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银屑病
1
作者 何荣国 张锡宝 吴志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对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生物学作用 ,以及NGF的两种受体 ,即高亲和性P14 0受体和低亲和性P75受体的性质、生物学作用 ,以及它们与NGF的相互作用和在皮肤病尤其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皮肤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银屑病 生物学 综述 皮肤
下载PDF
癌症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厉柯轩 蔡媛媛 +2 位作者 谢舒 董佳倩 裘秀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6-1779,共4页
对癌症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肿瘤科护士的皮肤专业化培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的研制与完善、皮肤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风险预测、... 对癌症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肿瘤科护士的皮肤专业化培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的研制与完善、皮肤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风险预测、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 评估工具 综述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型磷脂酶A2受体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多种疼痛中的表达及作用差异
4
作者 徐婷 田书心 +8 位作者 甄思佳 吴茗慧 吕政仪 吴雨欣 沈赟涛 杜俊英 房军帆 方剑乔 梁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8-452,共5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最早发现的酪氨酸激酶家族的受体之一,其能被许多内源性配体激活,促进组织生长、分化和修复,在癌症治疗领域被认为是重要的靶点。既往EGFR在治疗癌性疼痛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最早发现的酪氨酸激酶家族的受体之一,其能被许多内源性配体激活,促进组织生长、分化和修复,在癌症治疗领域被认为是重要的靶点。既往EGFR在治疗癌性疼痛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提示EGFR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骨癌痛等多种疼痛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EGFR参与疼痛的机制,为后期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以EGFR结构为基础,介绍了其功能特点、分布特性以及调节疼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论述了其在不同类型的疼痛模型中差异表达及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研发相关镇痛药物寻找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脊髓 背根神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下载PDF
Th1/Th2平衡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翟凤婷 王东梅 +2 位作者 王丹丹 杨洁 曹卫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 探究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helper T cells/type 2 helper T cells, Th1/Th2)平衡偏移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大鼠子宫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其受体的影响,进... 目的 探究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helper T cells/type 2 helper T cells, Th1/Th2)平衡偏移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大鼠子宫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其受体的影响,进一步揭示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2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h1偏移组、Th2偏移组,每组各8只。建立寒凝血瘀证PD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Th1偏移PD模型及Th2偏移PD模型。比较各组大鼠扭体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 TrkA)及p75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蛋白含量及mRNA转录水平。结果 扭体潜伏时间:与模型组比较,Th1偏移组和Th2偏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偏移组较Th1偏移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Th1偏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偏移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GF、TrkA及p75NTR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Th1偏移组NGF、TrkA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75NTR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偏移组NGF、TrkA及p75NTR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h1/Th2细胞平衡干预NGF及其受体表达可能是寒凝血瘀证PD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TH1/TH2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A p75营养因子受体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信号通路与骨折疼痛和骨折愈合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毛俊杰 徐涛涛 童培建 《中医正骨》 2023年第3期50-54,64,共6页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疼痛是骨折患者的首发症状,且较剧烈。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和麻醉性镇痛药均能有效缓解骨折疼痛,但是症状容易反复,而且上述药物具有一定...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疼痛是骨折患者的首发症状,且较剧烈。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和麻醉性镇痛药均能有效缓解骨折疼痛,但是症状容易反复,而且上述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信号通路与骨折疼痛的产生与传导密切相关,阻断或抑制该信号通路能明显缓解骨折疼痛,但该信号通路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针对NGF/TRKA信号通路研发的药物表现出较好的缓解骨折疼痛的作用,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骨折疼痛的新选择。本文就NGF/TRKA信号通路与骨折疼痛和骨折愈合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疼痛 骨折愈合 神经生长因子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 综述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p75受体与sortilin在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冯璋 张芮 +2 位作者 冯永强 周一冲 王一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198-5203,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成纤维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及sortilin的研究较少,p75及sortilin在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是否有差异目前未见报道。目...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成纤维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及sortilin的研究较少,p75及sortilin在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是否有差异目前未见报道。目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及soritilin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中表达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以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为阳性对照。通过实时定量PCR在mRNA水平检测p75及sortilin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及差异,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及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观察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及sortili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差异。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可见,在mRNA及蛋白水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75,sortilin均呈阳性表达,其中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75及sortilin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少于HaCaT,且p75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ortilin表达量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75及sortilin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均位于胞膜及胞浆。由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与p75受体高亲和力结合并在sortilin协助下发挥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sortilin在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与其高增殖状态有关,该结果为病理性瘢痕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 SORTILIN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HACAT 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华 何荣国 +5 位作者 武钦学 邬运学 张燕妮 黄葵 韦拔雄 廖红兴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P75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15例鳞状细胞癌(SCC)、12例基底细胞癌(BCC)、13例正常上皮(NS)中NGF及受体P75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NGF mRNA在基底...