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美白剂中氢醌潜在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崔霞 邹明强 +1 位作者 胡秀丽 韩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3-87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氢醌 毒性 色素沉着症 化妆品 化学物质 偶氮染料 抗氧化
下载PDF
皮肤美白剂活性的化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宇红 李才广 彭金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8-320,368,共4页
采用化学评价法 ,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 ,对目前常用的 6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并与氢醌进行比较 ,得出 :( 1)各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最高抑制率 ( 3 5h下 ) ,按由大到小次序排列如下 :氢醌 ( 98 3% )... 采用化学评价法 ,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 ,对目前常用的 6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并与氢醌进行比较 ,得出 :( 1)各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最高抑制率 ( 3 5h下 ) ,按由大到小次序排列如下 :氢醌 ( 98 3% ) >Biowhite( 90 5 % ) >Vc( 88 2 % )≥熊果苷 ( 87 8% )≥曲酸 ( 86 2 % ) >Vc磷酸酯钠 (自制 ,72 9% )≥Vc磷酸酯钠 (进口 ,72 7% ) >Vc磷酸酯镁 ( 41 1% )。探讨了美白剂活性评价与酪氨酸酶抑制率高低的关系。 ( 2 )得出各美白剂的ICmax( 3 5h下 )。 ( 3)得出美白剂作用时间与其酪氨酸酶抑制率关系曲线 ,该曲线表明 ,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随其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时间过短将影响美白效果。采用自制酪氨酸酶体系进行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活性 化学评价 化妆品
下载PDF
几种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琦如 金锡鹏 沈光祖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为评价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 ,我们采用B -16黑色素瘤细胞株为受试细胞 ,对熊果苷、曲酸、甘草提取物和Vc衍生物等 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4种美白剂 (10 μg/mL ,3 0 μg/mL ,5 0 μg/mL ,70 μg/mL ,10 0 μ... 为评价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 ,我们采用B -16黑色素瘤细胞株为受试细胞 ,对熊果苷、曲酸、甘草提取物和Vc衍生物等 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4种美白剂 (10 μg/mL ,3 0 μg/mL ,5 0 μg/mL ,70 μg/mL ,10 0 μg/mL)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P <0 0 1) ,使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改变细胞形态 ,但对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 (P >0 0 5 )。提示 :4种皮肤美白剂均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 ,其机制可能与酪氨酸酶活性改变的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B-16黑色素瘤细胞 皮肤美白剂 功效评价
下载PDF
皮肤美白剂的作用原理及其存在的卫生问题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琦如 金锡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化妆品 卫生
下载PDF
4种皮肤美白剂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功效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玲 宋伟民 周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方法]选用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分别加入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等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3d后,用台盼蓝排斥法计数活细胞数,参照HideyaAndo等的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方法]选用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分别加入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等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3d后,用台盼蓝排斥法计数活细胞数,参照HideyaAndo等的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4种美白剂均可明显抑制B-16小鼠黑素瘤细胞生长和黑素合成,改变细胞形态。氢醌酯对细胞生长数量的控制作用最大,熊果苷最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氢醌酯虽可导致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酸衍生物和BL-99均可致B-16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结论]4种皮肤美白剂均可抑制黑素细胞的生长和黑素合成,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其机制可能不仅仅与酪氨酸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B-16小鼠黑素瘤细胞 功效评价
