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麻醉下皮肤电传导率判定麻醉平面的观察
1
作者 王天海 王涛 徐志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的变化区分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的准确性。方法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25例,选...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的变化区分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的准确性。方法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25例,选择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连接SC监测仪。收集5个时点数据:基础值(G0),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5 ml后5 min(G1),负荷剂量0.75%的罗哌卡因8 ml后5 min(G2)、10 min(G3)、15 min(G4)。每个时点记录SC的基础值(SC0),电刺激下G1~G4痛觉阻滞区(SC1)与非痛觉阻滞区(SC2)的SC的改变值。统计方法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处理。结果与基础值G0相比,G1~G4时点SC0、SC1、SC2的均值逐渐降低,SC1、SC2的总体均值为1.82μS与0.38μS,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与0.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SC改变值为0.74μS时判定痛觉阻滞平面的特异性为82%,敏感性为90%。结论 SC的变化对区分硬膜外麻醉下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皮肤电传导率
下载PDF
皮肤电传导率用于硬膜外麻醉丙泊酚镇静的监测
2
作者 王涛 王天海 徐志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异丙酚镇静下,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在监测意识状态的应用。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骨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2~47岁,体重51~83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异丙酚镇静下,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在监测意识状态的应用。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骨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2~47岁,体重51~83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无术前用药,无心、肺疾病,无气道通气障碍;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用异丙酚输注泵靶控异丙酚,以0.6μg/ml为初始浓度,以0.6μg/ml递增,直至改良镇静警醒(OAA/S)评分≤2级,停止靶控输注,患者逐步恢复意识,直至OAA/S评分恢复至5级,每3分钟评价OAA/S评分,同时记录SC、MAP和HR。结果 SC能较好地反映病人镇静时的意识状态(P〈0.01);OAA/S评分与SC有显著相关性,r为-0.859(P〈0.01),明显好于MAP和HR。结论 SC能正确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镇静时的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率 皮肤电传导率 清醒镇静 异丙酚 靶控输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