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自发荧光糖基化产物与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乙君 刘红星 +5 位作者 杨永红 刘敏 石磊 吴爽爽 李彦 王彦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61-1766,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皮肤自发荧光(SAF)与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8—9月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2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收集病人资料,行DPN检查和SAF测定。根据DPN检查结果分为DPN组(n=...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皮肤自发荧光(SAF)与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8—9月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2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收集病人资料,行DPN检查和SAF测定。根据DPN检查结果分为DPN组(n=21)和非DPN组(n=31),比较两组病人SAF水平并探索SAF对DPN的筛查价值。结果(1)与非DPN组[(2.27±0.32)AU]相比,DPN组[(2.70±0.94)AU]的SAF值显著升高(P<0.05)。根据SAF测量值分为低、中、高SAF组,结果显示饮酒和血肌酐升高与SAF升高有关(P<0.05)。(2)调整混杂因素空腹血糖和HbA1c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AF病人发生DPN的风险是低SAF的6.98倍[OR=6.98,95%CI:(1.47,33.17),P=0.014]。(3)以DPN为因变量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AF、空腹血糖联合HbA1c筛查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7,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4%。结论SAF是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标志物,可联合空腹血糖和HbA1c发挥筛查DPN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光谱法 荧光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皮肤自发荧光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皮肤自发荧光与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周春雨 谢建军 徐秀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皮肤自发荧光(SAF)与2型糖尿病(T2DM)足溃疡的关系。方法:纳入13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有足溃疡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生化资料及AGEs的SAF值等。分析SAF与T...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皮肤自发荧光(SAF)与2型糖尿病(T2DM)足溃疡的关系。方法:纳入13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有足溃疡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生化资料及AGEs的SAF值等。分析SAF与T2DM足溃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AF的平均值为(2.98±0.56),对照组SAF的平均值为(2.69±0.6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AF与T2DM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GHb)、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F高分位组比低分位组T2DM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风险高2.138倍。结论:AGEs的SAF是T2DM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筛查T2DM足溃疡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皮肤自发荧光 2型糖尿病 足溃疡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动物实验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1 位作者 张琳西 陈晓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应用中荧光素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后的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选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120、180、360min,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家兔皮肤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检...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应用中荧光素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后的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选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120、180、360min,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家兔皮肤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结果提示4mg/kg为最佳给药量,给药后20min为最佳检测时间,6小时后可重复给药。结论:本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荧光皮肤血流仪可用于检测动物皮肤血流状况,该仪器相关指标的获取为其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荧光血流仪 验证
下载PDF
寻常性痤疮患者皮肤由紫外诱导的红色荧光与痤疮炎症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德田 齐显龙 +1 位作者 崔勇 刘玮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2,144,共6页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皮损部位毛孔表面由紫外诱导的红色荧光(UVRF)与皮肤炎症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VISIA皮肤记录和分析系统摄得痤疮患者面部紫外(UV)照片和红色模式照片,导出后选择大小一致、位置相同的痤疮皮损部位,利用阈值分...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皮损部位毛孔表面由紫外诱导的红色荧光(UVRF)与皮肤炎症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VISIA皮肤记录和分析系统摄得痤疮患者面部紫外(UV)照片和红色模式照片,导出后选择大小一致、位置相同的痤疮皮损部位,利用阈值分离法分离出毛孔部位的紫外荧光点,同时分离同一部位的红色模式照片中的炎症红斑区域,以分离面积作为严重程度指标,通过色彩学方法分析UVRF与皮损部位炎症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UVRF与皮肤炎症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UVRF与痤疮丙酸杆菌密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皮肤的炎症程度不相关,其在痤疮皮损中的密度可能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紫外诱导的红色荧光 皮肤荧光 痤疮炎症
下载PDF