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P75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15例鳞状细胞癌(SCC)、12例基底细胞癌(BCC)、13例正常上皮(NS)中NGF及受体P75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NGF mRNA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t=30.06,P<0.01),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t=19.62,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基底细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P<0.01)。P75mRNA在皮肤正常组、基底细胞癌组、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鳞状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42.69,P<0.01),基底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30.37,P<0.05),鳞状细胞癌组与基底细胞癌组(t=18.49,P<0.05)。结论:NGF及受体P75可能在非黑素性皮肤癌发生及浸润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素性皮肤 神经生长因子 P75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艾坤 张泓 +3 位作者 匡静之 张雨辰 李景兴 鲍秋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按组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分别施以7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取脊髓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NGF及其受体Trk A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7天后,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均提高,而且针刺穴位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显著提高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提高NGF及受体Trk A的表达而达到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活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A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受体在皮肤溃疡中表达特征及其对溃疡形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3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赵志力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15-517,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的两个亚基 (A、B)和两种受体 (PDGFRα和 PDGFRβ)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来自 8例不同类型的溃疡患者 ,取其溃疡皮肤组织 ...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的两个亚基 (A、B)和两种受体 (PDGFRα和 PDGFRβ)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来自 8例不同类型的溃疡患者 ,取其溃疡皮肤组织 8份、对应的溃疡边缘组织 8份及正常皮肤组织 8例。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这 4种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PDGF A和 PDGF B的阳性颗粒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中 ,两个亚基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 .2± 5 .6 ) %和 (2 2 .4± 7.4 ) % ;PDGFRα存在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该受体表达较多 ,阳性表达率为 (36 .7± 4 .3) % ;PDGFRβ在正常皮肤中表达较弱 (15 .3± 4 .8) % ,蛋白颗粒主要集中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膜上。从正常皮肤组织经溃疡边缘到溃疡中心 ,PDGF A和 PDGF B的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在溃疡组织中 ,PDGF A和 PDGF B蛋白主要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两者的阳性细胞率分别升至为正常皮肤的 1.4 1倍和 1.13倍。 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而含有 PDGFRβ阳性颗粒的细胞主要为表皮生发层细胞。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α和β型受体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形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难愈性皮肤溃疡 皮肤组织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两种受体与子宫颈原位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雪宝 陆天才 +3 位作者 李锋 潘晓琳 陶林 蒋金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两种受体 (p75和 Trk A)与子宫颈原位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中 NGF、p75和 Trk A的蛋白和 m RNA的表达 ,包括研究组子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 (SCIS) 30例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两种受体 (p75和 Trk A)与子宫颈原位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中 NGF、p75和 Trk A的蛋白和 m RNA的表达 ,包括研究组子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 (SCIS) 30例 ,对照组正常上皮组织 (NSE) 13例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DSEH) 13例和浸润癌(ISEC) 14例。结果  NGF及其两种受体蛋白随着子宫颈病变进展其共表达逐渐减少 ,在 ISEC组其共同阳性表达率下降为 14 .3% ,与 NSE、DSEH、SCIS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NGF与 p75蛋白以及 Trk A与 p75蛋白的共同阳性表达率在 ISEC组中分别下降为 4 2 .9%和 14 .3% ,SCIS组与 ISE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NGF、p75和 Trk A的 m RNA在各组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颈原位癌是癌变过程中一个相对特殊阶段的癌。 NGF及其受体的表达缺失程度、NGF- p75和 p75 - T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理学 原位 原位杂交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活性中草药及其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68
12
作者 江黎明 李志明 韩宝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9-81,105,共4页
一些神经元退行性病变Alzheimer’s病,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缺乏神经生长因子的营养作用有关。而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营养支持作用主要是由受体介导的,本文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模型对14种传统抗... 一些神经元退行性病变Alzheimer’s病,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缺乏神经生长因子的营养作用有关。而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营养支持作用主要是由受体介导的,本文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模型对14种传统抗衰老中草药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活性进行了筛选,并从牛膝中筛选出一种特异性抑制神经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的活性物质,其IC50为6.18±3.4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中草药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基底前脑NGF-受体阳性神经元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龙大宏 姚志彬 +3 位作者 何蕴韶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8,共6页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减少了59.4%和37.24%,残存的神经元发生萎缩及表面受体含量增加。NGF治疗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的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只减少4.47%和2.36%,细胞形态学参数及受体灰度值都类似于正常。提示NGF对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基底前脑 神经元损伤 痴呆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立明 张伟 +1 位作者 陈坤 吴亚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和TrkA)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表达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2只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4只无骨折作为健康对照组2,8只制作右下颌骨骨折模型,立即行钛板固定。术后实验...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和TrkA)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表达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2只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4只无骨折作为健康对照组2,8只制作右下颌骨骨折模型,立即行钛板固定。术后实验组动物分别在1、3、5、7、14、21、28 d各取4只处死。切取下颌骨脱钙后制作骨组织切片,行HE染色、NGF及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阳性3,~5 d达到高峰,在未骨折组仅有轻度阳性表达。NGFR-Trk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强阳性7,d达到高峰,到21 d时软骨细胞强阳性。NGFR-p75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阳性,5~7 d达到高峰,到21 d时仍为阳性表达。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NGF、p75和TrkA共同调节骨细胞活性,对骨的修复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骨折愈合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山羊胎儿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卿素珠 林吉茂 +2 位作者 张灵枝 王磊磊 罗时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3-1388,共6页
