书写,而且较大的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也经常需要写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书写的医学教育学分析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书写是非常复杂的生理心理学活动,需要手、眼等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学 儿童少年 系统的协调 生理心理学 书写技能 书写过程 握笔 书写习惯 视觉作业 皮肤电传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