皮肤自发荧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林 张健 +10 位作者 刘薇 黄有媛 贾佳 王淑玉 张洋 王贻坤 东黎光 王安平 司莫奎 高莹 张俊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2-446,共5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6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结论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在<60岁人群及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者相比SAF低值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皮肤自发荧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 年龄增长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4 位作者 陈煜 刘云景 蔡艳丽 澎湃 张琳西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于背部设计一16cm×4cm任意型皮瓣,切取、剥离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荧光素钠4mg/kg耳缘静脉注射,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依次测定皮瓣不同部位...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于背部设计一16cm×4cm任意型皮瓣,切取、剥离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荧光素钠4mg/kg耳缘静脉注射,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依次测定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FI)。1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测算皮瓣成活与坏死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组织活力间的关系。结果1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54%,平均成活面积46%;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6%,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n=7,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25%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结论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兔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荧光皮肤血流仪可以对皮瓣组织活力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皮肤血流仪 皮瓣 血循环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4 位作者 夏文森 韩岩 潘华 澎湃 刘云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皮肤撕脱伤撕脱组织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检疫后的白色小猪为实验动物,于猪后肢通过手术形成一12cm×4cm的任意型皮瓣,掀起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猪耳缘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 目的:探讨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皮肤撕脱伤撕脱组织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检疫后的白色小猪为实验动物,于猪后肢通过手术形成一12cm×4cm的任意型皮瓣,掀起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猪耳缘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检测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ye fluorescence index,DFI)。一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与坏死的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皮瓣组织活力间的关系,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对猪皮瓣血循环的判断规律;在此基础上,复制皮肤撕脱伤模型,分别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和传统荧光法对撕脱皮瓣组织坏死面积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二者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一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为43%,平均成活面积57%;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2%,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18%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坏死面积预测的误差为12%,传统荧光法为2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猪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可以对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活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皮肤血流仪 皮肤撕脱伤 血循环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的研制及体外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2 位作者 辛志远 张琳西 鲁开化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制能够准确检测组织血运的仪器,并进行初步体外实验的验证.方法利用传统荧光法的基本原理,研制用于监测组织血运的仪器,该仪器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能对电信号进行计数;配制系列浓度的荧光素钠,用该仪器进行体外监测,探索不... 目的研制能够准确检测组织血运的仪器,并进行初步体外实验的验证.方法利用传统荧光法的基本原理,研制用于监测组织血运的仪器,该仪器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能对电信号进行计数;配制系列浓度的荧光素钠,用该仪器进行体外监测,探索不同荧光素钠浓度与血流仪荧光强度值间关系.结果研制出了荧光血流仪样机,体外实验得出了该仪器最佳测量范围为1×10-7~1×10-5 g/ml.结论该仪器的研制成功及初步参数的获取,将为该仪器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验证 荧光皮肤血流仪 基本原理 荧光素钠
下载PDF
盐裂皮肤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
9
作者 刘利君 胡晓梅 +3 位作者 郭秀丽 孙立新 段昕所 陆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探讨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敏感性。方法:取13例BP患者皮损周围皮肤做盐裂皮肤DIF检测,取其血清做盐裂皮肤IIF检测。结果:盐裂皮肤DIF检测BP阳性率为92.3%(12/13),盐裂皮... 目的:探讨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敏感性。方法:取13例BP患者皮损周围皮肤做盐裂皮肤DIF检测,取其血清做盐裂皮肤IIF检测。结果:盐裂皮肤DIF检测BP阳性率为92.3%(12/13),盐裂皮肤IIF检测BP阳性率为76.9%(10/13),两种方法诊断B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显示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基本一致,位于基底膜带的表皮侧。结论:盐裂皮肤DIF检测和IIF检测均可对BP进行诊断,盐裂皮肤IIF检测可对鉴别诊断起到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 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
下载PDF
皮肤自体荧光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林秀美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组织学改变既可能为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皮肤内的部分分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并发射波长更长的发射光,这些分子被称为内源性荧光团,产生的发射光即为皮肤自体荧光(skin autofluoresce...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组织学改变既可能为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皮肤内的部分分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并发射波长更长的发射光,这些分子被称为内源性荧光团,产生的发射光即为皮肤自体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不同的内源性荧光团具有其特定的荧光光谱。皮肤发生病理改变后,皮肤内的某些内源性荧光团的含量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内源性荧光团。SAF检测技术是一种无创、便捷、低成本、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光学检测手段,包括自体荧光显像和自体荧光光谱分析。它通过分析皮肤不同内源性荧光团的荧光强度以及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光谱,评估皮肤的病理改变,在多种皮肤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特别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长期随访评估。目前,SAF技术可用于鉴别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定量评估皮肤伤口愈合及瘢痕纤维化情况并预测形成瘢痕的类型,量化或校准皮肤老化及光老化,鉴别诊断不同种类皮肤良恶性肿瘤和在外科手术中指导皮肤肿瘤切除范围等。除皮肤病领域外,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产生的SAF还可以作为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疾病的风险分级指标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SAF检测技术的原理,对以往SAF检测技术在各类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其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对SAF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相关医学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自体荧光 荧光光谱 炎症性皮肤 皮肤恶性肿瘤 伤口愈合 老化 光老化