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表皮结构形成于胎儿发育的6周龄左右,开始为单层上皮,而后逐渐增殖为复层、厚... 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表皮结构形成于胎儿发育的6周龄左右,开始为单层上皮,而后逐渐增殖为复层、厚度不断增加,15周龄后逐渐变薄;真皮层在10周龄时形成,11周龄后陆续有皮肤衍生结构从中发育形成。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皮肤各部分结构的发育渐趋完善。(2)在胎儿发育的第6周就出现EGF与EGFR的较弱表达,以后随着胎龄的增加,EGF与EGFR表达量逐渐增加。从表达分布看,在胎儿发育的11周前,EGF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的胞质内,EGFR则主要位于相应细胞的膜上;11-16周,EGF和EGFR表达量逐渐增高,分布范围从表皮的基底层细胞、棘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展到血管内皮细胞、汗腺上皮细胞和竖毛肌,EGF主要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质,EG-FR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膜;17周至出生,随着表皮的明显变薄,EGF及EGFR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阳性反应继续增强。皮肤发育期间,EGF及EGFR的表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只是EGFR的表达相对滞后,两者的表达曲线一致、相关性极显著。表明EGF及EGFR在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皮肤 发育 山羊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倩 葛明盖 +2 位作者 张同梅 顾军 毕新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毛发改变3例,口腔黏膜溃疡2例,甲沟炎2例;11例痤疮样疹中9例累及面颈部,2例累及下肢;7例脂溢性皮炎均位于头面部;皮疹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7例,重度1例;轻度患者中9例自行缓解,3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中度患者中6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1例系统用药后好转;1例重度患者中断EGFRI治疗后好转。结论:EGFRI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中。痤疮样疹占首位,其次为脂溢性皮炎,多数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不良反应 皮肤 黏膜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胎儿皮肤组织内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3 位作者 孙同柱 赵志力 杨银辉 盛志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8期1128-1129,W004,共3页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SMA)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和病理技术确定这3种蛋白在胎儿皮肤(8例)和成人皮肤(8例)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结果EGF和EGF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SMA)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和病理技术确定这3种蛋白在胎儿皮肤(8例)和成人皮肤(8例)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结果EGF和EGF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内都有表达,随着胎儿生长发育,EGF及其受体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大。α-ASMA在发育后期的胎儿和成人皮肤中呈较强阳性表达,但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中表达较弱。结论EGF和EGFR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中,EGF、EGFR和α-ASMA低表达可能与胎儿创面无瘢愈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胎儿皮肤 无瘢愈合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创伤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在新生鼠、幼鼠及成鼠脊髓表达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永忠 张志坚 +2 位作者 刘锦波 姜平 查小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1-362,T075,共3页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 NGF)受体 Trk A在新生鼠、幼鼠及成鼠脊髓的分布状况、进而分析 NGF的作用机制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新生鼠、幼鼠及成鼠脊髓 NGF受体 Trk A的表达。结果显示 ,新生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有胞核 Trk A表达明...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 NGF)受体 Trk A在新生鼠、幼鼠及成鼠脊髓的分布状况、进而分析 NGF的作用机制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新生鼠、幼鼠及成鼠脊髓 NGF受体 Trk A的表达。结果显示 ,新生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有胞核 Trk A表达明显 ,胞浆及胞膜无表达 ,中间带、背角均无表达。幼鼠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 Trk A表达明显 ,胞核少量表达 ,胞膜无表达 ;部分中间带、背角神经元胞浆有表达。成鼠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及部分胞膜都有 Trk A表达 ,胞核无表达 ,中间带、背角神经元胞浆以及胶质细胞也明显表达。推论 ,新生鼠时胞核中 Trk A可与配体结合引起神经元的生物效应 ;成鼠 T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新生鼠 幼鼠 成鼠 脊髓 表达差异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涛 唐强 +4 位作者 朱路文 陈慧杰 吴孝军 李宏玉 田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术后3 d、7 d、14 d三个亚组(n=6)。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 NSS)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m NSS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Flt-1、F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Flt-1、Flk-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其持续促进缺血半暗区皮层Flt-1、Flk-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康法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FLT-1 FLK-1 大鼠
下载PDF
骶神经电针刺激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元小红 叶超 +3 位作者 江泽辉 伍绍明 于海川 李春根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骶2神经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重量、排尿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的影响,探讨骶神经电针刺激治疗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机制。方法以尖刀横断T...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骶2神经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重量、排尿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的影响,探讨骶神经电针刺激治疗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机制。方法以尖刀横断T9脊髓方式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通过膀胱重量、排尿量的测量观察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的膀胱功能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内NGF及TrkA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重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重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手法排尿量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电针组手法排尿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手法排尿量减少(P>0.05)。空白组和电针组的NGF及Trk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的NGF高于空白组,TrkA的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骶神经电针刺激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损伤脊髓局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局部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并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同时电针刺激促进排尿反射的协调进行,改善SCI后NB的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电刺激疗法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氨酸激酶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