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的几个问题(二)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松林 柳剑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65-68,i001,共5页
介绍了几种较常见的皮肤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及这些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 断要点等。
关键词 皮肤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病理特点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黄色瘤
下载PDF
显示皮肤组织细胞、胶原纤维和粘多糖的组合染色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红 龚志锦 +2 位作者 张顺民 胡宏杰 林万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1-531,558,共2页
在人体皮肤活检组织的诊断与研究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显示多种组织成份,而进行反复实验,已分别组合了Ponceau S,Picric acid,Alcian blue(丽春红s、苦味酸、阿尔辛蓝)染色法,简称P-PA-AB法;Orange G,Al-cian blue,Schiff(橙黄G,阿尔辛蓝... 在人体皮肤活检组织的诊断与研究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显示多种组织成份,而进行反复实验,已分别组合了Ponceau S,Picric acid,Alcian blue(丽春红s、苦味酸、阿尔辛蓝)染色法,简称P-PA-AB法;Orange G,Al-cian blue,Schiff(橙黄G,阿尔辛蓝、雪夫试剂)染色法,简称O-AB-PAS法.克服了原法着色成份单一,染色效果差的缺点,经过改进后的2种组合对比染色,得到了较好的染色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皮肤活检 皮肤组织细胞 胶原纤维 粘多糖 P—PA-AB法 O-AB-PAS法 组合染色法
下载PDF
皮肤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的几个问题(一)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松林 柳剑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05-206,共2页
介绍皮肤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病理诊断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包括 :①组织细胞及其增生性疾病的基本要点 ;②组织细胞分类及免疫组化标记特点 ;③组织细胞的演变或转化现象 ,着重介绍各种转化组织细胞的名称 ;
关键词 皮肤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病理诊断 分类 免疫组化标记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8
4
作者 傅志宜 车雅敏 +1 位作者 周之海 邢卫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顾安康 肖尹 +1 位作者 纪华安 宋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71-673,共3页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背部红斑1年,其上出现结节半年于2013年4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12年5月于左侧背部发现一约指肚大的片状浸润性红斑,面积逐渐增大,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未曾就诊。半年前于红斑中央最先出现一大米粒大淡...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背部红斑1年,其上出现结节半年于2013年4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12年5月于左侧背部发现一约指肚大的片状浸润性红斑,面积逐渐增大,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未曾就诊。半年前于红斑中央最先出现一大米粒大淡红色丘疹,此后类似皮疹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并出现融合趋势,偶有结节破溃结痂,伴轻度疼痛,自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药名不详)无明显疗效。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疾病史,否认病损处外伤及蚊虫叮咬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平 刘辉峰 +1 位作者 陈柳青 段逸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3-60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浅表淋巴结 临床资料 表面光滑 部肿块 浸润性 皮肤 小结节
下载PDF
成人皮肤弥漫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1
7
作者 螘国铮 邢晓皖 +3 位作者 丁敏 吴红阳 王晓秋 胡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探讨成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电镜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 ,观察 1例病程长及 4次活检证实为成人皮肤弥漫性LCH ,并复习文献。结果 初发皮损全身弥散分布丘... 目的 探讨成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电镜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 ,观察 1例病程长及 4次活检证实为成人皮肤弥漫性LCH ,并复习文献。结果 初发皮损全身弥散分布丘疹 ,第一次活检病变限在真皮网状层分布 ,以单核细胞样朗格汉斯细胞 (LC)为主。 4年后 ,皮损发展至全身 ,呈弥漫分布结节状。活检病变真皮全层受累。LC形态多样 :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 ;核形圆、椭圆、肾形、分叶状及纵形核沟等。淋巴细胞浸润 ,嗜酸性粒细胞少见。LC表达CD1a、S 10 0蛋白、CD6 8、HLA DR、Vim阳性 ,CD4 5RO异型表达 ,2次电镜观察未见Berbeck颗粒。结论 LCH是一种多态性疾病 ,发生在成人皮肤弥漫性LCH罕见。随病程进展 ,皮损加重 ,病变扩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皮肤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电镜特征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朗格汉斯细胞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莉宁 薛汝增 +1 位作者 潘慧清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报告1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64岁,背部、右下腹部结节,无痛痒9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有深染区和浅染区,深染区大量浆细胞样细胞、淋巴细胞,浅染区大量组织样细胞,核淡染,核仁嗜酸性,弥漫性片状浸润,部分细胞大,有伸入... 报告1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64岁,背部、右下腹部结节,无痛痒9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有深染区和浅染区,深染区大量浆细胞样细胞、淋巴细胞,浅染区大量组织样细胞,核淡染,核仁嗜酸性,弥漫性片状浸润,部分细胞大,有伸入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及AAT(+),CD68少量(+),CD1α(-)。诊断: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同时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文献复习
下载PDF
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新功 孙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皮肤和皮下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Rosai-Dorfman病)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皮肤出现丘疹、结节,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特征性。该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关键词 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病理:鉴别诊断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病理诊断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苏海燕 蔡雪红 沈洪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并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2例病变均位于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单发或多发性,光镜下增生的组织细胞与浸润...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并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2例病变均位于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单发或多发性,光镜下增生的组织细胞与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形成浅、深相间的结构特点,特征性的组织细胞体积巨大、胞质丰富,内见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红细胞等,组织细胞表达S-100、CD68。结论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有特定的病理学特征,系统累及可能性较小,预后较好。组织学上应与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慢性炎症等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ROSAI-DORFMAN病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1例
11
作者 刘淑梅 赵奉英 邱莹 《皮肤病与性病》 2002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诊断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
下载PDF
羟氯喹、小剂量泼尼松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12
作者 高娟 邵金萍 孔小红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13例患者中,2例单发皮疹者给予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局部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4周1次,疗程(8-12)周。11例多发皮疹者...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13例患者中,2例单发皮疹者给予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局部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4周1次,疗程(8-12)周。11例多发皮疹者同时给予泼尼松20mg,1次/d,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羟氯喹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疗效显著,同时结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更好地促进皮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羟氯喹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局部注射
下载PDF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一例报告
13
作者 喻春根 俞景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9-9,共1页
占某,男,26岁。因发热,胸部包块三个月,右侧胸疼,咳喇十余天,拟诊胸部脓肿,脓毒败血症,于1988年9月28日入院。体检:T38.9℃,P26次,R120次,BP15.4/8.5kpa。神清合作。慢性重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疸及出血点。右腋下触及一核桃大小淋巴... 占某,男,26岁。因发热,胸部包块三个月,右侧胸疼,咳喇十余天,拟诊胸部脓肿,脓毒败血症,于1988年9月28日入院。体检:T38.9℃,P26次,R120次,BP15.4/8.5kpa。神清合作。慢性重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疸及出血点。右腋下触及一核桃大小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左腋下,两侧腹股沟均可触及蚕豆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 胸部包块 化学疗法 死亡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其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啸 肖生祥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易与多种疾病混淆。文中综述了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窦性 皮肤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分析