下载PDF
皮肤自发荧光(SAF)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琦 乔小娜 +7 位作者 伊娜 郑杭萍 刘思颖 熊茜 张烁 刘晓霞 李益明 鹿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目的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 目的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纳入者均进行SAF检查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并根据NCS的检查结果分为DPN组和非DPN组。结果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组39人,非DPN组76人。DPN组SAF测量值为(2.67±0.45)AU,显著高于非DPN组的( 2.28 ±0.41)AU( P <0.001)。根据SAF测量值的第25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将所有纳入者分为低、中、高SAF组,NCS检查参数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47,95%CI:1.675~47.793, P =0.010)。ROC曲线显示SAF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 (95%CI:0.630~0.821, P < 0.001 )。结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中国汉族2型糖尿患者中DPN患病风险筛查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皮肤自发荧光(SAF) 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荧光皮瓣血循环判断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树忠 鲁开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荧光皮瓣血循环判断方法郭树忠综述鲁开化审校皮瓣缺血坏死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研究并有效地防治皮瓣缺血坏死,需要对皮瓣的血循环进行判断和监测。目前文献已报道了近20种皮瓣血循环判断的方法,但多数方法部存在一... 荧光皮瓣血循环判断方法郭树忠综述鲁开化审校皮瓣缺血坏死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研究并有效地防治皮瓣缺血坏死,需要对皮瓣的血循环进行判断和监测。目前文献已报道了近20种皮瓣血循环判断的方法,但多数方法部存在一定的缺点,不能广泛应用。因此,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缺血 皮瓣血循环 判断 皮肤荧光血流仪
下载PDF
皮肤AGEs检测和血清AGEs测定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成松 叶山东 +3 位作者 王贻坤 张元志 侯华毅 汪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1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血清AGEs的相关性,评估皮肤AGEs检测的可靠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4例(糖尿病组),分别使用皮肤荧光光谱法检测皮肤AGEs和ELISA法测定血清AGEs,正常对照组33例,为同期体检健康人群...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血清AGEs的相关性,评估皮肤AGEs检测的可靠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4例(糖尿病组),分别使用皮肤荧光光谱法检测皮肤AGEs和ELISA法测定血清AGEs,正常对照组33例,为同期体检健康人群。结果糖尿病组皮肤AGEs和血清AG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AGEs与血清AGEs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1)。结论皮肤荧光光谱法测定皮肤AGEs可反映人体体内AGE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荧光光谱法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IGF-1和IGF-1R基因在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海英 宋先忱 +4 位作者 姚玉园 丛玉艳 韩迪 李丰田 袁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S1期156-158,共3页
为了研究IGF-1和IGF-1R基因在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mRNA的表达量在产... 为了研究IGF-1和IGF-1R基因在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mRNA的表达量在产绒期均显著高于非产绒期(P<0.01),产绒期IGF-1基因、IGF-1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非产绒期的8.30倍和7.49倍。由此推测其可能与山羊绒周期性生长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山羊绒性状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IGF-1R 辽宁绒山羊 皮肤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异绿原酸A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侯彩平 韩利文 +8 位作者 张凤 楚杰 张轩铭 王荣春 陈锡强 王岱杰 刘可春 田青平 何秋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6,共5页
从忍冬根药材中提取异绿原酸A,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还原力测定法来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利用皮肤荧光斑马鱼模型研究异绿原酸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5~10μg/m L范围内,异绿原酸A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 从忍冬根药材中提取异绿原酸A,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还原力测定法来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利用皮肤荧光斑马鱼模型研究异绿原酸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5~10μg/m L范围内,异绿原酸A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表现出了较好的清除作用,清除率最高分别达97.04%和60.01%;而异绿原酸A在5~200μg/m L范围内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仅达到28.04%;还原力测定OD值在0.5~100μg/m L范围内最高达0.98,说明异绿原酸A的还原能力强;异绿原酸A在皮肤荧光斑马鱼体内抗氧化效果良好,在浓度为25μg/m L时,相对抗氧化能力可达到60.4%。异绿原酸A对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有良好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绿原酸A 皮肤荧光斑马鱼 抗氧化能力 自由基
下载PDF