下载PDF
新型皮肤美白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小玲 郭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3-314,共2页
从抑制黑色素形成、转移以及促进黑色素从表皮脱落等方面对新型皮肤美白剂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新型皮肤美白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皮肤化学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宇红 董银卯 李才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采用化学评价法 ,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 ,对 9类 13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排出了抑制次序 ;绘制了各美白剂浓度与其酪氨酸抑制率关系曲线 ,多数美白剂呈钟形曲线 :得到了各美白剂的ICmax及IC50 ;... 采用化学评价法 ,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 ,对 9类 13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排出了抑制次序 ;绘制了各美白剂浓度与其酪氨酸抑制率关系曲线 ,多数美白剂呈钟形曲线 :得到了各美白剂的ICmax及IC50 ;探讨了酪氨酸酶抑制率与美白效果评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酪氨酸酶 黑色素 酪氨酸活性抑制率 活性
下载PDF
4种美白剂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玲 宋伟民 周华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4-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选用B-16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剂量(BL-99和曲酸衍生物的实验终浓度分别为0.5、 1.0、5.0、10.0、50.0μg/mL;熊果苷为10、30...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选用B-16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剂量(BL-99和曲酸衍生物的实验终浓度分别为0.5、 1.0、5.0、10.0、50.0μg/mL;熊果苷为10、30、50、70、100μg/mL;氢醌酯为0.1、0.5、1.0、5.0、10.0μg/mL)美白剂 3d后,采用台盼蓝排斥法计数活细胞数,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结果 4种美白剂均可使培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上升。熊果苷、曲酸衍生物和 BL-99等三种美白剂均可导致培养细胞释放LDH水平明显升高,氢醌酯在低浓度(0.1-0.5μg/mL)时引起 B-16细胞LDH释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浓度超过1μg/mL时细胞LDH释放水平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4种皮肤美白剂均可抑制黑素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实际使用时建议熊果苷以低于70μg/mL、曲酸衍生物以低于50μg/mL、BL-99以低于10μg/mL剂量为宜,并在美白化妆品和临床用药中不使用或严格限量使用氢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皮肤黑素细胞 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低浓度的Unigen最新皮肤美白剂效果更佳
9
《中国化妆品》 2010年第12期114-114,共1页
植物性配料供应商Unigen近日宣称,其最新的美白剂产品比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效果更佳,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品牌Unigen正试图使用一种山营兰提炼物Nivitol作为曲酸或苯二酚这类美白剂的替代品。虽然Nivitol和曲酸... 植物性配料供应商Unigen近日宣称,其最新的美白剂产品比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效果更佳,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品牌Unigen正试图使用一种山营兰提炼物Nivitol作为曲酸或苯二酚这类美白剂的替代品。虽然Nivitol和曲酸的作用原理同样都是抑制酪氨酸酶,但公司宣称他们的产品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低浓度 酪氨酸酶 供应商 植物性 副作用 替代品 苯二酚
原文传递
药妆时代之 皮肤美白剂及其应用研究
10
作者 广丰 李宏 《中国化妆品》 2009年第6期24-27,共4页
中老年人暴露于紫外光、药物和化学品,或者由于患某些疾病导致肌肤过度色素沉着.对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严重影响。过度色素沉着还可能是由于外伤、化学换肤术、激光疗法或粉刺等炎症后反应的结果。治疗过度色素沉着具有极大挑战性,因为... 中老年人暴露于紫外光、药物和化学品,或者由于患某些疾病导致肌肤过度色素沉着.对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严重影响。过度色素沉着还可能是由于外伤、化学换肤术、激光疗法或粉刺等炎症后反应的结果。治疗过度色素沉着具有极大挑战性,因为治疗所使用的许多药剂会引发皮肤刺激,而且治疗出现明显效果需要消耗数月的时间。有些药剂还只是部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应用 色素沉着 中老年人 激光疗法 皮肤刺激 化学品 紫外光
原文传递