15
作者 郑曙光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伊红染色及光镜检查手段,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 目的:探讨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伊红染色及光镜检查手段,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组织学病变均发生在皮肤真皮层,炎症背景下存在纤维分割,细胞组成见大量多核、单核组织细胞,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巨噬性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小淋巴细胞,病理诊断均为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治疗后,5年内复发率为6.3%。结论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多属良性或潜在恶性,误诊率较高,辅助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对于确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单发性网状组织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大伟 张时宇 +1 位作者 王涛 刘跃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3,共3页
患者女,8岁,右侧腹壁鲜红色结节2个月。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呈肉芽肿样增生,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其内含均匀细颗粒状物质,呈"毛玻璃"状。免疫组织化学示:CD68阳性,CD1a及S-100均阴性。根据临床与病理特点诊... 患者女,8岁,右侧腹壁鲜红色结节2个月。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呈肉芽肿样增生,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其内含均匀细颗粒状物质,呈"毛玻璃"状。免疫组织化学示:CD68阳性,CD1a及S-100均阴性。根据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为网状组织细胞瘤。本病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单发性网状组织细胞 皮肤组织细胞
下载PDF
CD13/APN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skin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soriasis vulgaris 被引量:5
17
作者 Liu Taihua Liu Defang +4 位作者 Chen Yihua Hu Zonghai Chen Lu Luo Chen Xu Zhejua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CD13/APN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skin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soriasis vulgaris, and discuss its effect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 Methods: CD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CD13/APN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skin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soriasis vulgaris, and discuss its effect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 Methods: CD 13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skin lesion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imrn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respectively.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CD 13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soriasis vulgaris than i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and in skin lesions than in healthy skin tissues. The expression was mainly in the suprabasal layers of skin lesion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PASI (R 0.78029). 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of CD13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skin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soriasis vulgaris probably is related to immunological abnormality, blood vessel abnormality and proliferation of keratinocyte in the pathogenic course of psoriasis. It may be a novel and effective way to treat psoriasis with specific CD13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RIASIS CD13/APN Peripheral blood Skin lesion
下载PDF
Histological Study on the Skin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18
作者 ZHUJie ZHANGXiumei GAOTianx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arval skin and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kin between reared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Japanese flounder were studi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LM) ...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arval skin and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kin between reared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Japanese flounder were studi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L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kin develops slowly before the metamorphosis, while at the onset of metamorphosis, the skin develops quickly and becomes complete in structure till about 50 d after being hatche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on the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skins shows that the iridophore and melanophore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Profile and structure of the two kinds of pigment cells are more complete in the skin of normal ocular side than in the skin of pigmented blind sid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ypical chloride cell was observed in the skin of Japanese flounder larvae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LOGY SKIN Paralichthys olivaceus melanophore IRIDOPHORE chloridecell
下载PDF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Cells in Porous Scaffolds via Integrated Culture Technologies
19
作者 Christopher Michael Gabbott ] Tao Su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7年第4期163-175,共13页
This research aimed to combine 3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ies to obtain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cells in porous scaffolds. When cultivated on 2D (2-dimensional) surfaces, HDFs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b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combine 3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ies to obtain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cells in porous scaffolds. When cultivated on 2D (2-dimensional) surfaces, HDFs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behaved individually and had no strict requirement on seeding density for proliferation; while HaCat cells relied heavily on initial densities for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which was facilitated when co-cultured with HDFs. Experiments using a 3D CCIS (3-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and imaging system) indicated that HDFs colonised openpores of varying sizes (125-420 ~tm) on modular substrates via bridge structures; while HaCat cells formed aperture structures and only colonised small pores (125 txm). When co-cultured, HDFs not only facilitated HaCat attachment on the substrates, but also coordinated with HaCat cells to colonise open pores of varying sizes via bridge and apertur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 2-stage strategy for the culture of HDFs and HaCat cells on porous scaffolds was proposed and applied successfully on a cellulosic scaffold.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cell colonisation in scaffolds was dependent on multiple factors; while the integrated 2D&3D culture technologies and the 3D CCIS wa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obtain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their influences on tissue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caffold cell colonisation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2D cell culture 3D tissue culture scale-down design.
下载PDF
游泳能使你体型健美 被引量:1
20
作者 庆银 赵明 《游泳》 2002年第4期33-33,共1页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它不仅使全身的大肌群都能得到充分活动,而且使身体的各个主要关节也都参加活动,因而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 游泳 体型 健美效果 呼气肌 皮肤组织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