基于皮肤自体荧光的糖尿病快速无创筛查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灵 王贻坤 +6 位作者 叶山东 王宏志 张元志 李飞 叶成松 张龙 刘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基于皮肤自体荧光光谱,反映受试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累积水平,并比较皮肤荧光法与空腹血糖(FPG)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院健康体检及安徽省立... 目的基于皮肤自体荧光光谱,反映受试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累积水平,并比较皮肤荧光法与空腹血糖(FPG)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院健康体检及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皮肤荧光、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h血糖测量(2hPG)的受试者201名,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1名、糖调节受损组2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组63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诊断采用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测量比较各组FPG,并行OGTT,测定2hPG,且同时检测受试者右前臂内侧皮肤的荧光,记录皮肤荧光强度值。统计学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糖调节组、糖调节受损组和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平均FPG分别为(4.99±0.45)、(6.57±0.27)和(9.45±3.98)mmol/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0.88,P〈0.05)。皮肤荧光平均值分别为(1.88±0.12)、(1.92±0.14)和(2.15±0.22)A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8,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在FPG=6.1mmol/L这一工作点,空腹血糖法用于糖尿病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2%和65.1%。在相同特异性水平下,皮肤荧光法的敏感性达到77.8%,皮肤荧光法的筛查敏感性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法。结论与空腹血糖相比,皮肤荧光法筛查糖尿病具有无创、快速的优点,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皮肤荧光 无创筛查
原文传递
IIF-SSS及BP180、BP230抗体检测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娟 张晨阳 +2 位作者 朱伟红 于伟 倪文琼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分析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SSS)及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BP230抗体检测在B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就诊时及就诊后第30、60、18... 目的分析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SSS)及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BP230抗体检测在B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就诊时及就诊后第30、60、180天的IIF-SSS滴度、BP180与BP230抗体水平、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严重程度评分(ABSIS)等资料,并根据皮损消退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分析IIF-SSS滴度以及BP180、BP230抗体水平与ABSIS的相关性及对BP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50例BP患者皮损消退后6个月内复发58例(38.67%),设为复发组;未复发92例(61.33%).设为未复发组。就诊后第30、60、180天,复发组患者IIF-SSS滴度、BP180与BP230抗体水平以及ABSIS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就诊后第30天:t=4.256、2.828、2.894、2.612,P<0.001、P=0.005、P=0.004、P=0.010:就诊后第60天:t=3.959、10.080、5.312、3.182,P<0.001、P<0.001、P<0.001、P=0.002;就诊后第180天:t=2.928、12.240、17.020、8.575,P=0.004、P<0.001、P<0.001、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IF-SSS滴度以及BP180、BP230抗体水平与ABSIS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215、0.243、0.196,P=0.008、0.003、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IF-SSS联合BP180、BP230抗体检测预测BP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78.8%结论IIF-SSS与BP180、BP230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估B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BP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 BP180 BP230 酶联免疫吸附法 急性发作 预测价值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曲蕙名 王莹 +4 位作者 楚杰 刘邦刚 王振国 刘建龙 刘可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4,共6页
实验旨在研究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转基因皮肤荧光斑马鱼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在20~100μg/ml范围内对DPPH·、·OH和O_2^-·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还原力与VC... 实验旨在研究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转基因皮肤荧光斑马鱼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在20~100μg/ml范围内对DPPH·、·OH和O_2^-·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还原力与VC相比较弱。转基因皮肤荧光斑马鱼体内抗氧化实验中,β-胡萝卜素组转基因皮肤荧光斑马鱼的抗氧化能力明显改善。结果提示,添加适量β-胡萝卜素有助于转基因皮肤荧光斑马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转基因皮肤荧光斑马鱼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皮肤糖基化终产物荧光检测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紫薇 张俊清 郭晓蕙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AGEs及其通路在DKD的致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体外皮肤AGEs荧光检测能更为准确地反映体内AGEs的蓄积程度与损伤情况,且因其无创、快捷、价格低廉与相对稳定的优势,将在预测与评估DK...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AGEs及其通路在DKD的致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体外皮肤AGEs荧光检测能更为准确地反映体内AGEs的蓄积程度与损伤情况,且因其无创、快捷、价格低廉与相对稳定的优势,将在预测与评估DKD发生发展中逐渐得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就近年来皮肤AGEs荧光检测DKD中的国内外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糖尿病肾脏疾病 皮肤荧光检测
原文传递
北京社区人群生活方式与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自发荧光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林 张健 +10 位作者 刘薇 黄有媛 贾佳 王淑玉 张洋 王贻坤 东黎光 王安平 司莫奎 高莹 张俊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生活方式与AGEs皮肤自发荧光(SAF)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某社区>40岁6055名居民横断面调查,进行SAF检测、体格检查、血糖检测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BG后,生活方式中吸烟、饮茶、喝咖啡...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生活方式与AGEs皮肤自发荧光(SAF)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某社区>40岁6055名居民横断面调查,进行SAF检测、体格检查、血糖检测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BG后,生活方式中吸烟、饮茶、喝咖啡、日间睡眠、运动与SAF相关(β=0.152、0.025、0.046、0.041、―0.049,P<0.05或P<0.01)。亚组分析显示,<60岁人群饮茶与SAF不相关,高盐饮食与SAF呈负相关(β=―0.044,P=0.040)。>60岁人群咖啡摄入与SAF不相关,高盐饮食与SAF呈正相关(β=0.032,P=0.036)。将饮茶种类、年茶叶消耗量、饮茶时间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显示,SAF与年茶叶消耗量相关(β=0.084,P<0.001)。结论吸烟、饮茶、咖啡、高盐饮食、日间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与SAF相关,饮茶对SAF影响主要取决于年茶叶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皮肤自发荧光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