一款高效美白剂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项雨 任清 刘永国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0年第10期28-31,共4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市场常见的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体外抑制率。结果表明:体外美白效果最好的为光甘草定,其次是AA2G,再次为熊果苷,它们的美白功效均优于具有美白功效的植物提取液。同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得到一种高... 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市场常见的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体外抑制率。结果表明:体外美白效果最好的为光甘草定,其次是AA2G,再次为熊果苷,它们的美白功效均优于具有美白功效的植物提取液。同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得到一种高效的皮肤美白剂复配组合,复配组合的皮肤美白剂添加量分别为:光甘草定0.05%,AA2G1%,烟酰胺1%,芦荟粉0.3%。此复配组合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高达98.97%。由此得到的一款美白乳液,pH值为6.6,通过稳定性实验,其结果符合QB/T2286—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酪氨酸酶 皮肤美白剂
下载PDF
4种美白剂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玲 宋伟民 周华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美白剂(BL-99和曲酸衍生物的实验终浓度分别为0.5、1.0、5.0、10.0、50.0μg/... 目的探讨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熊果苷、曲酸衍生物、BL-99和氢醌酯)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美白剂(BL-99和曲酸衍生物的实验终浓度分别为0.5、1.0、5.0、10.0、50.0μg/mL;熊果苷为10、30、50、70、100μg/mL;氢醌酯为0.1、0.5、1.0、5.0、10.0μg/mL)3d后,采用台盼蓝排斥法计数活细胞数,参照Hideya Ando等的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探讨美白剂对培养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美白剂均可抑制B-16细胞生长,以氢醌酯对细胞生长数量的作用最大,熊果苷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氢醌酯虽可导致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酸衍生物和BL-99均可致B16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结论4种皮肤美白剂中除了熊果苷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外,其它3种美白剂均对酪氨酸酶抑制不明显,提示美白剂的美白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不仅仅与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皮肤黑素瘤细胞 酪氨酸酶活性
下载PDF
皮肤美白产品中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潼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9年第7期43-45,共3页
脸部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是光老化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各种肤色的人群中,皮肤晒黑是由UVA辐射引起的。大多数防晒产品重点防止由UVB的辐射引起的皮肤晒伤。由于UVA辐射能穿透皮肤,所以防晒产品并不能防止皮肤晒黑。指出,皮肤美白最好的方... 脸部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是光老化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各种肤色的人群中,皮肤晒黑是由UVA辐射引起的。大多数防晒产品重点防止由UVB的辐射引起的皮肤晒伤。由于UVA辐射能穿透皮肤,所以防晒产品并不能防止皮肤晒黑。指出,皮肤美白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太阳光的伤害。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能将皮肤中现有的黑色素去除掉,而且还能够抑制新的黑色素产生,并防止已产生的黑色素向黑素体迁移。重点介绍了几种皮肤美白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黑色素 黄褐斑 色素沉着
下载PDF
几种美白活性物质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春香 尹鸿萍 王旻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比较熊果苷、VitC、VitC衍生物、氢醌和曲酸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 16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酪氨酸酶对照品的抑制情况,并检测它们对细胞的毒性,以期为皮肤美白剂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左旋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 目的比较熊果苷、VitC、VitC衍生物、氢醌和曲酸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 16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酪氨酸酶对照品的抑制情况,并检测它们对细胞的毒性,以期为皮肤美白剂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左旋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与药物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成反比,有量效关系。结论在5种美白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B-16细胞 酪氨酸酶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用对洗面奶 洗出水嫩美肌
15
《科学之友》 2012年第10期12-13,共2页
品质优良的洗面奶应该在清洁皮肤的同时,还能为皮肤提供营养。一般来说,普通洗面奶是不具有美白效果的。若在优质洗面奶中添加适量的皮肤美白剂,如香白芷、熊果苷、胎盘提取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等,久用是会有美白功效的。
关键词 洗面奶 洗出 清洁皮肤 皮肤美白剂 品质优良 效果 功效
下载PDF
植物美白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晓凤 顾华 +1 位作者 何黎 马晶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及人眼对物体表面反射的不同比例波长光所产生的感觉。白色光与皮肤相互作用,通过反射和吸收两种方式转变为有色光,从而使皮肤呈现不同颜色。光线照射到皮肤表面后,或被色素吸收,或被角质层反射(4%...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及人眼对物体表面反射的不同比例波长光所产生的感觉。白色光与皮肤相互作用,通过反射和吸收两种方式转变为有色光,从而使皮肤呈现不同颜色。光线照射到皮肤表面后,或被色素吸收,或被角质层反射(4%~8%光)。吸收光线的主要物质为色素(黑素、血红蛋白、类胡萝b素等),反射光线的物质包含真皮胶原纤维束和表皮颗粒。不同的角质层上部构成成分也决定着皮肤表面反射特性。干燥、有鳞屑的角质层因以非镜面反射方式反射光线使皮肤呈灰暗,而光滑、含水规则的反射可形成明亮的光泽…。因此,皮肤内色素含量及分布、血液循环状况及其含水量对皮肤颜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若想拥有白皙红润、细腻光滑的健康皮肤,在开发美白剂的时候就应当兼顾到这些因素。与此同时,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皮肤美白剂,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成为美白产品开发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植物提取物 表面反射 皮肤表面 色素含量 皮肤颜色 角质层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科学美白 安全有效——复方植物美白剂的开发思路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银卯 李丽 《中国化妆品》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随着化妆品科技的发展,众多美白剂相继被开发应用.现如今,已有多种皮肤美白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包括黄褐斑、雀斑等.例如: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曲酸、壬二酸、果酸、熊果苷、烟酰胺等,这些物质虽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但... 随着化妆品科技的发展,众多美白剂相继被开发应用.现如今,已有多种皮肤美白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包括黄褐斑、雀斑等.例如: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曲酸、壬二酸、果酸、熊果苷、烟酰胺等,这些物质虽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但有些美白剂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者会导致白斑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安全隐患 开发 科学 植物 复方 色素沉着 维生素C
原文传递
皮肤美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晗堃 刘月恒 《中国化妆品》 2012年第22期84-90,共7页
皮肤美白一直是东方女性不倦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黑色素产生的分子机理逐渐明了。本文较为系统地概括了近年来主要的皮肤美白剂,并简要阐述皮肤美白中黑色素代谢调节及基因层面调节的机理。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分子机理 代谢调节 黑色素 生物学
原文传递
药妆时代:美白剂应用手册
19
《中国化妆品》 2009年第6期18-18,共1页
主编导语: 皮肤美白剂应用技术——目前普遍配伍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常用美白剂中以改变黑色素生成途径为目的的物质较为传统,如曲酸、维生素C类、熊果苷等;以调节酪氨酸酶活性为目的的物质,如胎盘水解物、肝脏水解物、脐带水解物、... 主编导语: 皮肤美白剂应用技术——目前普遍配伍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常用美白剂中以改变黑色素生成途径为目的的物质较为传统,如曲酸、维生素C类、熊果苷等;以调节酪氨酸酶活性为目的的物质,如胎盘水解物、肝脏水解物、脐带水解物、卯黄提取物等;还有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研制促黑素细胞激素类物质。近年来,在药食同源和以内养外的消费心理驱使下,一些可食用植物药用原料大量地进入科研工作中,国内外学者日渐关注亚洲消费者这方面需求。中国数千年的中医药史为药食同源宗旨下开发出的产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应用 手册 酪氨酸酶活性 技术开发 药食同源 黑色素生成 化妆品配方
原文传递
研发动态
20
《中国化妆品(专业版)》 2007年第7期88-89,共2页
◆美国Arch公司撰文介绍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即有关豆血红蛋白作为皮肤美白剂的应用。已有的美白剂,如对苯二酚、熊果苷、曲酸和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都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配方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另一个皮肤黑色素生成机理的研究... ◆美国Arch公司撰文介绍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即有关豆血红蛋白作为皮肤美白剂的应用。已有的美白剂,如对苯二酚、熊果苷、曲酸和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都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配方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另一个皮肤黑色素生成机理的研究结果使得美白剂的开发有了新的方向。研究发现,黑色素对UV应激反应产生黑素,而这个反应来自于皮肤表皮内的角化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合酶N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研发 一氧化氮合酶 应激反应 豆血红蛋 研究成果 对苯二酚 维生素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